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学习新版语文课程标准的思考与体会.doc_第1页
附件学习新版语文课程标准的思考与体会.doc_第2页
附件学习新版语文课程标准的思考与体会.doc_第3页
附件学习新版语文课程标准的思考与体会.doc_第4页
附件学习新版语文课程标准的思考与体会.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件:学习新版语文课程标准的思考与体会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读后感市直 沈彩群知道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出台,也在网上购买了2011版课程标准。看着密密麻麻的文字,未来得及细读,对新版课程标准“新”在哪里,没有明确的概念。听了余琴老师的讲座,对余老师潜心钻研的学习品质佩服不已,并对新版课程标准中与我们教学密切相关的几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更加强调语言文字的运用(出现频率33次);二、更加强调识字写字;三、更加强调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四、更加强调多读书,多积累,多实践。说到语言文字运用,不由地想起1997年我毕业参加工作后写的第一篇论文,题为确立目标 优化训练。虽与语言文字运用有异,又似有相通之处,感觉这十五年来,似乎转了一个轮回。想起参加工作十五年多,天天在课堂上与语文为友,却仍对语文教学迷迷茫茫,上一堂公开课压力甚大,不由感慨万千。如果是一名医生,十五年的操练,手术刀应该运用自如了吧?十多年来,语文教学改革浪潮一浪接着一浪,总有一些时尚的弄潮儿在公开课观摩课上斩头露角,掀起一阵阵教学风潮。如果一年半载未去听课,不知刮的是东南风还是西北风了;如果一堂公开课没有这些“风”的影子,那就未能与时俱进而落伍了。杂志上出现了“教课文”到“教语文”的美丽转身,就到处可见“教语文”而不是“教课文”了。刚读到语文教学通讯中语文课该向何处转身一文,提出从“教语文”到“学语文”这才是语文课的美丽转身,我不禁为作者的独到见解而喝彩。对于语文教学,我们常常丧失自己的思考,盲目跟风。此次课程标准多次提到语言文字的运用,拨正了语文教学的方向,我想许多曾经跟我一样迷茫的老师对语文教学会逐渐明晰起来。语文课堂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教学生学语言、用语言,学习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有序性,学习语言的韵律美、节奏美,学习语言表达的“秘妙”。语文课从高调中变得务实起来。当然,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人文性是语文的灵魂,语文课必须是工具性与人文性并举。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更加强调识字写字教学,真正反映出了一线教师的呼声。新课程改革以来,退步最为明显的就是学生的写字水平了。 以往到三年级的时候,很多学生的笔画和结构都已经很老道,而现在的孩子呢,真正能把字写得漂亮的为数不多。这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当然是课堂出现了问题。课堂为什么会出现问题?因为教学任务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我们的教材识写分离,一篇课文要认识10个左右的生字,还要会写6至8个生字。与课改前相比,在相同单位时间内,要多完成将近一倍的任务,质量当然就下降了。再加上老师目标不明的话,写字教学时间明显减少,学生负担明显加重。因此适当减少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任务,是一种客观需要。现在由于幼小衔接工作比较到位,可以说幼儿园承担了部分小学的识字任务,因此识字任务完成得并不费力,但是写字教学仍存在较大问题。因此,加强写字教学,是第一学段必须树立的意识。当然,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关注学生的书写姿势,也是第二学段、第三学段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第二学段是错别字的高发期,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易错字的巩固、语言运用的纠错都是对写字教学的一种强化。写字教学中我觉得还要重视格式的教学。田字格、方格、横线、方框的写法要有规范,句子、古诗、横写、竖写的区别要让学生有所了解,笔记本上大标题、小标题、词语的排列等等,都要引起老师的重视。新课程改革中,我觉得学生最为受益的是课外阅读的大面积开展,让学生走入广阔的书海中。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把鱼放入大海中,想让它不大都不可能的。”课外阅读的开展,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捕捉信息、积累语言,让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丰厚起来。这种积累、积淀,是几堂语文课、几本教科书给不了的。如何让学生有效地阅读起来,我们老师将要做得更多。在课外诵读积累中,我发现很多孩子对中国的古典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如本学期(四年级第二学期)我班背诵了增广贤文、弟子规、论语15则、古诗词等,让孩子去读这些朗朗上口的古言警句,学生是兴趣盎然。如果有什么大的疑惑的话,对于作文教学我个人依然觉得力不从心。学生写的周记常常会有惊喜,而写单元作文时常常感到苦闷。希望随着新版课程标准的诞生,教材的更新能给我们带来欣喜。今天说是写新版课标的读后感,其实也只是凭直觉写出自己的教学肤浅感受罢了,尚未对新版课标进行真正的研读和研究。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学习能不断地提高认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实践新理念 教学新突破松阳 周金爱教育部“国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专家组召集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温儒敏教授在一次讲话中指出,这次修订课程标准,是针对长期以来语文教育方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总结这十多年来课改的经验,同时按照国家教育规划的总体要求,面向未来,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标准。