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叶飘香话端午(综合活动).doc_第1页
棕叶飘香话端午(综合活动).doc_第2页
棕叶飘香话端午(综合活动).doc_第3页
棕叶飘香话端午(综合活动).doc_第4页
棕叶飘香话端午(综合活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粽叶飘香话端午海盐县于城镇中心小学 肖金良一、我们的活动缘由开学初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上,老师和以往一样给我们发了选题征询卡,然后给我们举了好多例子,告诉了我们许多的选题秘诀,要求同学们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能力特点选择想探究的主题。同学们都很兴奋,叽叽喳喳地相互讨论着,很快一节课过去了。在随后的选题卡整理中,发现很多同学都想研究传统节日,看来大家对刚刚过去的新年真是念念不忘啊。老师也看懂了我们的心思,说:“传统节日很多,但有一个和我们嘉兴的一样特产紧密相联,你们猜是哪一个?”同学们早已心领神会,“端午节,嘉兴粽子!”于是,在这样的轻松与愉快中,研究端午习俗的主题粽叶飘香话端午自然而然就产生了。二、我们的活动目标围绕着主题,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定了如下四方面的目标,请看:1认知和技能:通过对端午节的来源的调查,搜集关于端午节的诗词、歌谣,采访本地居民,学习包粽子等活动更全面地了解端午节的习俗。2过程和方法: 通过课内外活动,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过程,了解小课题研究经历的自主发现问题、在活动过程中寻求各种途径解决问题以及总结交流的一般过程,培养大家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以小课题研究的形式,通过合作小组的集体研究,对自己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 (2)通过课题研究,增强学生对家乡、对端午文化的热爱之情,增进同学们对文化传统知识的探究心理,感受悠久的华夏历史文化和民族传统美德,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三、我们的活动过程1确定子课题,组建活动小组我们选定了主题,也明确了活动的目标后,接下来该如何着手呢?在室内指导课上,老师和我们又展开了讨论。同学们七嘴八舌,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端午节有多长的历史了?它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过端午节?有没有端午的传说故事?人们过端午有哪些风俗习惯?最后,我们确定从如下四方面展开:端午之源端午节的由来端午之忆端午节的习俗端午之冀学包粽子端午之憬传承端午文化同学们围绕着上述四个子课题,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自由组合成研究小组,并且取了这样四个好听的小组名称:端午探秘组、风俗民情组、心灵手巧组、诗情画意组。2各子课题展示汇报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其历史和文化可谓源远流长,那么端午节的起源又是怎样的呢?看看端午探秘组给我们带来了哪些精彩的展示?端午之源端午探秘组:我们端午探秘组几位同学来到电脑室,通过网络查询了解到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端午”的意思是五月的第一个五日,即“五月初五”。晋朝风土记说“仲夏端午。端者,初也”,明确指出“端”取开端和初始之意。而“午”不仅与“五”同音,古代两字相通,“端午”又称“端五”;而且,在古人用十二地支对应月份的排列中,“午”正是五月,因此“端午”具备了专指“五月初五”的含义。然而它的最终定名是在唐代。那是因为唐玄宗的生日是八月五日,为了避讳,当时经大臣提议,把“端五”正式定名为“端午”,并延续至今。它的别称可真多,有叫端阳节、夏节、龙舟节、也有叫重五节、五月节、屈原日、诗人节的等等。下面我给大家讲个屈原和端午节的故事: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推举贤人能人,富国强兵,力主联合齐国去抗击秦国,遭到权贵们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外地。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树叶包饭,外缠彩丝,渐渐发展成了棕子。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是啊,人们都认为端午节是因为纪念屈原而起的。其实,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有很多说法。除了刚才讲的纪念屈原外,也有的说是纪念伍子胥,还有的说是纪念曹娥,甚至还有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说法。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因此,老百姓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端午之忆风俗民情组:端午节的别称和传说异彩纷呈,那么古往今来的人们又是怎样欢度这一节日的呢?看风俗民情小组为我们带来了哪些惊喜呢?说起端午节的习俗,我们组可真不赖!看这是我们在电脑室查询。通过查询,我们了解到在过去人们过端午节时往往比较讲究,大多数人家的父母要给其孩子戴虎头帽、穿虎头鞋、还要在孩子额头画“王”字,门前悬挂菖蒲、艾草,还要在家里和猪羊棚前熏艾草烟,而吃的方面呢,则一定要吃粽子、喝雄黄酒、吃煨蛋等,有的还用五彩丝、肚兜、绣球等小饰品,以达到驱邪、除疫病和祈福家庭平安。