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产品安全危害,连云港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陈瑛 TEL:EMAIL:CHYLYGHOTMAIL.COM,水产品安全危害,与水产品有关的,如果不能适当控制,有理由有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危害。,危害:非受控状态下,会引起疾病或造成伤害的生物、化学或物理的因素 令人不快的情况: 可能不会引起特定的食品安全危害,但是应在其他规程控制和前提计划中列明 昆虫 头发 污秽 腐败商业欺诈 不直接影响食品安全的,违法食品法规标准的行为,危害的来源,与特定品种有关的危害; 与食品加工环境和加工过程中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污染有关的危害; 食品加工工艺不合理或控制不良所造成的危害。,危害表,生物危害 病原体微生物(例,细菌、病毒) 寄生虫 化学危害 自然毒素 化学(药品)制品 杀虫剂 药物残留 未被认可的食品和色素添加剂 腐败(只限安全方面,例如组胺) 物理性危害 金属、玻璃等,123.6部分 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计划,、HACCP计划书的内容。HACCP计划必须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列出根据本节(a)段内容确定了的,可能发生,且必须对水产品可加以控制的食品安全危害,应对以下可能发生的危害加以考虑; (i)天然毒素; (ii)微生物污染; (iii)化学污染; (iv)杀虫剂; (v)农药残留; (vi)当食品安全危害与腐败有关时,产生鲭鱼毒素的品种或其他鱼种的腐败分解; (vii)寄生虫。加工者应有这方面的知识并应知道若未经足以杀死寄生虫的加工过程,消费者可能食用含有寄生虫的水产品。或者加工者应将这类产品说明,贴标签或向消费者声明; (viii)未经认可直接或间接使用食品添加剂或色素; (ix)物理危害;,表A-1包括了水产品加工最关注的细菌性病原体维持其生长的最小水分活度(aw)、酸度(pH)和温度;最大pH、盐浓度、温度;以及需氧情况。数据表明的是最小和最大值,这些极值是所引用的参考文献中提到的。这些值可能不适用于某些加工条件。,新建文件夹表微生物条件.doc,微生物学回顾的,确定食品中微生物的类型 确定微生物生长所需的基本要素 确定控制微生物生长的要素 讨论和食物中毒有关的发病类型,确定食品中微生物的类型,细菌 真菌(酵母,霉菌统称) 病毒 寄生虫,食物中毒发病的类型,感染 中毒,食源性感染,食源性感染发生于微生物本身随食品而被摄入之后。微生物停留在宿主体内并繁殖。由于感染是微生物在宿主体内生长所致,所以说从摄入到出现症状所需的时间相对较长,食源性中毒,食源性中毒发生于某些特定的细菌在食品中生长并产生毒素之后才被摄入体内。是毒素引起人发病。由于通过肠道吸收食品中已产生的毒素之后才引起发病,而不是微生物在宿主体内生长所致,所以出现中毒症状的时间明显快于食源性感染,细菌,芽孢菌 空肠弯曲杆菌 弧菌 耶尔森氏肠球菌 沙门氏菌属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 大肠埃希氏杆菌 志贺氏菌属,芽孢菌 产气荚膜梭菌 蜡样芽胞杆菌 肉毒梭菌,肉毒梭菌(Clostridium botulinum),也称肉毒梭状芽孢杆菌 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中:土壤、水、蔬菜、肉、奶制品、海洋沉积物、鱼类肠道、蟹、贝类的鳃和内脏等 产芽孢强耐热性 厌氧生长 正常加热温度下存活 在真空包装、罐头食品和其他缺氧包装环境下生长,肉毒梭菌(Clostridium botulinum),产生强烈的神经麻痹毒素肉毒毒素 