主要立足于“为学生打好三个基础:那就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好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形成健康的个性与人格打好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一、“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新版课标在课程性质这部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我们可以这样理解:1.说明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应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2.说明这门课程具有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3.语文的学习和教学须在“语言文字运用”上多下工夫,包括实用的语文运用和审美的语文运用。开设语文课程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或者说“驾驭”语言文字这种工具,是要通过运用语言文字的范例和实践,学习如何在生活中、在本课程和其他课程的学习中以及将来在各种不同工作领域里,运用好语言文字。徐华芳老师精心设计了班级养兔子的活动,让兔子成为孩子们生活中的一员,和兔子说话、给兔子喂食,在老师精心的预设中学习了写寻兔启示、写申报、写感谢信。在与兔子交往的过程中学会运用语言文字。二、文道合一继承和发扬“两个传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培养学生成为21世纪素质优良的中国人,是各个学科共同担负的责任。但语文学科起着独特的、别的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因为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地质层,积淀了中华文化的精粹。”实验稿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要求比较笼统;新课标则将其具体化为“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用优良传统、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等将语文课程中蕴含的人文内涵具体化、明晰化。除此之外,新课标在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与内容、实施建议、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等部分都对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和强化主流价值取向引领方面有所体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徐华芳老师通过精心选择活动、表达的内容,采用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了孩子们的多方面能力。如:责任心强了、感恩的心又了、思辨性来了、公德心在了;还会自我反省了。孩子们的思想道德建设与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三、注重实践“语文学习的有效途径是多读、多写、多积累”在前言部分,新课标将原来的“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改为“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并在课程设计思路的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因为爱”“学而不厌”方能“诲人不倦”景宁 吴月圆生活真若一个大舞台,只有舞者才能体悟其中的精彩;生活又像一次经历,只有行走才能采撷一路的芬芳。坐在崇文的音乐厅里,处于杭师附小吴山校区的多媒体教室里,聆听她们的声音,感受她们的智慧,我蓦然领悟“因为爱”“学而不厌”方能“诲人不倦”!以一个学生的身份与心境,我再次重温了“2011版课程标准”。为何说是重温,因为前段时间我曾在北京大学面对面地聆听朱慕菊司长、温儒敏教授谈新版课程标准。因为那次学习,我对新版课程标准的修改有了大致的了解,关于为什么修改,修改前的准备工作,大致的修改方向等等。今日,余琴老师的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还是深深震撼了我,“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走进新版课程标准也恁般山穷水复、柳暗花明。 一个“我怎么读新版课程标准”牢牢牵引了我的思绪。余琴老师是了解老师们的,她以自己如何读新版课程标准的经历为话题展开讲述,着实使我这个一线的语文老师眼前一亮。我曾经几次翻开枯燥的新版课标想看个究竟,但终究是方法不对路中途放弃。今日听余老师一番话,我颇有几分再次翻读的欲望,听的过程中我就不断思索着自己也要像余老师这样读:先列出课标结构图,纲举目张地了解实验版课程标准与新版课程标准的大致板块,再对照学习专家对新版课程标准研读的文章,汲取他人的阅读智慧,最后将新版与实验稿逐块对比起来思考、记忆。虽然于老师已经将她的研读结果一览无余地展现在我们的视野中,但是我绝不会仅仅局限于此,我一定要自己尝试着读一次,为新一轮的践行做好充分的准备。一个“教学目标越位、缺位、不到位”深深触动了我的视听神经。作为一个一线的教师,我常常为这个苦恼不已。语文学科的学段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到底应该怎样呈现?余琴老师例举了一道题目,三年级是这样考的“画画怎么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呢?(把句子换个说法)”,四年级是这样考的“人类的老师不就是大自然吗?(改为陈述句)”,五年级的考法则是“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 (改成陈述句)”。听到这儿,很多老师都笑了,而我却无语了,因为我也曾多次反思过这个问题,未果,于是我也说:“学生总是考不对,我们就多考几次,让学生引起重视。”现在想来,一切都在自己是否真的用心了。我没有用心,而余老师着实用心了,她将新版课程标准各学段的要求进行纵向对比,确实发现了梯度的存在。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解决问题的关键到底是什么?在余琴老师的讲述中,她还非常详细地讲到了一些她本人平时作调研时所搜集的材料与数据。