汉中十二五交通规划.doc_第1页
汉中十二五交通规划.doc_第2页
汉中十二五交通规划.doc_第3页
汉中十二五交通规划.doc_第4页
汉中十二五交通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中市“十二五” 公路、水路交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汉中市交通运输局二一年八月汉中市公路、水路交通发展“十二五”规划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全省交通发展的总体要求,在认真回顾总结“十一五”计划执行情况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汉中率先突破对交通发展的新要求以及市政府提出的打好交通翻身仗的发展目标,编制汉中市公路、水路交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第一部分 “十一五”公路、水路交通发展回顾及评价“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交通厅及相关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市交通系统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陕南突破发展交通率先发展,努力实现汉中交通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扩大交通基础设施规模,交通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大发展,公路交通滞后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交通“瓶颈”得到缓解,公路服务水平显著提升,运输结构进一步优化,运输能力明显增强,有力的支持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到2010年底, “十一五” 规划的各项指标均可圆满完成。一、“十一五”交通发展成就预计到2010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592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21公里,一级公路42公里,二级公路645公里,三级公路809公里,四级公路11196公里。全市100%的乡镇和83.45%的行政村实现了通班车,公路路网密度为58.76公里/百平方公里。(一)、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十一五”是全市交通项目完成投资最多、建设规模最大、交通事业发展最快的五年。全市累计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92.3亿元,是“十五”完成投资的 2.55倍。其中高速公路完成投资126.9亿元,国省干线公路完成投资13.7亿元,农村公路完成投资50.8亿元,站场建设完成投资0.8亿元,水运建设完成投资0.1亿元。1、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市先后建成了西汉高速公路、宁棋高速公路和十堰至天水高速公路汉中东段,十堰至天水高速公路汉中西段正在加快建设,宝鸡至汉中高速公路汉中至陕川界段开工建设,我市“一环六辐射”高速公路网格局初具雏形。到“十一五”末,我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超过320公里,全市佛坪、洋县、城固、汉台、南郑、勉县、宁强、西乡等8县区实现通高速公路目标。2、国省干线路网改造加快推进。新改建一级公路42公里,二级公路184公里。先后建成城固至褒河一级公路42公里;S309线勉县至略阳(陕甘界)段灾后重建119公里,其中二级公路60.072公里、G108勉县至宁强境段灾后重建65公里,其中三级改二级5.66公里,新增4.1公里二级公路,完成S310渔紫路路面整治40公里; 210国道西乡古城至镇巴县城红石梁隧道改建工程2010年开工建设,在2012年建成通车。3、农村公路建设实现跨越发展。全市新改建农村公路1.2万公里,其中通乡油路1583公里,县乡油路1085公里,通村水泥路6448.7公里,通达工程3814公里;建成桥梁29座3120.4延米,其中渡改桥17座1853延米,危桥加固改造12座1267.4延米。新增84个乡镇和1731个行政村通油路或水泥路,累计完成投资50.8亿元,是“十五”完成投资的4.1倍。截止2009年底,全市农村公路里程达到13679公里。其中油路(水泥路)7372公里,占总里程的53.89%。“十一五”期末我市将实现农村公路百分之百乡镇通油路、百分之百建制村通公路、百分之八十一的建制村通油路(水泥路)的建设目标。4、公路养护质量稳步提升。先后实施了G108佛坪至宁强、G210西乡至镇巴、G316西乡至留坝、S210留坝至宝鸡界、S211汉台至南郑、S309略阳境内大中修工程 930公里,累计完成投资4.8亿元;安保、地质灾害、危桥治理工程累计投资1.14亿元。国省干线公路优良路率达到87.58%,优良路里程922公里。全面完成了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明确了县级人民政府是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主体责任,建立了各级人民政府投入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渠道。“十一五”期间,建立了财政投入养护的稳定资金渠道,各级财政安排农村公路养护费32482万元,其中省级财政安排养护工程费18682万元,市县财政安排日常养护费13800万元。县公路年均优良路率达到71%以上 ,乡公路年均优良路率达到45%以上。实现了有路必养、有路必管的公路养管新格局。 5、内河航运设施建设有了新发展。以汉中 “一江两岸”工程实施为契机,建成了全省目前投入营运最大的1384总吨580客位的汉江一号餐饮囤船。“十一五”期间,全市建成农村渡口码头45处,建成汉江西乡茶镇港和三花石、碾子沟、七星坝客货码头,新增沙驳船16艘,游船21艘,舟桥2处,42艘小型囤船,改造渡船65艘。到2010年底,全市内河航道通航里程219公里,其中等级航道65公里,有渡口106处;新建了汉中市海事综合大楼和西乡县茶镇湾海事监管站房;三个地方海事处新配备了海事标志执法车。 6、运输站场设施明显改善。投资2817万元的汉中高速公路客运站投入运营,全市建成一级、二级客运站各1个,五级客运站61个,简易站及招呼站468个。“十一五”末,全市拥有一级客运站2个,二级客运站12个,三级客运站5个,四级客运站7个,五级站61个,简易站及招呼站468个。(二)运输结构优化促进运力提升。“十一五”期间,全市预计完成客运量25283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061886万人公里, 货运量11981万吨,货运周转量1138195万吨公里。分别比“十五”增长21%、18.7%、22%和23.5%。