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上海市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答案.doc_第1页
届上海市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答案.doc_第2页
届上海市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答案.doc_第3页
届上海市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答案.doc_第4页
届上海市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第七届上海市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参考答案(初一初二组)一、 选择题(30分,每题1分)12345678910BCAADDABDC11121314151617181920ABCCBBAABC21222324252627282930CDCADCBBDC二、填空题(20分,每题1分)31.寒鸦飞尽水悠悠32.何人不起故园情33.行人临发又开封34.君看六幅南朝事35.车如流水马如龙36.桃花流水窅然去37.一蓑烟雨任平生38.怀旧空吟闻笛赋39.出则无敌国外患者40.日暮乡关何处是41.清泉石上流42.影徒随我身43.无案牍之劳形44.志人45.小人之交甘若醴46.寡德之人47.名词作状语48.卖柑者言49.谪(贬) 50.梅花落三、阅读理解题(30分)(一)(14分)51.(2分)如梦令 52.(6分)颜色(2分) 花儿怒放,二色并妍(4分)53.(6分)武陵(2分) 心地高洁、超凡脱俗(4分)(二)(16分)54.(4分)(1)攀缘 (2)很,极 (3)慢慢地,缓缓地 (4)完55.(4分)(1)老虎头皮发痒,就让猱爬上来不停地挠。(2)我偶而得到一点荤腥,不敢独自享用,把它献给左右(一起吃)。56.(2分)猱取虎脑直击老虎的痒处,其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而且还不停地用花言巧语来麻痹老虎。57.(6分)爱听好话却又麻痹大意 (1)做人要正直 (2)要警惕那些献媚逢迎的小人四、鉴赏评析题(20分)58(10分)要点提示:首联第二句中的“悲”字,定下了全诗的情绪基调。领联写景,景中含情,隐约透露出旅人凌晨上路时一种萧瑟、寂寞、凄楚的心情。尾联写回味昨夜之美梦,表现了欢乐的气氛,反衬了旅居在外的游子的思乡之悲。59(10分)要点提示:爰旌目是一介书生,虽饿昏于道,却宁死不吃盗丘之食,为的是信守节义,真可谓是视气节重于生命的贤明君子。五、创作题(10分)60略第七届上海市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参考答案(中预组)一、选择题(共40分,每题2分)1B2.D3.B4.C5.C6.D7.A8.D9.C10.B11.B12.D13.A14.C15.D16.A17.B18.C19.B20.A二、填空题(共40分,每题2分)21.钱塘江畔是谁家22.唯觉樽前笑不成23.百匝千遭绕郡城24.勿以恶小而为之25.下自成蹊2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28.金玉其外,败絮其中29.朱熹30.水调歌头31.不久32.下对上告诉,陈述33.可以当镜子照34.像这样反复多次35.太阳36.俞伯牙37.知错就改38.行动和目的截然相反39.久居外地,思念家乡 40.参考: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横/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等等(符合要求即可)三、阅读题(20分)(一)(12分)41.(2分)书圣 兰亭序42(4分)集市 名词 买 动词43(4分)(1)为鹅被烹而叹息 (2)为得好鹅,不惜墨宝(或:写字换鹅)(意思对即可)44(2分)任性率真(或:洒脱放达、特立独行等)(意思对即可) (二)(8分)45(2分)俗人 李白(或:作者)46(2分)喜悦而矜持 轻松愉快47(4分)从字面上看没有回答;三、四句“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描写了碧山的自然美景,实际上也就是对“何意栖碧山”的回答。 这首诗的特点是写明“笑而不答”,其实是采用实问虚答的写法,即通过具体的形象描绘来作答。这种写法使诗句具有十分丰富的意蕴。四、鉴赏题(10分)48要点提示:这首诗写重阳登高怀乡。