围绕“更加重视汉字教育”、“适当调整学习要求”、“学段特征逐渐明晰”、“提出教学纠偏建议”,余老师所举的例子都非常具有说服力,从文字材料到图片资料,从报刊资料到教材原型,她几乎无所不能。可以想象得到余琴老师是怀着怎样一种敬畏的心情从事这份职业!这又是怎样一份沉甸甸的“爱”呢?一切都在无言中,只要我们有爱,爱学生,爱学习,爱尝试诲人不倦,不远矣!听余琴解读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讲座有感青田 朱建红2012年5月15日,我来到杭州市崇文实验小学的报告厅,有幸聆听了杭州市上城区教研员余琴老师对小学语文新课标的解读,深感此行“不虚”。余老师从语文课程标准修改出台的背景谈起,通过对新、旧语文课程标准的比对,指出此次新课标的亮点和“新”处。围绕提出教学纠偏建议、学段特征逐渐明晰、适当调整学习要求、更加重视汉字教育四个方面,广征博引,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语文课程标准给我们带来的新理念、新思考、新要求,让我们全体语文老师受益匪浅。一、更加强调语言文字的运用课程性质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课程理念中,反复强调了运用,出现了33次。这就要求我们明确语文的学习和教学须在“语言文字运用”上多下工夫,包括实用的语文运用和审美的语文运用。学生要学习如何通过语言文字准确、熟练地从别人的语言材料中获取信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行交流沟通。二、更强调了识字写字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认少写”,要求学生会认的字不一定同时要求会写。识字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其实这样的要求也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识字负担。同时扩大了学生的识字量,这样也很利于学生多识字,为尽早进行阅读提供了条件。附录中新增了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300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3500字)。针对中小学生写字质量滑坡,写字姿势不正确,不良写字习惯,明确强调“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在每个学段均有提出。三、强调课堂练习10分钟新版课标指出:第一、二、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这项要求的提出,是对教师课堂流程安排的一项改革。以往我们教师只注重积累和理解,倾向于读和说,而忽略了学生的写,很多时候,学生读得正确流利,甚至还能做到背的滚瓜烂熟,但真的遇到写了,这种完美的“作秀”就漏洞百出,错字连篇了。课堂练习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抄写生字、预习检查、按课文内容填空、梳理文章等。一节课很多内容,课中安排10分钟练习,足以说明有效课堂作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这就敦促了教师要重视课堂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在备课的时候,要把10分钟放在首位,剩余的时间再来这节课的流程。四、强调多读书,多积累,多实践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作为一种人文性和工具性结合的学科,课内阅读不可或缺,但真正源泉来自于课外。而小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和基本阅读能力的形成,除了得法于课内,更得益于课外。因此,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就十分的重要了。新版课标要求: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或片段,课外阅读不少于145万字。附录中收录了篇目和建议。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课内外结合,教给读书方法,课外阅读做到精读和博览相结合。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不仅纸介书报、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平台,音频视频,来培养学生整体感知文本的能力,提取文本信息的能力,对文本进行解释的能力,对文本进行评价的能力。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这次学习让我对新版课程标准有了一次深入的领悟。它将引领我们把握新版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树立新的教学观念,进而为以后的语文教学指明方向。准确定位,抒写真情学习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感想与思考庆元 李明妹当下,关于课堂教学最时髦的一个词就是“以学定教”,以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目标,设计教学,分层评价等等,理念似乎都熟记于胸,并大有凡事都以学情出发之势。“势”造的很好,但实际的运用情况似乎并不那么乐观,尤其是关于写作的目标定位。我这个人总爱在人家干得热火朝天时泼上一盆冷水。就拿当天余琴老师做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时举的一个例子为例。余琴老师讲到新课标中关于写作的要求时,出示了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美丽的祖国这一单元的习作要求:我们向同学介绍了自己去过的地方,现在就来写一写。要写出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使别人读了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写同一个地方的同学,可以交流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如果不想写去过的地方,写想去的地方也可以。请注意看红色字体,明确说明写“想要去”的地方也可以。于是,余琴老师又为我们用投影展示了一篇学生的习作。习作具体内容因为本人写作速度有限,当时未能全部记录下来,所以在此不能原文呈现,大概意思是:作文开篇引用了黄山奇石中的一些优美词句,接着表达了因为被文中所描写的黄山美景所吸引,所以很想有机会和家长一起去黄山亲身感受一下,而且用他自己的语言表达出了他非常想去的愿望。