有A、B、C、D、E、F、G七种毒素类型 A、B、E、F与人类肉毒中毒有关 E型肉毒梭菌在水产品中最常见,3C仍可生长,很少使食品产生腐败迹象 A型肉毒梭菌常见于陆上动、植物,使产品产生腐败气味,A型菌芽孢比E型菌芽孢耐热性更强,肉毒梭菌(Clostridium botulinum),中毒症状 腹泻、呕吐、腹疼、恶心、虚脱,继发为视力重叠、模糊,瞳孔放大、凝固,严重时呼吸道肌肉麻痹,导致死亡,肉毒梭菌(Clostridium botulinum),肉毒中毒常见的食品 加热不当的罐装食品(通常是家庭自制的罐头) 半加工的食品(如:熏制、腌制和发酵食品),水产品中控制的方法,在加工过程中破坏芽孢(如热加工(罐藏杀菌) 通过适当的盐渍、干燥、或酸化抑制生长 适当冷藏,特别是对于生的、非冷冻的、厌氧低氧包装的水产品 用透气的薄膜来包装冷藏水产品,使其暴露在充足的氧气下来阻止其生长,蜡样芽胞杆菌,革兰氏阳性,需氧产芽胞菌 发病:6-15小时出现腹泻综合症;0.5-6小时出现呕吐 综合症症状:腹泻,呕吐,恶心 病程:24小时 感染剂量:1000000个细菌可产生毒素 疾病类型:中毒 呕吐综合症 腹泻综合症,蜡样芽胞杆菌,宿主:在环境中广泛存在 涉及的食品:米,肉,乳制品,蔬菜,鱼,糊酱油;布丁;汤;糕点;沙拉,蜡样芽胞杆菌生长要求,温度(F):39-131 最低水活度:0.92 PH:4.3-9.3 最高盐浓度(%):18 气体:需氧 存活条件:耐盐;芽胞耐热 控制:冷藏,水产品中控制蜡样芽胞杆菌,适当的卫生措施防止产品污染(产品来源、加工设施和人员) 对热预处理的产品采取适当的冷却速(快速降低到7度4小时内) 对延长了货架预期处理过的、即食产品进行适当的冷藏,李斯特氏菌 (Listeria monocytogenes),分布广土壤、蔬菜、海水沉积物、水体。 易感人群:免疫缺陷的人,包括癌症病人、吃过影响免疫系统药品的人、酗酒者、怀孕的妇女、胃酸少的人、爱滋病患者等。 症状:引起脑膜炎、流产、败血症、甚至死亡。,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最大威胁来自不需进一步加热的即食食品 涉及产品生鱼、熟蟹、生或熟的虾,生龙虾、烟熏鱼和鱼糜(模拟水产品) 重要特性:在(-0.5度下生长,沙门氏菌 (Salmonella spp.),分布:天然存在于哺乳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肠道内,鱼类、甲壳类和软体动物中不存在沙门氏菌,但如果环境受污染或捕捞后受污染,沙门氏菌会进入海产品内。(教程92页) 症状:引起恶心、呕吐、腹部痉挛、发烧。,沙门氏菌 (Salmonella spp.),预防措施: 充分加热产品杀菌; 将产品贮存于4 C(40 F)温 度下冷藏防止沙门氏菌生长; 防止加热杀菌后交叉污染; 禁止病人和沙门氏菌携带者进入食品加工间。,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革兰氏阳性球菌,生长时呈不规则簇状,产生高度热稳定的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宿主:人;动物;空气;灰尘;污水;水 涉及的食品:禽;肉;水产;沙拉;烘烤品;三明治;乳制品 产毒:500000/克-1000000/克 50 F (10 C)以下不产毒。 50 F (10 C)- 70 F (21.1 C)暴露 12小时可产毒 70 F (21.1 C)以上暴露3小时可产毒. 肠毒素:对蛋白酶和热具极强的抗性,100 C 、30 min 仍保持部分毒性,巴氏消毒和一般家庭烹调温度不能破坏这类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控制:,合适的卫生措施防止产品污染 合适的冷藏抑制其生长 合适的加热; 在加热后防止交叉污染,霍乱弧菌 (Vibrio cholerae),分布:在港湾、海湾和含盐的水中天然存在,未必与海水受陆上污水污染直接相关联,在温暖季节的海水环境中大量繁殖。 