全市水路运输累计完成客运量117.2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612.3人公里,货运量64.8万吨,货运周转量2502.7万吨公里。1、客运覆盖面进一步延伸。2007年10月西汉高速公路客运线路开通,80辆豪华客车投入运营,结束了汉中没有高速客运的历史,成为全省第一条规范化运营的高速班线;2009至2010两年间,全市投放通村客运班车480辆,开通通村班线155条,受益行政村220个,方便了农村群众安全出行;公交覆盖面由汉中中心城市向县城延伸,拥有运营线路47条,线路总长度696公里,南郑、勉县、城固、洋县、西乡、略阳、宁强等7县相继开通了公交线路;淘汰更新出租车226辆,提升了中心城区出租车的档次。全市已通公路乡镇客运通达率达到100%、行政村客运通达率达89%以上,有城市公交的县区达82%,有出租车的县区达82%,基本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中心乡镇为节点,辐射各行政村的城乡一体客运网络。2、运输管理和服务水平快速提升。“十一五”期间,积极引导、鼓励、监督客运企业以线路为依托,以资产为纽带,由各运输企业对原审批线路个人经营车辆实行重组、收购、兼并及联合,实行公司化经营管理,加快了客运经营 “三高三化六统一”运行模式的步伐,实现了全市班线客运100%公司化管理。全市共有道路运输经营企业57户,其中道路客运企业15个,危险货物运输企业11个,出租汽车运输企业20个,城市公交企业11个;拥有机动车维修经营业户1078个;公交客运公司11家,公交车辆442辆;有出租车公司20家,出租车1443辆。按照“高标准、高档次、高起点”定位的西安汉中高速客运班线顺利开通,文明优质的服务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3、运输装备日趋精良。客运车辆逐步向高档化、舒适化发展,货运车辆逐步向大型化、专业化调整。2009年底,全市拥有各类营运客运车辆3784辆,较“十五”增长5.5%,班线客车中高级客车515辆,占班线客车的32%;拥有各类货运车辆9138辆,较“十五”增长41.52%,其中重型车509辆、专用车143辆、厢式车430辆,分别占营运车的5.57%、1.56%、4.71%。全市运输船舶达到184艘,净载重量达到1733吨位、载客量3093客位,并且朝大型化发展。(三)信息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以信息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促进交通运输事业协调发展。1、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建成了符合GB/t50512-2000及ISO/iec11801标准的计算机中心机房,二级数据中心汇聚点投入运行,为交通公众信息网和交通政务公开网拓展预留了空间。建成了专网视频会议系统及电子公文传输系统。基本建立交通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公路综合管理信息平台、道路运输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其中交通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已经建立,公路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已经初步建立,运行良好。道路运输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已经率先实现省市县三级联网,基本实现道路运输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基本完成了市区营运车辆GPS监控,可实时掌握车辆动态。交通专网电子公文传输系统投入使用,提高了收发公文效率,降低了办公成本,促进我局信息化建设上了新台阶。2、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成果丰硕。全系统以创建 “文明示范窗口”活动为载体,全面推进推进行业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十一五”期间;省级文明标兵单位1个,省级文明单位5个;市级文明标兵单位5个,市级文明单位9个;县级文明单位4个;省厅级、市级创佳评差活动“最佳单位”8个,省厅级“文明路”3条,省厅级“文明班线” 3条,省厅级“文明汽车站”2个,省厅级“十大养护标兵”1名, 省局级公路养护“优秀工作者”1名。营造了良好的交通运输发展环境,促进了交通运输事业又好又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市交通运输事业快速发展,交通“甁颈”制约矛盾得到缓解,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完成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191.4%,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交通运输在抢险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应对“5.12”地震道路保畅和冰冻灾害除雪保畅及2010年特大洪涝灾害公路抢修保畅等突发事件中经受了考验,有效地保障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二、交通发展的做法和体会“十一五”我市交通运输事业能够提前实现加快发展的目标,是抢抓国家和省上的各项政策机遇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县区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的结果,是交通系统干部职工奋力拼搏的结果。回顾总结“十一五”交通运输发展,主要有以下做法和体会。(一)抢抓机遇是根本。五年来,我们抢抓国家实施“千亿元工程”、通达工程和省政府实施通村水泥路的历史机遇,坚持交通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来推动交通工作。(二)超前谋划是基础。依托全省交通运输发展目标,结合汉中交通发展实际,加强交通发展前瞻性、战略性研究,及时修订完善了交通发展规划,明确了今后五到十年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主要政策措施。同时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做到开工一批,设计一批,工可一批,加大项目储备,掌握工作主动权,为“十一五“加快发展奠定基础。(三)落实配套是保障。发挥交通运输部门参谋作用,争取各级政府在有限财力内拿出资金解决农村公路建设配套和养护投入。市财政对通村水泥路每公里安排1万元配套资金,县区财政每公里安排1-2万元配套,各县区通过建安营业税返还解决通乡油路、县乡油路资金矛盾;市县财政按照3:7比例落实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费。