这名学生的这篇习作文词优美,文从字顺,不仅符合习作要求,而且表达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所以,当时余琴老师问与会的全体老师,如果按A、B、C三个等级来划分的话,会给这篇作文打哪一等。我觉得毫无疑问的就是A等!但是从现场情况来看,打A等的人数很少,B等的居多,还有给打C等的。为什么不打A等,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我们先来看看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的习作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写话要求摘选:1. 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2. 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第二学段(3-4年级)习作要求摘选:1. 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2. 能不拘于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3.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的第三点是教学建议,其中的第(六)条具体建议中的第3条关于写作教学中这样写到:第一、第二学段可从写话、习作入手,以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从红色字体来看,我觉得这阶段的“习作”课程目标归纳起来着重说明一个特点: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入手,淡化文体要求,提倡自由表达,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和自信心的确立。以此来看,上面所述的那名同学的习作是完全可以打A等的。虽然我们有了“以学定教”的理念,但在真正落实的时候往往又是以老师的主观要求为评价标准了。童年是充满幻想的岁月。放飞儿童的想象,正是顺应他们心里发展的规律,必将促进他们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步发展。如何激发学生表达自己动机和兴趣,发展他们的语言功能。教材从三个渠道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1)与阅读结合,读写一体。只要阅读能引起学生共鸣,能触发学生的灵感,就不失时机地练一练。这包括:续写,仿写,补写以及自读笔记,既可从课文的内容入手,也可从课文的写法着眼。(2)与活动结合,有感而发。只要活动是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想象世界、生动活泼的,必然会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这包括:各种实用文(不从表达方式上分“记叙文”“应用文”等)、话题作文、想象作文等。(3)与生活结合,自由表达,鼓励学生写日记。与生活结合写作文,我觉得对于中低段的学生尤为重要。因为这一阶段的学生对什么都充满好奇,可又刚接触规范的书面语言,如何引导他们把在生活中的好奇用规范的书面语言表达出来,需要教师搭建起这个合理的平台。做好“以学定教”,我觉得还得先对课标了解透彻,掌握课标中对各学段、各知识点的具体要求。我以前没觉得课标有多重要,但这次听完余琴老师的课标解读,尤其是现场给作文打等级的小调查,更 是深深地触动了我。学生怕写作文,是不是真是被我们老师的高要求打的?我觉得自己现在的情况就好像是清末民初时期的上进青年:身穿西装,头留长辫!“以学定教”需要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个细节,希望他不会是一碗“夹生饭”!我们也无法将教育引向到何处,但至少可以让它流得更缓和一些,细水长流,静水流深。新版语文课程标准,想说爱你不容易莲都 梁丽波2012年2月份(本学期开学前),偶然获知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已出台。于是上网搜寻、下载,迫不及待地想在第一时间见到,想在第一时间了解,想在第一时间与语文教师分享。花了半天的时间将2011版与原来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进行了比对,发现了差异(语言的表述有所改变、内容有所删减与增加、目标的阐述更具体可操作等)。我带着对2011版课标的初浅认识在第一次的语文教研组活动时间把它介绍给了所有的语文教师,并布置大家会后要认真地解读,更深刻地认识,使其真正地为我们一线教师的教学服务。在区集体备课时,当教研员提及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许多老师还是一脸茫然,不知所谓。我不禁心中窃喜:自己和我校的语文教师已在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认识上先行了!开学初与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结识后,没有再好好地继续去了解它。直至5月中旬参加浙江省小学语文疑难问题专题研讨活动才再一次细细地观察它的样子,感受它的变化,体悟它的真谛。上城区教研员余琴老师对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进行细致地研读,并进行全面地解读。我突然感觉自己其实并不“认识”它,它离我离得很远,我为自己曾经的窃喜而感到丝丝的羞愧。余琴老师的解读令我豁然开朗:新版课标的特点更明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突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课程目标与内容聚焦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增强课程目标的切合性和教学实施的可操作性;回应语文教学和社会语言文字运用中的突出问题。同时,新版与实验稿对比思考更深刻:更加重视汉字教育;适当调整学习要求;学段特征逐渐明晰;提出教学纠偏建议。余琴老师指出,语文学习的目标有三: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真是“听余琴一席话,胜读十遍课标”啊!听余琴老师对课标的解读,不禁又使我想起了徐老师的课例,一切教学行为都具有教育性,树立大语文观,心中装着学生,教学面向实践等,在活动中学生责任心强了、感恩心有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这一切的教学行为无疑是对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最有利的践行。