主要致病种类: 01型通常所指的霍乱弧菌 非01型又成非凝集性(NAG)弧菌,霍乱弧菌 (Vibrio cholerae),中毒症状: 01型:先引起腹部不适和轻度腹泻,继发症状为水性腹泻,腹部痉挛,呕吐和脱水,也可发生死亡 非01型:引起腹泻,腹部痉挛和发烧,也有恶心、呕吐和血性腹泻的报道,副溶血性弧菌 (Vibrio parahaemolyticus),分布:天然存在于海洋,需要有盐才能生存。在沿海水域中捕捞的鱼、贝类中常被检出该菌。 主要特征:嗜盐菌,生长发育须有氯化钠存在,NaCl浓度为2%时生长最好,42 C能生长,10 C以下不生长,pH范围5.69.6,最适pH为8.0,创伤弧菌,天然存在于海洋,有盐才能生存,首次发现在墨西哥湾,也在大西洋和太平洋中分离出 主要症状:皮肤损伤、感染性休克、发烧、发抖、和恶心。 与食用某些双壳贝类有关,水产品中霍乱、副溶和创伤弧菌的控制方法,产品来自许可的捕捞区 从捕获到加工过程的合适冷藏 合适的加热 对易感人群的食用建议,病毒,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参加者应能 食源性病毒与细菌的主要区别 食源性病毒传播的重要途经和媒介 重要的食源性病毒 论述食源性病毒疾病的控制,食源性病毒与细菌的主要区别,病毒比细菌小的多 病毒不像细菌,离开活体不能存活。 病毒只是简单地存在于食物中,不能繁殖,在数量上并不增长 只有较少数病毒能够使人致病 不会引起食品腐败 、通过人、食品和污染的水传播 通过感染引起疾病,食源性病毒传播的重要途经和媒介,污染港湾水 鱼和贝类 二次污染 污染灌溉水利用水 水果或疏菜表面 污染饮用水 冲洗或作为食品的配料 不良的个人卫生 通过粪便感染食物加工者的手,污染食物。 病毒携带者,重要的食源性病毒,肝炎病毒(HAV) 诺瓦克样病原(SRSVS),肝炎病毒(HAV),潜伏期:2-6周 症状:发热、厌食、恶心、嗜睡、深色尿以及黄疸 恢复期:1-2周 感染剂量:低 免疫性:终生,肝炎病毒(HAV),生的和蒸熟的蛤、牡蛎、贻贝都曾引发A型肝炎 60度19分钟方可灭活,软体动物的蒸煮到开壳的加热不会灭活。,诺瓦克样病原(SRSVS),诺瓦克样病原是一群细小圆形结构的病毒,或称(SRSVS) 潜伏期:24-72小时 症状:腹泻、恶心、呕吐、腹部痉挛、头通、体痛、低烧 痊愈:完全痊愈需60小时。 感染剂量:低 免疫力:暂时,水产品中病毒的控制,产品来自许可的捕捞区域 彻底的加热 预防交叉污染,寄生虫,目的 寄生虫的概念 食源性寄生虫传染、存在的可能性 防止污染或者消除通过食品传播的寄生虫,寄生虫总的概念,寄生虫在食品中或食品表面不能生长和繁殖 繁殖时需要特定的宿主或一类宿主。 用于控制微生物生长的方法控制寄生虫时通常无效 寄生虫的感染量很低。 寄生虫的潜伏期较长(一般7-10天),能够通过食物或水感染人类的的寄生虫,寄生蠕虫: 原生动物,微小的单细胞动物,寄生虫和原生动物,与海产品相关的寄生虫: 单线虫 线虫 二叶槽绦虫,单线虫(鲱鱼线虫),形态:在鱼和鱿鱼体内的幼虫(蠕虫状)一般长1836mm,宽0.240.69mm,粉红至白色。 感染途径:生食或食用未经充分加热的海产品,单线虫(鲱鱼线虫),预防方法: (1)冷冻杀灭:-35 C以下18小时或-20 C以下168小时; (2)热力加工杀灭:至少63 C15秒; (3)热熏鱼:按(2)条件加热,熏前或熏后按(1)冷冻; (4)腌渍鲱鱼:至少含盐6%,含酸4%的溶液内浸泡70天; (5)辐照杀灭:610Kilogray (6)蜡光法人工挑虫部分除去,线虫(鳕鱼线虫),形态:鱼体内的幼虫长558mm,宽0.31.2mm,呈黄棕至红色。 感染途径:生食或食用未经充分加热的海产品 预防方法:同单线虫,绦虫,形态:鱼体内的幼虫长几毫米至几厘米,呈白色或灰色。 