以上办法有效解决了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资金难题,促进了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事业发展。(四)协调发展是关键。坚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提升理念、和谐发展;调整思路、重点发展;凝聚合力、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以高速公路建设环境保障为重点,一个窗口对外化解纠纷矛盾,创造了高速公路建设良好环境;加快国省干线路网改建项目实施,开展文明示范路创建活动,全面改善干线路况,为社会提供畅、洁、绿、美、安的运输环境;调动社会各方修建农村公路的积极性,集中精力抓好通乡、县乡、通村、通达项目实施,形成了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建设齐头并进,加快发展的良好局面,促进了全市公路建设协调发展。(五)文明创建是保证。以文明单位、文明路段、文明客运站和线路创建为载体,在全系统持续开展理想、信念、职业道德、文明礼貌、法制观念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行业文明创建活动,涌现出一批在行业内外有影响力的模范人物和先进集体,以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物质文明建设,夺取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双丰收,提升了交通运输对外形象。三、交通运输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十一五”期间,我市交通运输事业持续加快发,公路运输的保障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但面对汉中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特别是汉中在陕南率先突破发展的形势要求,与兄弟地市发展速度和广大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的需求相比,还存在不适应、不满足等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路网结构不合理。公路交通枝状结构明显,东西发达,南北不足,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集中在辖区内中部且为东西向,南部和北部山区的交通发展相对滞后。干线公路和农线公路接点少,县乡公路断头路多,出省通道公路级别和等级与兄弟省市不对应,对方是国省道,而我们是县乡道;受地域条件限制,市内大多数农村公路单进单出,未形成环线或网状路网,乡镇间交通联系不畅。2、公路总量和通达深度不足。全市目前仍有2个县没有实现二级路连接,20%的建制村不通畅。全市公路网密度只有54.75公里/百平方公里,比全省平均少8.93公里/百平方公里。与我市作为全国179个交通枢纽城市之一的地位不匹配。3、低等级公路占比重大。全市公路等级结构悬殊大,路网等级以四级公路为主。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分别占公路总里程的1.4%、0.2%和4.3%,四级以下公路占总里程的94%,已铺油路和水泥路的路面里程仅占总里程的57.2%。农村公路等外公路比重大,路面铺装率偏低,全市还有3034公里县乡公路是“白皮路”,占县乡公路里程的48%;4、农村公路抗灾能力弱。农村公路建设投资少,修建标准低,缺桥少涵矛盾依然十分突出。加之自然灾害毁坏公路无力修复,欠帐多,特别是08年的“512”地震、南方雨雪灾害及今年年暴雨灾害,公路修复的任务十分艰巨。5、农村公路建设债务繁重。汉中属贫困地市,地方财政收入少,靠国家转移支付维持机关日常运转,没有更多的财政资金解决农村公路建设配套。为完成建设任务,县区交通局在通乡、县乡和通村公路建设上级补助资不到建设投资一半的情况下负债建设农村公路,繁重债务影响行业稳定和持续发展。6、现代物流发展相对滞后。没有物流基地和一定规模的物流中心,交通运输市场封闭、分散,尚未形成大进大出、快进快出的现代物流,阻碍了我市工业城市发展的步伐。7、信息管理系统作用未充分发挥。市县两级信息化建设网络尚未形成,信息资源分散,信息共享困难;信息综合分析较少,资源利用不够;信息发布内容不丰富,与公众需求差距较大。8、水路交通发展不平衡困难较多。部分县航运海事管理体制不顺,水路交通行政执法手段薄弱,缺乏经费、装备和交通工具,全市港航基础设施条件差,船舶技术状况差、船型杂、能耗高、效益低。第二部分 “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面临的形势与需求“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级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国家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时期。加快交通一体化进程战略,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是适应新时期加快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一、交通运输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是汉中交通实现突破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我们有着不可多得的政策和机遇。一是汉中被国家划定为179个交通枢纽城市之一,充分体现了汉中交通发展在国家及全省交通的重要地位。二是国家出台了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支持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政策。三是全省高速公路路网调整后,我市有3条高速公路和两条联络线列入路网,目前正在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和前期工作。四是省交通厅制定的加快构筑高速公路运输大通道、加快干线路网改造、加强站场设施建设、加快完善水运设施、加强公路养护管理、建设园区果业路,继续开通绿色通道和全面提高客运水平等九项重大举措。五是市县各级政府对发展交通改善通行条件的愿望迫切,对公路建设高度重视,把迫切的愿望变成支持公路建设的具体行动,主动化解公路建设困难,为加快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六是有交通部门干部职工不怕吃苦乐于奉献的拼搏精神和公路沿线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奉献。这些政策机遇为“十二五”汉中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一)“十二五”交通发展的政策机遇。