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程改革方案及课程开发、更新的制度与机制.doc_第1页
学校课程改革方案及课程开发、更新的制度与机制.doc_第2页
学校课程改革方案及课程开发、更新的制度与机制.doc_第3页
学校课程改革方案及课程开发、更新的制度与机制.doc_第4页
学校课程改革方案及课程开发、更新的制度与机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课程改革方案及课程开发、更新的制度与机制根据省教育厅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和关于开展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通知精神,从学校的实际和地方经济产业发展对人才培养需求出发,遵循“理论先导、点上实验、面上推广”的原则,以电子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为试点专业,围绕项目论证、市场调研、项目课程设计与开发、课程实验与推广等方面着力进行课程改革。一、课程改革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课程发展观,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以职业生涯为目标,通过课程改革实验,使学生获得更加宽广的职业生涯发展空间,给学生提供与他们以往完全不同的学习体验,为学生的终身职业生涯发展做好准备;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彻底改变以“知识”为基础设计课程的传统,真正以“能力”为基础来设计课程,按照工作的相关性进行工作项目分析和专项任务分析,并确定课程标准,体现能力为本、项目实践的指导思想,通过任务、活动和主题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让学生通过实验、实践,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使学生进入真实职业环境中学习知识和技能,缩短学习者到工作者角色的转换期。以校企结合、工学结合为载体,构建与社会需要“零距离”,与职业资格考核要求相融合,与学生未来发展相适应的综合化、模块化职业教育新课程体系。二、关于课程改革工作的思考为了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凸现职业教育办学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职业教育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力,使职业教育从快速规模成型发展过渡到精品化的内涵发展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其核心在于课程改革。而现行专业课程是基于教育部职成教厅2001年颁发的教学指导方案,十年多来,在职业教育课程结构模块化、课程内容综合化、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是,传统学科型课程体系仍没有根本改变,课程内容偏重理论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轻视知识的实用性和实践技能,因而难以彰显职业教育的特色。随着新型工业技术的普遍应用,职业的分化和综合,对人才培养的规格、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开发优质课程产品。三、课程改革的工作目标“十一五”期间是江苏职教精品发展期,课程改革成为所有职业学校的核心工作,主要的做法是:引入项目课程,实施项目教学,提高专业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我校将课程改革纳入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学校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和机电应用专业作为学校课程改革实验点,建立相应组织机构,完成课程改革前期准备工作,调整专业课程体系和实施性教学计划,制定主干课程标准,为全面进行课程改革,为其它专业课改奠定良好的基础。(一)建立、健全课程改革的组织机构1、成立由校长室牵头、职能部门、专业教师和行业专家组成的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实行课程改革“一把手”工程,由校长的任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组长,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部分专业教师、相关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行业专家任成员;在此基础上学校设立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机构,专门负责全校课程改革,确定由分管学校专业建设的副校长具体负责课程改革的推进工作,加强规划与协调。定期召开座谈会及组织有关的专业教师“定人员、定时间、定项目、定任务”进入相应的社会企业、用人单位、行业机构等进行广泛调研与论证,作好调研记录,为课程改革提供指导性方案。2、成立由专业教师和企业行家组成专业课程指导委员会。依据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的通知的实施意见文件的要求,定期召开课程开发指导委员会会议,进行专项任务分析。制定本专业课程指导方案(课程计划),包括:招生对象与学制、培养目标与就业范围、课程结构与主干课程、课程设置与时间安排、相关说明(职业能力分析、学习评价建议、实验实习设备要求、专业教师任职要求、学生应达到的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等)。