2011版语文课程性质的定义如下: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言文字运用”包括实用的语言运用和审美的语言运用。“静心通读、细嚼领悟、备课必用,只有学好才能用好”这是余琴老师研读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的经验传授。我想用好2011版课标先得学好,学好才能为我所用!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爱你不容易!吾将继续求索。学习“新版课标” 实践“以生为本”龙泉 楼爱君繁花似锦的5月的杭城培训,对我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次思想的洗礼。第一次听省小学语文教研员滕春友把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命名为“新版课标”,而第一次听余琴老师解读新鲜出炉的“新版课标”,我的脑海里出现四个字,那就是“以生为本”。余老师纲举目张,细细列出实验稿与2011版对比结构图。在这张结构图中,我感受到2011版的课程标准在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上,更科学了。在实施部分,新版课标把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置前,把教材编写建议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放在后面。在附录这个章节,增添了2点,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在我看来,这是多么值得细细体会的两个亮点啊。一、 教学建议前置,体现“以生为本”我们思考一下,“教学过程、评价过程、教材编写、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这些环节中,所要参与的人是不是这些:学生、教师、编者、各学科的专家、教授等等,而对于我们的课程而言,它是为谁服务的呢?搞清这个问题之后,将“教学建议与评价建议”置前,我认为“新版课标”的编者是经过严密的思虑后,对“以生为本”的最好诠释。翻开两本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的第一点,标题完全一样。都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是标题下的内容有所变动。新版课标在第一条教学建议的第一句便开门见山地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而把教师的作用和师生的关系放在第2、3句,我想,这样把学生先给予正确定位,就是要让广大教师将“生本”的理念牢牢植根于脑海中。传统教学“以教定学”,让学生配合教师的教,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教学关系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学生只能跟在教师后面,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不学,学都无条件服从教。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在“以学定教”的理念下,教学行为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相信“新版课标”实施以后,定然会更深地推进“以生为本”。由此我脑袋里忽然蹦出一个想法,既然生本理念已成为当今教育界的流行词,那“师生”一词也索性改成“生师”好了,但是我对自己的这一想法马上便一笑而过,从古至今都是师放前,生放后,已经是约定熟成的词语了,历来都是说:“师生关系”、“师生问好”、“师生合作”、“师生互动”,有哪个是“生师”一说呢?转念一想,只要我们真正把学生放在心中,一切教育行为基于学生而出发,又何必纠缠于一个词语呢?想起二月份在丽水集中研训的时候 ,莲都囿山小学的付永飞老师给我们做讲座时,引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课堂教学像是一只杯子,教师的教是杯壁,学生的学是杯子的容量。如果教得少,学生的学就多。反过来,教得多,学得就少。从这一比喻中,我们就可以知道,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一对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矛盾体”,我们的教学最终的目的是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二、加大识字写字教学力度,实践“以生为本(一)增加字表,体现“以生为本”按图索骥,在余琴老师提供的对比两版结构图中,我们发现,在原来的基础上,增添了2个附录,附录4是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共300个。这些字构型简单,重现率高,其中的大多数能成为其他字的结构成分,先学这些字,有利于打好识字、写字的基础,有利于发展识字、写字能力,提高学习的效率,这些字将成为第一学段教科书中识字、写字的重要内容。附录5 提供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本字表共收常用汉字3500个,根据它们在当代各类汉语阅读材料出现频率和汉字教学的需要,又分成两个字表,提供这样的字表,便于在教材编写中安排汉字教学的设计,也便于开展对汉字教学的评估。以上两个附录是实验稿所没有的。“新版课标”之所以比实验稿厚,大部分就出多在附录4、5多出的38页。这让我深切地感受到:现在的课程改革把学生的识字写字教学提到了更重要的位置。那这又是基于什么原因呢?余琴老师这么分析现在孩子写字的现状:错别字严重、书写质量普遍偏低、写字姿势不正确、部分地区低年级学生识字写字负担过重。 对于老师的分析,我也深有感触。比如握笔姿势,我们的很多孩子4、5岁上幼儿园就开始拿笔写字,那么稚嫩的小手,为了更有力地书写,手型也变了,等到上小学,我们想纠正都很难。再说说我们孩子的书写质量,每年全市统考,我去参加集中阅卷,基本上都是批阅作文,那种字迹清楚的作文,其印象分就有了。看到那种字迹糊涂的,用龙泉话讲,有的像被鸭子踩了,有的像蚯蚓弯曲着,真是看着难受,眉头不自觉得就皱了起来。现在中考实行网上阅卷,作文也是电脑扫描,潦草的字,电脑就识别不出来。在这样的趋势下,我们真该审视一下我们的写字教学。 新版课标增添了两个字表这样的大手笔,我想正是基于学生的长效发展而出发。