“十二五”是我市公路交通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央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我市公路交通事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一是中央把西部地区作为国家公路建设的重点区域,加快打通省际断头路,强化路网衔接,基本建成国家高速路网西部路段。加强国省干线公路改造,基本实现具备条件的所有县城通二级及二级以上等级公路。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有条件的乡镇、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继续加强边境公路和国防公路建设,推进综合客运枢纽建设,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二是加快通乡通村道路建设,同步推进村庄内外道路硬化。三是加大中央财政性投资投入力度,向西部地区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领域倾斜。提高国家有关部门项目建设资金投入西部地区的比重,提高对公路、铁路、民航、水利等建设项目投资补助标准和资本金注入比例。中央安排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西部地区县以下(含县)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市地级配套资金,明确地方政府责任,强化项目监督检查。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出台,给我市公路交通带来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四是2010年8月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我国内河水运资源丰富,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对于构建现代综合运输体系,调整优化沿江沿河地区产业布局,促进节能减排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以市场为导向,深化改革,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强化科学管理,切实提升内河水运的质量效益,力争用年左右时间,建成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的政策出台,为我市水路交通大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二)汉中率先发展对交通需求迫切。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十二五”发展“四个一” 和“两个翻番”(即实现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财政总收入突破100亿元;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的总体要求。我市未来五年中在产业发展、结构转型、外资利用等方面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必将带动全社会人员、物资流动总量的升级和运输总需求量的不断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将迅猛增长。从我市交通运输的方式来看,公路运输是我市交通运输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运输方式,加快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是支撑汉中在陕南率先突破发展的有力保障。交通运输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基础性支撑作用,汉中经济要快速发展,交通要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世界银行2006年对中国经济的评估报告中提出“中国过去十五年在经济和减贫取得的举世成就,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通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来拉动经济快速发展也是内陆欠发达地区的首选。(三)交通运输区位优势明显。汉中国家二级交通枢纽城市地位的确立,突显了汉中在国家交通路网中的重要作用,成为关中经济区、江汉经济区、成渝经济区的重要节点。随着进一步拓展国内消费市场特别是农村消费市场,提高外向型经济水平,物流、人流、信息流将更加活跃,客运的便捷、安全、舒适、经济及个性化出行的要求以及货运的经济、快捷、安全、专业化和特质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广大人民群众对交通基础设施、运输服务、区域城乡交通协调发展、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要求将更高。(四)公路运输需求快速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市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增长。2009年末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16.16亿元,增长14.5%;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8.43亿元,增长45.7%;地方财政收入14.39亿元,增长1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6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46元,分别增长23.7%和19.5%。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必将带动全社会人员、物资流动总量的升级,导致全社会运输总需求量的不断增长,从而引发公路交通需求的持续增长。我市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和“双百”城市发展目标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推进,劳动力大规模向城镇聚集,居住向社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汉中建设“双百”城市,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城乡间、城市间客运以及人均出行率将保持快速增长。