3、成立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统筹的专业课程开发团队。由电子专业负责人朱仁华和教科室朱灿明主任牵头,指定电子信息部副主任陈玉华、学校电子专业骨干教师王建华老师担任专业课程开发团队负责人,依据本专业课程改革需要、劳动力市场供求情况和相应职业的工作范围、工作岗位、业务要求、变化情况、发展趋势作分析,撰写调研报告。认真研究并组织编写出本专业所开发主干课程的课程标准,内容涉及到课程目标、设计思路、项目及模块、技能考核要求及相关条件,并根据学校实际、用人单位需求和学生基本情况编写项目化的校本课程。(二)精心设计专业课程改革方案,制定与相应的实施性教学计划1、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根据学校各专业课程的特点和课程改革的工作进程时序性,本着“积极稳妥,加快发展;逐步推进,成熟先行;以点带面,面上推广”的原则,对已经进行和已取得课改成果的专业进一步引向深入,使之更加完善;对于准备开始课改的专业“从源头做起”,打破“学科本位型”的课程模式,对选择的课改专业进行课程开发与研究,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的“三以一化”新型课程模式。在推行课程改革时,进一步完善弹性学制、学分制和选修制的教学管理体制,大力开展“订单培养”,使学习期限更加灵活、学习形式更加多样、学习内容更加实用。开发与相关行业、企业用人要求密切结合的课程或培训项目;开发用人单位认可程度高,对学习者就业有帮助,与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和培训证书相结合的课程和培训项目;在教材内容的选择和体例设计上,体现能力为本、任务驱动的指导思想,通过任务、活动和主题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让学习者在具体实践中提高综合职业能力。2、课程改革的实施步骤(1)市场需求调研根据产业结构和学校专业情况实际,确定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进行课程改革试点。由专业负责人牵头组织学校课程改革指导委员部分成员对具有代表性的相关企业进行调研:调研的内容,包括现代企业的设备情况、技术力量、企业发展、人才构成、人才需求以及在岗的职校毕业生的爱岗敬业、专业技能、工作能力、专业发展趋势等;调研的对象,包括企业的人事负责人、企业老总、毕业生等;调查的方式,按专业方向,由各专业群课程开发小组及其成员根据课程开发需要,进入相应的企业进行广泛调研与论证。(2)工作项目与任务分析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各专业方向对人才的需求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召开专业课程指导委员会会议,针对职业岗位能力标准、学生个体性、教学设施和用人单位的需求确定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工作项目分析,进行专项任务分析,确定工作任务。(3)制定课程实施性计划各专业课程改革开发小组在原教学计划基础上,修订完善专业课程实施性教学计划,制定本专业课程指导方案(课程实施计划),包括:招生对象与学制、培养目标与就业范围、课程设置与时间安排、相关说明(实验实习设备要求、专业教师任职要求、学生应达到的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等)。在计划中明确切合学生实际的培养目标,分析职业群的能力要求,调整专业的课程体系,适度向专业技能倾斜,体现文化课为专业基础课服务,专业基础课为专业技能课服务,专业技能课为学生技能训练服务。增大教学计划的灵活性,逐步扩大选修课比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等个人因素自主地选择专业、课程,最终实现学分制管理和以职业群模块为单元教学管理制度。(4)设计课程标准课程改革开发团队在原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按照工作项目结构设计课程及课程内容,并选择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尤其是实践课程进行整合并开发相应的项目课程,邀请行业专家加以指导,使之完善。结合各专业方向,在同一个公共教学的平台上(必修课、限选课),根据职业岗位的针对性、实用性和不同的就业方向,分别确定项目课程模块(自选课),形成新的课程体系,并对新课程体系研究制订课程标准。文化知识模块(德育、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等)按照文化基础课程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发展性功能定位和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需求,以及不同学习者的学习状况,制定课程标准;根据浅显性、广泛性和生活性的原则,精心选择文化基础课程内容。专业基础模块,按理论够用的基本要求,针对专业特点,打破学科界限,强调能力本位,对课程内容结构进行重组调整,去除设计类课程,增加实用类课程,以典型岗位能力为目标,构建项目化的课程模块标准。职业技能模块(实验、实训和实习指导等应用技术),按技能过硬的基本要求,以直接就业(上岗)为主要目标,以职业活动为核心,以企业实习和学校教学校企合作为基础进行构建职业群模块标准。3、课程改革的工作进程:(1)一期课程改革: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机电专业课程改革为我校课程改革的实验点,力争在2007年7月底,完成上述课程改革的主要步骤,选择电子专业、机电专业的部分班级进行相关试验,取得初步成果后完成阶段成果小结,以不断充实和完善课程改革成果。(2)二期课程改革:在一期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对电子技术应用、机电技术两个专业,在2007年9月新学期开学时,按照课程改革推进与实施的主要步骤启动课程改革。