(二)丰富识字写字教学要求,彰显“以生为本”余琴老师给我们提供的实验稿与新版课标关于识字写字要求的对比,加加减减,改改留留,变动也挺大,新版课标对识字写字教学的要求更具体,对写字教学的建议更丰富了。 1.天天练,练出“以生为本”新版课标提出: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第一、二、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新版课标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时间量,我回忆一下自己的课堂,是不是保证了这个时间量,如果说有,那么是不是拖了课,加上了下课的时间。然后我再回忆了一下自己所听的一些语文公开课,不管是高年级还是低年级,很少有一节课真正花了10分钟进行写字教学,包括我自己,在去年全市上公开课清澈的湖水,也是没有达到10钟的写字时间,好像写字教学只是课堂教学的点缀。省教研员滕春友说,以后的课堂评比,不管你过程多么精彩,如果没有这10分钟的当堂练习的量,就得认定为有明显缺陷的课堂。在我看来,上头对写字教学的导向更明确了。规定这个时间量,对于公开课来说,没有那么热闹了,听众似乎会坐不住了,但是,我们的课堂是为了让授课教师展示自己的精彩,是让听课教师更有看头,还是给予一定的时间,真正让学生静下心来,写好几个字,我想,落实好写字教学,这也是正是体现并实践“生本课堂”的一个方面吧!2.提笔即练字,练出以生为本新版课标还强调,提笔即练字,写作教学建议中增加“要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要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做练字的过程”。 有关这点,我们学校的方火秀老师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她作为数学老师,对学生的书写要求非常严格。一年级的时候,学生数字书写人人都得到她面前过关,现在她的学生上六年级了,她学生的数学本子,就是我们学校六年级段中最好的班级,我估计也是全校最好的班级,甚至是全市。提笔即练字,学科间的配合很重要。方老师的严格要求,收益的就是他的学生,我想这就是她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以生为本的理念!总之,刚面世不久的“新版课标”的变动的确值得我细细研读,这不仅是为了自己的专业成长,更是为了“以生为本”下的我的学生!通读细嚼2011版课程标准点滴谈庆元 吴丽芳参加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新课程新教材小学语文“疑难问题解决”专题研训,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一场“以生为本 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变革已悄然而至。最令我难忘的,是余琴老师将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与旧版进行对比解读,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学习体会:2011版课程标准特别增删目标要求,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夯实汉字教学基础,适当调整学习要求,学段目标衔接有序;同时,精选课程内容,体现培养能力导向,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突出能力训练,目标、建议、评价一脉相承,落实能力培养,新增教学与评价的纠偏建议,护航能力形成。除此之外,国内学界语文专家对2011版课程标准的选文也在余老师的娓娓道来中,传递给在座的老师们,给我们带来了语文教学最前沿的信息,让我们对语文课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听了讲座,我感受最深的聚焦在以下几点。一、培养规范灵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通过前段时间对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以及结合余琴老师的解读,感觉一个鲜明的印象是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更加强调语言文字运用的重要性。“语言文字运用”仅在前言中就出现了四次。新课标从“语言文字运用”的领域、规范、能力等角度进行了全面论述,而且将重视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的思想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这是实验稿中所没有的。这些论述,表明了语文课程应主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更加贴近了语文的本质,突出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在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呢?2011年第10期小学语文教师曾刊登过一篇文章探寻语言的奥秘,作者通过敏锐的眼光,发现文本中一些不寻常的语言现象:有的超越常规用法,以别样的形态传递着文本信息;有的违反常规逻辑规则或生活常态,以变异的形式来表达思想情感;有的属于作者独有的心灵体验,呈现出与众不同的语言表达。如果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能像这位作者一样,善于发现并探寻文本中的语言奥秘,并加以引导,让学生了解它们,就找到了解开语言奥秘的一把钥匙。长此以往,何愁学生不会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呢? 二、注重端端正正写好祖国汉字的教学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鲜明印象二:更加重视汉字教育。汉字是民族文化的化石,是历史的载体,是前人智慧的结晶。 随着电脑的广泛应用,人们日常大量使用键盘输入文字,使人们对汉字的读写和识记长期处在模糊化和替代化的状态中。会上,余老师结合平时的课堂指出当前汉字教育的现状:“错别字严重、书写质量普遍偏低、写字姿势不正确、有的地区低年级学生识字写字负担过重。”学生的书写水平堪忧。基于以上原因,新版课标对识字教育进行调整:适当降低了第一、第二学段识字写字量的要求,第一学段的识字量由“16001800”改为“1600左右”,写字量由“8001000”改为“800左右”;第二学段写字量由“2000”改为“1600个左右”。