客运增长快于货运增长是今后交通发展的重要特征。城市化水平越高,人均出行需求越大。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的平均出行次数是农村居民的8至9倍。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和城镇人口规模的扩大,必将带来巨大的公路客货需求量。与此同时,随着城市化向更高层次发展,城市群和城市带大量出现,将使城市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物资交流更加频繁,从而形成更大的公路货运需求。另外,城镇人口的增加,将对公路运输在舒适、便捷、可靠、安全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五)群众对公路交通要求提高。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消费支出中用于住与行的比重将大幅度提高,小轿车进入家庭是大势所趋。2005年全市民用车辆拥有量为19.06万量,到2009年底全市民用车辆拥有量达到32.28万量,同比增加了13.22万量,增幅为69%。按此发展趋势,民用车辆的保有量将持续大幅增长,保守估计到2020年车辆保有量将达到目前车辆保有量的3倍以上,必然对公路基础设施的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带来更大压力和发展动力。2005年全市客运量为3010万人,货运量为1328万吨,截止2009年底全市公路客运量为6249万人,货运量为3251万吨,同比增长3239万人和1923万吨,增幅分别为108%和144%。从客运需求看,目前我市居民出行水平较低,未来客运需求增长潜力巨大。从货运需求看,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增大,适宜公路运输的货物运输量将大幅度增加。(六)公路安全和应急保障矛盾凸现。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和南方雨雪冰冻灾害,造成我市公路受损和交通堵塞,为抗震救灾和道路保畅带来巨大压力。今年持续强降雨,造成我市境内G316、G108、G210、S309等国省干线公路和数百条农村公路损毁,交通中断,其中G316褒河库区段、G210西乡至镇巴段因塌方、路基损毁造成交通长时间中断,车辆通行受阻,镇巴县交通、通信长时间中断,与外界失去了联系,面临巨大的社会压力,现有的路网结构及通行条件还不能满足社会对交通运输安全和应急保障方面的要求的矛盾,对提高公路基础设施抗灾和保畅提出了更高要求。二、公路水路运输需求量预测(一)公路运输。预计到2015年,全市道路运输完成客运量1.24亿人次,旅客周转量47.69亿人公里,货运量达到7152万吨,货物周转量92.84亿吨公里,“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0%、21%、23%和22%。(二)水路运输。预计到2015年,全市水路运输生产累计完成客运量500万人次,客运周转量5000万人公里,货运量100万吨,货运周转量4500万吨公里。第三部分“十二五”公路、水路发展的目标与重点“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市以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实现率先突破,突出区位优势,加快城镇化步伐;以循环经济产业聚集区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以旅游为龙头,带动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努力把汉中市打造成国家级循环经济产业聚集区、陕南区域的“双百”城市、秦巴区域经济中心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加快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尤为重要。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我市加快发展,突破交通“瓶颈”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一、交通运输发展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的交通服务理念,以发展现代交通、奉献一流服务为总体目标,以满足人民方便出行为出发点,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交通大发展和经济转型的良好机遇,以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为主线,着力调整交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注重发展质量、提升发展活力;坚持建、养、运、管并重,统筹区域、城乡交通协调发展,积极推进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促进现代物流发展;不断推进科技进步、行业创新和从业人员素质提高,发展绿色交通,强化安全和应急保障,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发挥汉中在全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枢纽作用,进一步提高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现代化水平,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提供有力支撑。二、交通运输发展的基本原则。“十二五”期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也是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重点时期。全市交通运输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下四个原则。(一)快速发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交通运输发展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西部强省等发展战略结合起来,以薄弱环节建设为重点,优化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率,加速形成基础设施网络。(二)高效发展。把提升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改善服务质量作为行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切实提高客运服务水平,努力满足人民更安全、更便捷、更舒适、更个性化的出行新要求;积极引导运力结构优化、组织方式创新,切实促进现代物流发展。(三)绿色发展。