并组建07电子课改实验班和07机电课改实验班。(3)课程改革的推广:在一期、二期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在全校范围内稳步推进课程改革,选择条件成熟的专业进行课程改革。4、课程改革的资料积累在开展课程教学改革试验的同时,及时总结专业课程改革的经验,将课程改革的相关材料收集整理,完成课程改革试验的研究报告,将研究过程性资料汇编成册。汇编资料包括:课程改革试验研究系列论文,课程改革试验的过程性资料,课程标准,专业课程实施性教学计划,专业课程评价的相关资料,校本教材,课程实验中教师取得的有关研究成果,课程实验中反映学生技能发展提高的有关成果。(三)加大实训设备及师资培养的投入,架起项目课程实施的良好环境1、先进的实习设备是实施项目课程的基础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和机电专业是我校的传统专业,20年的专业办学历程是一个发展变化提高的过程,无论是省级、国家级重点职中建设,还是省示范专业建设,都是我校的领军专业;在“十一五”期间要加大实习设备的添置与更新。在校内现有专用实验室、实习车间的基础上,力争配置完善14个实验室、实习车间:物理实验室、电工电子实验室、电子测量实验室、单片机PLC实验室、音像设备维修室、电气维修实训室、电气自动化室、电子仿真室、电子CAD实习室、制冷设备维修室(一)、制冷设备维修室(二)、电工室、气动实验室、电子实训工厂(电子整机装配室)。另外还要联系组建30个以上规模较大、设施先进、长期合作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满足学生校外实习和就业的要求,为项目课程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精良的师资阵容是实施项目课程的关键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项目课程培训和各种技能培训,创建学习型的师资队伍。努力建立起一个努力学习、勇于进取、不断创新、能可持续发展的学校组织,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使学习成为学校发展的力量源泉。着力培养高技能的专业化骨干教师队伍和双师型人才,继续实施“青蓝工程”,为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铺路搭桥,努力提高教师的工作业务水平。3、项目教学的应用是实施项目课程的支撑在实施项目课程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使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教学。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等。使教师审视所任课程在该专业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并根据在本专业的专业方向中所起的作用来确立该课程的课程级项目。将课程级项目划分为若干个模块项目,每个模块项目又划分为一系列的实验项目(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构成的项目),对项目的确定要考虑内容的科学性和实施过程的可操作性、评价标准的公平性。从而确定了教师教学新理念的确定,通过比较性实验使师生体悟课程改革的成功感,经过交流、总结一整套方法,培养教师实施项目课程教学的能力,并为项目课程的开发作铺垫,为全面实施课程改革作实践层面上的支撑。(四)课程开发专项经费保障到位,确保校本课程和课程改革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1、设立课程开发专项经费“十一五”期间,学校每年在经费预算单独列出课程开发专项经费不少于12万元,主要用于教师专项培训、课程改革项目调研与论证、校本课程研发经费,资料购置、课题研究、教科研成果奖励,以确保课程改革顺利进行。2、增强课程改革师资培训的实效性(1)培训目标建立课程改革管理机构,强化队伍建设,以课程改革促进教学资源整合,以校本课程开发提升教师创新能力,以课题研究引领教师专业成长;鼓励教师走进企业,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以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扩容“双师型”教师内涵,实现教师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学习导师”转变;通过校企互动,协同研发产品和培养学生,实现资源共享、交互相融、利益双赢、共同提升,形成良好育人的环境。(2)培训制度建立教师培训学习制度,外出参加培训学习的教师回校后必须做到“四个一”(即一堂汇报课、一篇论文、一个讲座、一件作品)后方可报批相关费用,因而增强了培训学习的有效性,参培教师带着任务去学习,带着成果和思想与学校同行共享。同时学校鼓励教师参加高一层次的学历进修,要求专业教师外出参加相关技能培训与考核、参加行业技能比赛以示自身技能的实用性,文化教师在校拜师学艺,以增强学科间的服务意识,举行校内专业教师技能比赛和现场写作活动,所有相关费用均由学校报支。(3)培训措施学校以全面提高全体教师的整体素质,以培养专业带头人、名教师和骨干教师为重点,通过内部择优挑选和外部引进相结合,培养、培训和推荐进修相结合,在岗培训与送出培训相结合,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相结合,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相结合等途径,造就了既满足“改革与试点”需要,又满足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需要的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具有专业素养、课程改革素养、信息素养三位一体的职教精品师资队伍。3、实施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校本课程的研发在课程改革中占有重要位置。