新版课标还提到:每个学段目标均有 “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第一、二、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写作教学建议中增加“要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要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做练字的过程”;评价更具体: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字,第二、第三学段还要关注学生的毛笔书写,第四学段还要关注学生基本行楷字的书写和对名家书法作品的临摹。义务教育的各个学段的写字评价都要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引导学生提高书写质量。从教以来,更多的是从事低段的教学,更加深知低段教学识字写字的重要性。因而对于学生的书写,自己一直以来都是比较重视的。在平时的教学中,运用各种策略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结合口令、儿歌、看图示规范写字姿势;借助故事、竞赛、作业展激发写字兴趣; 利用字的组件、字帖提高写字质量。同时还发挥自己的榜样示范作用,坚持每月练习三笔字,提高自身功底。另外还赢得家长积极配合,与老师通力协作,齐抓共管。但是尽管如此,还是有一部分学生书写很糟糕。这次听了崇文实验学校徐岚老师的守株待兔以及余琴老师关于识字教育的介绍,才觉得自己在写字教学,很多还落实不到位。如徐老师在指导“肥、桩”字的书写时,通过演示两个字的比例图示,特别直观、细致,如果是我也许就是口头说说字的结构,那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所以在今后的写字教学中,还是要落到细处,落到实处。三、根植堂堂正正做好中国人的意识学科的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依据我国的国情,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依据语文学科的特性,突出人文熏陶。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培养学生成为21世纪素质优良的中国人,是各个学科共同担负的责任。但语文学科起着独特的、别的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因为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地质层,积淀了中华文化的精粹。”实验稿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要求比较笼统;新课标则将其在前言、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以及教材编写建议中具体化。余老师在讲座中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通过精心选择阅读、表达的内容,采用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方式,与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如五年级语文下册,增加体现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进一步加强语文教科书的育人功能。其一,设计相关专题,利用每组教材整合的优势,加大上述教育内容的比重。如主题一“走进西部”,编者精心选择四篇有代表性的课文,从中不仅可以感受到祖国西部美丽的自然风光、灿烂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还可以从一代代中国人艰苦卓绝的奋斗经历中,感受到中华民族几千年绵绵不绝的民族情、爱国情;主题二“他们让我感动”,学生可以感受中朝人民之间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国际主义情谊;学习红军战士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学习老支书忠于职守、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还能体会到一个普通的孩子爱他人的那颗金子般的心。其二,新选一批课文,落实上述教育内容。如,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丝绸之路桥,这些课文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激发奋发向上的精神,引导他们做热爱祖国、有公德、有爱心、有社会责任感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其三,在课文之外,为学生提供相关语料,拓展阅读。如,在丝绸之路课文之后,安排“资料袋”,对丝绸之路历史地位和作用作简单介绍;利用“课外书屋”栏目,推荐阅读高尔基的童年;依凭“日积月累”栏目,读背优秀古诗词,立志、惜时、勤学等方面的名言警句,反映中华传统美德的成语,使学生在积累语言、积淀文化的同时,受到思想、道德的熏陶。 在教学中,此两者必须与语文目标融合、渗透,尽可能做到水乳交融、紧密联系。 以上三点是我看了新版课程标准以及听了余琴老师新版课标解读的最深感受。当然除了以上这些内容,新课标还有很多新的理念值得关注,还需继续研读。就像余琴老师说的:“静心通读 细嚼领悟”,只有学好才能用好!“目标链”“每天练习写字10分钟”“有感情地朗读”缙云 林 顺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人教版的习作设计很不好,目标要求模糊,缺乏应有的序列,似乎各年段没有太大的区别。通过余老师的一番引领,我们发现,其实缺乏序列的是我们自己。我们往往孤立地站在自己的年级,考虑目标定位。没有将所教的年级放在整条课标、教材设置的序列“课程链”当中,瞻前顾后,思考应当所处位置。如此,学段目标、课时目标把握不准确,教学目标越位、缺位、不到位,也就不足为奇了。当然,也折射出我们的教学缺乏一定的“可持续性”,虽存在教师更迭等客观原因,但是更重要的是,说明我们的教师没有序列意识,没有课标的学段意识。不敢说别人人人如此,至少我自己是如此!想起,自己曾一度认为,课标只能给我们以方向,目标定位关键还是看学生当下的学情。这虽然有一定道理,但是,现在我发现,只有明晰课标设置的“目标链”,才能更好地确定我们的学生处于“链”上的哪一点,然后,才能确定应当往“链”上哪一点走,也就是其最近发展区。如何才能让自己拥有这样的序列意识呢?如何才能准确地明晰序列呢?余老师的讲座除了让我拥有这样的反思,更无形中告诉我以方法,虽然她谦虚地说:我怎么读新版语文课标?但是其实告诉我们,可以通过“列出课标结构图纲举目张”,以对比、比较的方法,可以达到一目了然的有效。想到这儿,有感于余老师的治学毅力,试问:有几人能如此静下心来,一字一词,点点滴滴,细致入微,一丝不苟?