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以节约集约用地、实现节能减排、提高运输效率等为核心内容,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主要特征,大力发展绿色交通。(四)安全发展。把安全放在交通运输的突出位置,强化安全意识,加大对交通安全和交通应急保障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不断提高交通运输保障生命安全、经济安全的能力。三、交通运输发展目标坚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提升理念、快速发展,调整思路、和谐发展”发展思路,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总量进一步增加,基础设施等级和质量明显提升,网络更加完善,养护管理能力显著增强;运输装备现代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运输结构更加合理,运输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显著提升;各种运输方式衔接更加顺畅;安全和应急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信息化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资源利用效率、节能环保水平明显提高,通过五年努力,形成“能力充沛、服务优良、安全环保、保障有效”的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系统。为汉中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便利交通保障。(一)公路养建目标。到2015年,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7247公里,二级以上公路达到1400公里,占总里程的8.1%,路网密度达到63.64公里/百平方公里,实现100%县区通二级公路,重要县区通一级公路,所有县乡公路和具备条件行政村路面硬化的目标。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养护优良路率在“十一五”基础上分别提高3和10个百分点。1、高速公路。2012年底前十天高速建成通车,2015年前宝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十二五”末完成西乡至镇巴高速联络线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到2015年,全市高速公路里程超过600公里,形成汉中到成都、重庆、郑洲、太原、银川、兰州等周边省会城市一日交通圈。2、干线公路。国省干线公路技术等级进一步提高,一级公路超过100公里,二级公路超过1000公里;100%的县(区)二级公路连接。国省干线公路路况水平全面改善,通行能力、运营服务水平明显提高。3、农村公路。启动公路联网工程,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通达深度;以消除县乡公路白皮路、特坏路和断头路为重点,完善农村公路防护配套工程,建设桥涵配套完善、技术等级达标、安保设施完备的县乡公路,全面提高抗灾能力,提升县乡公路服务品质;建设旅游路、产业路和园区路,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壮大。新改建农村公路*公里,其中消灭县乡公路“白皮路”、改造超期油路1477公里,实施县乡公路升等改造1028.9公里,新建通村油路3381公里,建设产业路、园区公路2166.7公里,建设农林场公路及旅游路656.7公里,重点打通地市之间、县城之间、乡镇之间的“断头路”1465公里。4、公路养护管理。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以创建养护示范路为重点,全面提高路况和管护水平;巩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改革成果,使所有农村公路在实现有路必养、有路必管的基础上管理水平和养护质量得到全面提高。国省干线公路优良路率达到88%,优良路里程927公里。县公路年均优良路率达到76 %以上 ,乡公路年均优良路率达到55%以上,分别比上一个五年计划提高0.42%、5%和10%。 5、水路交通。我市水路交通发展要以服务于“秦巴天府.水韵汉中”旅游建设,提高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水平,本着快速发展、高效发展、绿色发展、安全发展的原则,努力实现“监管立体化、反应快速化、执法规范化,管理信息化”,以适应汉中经济发展对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要求。(二) 公路水路运输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通过建设“功能协调、衔接顺畅、技术先进、安全可靠、高效低耗”交通运输体系,全面提升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1、继续扩大运输规模。适应汉中高速路网发展需求,发展和完善车辆档次高、运营组织先进、管理服务水平高的省际高速客运网络线路,着力提高高速客运的市场竞争力。全市营运客车总数将达4500辆 ,其中高级客车所占比重达到50以上,中级客车达到40以上;出租车达2852辆;营运货车达到12000辆。淘汰更新营运微型客车为不低于10座的小型中级客车,选择适合农村群众出行携带农副产品需要的车型。 “十二五”末,全市大型货车、中型货车、小型货车的比例分别为15、 45和40,专用货车比例占5。2、大力发展农村公路客运。以国、省道干线公路连接市内的快速客运网络为依托,加大县城联系乡镇、贯通行政村的农村客运网络建设。大力发展通村客运,提高行政村班车通达率、集约化经营、农村客运站场建设。到2015年,基本实现400-500公里以内当日往返,800-1000公里以内当日到达。在实现乡镇客车通达率100%的基础上,按时完成通村客运班车投放计划,届时,通村客运线路将达385条,车辆1200辆,行政村班车通达率95%。3、加快路运站一体化建设。坚持“路运并举、和谐发展”,完善运输站场,优化运力结构,提升监管服务,形成能力适应、设施完善的运输站场体系。到2015年,实现全市85%的乡镇建成等级客运站,70%的行政村建有招呼站或候车亭。继续抓好公车公营,巩固和保持100%公车公营的发展目标。4、完善水运设施建设。合理开发利用水运资源,充分发挥内河水运优势,致力于构筑布局合理、分工协作、有效衔接的综合运输体系。建成层次分明的内河航道和港口体系,提供安全、便捷、高效和有竞争力的运输服务,基本实现我市水域现代化,有力促进我市产业带形成和资源开发,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重点围绕 “大汉江、大水运、大旅游”的发展思路,做好汉中洋县63公里航道的旅游航运建设前期工作。全市水路交通方面确保不发生有海事监管责任的重特大事故和船舶污染事故。