在校本课程开发活动中,全体教师经历了意识层面、理论层面和操作层面的层层洗礼与锻塑,通过多种校本课程开发专题活动来“提升意识”、“把握特点”和“探寻路径”。 (1)校本课程理论培训。学校成立校本课程研发领导小组,利用业务学习时间面向全体教师组织开设校本课程研发系列讲座,通过理论熏陶,唤醒一线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提高课程实施能力,为校本课程开发打造最为宝贵的人力资源,使教师们由课程的被动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创造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校本课程研发小组。根据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建立系列校本课程研发小组,组织小组成员定期跟踪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规格的动态需求,结合具体的校情、学情,积极探寻校本课程开发的路径。首先对现行教材内容进行拓展、改编和重组,合理利用现有课程资源;其次针对学生具体的学习状况、教学设施、用工需求和技能鉴定要求,编写相应的项目化的校本教材。教材要求符合学情、贴近用工单位对毕业生技能素质的要求。(3)校本课程课题研究。校本课程研发小组要结合“十一五”开局的有利时机,积极申报与校本课程研发相关的课题,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从理论层面上提升校本课程研究的深度。为我校校本课程的研发提供良好的平台,并充分体现“以就业市场为导向,以技能训练为主线,以项目教学为主体”的办学理念,为构建科学规范、高效实用、适合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技能教学课程体系做出有效探索。(五)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载体,形成教学与工作无缝对接的新型课程体系学校要整合校内专业教师、实习指导教师(部分是从企业引进的)和外聘的高技能人才,组成专兼结合、优势互补,既具有企业生产、管理和经营理念,又具有教学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开展单位冠名人才培养模式,利用联合办学,企业的先进设备和技术条件,使工学结合融合在生产现场的环境之中,把生产的现场作为教学的课堂,在现场讲解实际操作和解决疑难问题,由企业提供工艺标准、技术人员、工作量具和原材料,由学生直接生产操作,使学生在真实职业场景中接受项目教学,体验产品意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将实训基地作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载体,实施“五个合一”:教室与车间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理论与实践合一;做到“四个共同”:校企共同研究培养人才课程体系、共同研究开发人才培养教材、共同选定培养人才师资、共同实施人才培养计划;突出“三个零距离”:专业设置与用工需求零距离、课程设置与职业活动零距离、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零距离;达到“两种效应”:量身定制效应、降本增收效应;实现“一个目标”:学习岗位与就业岗位无缝对接的目标。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建立学校和企业高层管理、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与专业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充分利用和发挥了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学校的发展,利用双方资源进行产品开发,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搭建了互利双赢的平台,使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受益。(六)改革教学模式、评价体系和管理制度,促进课程改革运行机制的形成1、探究教学模式 促进课程改革加强“行动导向法”在实施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的运用研究,积极推进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和研究性学习,在研究“行动导向法”以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职业行为能力为目标,以行动或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一种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思想与策略,由一系列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所构成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教学模式。选择部分项目课程在相关班级采用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进行实验。改变传统的学科型的教学模式,建立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各专业课程开发项目小组要根据专业和项目课程的特点,选择“行动导向法”中相应的教学方法,确定实验者和实验对象,报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审批,各专业课程开发项目小组负责组织实施。