感染途径:生食或食用未经充分加热的海产品 预防方法:同单线虫,控制寄生虫的措施,速冻:-31度,15小时; 冷冻:-20度,7天; 加热或挑选 化学法处理不确实,化学的危害,天然存在的化学物质; 有意加入的化学药品; 外来污染的化学物质 过敏源:某些蛋白质会给不知情的消费者带来风险(归类于化学危害,如果没在标签或其他产品信息上标注,通常认为是加工危害),天然存在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存在于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虽然许多化学物质在起源上是生物性的,但一般仍将他们归入化学的危害。,水产品中天然存在的化学物质,1、来自自然环境中产生的: 鲭鱼毒素(组胺) 鱼肉毒素(Ciguatoxin) 贝类毒素 河豚毒素 2、产品组分产生的: 蛇鲭鱼毒素 3、一些特定水产品中特定细菌的生长产生的毒素(高组胺或鲭鱼毒素),海洋生物毒素,包括多种不同的化合物 由各种天然海藻产生 海洋动物摄食后在体内积聚 已知有麻痹性贝类毒素、神经性贝类毒素、腹泻性贝类毒素、遗忘性贝类毒素和鱼肉毒素,麻痹性贝类毒素(PSP),所有滤食性软体贝类都富集PSP 贻贝在接触有毒海藻后几天或几小时内获得很强的毒性,被作为PSP指示生物 贻贝、牡蛎、蛤、扇贝等都可富集PSP 中毒症状:麻木,唇、舌热痛,并传到面部和指尖,臂、腿和颈部肌肉丧失协调性,重症PSP中毒可由于呼吸麻痹而死亡,神经性贝类毒素(NSP),可导致鱼类死亡和贝类产生毒性 所有滤食性软体贝类都能富集NSP 中毒症状:3小时内发生面部刺疼且传至身体其他部位,忽冷忽热,瞳孔扩大且有醉酒的感觉,腹泻性贝类毒素(DSP),贻贝、牡蛎、蛤、扇贝都被证实与DSP相关 中毒症状:腹泻、恶心、呕吐、中度至重症腹疼和痉挛,发冷,遗忘性贝类毒素(ASP),贻贝可富集ASP,蟹和鱼内脏也发现过 中毒症状:肠内不适,重症时引起面部怪相或咬牙的表情,短期记忆丧失和呼吸困难,也可发生死亡,FDA贝类毒素限量规定,PSP0.8ppm NSP0.8ppm,或20鼠单位/100克 DSP0.2ppm ASP20ppm软骨藻酸,蟹的内脏不超过30ppm 4种贝类毒素均不能通过一般性加热、冷冻、腌制或熏制加工予以彻底破坏,贝类毒素控制措施,官方按贝类毒素存在与否,对贝类生长水域进行分类; 只允许在规定的时间内,从许可的水域内捕捞贝类; 官方对贝类捕捞者实施管制,保证贝类的捕捞在规定的时间和许可水域内进行,官方对贝类捕捞者实施管制,管制包括: 贝类原料容器标识种类、数量、捕捞人、捕捞水域和捕捞日期; 贝肉容器标识加工厂名称、地址和认证编号; 捕捞许可证; 从事贝类生产、发运和包装的工厂要经认证批准;,鱼肉毒素 (Ciguatera Fish Poisoning CFP),某些热带和亚热带鱼类食用有毒藻类,对人体产生毒性 相关藻类:Gambierdiscus toxicus 毒素在鱼类肠道、头部或神经系统富集 中毒症状:腹泻、腹疼、恶心、呕吐、皮肤过敏、头晕、肌肉缺乏协调性、肌肉疼痒 控制措施:不加工可能含有的特定鱼种,鲭鱼毒素(Scombroid Toxin),某些腐生菌在生长过程中能够产生组氨酸脱羧酶。 这种酶分解释放组氨酸, 这是一种在某些鱼类中自然的化学变化。(鲭科) 导致组胺和其他胺类的形成,鲭鱼毒素(Scombroid Toxin),鱼肉天然成分 组氨酸,组胺,细菌生长,组氨酸脱羧酶,鲭鱼毒素产生过程,鲭鱼毒素,产生鲭鱼毒素的鱼类组氨酸天然含量较高的鱼种 鲭鱼(又称鲐鱼) 金枪鱼 沙丁鱼 蓝鱼 鲯鳅鱼 黄尾鰤 毒素特点:无法通过加热或罐藏杀菌而被破坏,鲭鱼毒素,中毒症状:始发于食用污染鱼类后4小时,尖利或辛辣的味觉、恶心、呕吐、腹部痉挛、腹泻、面部红肿、头晕、头疼、心悸、脉搏快且弱、口渴、吞咽困难。