水上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率100%,海事信息化网络覆盖全市海事系统。(三) 安全应急保障目标。抓好一个建设,加强两个管理,实现三个提高,完善四大支撑体系。即:抓好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制度建设;加强安全生产长效管理和安全生产现场动态管理;实现安全生产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安全生产科技含量的提高;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安全生产技术保障体系、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体系。使汉中市水上交通安全继续保持稳定态势,道路运输事故逐年下降,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得到有效控制,杜绝交通运输群死群伤事故,实现全市交通系统安全生产状况的持续改善。到2015年交通系统安全生产监管机构、人员、经费、设施和装备“五到位”,形成汉中市交通系统完善的安全生产监管网络体系。建立和完善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体系及重大事故预防控制体系,重大危险源得到有效监控;建立重大危险源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重大事故隐患整改率达到100%。水上救助和监管范围覆盖率达90%。到2015年基本实现交通运输行业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GPS受控率100%;长途客车、旅游客车、出租汽车受控率100%以上;货运重型车辆受控率20%以上,大型车辆受控率10%以上。到2015年新进从业人员三级安全教育率达到100%;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四) 绿色交通发展目标。继续坚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重点是大力发展绿色交通。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节能减排等方面入手,大力提倡步行、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在建设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全过程贯彻环境保护措施,建设生态公路,加强污染监测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等。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等稀缺资源,推广使用公路建设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促进交通循环经济发展。发展节能环保的运输装备,建立节能减排监测考核体系,合理淘汰高污染高排放的机动车辆,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缓解交通拥堵。(五)、科技进步发展目标。在交通运输动态信息的采集和监控、交通信息资源的整合开发与利用、交通信息服务等三个方面实现重点突破,全方位提升交通信息化程度,增强市场监管、应急处理和公众服务能力,全面提高交通行业整体运营效率,到2013年建成较为完善的整合型信息基础平台,为“十二五”交通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支撑和保障。(六)战备发展目标。围绕军事斗争交通保障准备,强化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三位一体”建设。“十二五”期间,结合我市实际,积极抓好交通建设贯彻国防要求,充分做好民用运力动员准备,加强专业保障队伍建设,逐步开展训、演练活动。加快交通战备信息化建设,形成高效的交通战备应急管理系统,提高保障能力。大力推动交通战备法规与机构建设,积极争取市县两级战备机构的完善。2011-2015年5年间全市共规划国防公路新改建项目10个263.2公里,水路项目 2个63公里七级航道整治工程。通过不断完善区域内的运输基础设施布局,提高紧急状态下的通行保障能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四、交通运输发展的重点“十二五”是汉中加快高速公路网建设,完善国省路网,建设农村公路网络的重要时期,在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上,必须要集中精力,突出重点,确保发展目标如期实现。(一)加快建设高速公路网。加快十天、宝汉两条高速公路建设,完成西乡古城至镇巴高速有关前期工作。“十二五”期间新建成高速公路288公里,投资估算完成195亿元, “十二五”末我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610公里,绕城环线和六放射线基本形成。(二)实施国省干线改造和连接线工程。进一步提高国省干线路网服务水平,改建洋县至勉县一级公路,建设汉中市与相邻省市、市与县、县与县重要路段二级公路,使全市二级公路里程超过1000公里。建成区域内布局合理的公路网络,推动汉中区域经济建设飞速发展。1、改建西至镇巴二级公路。国道210线西乡古城镇巴县城二级公路改建工程,路线全长68公里, 2010年开工,2012年建成通车,计划投资10亿元。2、改建洋县至佛坪二级公路。国道108线佛坪秦岭至洋县槐树关段公路二级公路改建工程全长107.41公里,计划投资12亿元,计划从2012年开工,于2016年完工。3、褒河库区改建工程。国道316线留坝至褒河段K2189+500K2103+800孙家河至青桥铺改建工程(王儿湾、麻坪寺、老丈沟大桥),投资2940万元,2011年实施改造。4、柴关岭段二级公路。316国道留坝柴关岭段改建段全长6.67公里,计划2013年对该路进行升等改造,计划投资5339万元。5、洋县至勉县一级公路。108国道洋县至勉县一级公路改建工程,全长63.5公里,计划投资8亿元(详见附表一)。(三)完善农村公路网络。以消除县乡公路白皮路、特坏路和断头路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防护配套工程,全面提高抗灾能力。五年间计划建设农村公路3000公里,形成以县城为中心向外辐射的县乡公路为支撑,通村公路为网络的农村公路网,全面服务县域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1、消灭“白皮路“改造老油路。以提高县乡公路的通畅程度,改善乡镇道路通行条件。消灭县乡公路“白皮路”,改造超期油路1477公里(详见附表二)。2、升等改造县乡路。将区域路网中重要县乡公路改建升等,进一步提高县乡公路技术等级和通行能力。五年间实施县乡公路升等改造1028.9公里,其中改建二级公路871.3公里,新建三四级公路157.5公里(详见附表三)。3、继续建设通村路。