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元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四川省广元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四川省广元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彷徨、袖手旁观”等词的含义,并学会运用。2、了解丁肇中,理解“格物致知”的含义及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对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3、学习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练习写作议论文。4、引导学生切实感受富有实验精神、创造精神的重要性,自觉培养“格物致知”精神,争做一个注重实践,有开拓精神的人。教学重点:1、领悟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及其在科学上的重要作用。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说理方法。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探讨“研究人文科学”和“在个人行动上”也要重视实验精神的原因。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二)作者简介(三)整体感知课文1、朗读课文,积累词语2、速读课文,对课文进行圈点批注,找出标示论题的语句。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承上启下的段落,各段的关键句等。3、选几位同学概括文意,整体感知。(四)研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学习论证方法1、精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作者的观点思考:(1)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所说的真正的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2)传统的中国教育为什么不重视真正的“格”?传说的中国教育有什么弊端?(3)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的精神?有何现实意义?(4)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格物致知”精神的关键是什么?学生前后座四人一组讨论交流,然后各组选一名代表作总结发言;全班交流。明确:(1)大学“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2)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传统的中国教育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缺乏对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3)原因有三点:第一,这是由中国传统教育导致的中国学生的弱点决定的;第二,这是科学发展的历史和实验过程证明了的;第三,这是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必不可少的。(4)关键看他是否有对事物客观的、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探索,也就是我们平日所说的努力探索的精神,“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的精神。2、聚焦论证方法提问: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说理方法?请结合课文内容作简要分析。引证法例证法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五)延伸拓展,开阔视野,联系实际,体验反思。1、提问:“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验而得到”你能举一些例子来证明吗?1641年,伽俐略在比萨斜塔用实验证明不同重量的物体在空气中自由降落时,它的重量与下降速度无关,驳倒了亚里士多德的下跌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观点。2、讨论:你具备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吗?请结合自己的经历给大家讲一讲。(六)质疑问难,主动交流(七)课堂小结(八)布置作业板书设计: 引论(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