,鲭鱼毒素,从捕捞到加工、储存和销售环节对温度进行控制,鲭鱼毒素,检测方法: 感官检验,评定鱼体有无腐败味筛选 化学分析组胺含量不得超过50ppm,河豚毒素(Tetrodotoxin),剧毒 目前不清楚毒素产生原因 约有80种河豚鱼含毒素 中毒症状:食用10分钟后,口腔麻木和刺痛,继发为虚弱、麻痹、血压降低,脉搏快且弱,30分钟内可出现死亡,蛇鲭毒素,蛇鲭、玉梭鱼或远洋鲐鱼是一小群食鱼性海洋鱼类 控制方法: 不加工可能含有毒素的特定品种,有意添加的化学药品的危害,这些化学物质是在食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过程中人为加入的,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的安全水平使用时是安全的,如果超出安全水平使用就成为危害,例如,某些人工合成的食品色素在敏感人群中会产生过敏反应; 亚硝酸盐作为防腐剂和发色剂,在高浓度下会引起急性中毒,由于其在体内能转化成致癌物质亚硝胺,所以长期摄入将有可能诱发癌症; 维生素A作为营养加强剂,高浓度下会引起中毒; 亚硫酸盐作为防腐剂、硫磺作为漂白剂,在敏感人群中可引起过敏反应。,外来污染的化学物质的危害,外来污染的化学物质的来源和污染途径主要包括: 农用化学药品,如杀虫剂、杀真菌剂、除草剂等农药以及化肥、抗菌素和促生长激素等;这些化学物质会在植物中积累,动物吃了植物后又可以在动物体内积累; 兽用药品,包括兽医治疗用药、饲料添加用药,如抗生素、磺胺药、抗寄生虫药、促生长激素、性激素等;这些化学物质可以在动物体内造成残留;,外来污染的化学物质的危害,外来污染的化学物质的来源和污染途径主要包括: 工业污染化学物质,如铅、镉、砷、汞、氰化物等;这些化学物质可以污染土壤、水域,从而进入植物、畜禽、水产品等体内; 食品加工企业用化学物质,如润滑剂、清洗剂、消毒剂、燃料、油漆、杀虫剂、灭鼠药、化验室用的药品等;这些物质使用和管理不当,可能污染食品; 偶然污染的化学药品,如原料、成品运输过程中由于运输工具造成的污染。,过敏原,某些食品和色素添加剂,能在消费者中引起过敏性反应(食品不耐性)。 牛奶、鸡蛋、鱼类、甲壳类、坚果类、花生、小麦、豆类 用于水产品中的此类食品和色素添加剂的例子包括:亚硫酸盐及FD&C黄色5号。 这些食品和色素添加剂在特定限制下,允许用在食品中,但如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北省随州市随县2024-2025学年高考临考冲刺语文试卷含解析
- 学习项目标准化流程的重要性考题试题及答案
- 广西南宁市“4+N”高中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三最后一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 证券从业资格考试信息获取方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试中的提升策略与方向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证券从业资格证知识点总结试题及答案
- 变革管理在项目中的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特许金融分析师心理适应措施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特许金融分析师考试分析总结试题及答案
- 个人销售总结计划(14篇)
- 魔兽争霸自定义改键CustomKeys
- 幼儿园故事课件:《画龙点睛》
- 植被清理施工方案
- 新时代高职英语(基础模块)Unit4
- 中国乱伦现象调查报告
- 人体骨骼和埃菲尔铁塔有何共同之处埃菲尔铁塔人体骨骼
-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一到四单元复习课件
- 中职课件《旅行社计调业务》6项目五 接团计调业务
- 志愿者知识竞赛题库二
- 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2综合训练第四单元(含答案)
- 排土场灾害防治技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