新建通村油路3381公里,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油(水泥)路(详见附表四)。4、完善桥涵配套工程。建设桥梁31521延米/661座,其中新建桥梁23258延米/616座;实施渡改桥项目8183延米/45座(详见附表五)。(5)建设产业园区和旅游路。建设产业路、园区公路2166.7公里,建设农林场公路及旅游路656.7公里(详见附表六)。(6)打通重要断头路。重点打通地市之间、县城之间、乡镇之间的“断头路”1465公里,逐步提高我市农村公路网络化水平(详见附表七)。(四)省道路网调整。加强与周边省市省道路网衔接,进一步完善省道路网在市域内布局,提高省级干线公路网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和提高区域经济运输大动脉输送能力。强化国省道便利连接,特别是与周边省市之间的省道连通衔接,将全市7条重要的县乡公路1360.6公里调整升为省道并实施升等改造工程,构筑科学合理,路况良好的省道网络。(一)西乡316国道柳林至宝鸡太白界公路。路线起于西乡柳林316国道,途经西乡桑园、洋县鹅项、石关、沙河口,镇江庵、堰坝,与G108平交,接龙亭、高原寺、长河、麻洞、庙垭、八亩地、茅坪、新华、全胜、旱坝、石塔河、华阳街、瓦子沟、岩丰、坪堵、坪堵河口和天星、终于宝鸡市太白县界,全长136.6公里(坪堵河口至茅坪段72公里与省局规划中的S313宁陕至留坝县江口镇共线)。(二)镇巴县两河口(四川界)-镇巴县碾子(安康界)公路。路线起于四川省通江县两河口乡界,经简池、三溪、三元、长岭、泾洋,沿210国道至小洋镇小洋桥,向东经兴隆镇的大河垭、观音、田坝、巴庙、碾子,止于安康市汉阴县双坪乡界,路线全长207.4公里。(三)汉中-朱家坝公路(通江界)公路。路线起于汉中大河坎、经高家岭、牟家坝、小南海、回军坝、西河、碑坝至通江界卢家沟,接四川通江县境内S201,路线全长117.5公里。(四)西乡古城东渡-宁强青木川镇(四川界)公路。路线起于西乡古城东渡接G316,经柳树镇、峡口镇、骆家坝镇、大盘乡、法镇、牟家坝、红庙镇、黄官镇、塘口、魏家桥乡、元坝镇、二郎坝乡、高寨子镇、舒家坝乡、阳平关镇、燕子砭镇、安乐河乡经青木川镇向东至四川界。该道路西起四川青川县界,与四川境内的G212、S206相接,东终于西乡县境内G316,为规划新增出省通道。途径西乡县、城固县、南郑县和宁强县。路线全长391.3公里。(五)宁强大安镇-略阳白水江镇(甘肃界)公路。路线起于白水江镇(甘肃界),经九中金乡、白石沟乡、城关镇、接官亭镇、宁强庙坝乡,至于大安镇接G316。路线全长117公里(与省道309接官亭至县城段共线15公里)。(六)安康市宁陕县-留坝县江口镇接210省道公路。路线在我市起于安康宁陕界,经佛坪十亩地、洋县秧田、茅坪镇、华阳镇、坪堵乡、留坝桑园镇、江口镇接210省道。我市境内路线全长212公里(洋县境内与G108重复15.5公里)。(7)勉县茶店接S309-宝鸡坪坎公路。路线起于勉县茶店镇接S309,经小砭河乡、张家河乡、留坝留候镇、玉皇庙乡,北上连接宝鸡坪坎。途径勉县、留坝县。路线全长178.8公里(详见附表一)。二、内河航运建设重点到“十二五”末,预计将新增大型趸船9艘,新增吨位13500吨。300客位的大型游船10艘,新增吨位15000吨。中小型客船30艘,新增吨位5000吨。新增客渡船160艘。船舶总量将达到600艘。完成新增渡口的渡船改造30艘;完成农村渡口老旧渡船改造37艘,完成我市船型标准化建设任务,客运船舶完成248艘,货运船舶完成70艘。完成农村渡口改造58处,新增渡口200余处。建设汉中船员培训中心及汉中海事搜救指挥中心(详见附表八)。三、公路运输发展重点“十二五”期间,通过客运班线网络布局优化,形成我市长、中、短途客运班线互补,资源共享,服务质量标准的安全、舒适、便捷的一体化城乡客运体系。(一)、增强公路运输能力。深化企业经营管理改革,建立完善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形成符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适应市场发展需求、以公车公营为主体的公司化、集约化经营模式,促进客运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1、提升客车档次和客运规模。2015年实现全市所有县际开通直达快客,开通周边地市城际高客。高速公路客运运力100%为高级客车,城际之间快速直达客运、旅游客运运力80%为中级客车,农村客运运力基本更新为符合国家标准的车型。“十二五”期间,新开通客运班线416条,投放车辆 769辆。其中,2011年开通109条线路,投放247辆客车;2012年开通90条线路,投放147辆客车;2013年开通74条线路,投放132辆客车;2014年开通61条线路,投放101辆客车;2015年开通82条线路,投放142辆客车。2、增加城市交通运力。扩大城市公交覆盖面,五年内新增公交车200辆,新增公交线路20条。加强出租车更新换代步伐,提升出车档次,新增和更新出租车2852辆,满足城市发展需求。3、着重解决行政村客运问题。通过运力调控,更新发展符合部颁标准的适型客运车辆,全面提升农村客运的装备水平、服务水平和运营安全,全力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投放1200辆通村客运车辆,使95%行政村通班车。 (二)加快现代物流发展。推进货运车辆公司化集约化经营改造,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专业化物流公司。积极引导发展厢式、大型、甩挂、节能环保、专业化的货运车辆。在货运市场准入方面严格把关,提高门槛,鼓励道路货物运输集约化、网络化经营,限制小、散、弱运输户发展。大力发展牵引车、挂车、集装箱、封闭厢式货车和多轴重型车。2015年底,发展拥有100辆以上大型货运公司20户,带动全市有形货运市场的发展;重型载货汽车2000辆,牵引车及挂车300辆,拖拉机退出运输市场。(三)加速客货运站场建设。“十二五”期间,与汉中交通枢纽建设相配套,建设一级客运站5个,二级客运站2个,三级客运站8个,五级客运站100个,农村招呼站1100个;一级物流园区1个,一级货运站4个,二级货运站6个。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对公路运输的需求(详见附表九)。(四)大力发展城市客运。优化公共交通线网和停车站点,不断缩短城市居民出行中的非乘行时间。重视城市公共客运与城乡班车客运的衔接与配合,逐步建立城市公交与城间道路运输一体化、立体化和多样化的衔接与换乘系统,最终实现城市公交与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零距离”换乘目标。“十二五”期间,力争使所有具备条件的县城均开通公交车。四、实施公路水路养护工程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的观念,加养护投入,实施公路大中修和预防性养护工程、危桥改造和防护安保工程,用优良的路况服务社会。(一)干线公路公路养护工程。实施G108、G316、S210、X226大中修里程529.7公里(详见附表十);实施预防性养护371公里(详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