2、完善评价体系 促进课程改革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人才观和质量观,突出评价的教育功能。实施评价主体多元化:建立校长、教师、学习者、家长、行业鉴定机构和企业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做到目标明确,有较高的基本素质,包括德育目标、职业道德规范和通用职业能力,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知识,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试行评价方式多样化: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重视学习过程评价,强化综合实践能力考核,采用笔试、口试、观测、现场操作、工件制作、成果演示、学习方法记录、自评、第三者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研究建立以能力为本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经验,客观公正地评价使学生在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教学,实现诸方满意的平民教育工程。3、建立管理制度 促进课程改革成立由校长、主管教学科研副校长、主任组成的学校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课程体系改革的规划、指导、协调管理工作。确定课程管理制度,包括实施性教学计划的管理、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教师建构性实施课程的管理和学习者自主选择课程的管理制度。成立由企业专家、学科带头人和教学一线骨干人员在内的学校课程改革工作小组,负责主干专业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教学模式、课程评价标准等的制定,校本课程的开发,开展课程改革的实验。建立课程改革定期总结交流、评比制度、教育教学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培训制度,加大师资培训力度,聘请资深教育改革研究专家对全体人员进行以课程开发为主要内容的专题培训,组织专业教师对国内市场与行业发展态势进行考察和调研,组织专业教师深入工厂、车间进行技能项目修补培训,与时俱进地提高操作技能,组织教师参加行业技能竞赛,努力打造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为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全校上下要在上级主管部门和校长室的正确领导下,开拓进取,奋力拼搏,在对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机电专业进行课程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对学校其它专业采用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大胆实践,边探索、边总结、边推广,快速稳步实施课程改革。下面是赠送的中秋节演讲辞,不需要的朋友可以下载后编辑删除!谢谢中秋佳节演讲词推荐中秋,怀一颗感恩之心老师们,同学们:秋浓了,月圆了,又一个中秋要到了!本周日,农历的八月十五,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处在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称为“中秋”,它仅仅次于春节,是我国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的月最圆,中秋的月最明,中秋的月最美,所以又被称为“团圆节”。金桂飘香,花好月圆,在这美好的节日里,人们赏月、吃月饼、走亲访友无论什么形式,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秋是中华瑰宝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人特别讲究亲情,特别珍视团圆,中秋节尤为甚。中秋,是一个飘溢亲情的节日;中秋,是一个弥漫团圆的时节。这个时节,感受亲情、释放亲情、增进亲情;这个时节,盼望团圆、追求团圆、享受团圆这些,都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主旋律。同学们,一定能背诵出许多关于中秋的千古佳句,比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些佳句之所以能穿透历史的时空流传至今,不正是因为我们人类有着的共同信念吗。中秋最美是亲情。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讲不完的话,叙不完的情,诉说着人们同一个心声:亲情是黑暗中的灯塔,是荒漠中的甘泉,是雨后的彩虹中秋最美是思念。月亮最美,美不过思念;月亮最高,高不过想念。中秋圆月会把我们的目光和思念传递给我们想念的人和我们牵挂的人,祝他们没有忧愁,永远幸福,没有烦恼,永远快乐! 一、活动主题:游名校、赏名花,促交流,增感情二、活动背景:又到了阳春三月,阳光明媚,微风吹拂,正是踏青春游的好时节。借春天万物复苏之际,我们全班聚集在一起,彼此多一点接触,多一点沟通,共话美好未来,与此同时,也可以缓解一下紧张的学习压力。 相信在这次春游活动中,我们也能更亲近的接触自然,感悟自然,同时吸收万物之灵气的同时感受名校的人文气息。三、活动目的:1. 丰富同学们的校园生活,陶冶情操。2. 领略优美自然风光,促进全班同学的交流,营造和谐融洽的集体氛围。 3. 为全体同学营造一种轻松自由的气氛,又可以加强同学们的团队意识。 4. 有效的利用活动的过程及其形式,让大家感受到我们班级的发展和进步。四、活动时间:XX年3月27日星期四五、活动参与对象:房产Q1141全体及“家属”六、活动地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