这毕竟是网上查到的一些资料,那我们这儿的大人们儿时是怎样过端午节的?我们怀着这样的好奇进行了一些采访。通过采访,我们知道了爷爷奶奶们儿时的端午节,虽然不及春节那样热闹隆重,但也是一年中一个大的节日,特别是对出生在缺吃少穿年代的孩子来说,确实是一个让人十分期待的日子。农历五月的乡村,正是收割麦子、油菜,准备种早稻的农忙季节。但无论多么忙碌,大人们对端午节绝不会含糊。虽然很少有割艾草、挂香囊的习惯,赛龙舟也被作为封资修的东西,退出了端午的活动。于是,腌鸭蛋,抓黄鳝,包粽子成了爷爷奶奶们对童年端午节最深刻的记忆。那时的乡村,家家户户都养着一群鸡鸭,生下的蛋舍不得吃,拿到集市卖掉,补贴家用,鸡鸭成了农家的银行。但清明节过后,鸭蛋不再去卖,攒下来准备端午之用。一般提前一个月开始腌咸鸭蛋,加工的过程虽然简单,但做得精细才能咸淡适宜。先从水田中选用无杂质的泥土,放入适量的盐,加水后捏成糊状,不能太干也不能太稀,然后将鸭蛋放进去,糊满泥巴,再到稻草灰里打一个滚,等到稻草灰裹满蛋身,放入瓷瓮中。到了端午节拿出来洗干净煮熟,就是香喷喷、流着油的咸鸭蛋了,吃起来的那个滋味,远胜于现在超市里买来的咸鸭蛋。那时端午也有“吃三黄”的习俗,黄酒比较便宜,黄瓜家家户户都种,然而黄鱼却无钱可买,于是抓黄鳝成了想吃荤腥的唯一选择。那时候农药使用还比较少,水田中的黄鳝很多。收割后的田里灌上了水,翻耕后准备种植早稻,潜伏了一冬的黄鳝也乘晚上之机外出觅食,这为抓黄鳝提供了机会。晚上抓黄鳝需要做两样工具,一是灯笼,二是竹夹。拿根大一点的竹子,将下端劈成四五片,再用一个环拓开,形成伞形,中间挂上煤油灯,外面糊上报纸,一盏简易的灯笼就做成了。竹夹比较简单,用两块坚实的竹片,一端制成齿状,三分之二处拿铁件固定成活络夹子就成。夜幕降临,叫上伙伴,背上竹篓,拿上工具穿行在水田的田埂上,说也怪,白天非常灵活的黄鳝一到晚上,则异常安静地躺在水田中一动不动,于是放下灯笼,拿出竹夹轻轻一夹,黄鳝就成了篓中之物。过端午,粽子一定要吃的。到河边塘旁去摘宽大、碧绿的粽叶,那时只要在水的旁边,总有一簇簇茂盛的粽叶丛。摘来粽叶后,要放在水里煮一下,然后放在清水里备用。米要选上好的糯米,淘净后放在温水中浸泡,然后放在米箩里。猪肉要肥中带精,放在酱油中腌好;需要包甜粽的,就准备好赤豆或红枣。在奶奶的巧手中一只只青脆的粽子诞生了。这是我们在端午节对一位奶奶的采访录像,请看。奶奶小时候虽然家里很穷,但从奶奶的介绍中我们还是能够看出来过去人们对过端午节的重视。现在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过端午的韵味也没有父辈们儿时那样浓了,要吃粽子,到超市去买,很少再有人家裹原汁原味的,流淌着亲情味道的粽子了。咸鸭蛋、黄鳝也是买来的,唯有那青青的黄瓜还是从自家地里长出来的,吃起来格外香脆。端午之冀心灵手巧组提起端午节,我们总是想起香甜的粽子。我们心灵手巧小组的同学就在老师的指导下实践体验了一番。请看录像。包粽子说说容易,做起来可真难,绝对是个技术活,我们按要求将粽叶一卷,卷成一个圆锥形,然后放一层米,中间放入红枣后再放米,并用勺子捣一捣,再把叶子盖回去,可总是漏米,好不容易不漏了,但裹出来的粽子偏偏的。尽管这样,可大家开心极了,吃着自己包的粽子像是品尝着幸福果一样快乐无比。了解了端午的起源,回忆了父辈们眼中的端午,又品尝了自己亲手包的糯米粽,让我们看看2011中国味道的嘉兴端午吧。端午之憬诗情画意组看来啊,端午节的名堂还真是不少,难怪历代的文人墨客都喜欢在端午节留下自己的诗词佳句,这不,诗情画意组的同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呢?五月五日 (北宋梅尧臣)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和端午 (宋张耒)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端午 (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同学们,从这些诗词中可以看出历代的文人墨客无不为屈原的爱国情怀所感动,写下了一首首动人的诗篇。我们组的同学还编了几首童谣呢,请听。“雄(xin)黄酒,洒庭户,小孩头上画老虎。一,二,三,四,五,家家户户过端午。” “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挂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过端午,那儿过端午,处处过端午。”“笃笃笃,卖糖枣;糯米粽子四只角;吃你个肉,还你个壳;啥人个肉壳满地笃。”除了童谣,我们还带来几张介绍端午的手抄报,请看。我们几位同学还创意了推销家乡粽子的广告呢?吃了嘉兴粽子,神马都是浮云。嘉兴粽子牛!吃好的粽子,就要五芳斋。活动的最后,我们还随机问了一些家长,他们都表示我们这儿的端午节缺少一些有民俗风情的群众性活动,希望政府能给他们搭建这样的一些活动平台,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活动中来。同时,我们也在思考: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儿童如何来传承家乡的民俗文化?这作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就留给我们现场的同学们吧,希望引起大家的思考。四、我们的活动感受我们这个活动历经近一个学期,同学们有困惑也有欢笑,请听我们班几位同学的心声吧!1、这次参加了粽叶飘香话端午的综合实践活动,既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还让我学会了包粽子、怎样采访别人等。以前到了端午时只是享受粽子的美味,而在这次活动中我尝到了自己辛辛苦苦包的粽子,虽然外观不这么样,但吃起来却格外香。也让我懂得了平常看起来很容易的事,做起来有时并不容易,只有做了,才懂了!孙梦艺2、上了综合实践活动课,才让我的胆子大起来,虽然一星期只有一节,但同学们都十分喜爱,它没有语文数学之类课的压力,只要掌握方法,实践体验起来就行。总之,这种课有着太多的乐趣和奥秘,在这里我要感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