看来,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识字教学,中高段被遗忘的角落。当时,听了余老师的讲座,感觉是否有点“浓墨重彩”!最近,负责检查全校各班的课堂作业本,其中有一块检查内容是清晰度。检查后着实吓一跳,每个班级中都有一部分学生,字迹相当的潦草。有的,整个版面比较模糊;有的,虽清楚,但是细看每一个字,你几乎辨别不出;有的,很有连笔的味道。就算是写的比较工整的学生,也是极其富有个性,有的是方方正正的印刷体,有的是正宗的斜体,等等。难以看到,有书法味道的端正和美观。回忆我们自己的课堂,到了中段,就很少听到在课堂上,一板一眼地教写生字,大部分以阅读分析为主。不管是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都是如此。也奇怪,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写字课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课程。县里的书法比赛,也成了有些变味的个别优等生的比赛,而大部分的学生无缘这项比赛。新版课标规定,每天语文课要安排10分钟练习写字。余老师在讲座中提到,如何让我们的写字教学更加有效?现在回顾她的讲座,我想,第一,我觉得我们得思考我们的学生,对于写字已经有哪些已知。我们不能忽视低段的写字教学,很多的笔画,结构,在低段已经讲过不少,作为中高段的教学,不能从零起点开始,也许,学生缺乏的是从田字格的过渡,也许学生缺乏的是一如既往教师的“关注”。第二,基于低段,我们是否将更多的时间,花在先写后点评,有别于低段的先教后写。在学生先写的基础上,多一些实时的有针对性的随机的引导,是否会更加有实效。第三,还是不能忽视课堂的教学,如果,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吸引所有学生的注意力,那么,就有大面积的教学效果。想到这儿,我想还是少说废话,还是先静下心来,自己写一张毛笔字、钢笔字朗读指导。特别喜欢看到新版的课标指出:评价“有感情地朗读”,要以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为基础,要防止矫情做作。曾经,非常害怕朗读指导。第一,说实话,自己不是很擅长这项技术活,感觉天生不是那材料;第二,不理解,为什么非得要朗读指导,非得要让学生读得非常“有感情”?其一,我们不是培养中央电视台广播员、主持人、朗诵家;其二,难道我们的阅读教学仅仅是为了读?而不是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就算朗读是“理解与运用”的一项,但是,并非只有这一项,表达感悟的方式应当不是只有一种,表达感情的方式不是只有一种。可是,为什么非得用朗读来表达?甚至,还要让那些不一定有条件读得很好的同学,也要读得很有感情。想起蒋军晶曾经幽默地说,他去某地上以说明文,课后有人问他课上为什么没有朗读指导?他答曰:难道还要有感情地读“一日三次,每次两片”?同意余老师的观点,朗读不能没有,到底是“熟读精思子自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但是反对娇柔做作的读,应当“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赖正清老师曾说,理解为朗读服务!至少说明朗读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相信,如果有了理解,感受到了“情”,之后的朗读,应当是很有感觉的。写好字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遂昌 吴丽媛 对于语文老师,学生写不好字,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而最让人头疼的是,明明大家都看到了这些问题,还是找不出解决的好办法。早就听许多语文老师说,新课程实施以来,孩子们写错别字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而且字也越来越难看。所以,从一年级开始,我就十分重视孩子的写字训练。仔细研读新版课标,我发现在“识字写字”方面有了三个明显的变化:首先是减少了写字的数量。减少了写字数量,显然是体现了多识少写的思想。减少数量,也是为了提高写字的质量,非常符合低年级孩子生理发育的特点。低年级学生手指肌肉还没有长好,如果写字量大了,一方面长期处在手腕用力的状态,影响手指的发育,另一方面容易让学生产生心理抵触,厌烦这样一件重复的事情,对写字丧失兴趣,这将是得不偿失的事。减少汉字书写的数量,还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阅读课外书,完成课标提出的有关课外阅读量的目标。其次对写字的质量要求提高了。2001版课标对写字提出的要求是正确、端正、整洁;而新版课标在第三学段增加了“力求美观”的要求。新版课标还要求:小学各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腾出时间,静下心来,陪孩子们好好练练字咯。最后增加了写毛笔字的要求。尽管在现阶段,在小学开设软笔书法课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新版课标提出让学生学写毛笔字,我想其实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这又让我想到了每个月的研修作业中必须完成的三笔字练习,真得要加油了。让习作走出“无米”的困境缙云 林晓华谈到“习作教学”,我相信很多教师会像我一样感觉到“害怕”,对学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习作现状感到无奈,对学生“提笔不知从何落手”的习作窘况束手无策。为了改变现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曾经也研究过习作教学,从如何指导,到如何点评,但在探究的过程中,总是存在着一个矛盾点:精心指导过的习作容易千篇一律,少了灵动与童趣;而未经指导的习作却往往干巴巴,少了细节与描绘。如何有效地统一这两个点,让习作教学也插上翅膀,飞进学生心灵的窗户呢?余琴老师整理了1-4每个学段新课标中对于文字表达的要求:学 段新版课标关于不同学段文字表达的要求一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二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三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四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从表格中我们可以发现,1-3学段都要求文字表达要与生活紧密联系,特别是第二学段,特别提出要“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