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学校教师对使用多媒体的感受.doc_第1页
调查学校教师对使用多媒体的感受.doc_第2页
调查学校教师对使用多媒体的感受.doc_第3页
调查学校教师对使用多媒体的感受.doc_第4页
调查学校教师对使用多媒体的感受.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调查学校教师对使用多媒体的感受这几年来,我校一直尝试把多媒体网络的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积极创设开放式的小学语文教学。给每个班配备投影仪、班班通,每位老师一台电脑,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工作,实践证明: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载体,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构建的开放式小学语文教学,为学生创设出了广阔、自主的学习环境,同时也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终身学习技能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意义和影响。1、 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使语文教学更好的与时代接轨语文教学与国际互联网和时代接轨,从根本上解决了教学资源的短缺,这也符合如今提出的“大语文”教学观。我就以富饶的西沙群岛为例,由于学生课文西沙群岛,从三个教学环节来谈谈自己是如何运用多媒体来引领学生感受西沙群岛的魅力。1、版图定位 全貌感知“西沙群岛在哪儿呢?它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这些疑问对于远在北方,几乎没有到过海边的孩子来说,是一个个谜。教学中很难使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为此,我借助多媒体,一上课就展示祖国版图,并用富有激情的语言导入:“在祖国美丽的南海上,有一片岛屿,像朵朵睡莲。颗颗珍珠。这就是充满着神秘色彩的西沙群岛。”优美的风景,丰富的物产,让孩子们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那里真美啊!”精美的视频,动感的画面,让学生对西沙群岛有了整体上的初步了解。2、创设情境 品读悟情在教学海水、海底、海滩和海岛这部分内容时,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关注学情,我一方面充分运用丰富的视频资料,创设情境,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观看、讨论、汇报,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的各种感觉器官,使学生如临其境、触景生情。另一方面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让学生重读、想象、说写,遵循新课标理念,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根据学生跃跃欲试的学情,打破课文内容的顺序,灵活恰当地点击画面,选择学习内容,让学生充分感悟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如果学生要求先了解海岛,我就让学生上台操作电脑,播放视频。茂密的森林,洁白的海鸟,圆溜溜的鸟蛋,自由飞翔的群鸟,带给了学生直观的感受。欣赏过后,组织学生小组交流汇报。再请把他们看到的印象最深刻的一幕用一两句话写下来,充分体现读写结合。有了直观形象的铺垫,孩子们的写话也是丰富多彩,有的写到:“西沙群岛是鸟儿的乐园,每天它们在天空自由地翱翔,在树林中愉快地做游戏,它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无忧无虑,多么开心啊!”还有的写到“你看,鸟巢里有颗圆溜溜的鸟蛋,白白的,那是还没有出生的鸟宝宝,鸟妈妈每天都在照顾他们,多么辛苦啊!”这时再转入读,让学生感受自己的语言和作者的语言描写,看谁的描写更准确。如果学生想要了解海底,那么我就会按学生的意愿将视频切换到海底。伴着美妙的音乐,我们畅游在海底,孩子们大饱眼福,不时地发出声声惊叹: “快看,身上有条纹的鱼,像一道道彩虹,真美啊!”“瞧!那只眼睛鼓鼓的鱼,撅着小嘴,真有意思!”这时,我顺势引导,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画出自己喜欢的鱼。同时挑选几位学生在黑板上板画。孩子们笔下的鱼真是形态万千,丰富多彩。孩子们还给自己画的鱼起了很好听的名字,有叫蘑菇鱼的,有叫美人鱼的。看来,这些海底鱼已经游进了每个孩子的心中。这时,品读句子,通过“成群结队、多得数不清、西沙群岛的海里一般是水,一半是鱼。”这些语句感受海底的鱼很多,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接着,体会比喻句的用法和作用,指导学生发挥想象,仿写比喻句。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培养。总之,通过多媒体,让学生看看、画画、读读,深刻感受海底的美丽和富饶。“最后,让我们一同去欣赏西沙群岛那迷人的海水吧!”播放视频,“这么美的海水,你能用什么词来形容呢?”学生会说:“五光十色、五颜六色、五彩斑斓。”这样丰富积累了学生的词汇。然后将“五光十色”与“五颜六色”进行对比,理解作者笔下的海水不仅是多种颜色的,而且还是闪闪发光的。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然后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分组读,通过充分读了解海水有不同颜色的原因。3、拓展延伸 精读升情教学临近结束,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西沙群岛丰富的物产,进行拓展,让学生感受西沙群岛日新月异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并推荐西沙群岛资料和相关网站,丰富学生的信息。多媒体技术走进课堂,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不仅能创设情境,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而且增加课堂的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节课,我运用丰富的视频、 精美的图片,有效地让学生走出了课堂,走进了美丽的西沙群岛,使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二、巧用多媒体感悟作品音乐美。教师运用电教媒体把语言文字所涉及的主要外部性转化为优美的画面,悦耳的音乐,就可以促使学生突出地选择审美对象的切入点,深刻地感知把握审美对象的完整性。六年制第十册的月光曲是叙述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故事,它生动地记叙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文中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音乐语言是用文字语言表述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恰当地选用音乐语言来辅助理解文字语言,能够起到突破这一难点的作用。上课伊始,我先播放钢琴曲月光曲片断,让学生欣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接着,让学生边看课文边听配乐朗诵,把他们领入月光曲的意境之中。在教学重点内容皮鞋匠听了贝多芬的即兴弹奏,眼前仿佛出现的情景时,将剪辑的钢琴曲月光奏鸣曲配在学生有声有色的朗读中,随即演示有关月光曲的文字叙述的画面:宁静的大海,微波粼粼;皎洁的月光,穿过轻纱似的微云;巨浪卷涌推向岸边。随着乐曲由平缓到激越的节奏变化和直观画面的展现,月光下,大海那美丽而富有变化的胸膛和她的呻吟,歌唱都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形声并用,抽象的文字变成可视可闻的具体形象,不仅水到渠成地突破了教学难点,而且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实现了文字语言向音乐语言的自然置换。三、巧用多媒体发掘文章内容结构美。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分析文章布局谋篇的意义就在于强调文章的内容结构美。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思路、理清文章线索,也是一种审美教育。而电教手段的运用则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美”的线索、真实表达美。如,六年制第十册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它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层次特别清楚。教学中,我就运用播放录像让学生在充分感知、深刻鉴赏的同时,理清文章的线索。我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原则,先完整播放课文录像,再按事情发展顺序(起因、经过、结果)分段播放。播放第一遍后,学生了解了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播放第二遍后,学生就能整理出这篇文章的结构进行复述。同一部录像的多次使用,是学生的感受逐次加深,不仅感受到了情境美,而且升华到对红军战士机智、英勇、顽强等崇高品质的认识,深切体会到今天幸福美满的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要珍惜今天的“美”。总之,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中开展的开放式小学语文教学,充分发挥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在教材方面,基于课本但不局限于课本。尤其,咱们农村小学电教发展不易,每位农村小学教师都有义务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努力提高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将多媒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