前两句以“望乡台”、“送客杯”对举,用他乡送客来衬托诗人思乡的情怀。后两句以呼告语作咏叹,用北雁南飞反衬北人久居南方思乡的苦闷。全诗表达了客居远地的游子思念家乡的焦渴心情。第七届上海市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高一高二组)一、填空题(30分)(第1-11题,每题1分,共11分)1逝者如斯夫 2一片孤城万仞山 3监察御史 4花间 5南京 扬州(错一处不得分,下同) 6醉翁亭记 7一川烟草 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8号 谥号 官职 9西安-北京-洛阳 10.大唐西域记 11.明 永乐大典(第12-17题,赋分各有标注,共19分)12.(3分)(1)B (2)C (3)A13.(2分)(1)李广 (2)王昭君14.(4分)(1)勉励 (2)掌管 (3)固执、任性 (4)还是,表婉商语气15.(4分)(1)判断句兼宾语前置句 (2)定语后置句 (3)被动句 (4)主谓倒装句16.(3分)(1)王昌龄 (2)王勃 (3)岑参17.(3分)朔 望 晦二、单项选择题(10分,每题1分)18D 19B 20D 21A 22C 23C 24C 25A 26B 27.A三、不定项选择题(10分,每题2分;答案多过两项的题,答错一项扣1分,扣满2分为止)28C 29D 30ABD 31ACD 32BCE四、阅读理解题(30分)(一)(8分)33(2分)辛弃疾 黄庭坚34(1分)处变不惊35(2分)抒心中之意 因自然之景(句式同、意思对即可)36(3分)表层理解:经历了风雨又沐浴了阳光,已不再把自然界的风雨放在眼里。(得2分)联系背景理解: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荣辱皆可忘却;表达了词人旷达从容的人生态度。(得3分)(二)(10分)37(4分)(1)回答 (2)刚才 (3)一共 (4)一般的人38(1分)C(A项前一“为”是成为,后一“为”是表被动;B项前一“然”是“这样”,后一“然”是表示赞成;C项两个“何”都是表示疑问,“为什么”;D项前一“之”是音节助词,后一“之”是指示代词,表近指)39(1分)C(不是)40(1分)C(朱载上的儿子是朱新仲,而朱辂是朱新仲的儿子)41(3分)东坡欣赏朱载上的诗句,两人成为知己 东坡坚持日课背汉书,不受打扰(三)(12分)42(2分)梁 南京43(2分)C(卒:通“猝”,急遽)44(2分)不知有耕稼之苦 不知有劳役之勤45(4分)(1)三天不吃饭,父子就没有力气互相问候。 (2)怎么可以轻视农业生产而重视商业活动呢!46(2分)提示:可从知识与能力、学习与实践、虚谈与务实等角度作概括性简述,言之有理即可。五、赏析题(20分)47.(10分)可供比较赏析的角度有:相同的诗风:沉郁顿挫;表达的思想情感:关心政治、关注民生等。附录:1?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全诗可分四段。第一段从开头至“下者飘转沉塘坳”。首句点题,开门见山地描写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情景。“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开头两句,诗人就具体交待了时间和当时的情景,以简洁遒劲的笔触,概括而生动地表现出秋风的狂暴。“怒号”与“卷”字紧密相承,形象地描摹出高天长空呼啸而来的狂风的凶猛,倾刻间就把屋上的茅草席卷而去。接着在下面三句中,具体铺叙茅草被狂风吹得满天遍野,四处飞扬的情景。这里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渲染风力之大,二是烘托出诗人眼望着自己苦心经营的草堂遭到破坏,而却无力挽救的焦急心情。第二段自“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至“归来倚杖自叹息”,描写顽童抢草的情景和诗人无可奈何的叹息。屋上的茅草,被风卷走,挂在树梢,跌落在塘坳,诗人本希望能拣回来一点以备修补房屋。但是从村上来了一群顽童,看主人年老力衰,就把撒落在地面上的茅草,一捆捆地抱走,主人呼喊他们也不听。“忍能”、“面对”、“公然”描摹出了顽童的无所顾忌、大摇大摆地调皮情态。“唇焦”、“口燥”、“呼不得”,将当时诗人焦急,费尽口舌的呵斥、劝阻都细致形象地记录下来。最后诗人只好回到家中,精疲力竭地靠在拐杖上叹息。“倚杖”与“老无力”紧紧相扣,表现出了诗人的未老先衰,“自叹息”又使人深感诗人的孤寂、不幸。诗人笔下的顽童固然可恶,并当面呼他们为“盗贼”,但是诗人在思想感情上并没有把他们置于敌对的地位而加以认真地谴责,相反却将他们的顽皮、幼稚的神情表现得活泼可爱。第三段从“俄顷风定云墨色”至“长夜沾湿何由彻”,描写风定屋漏雨来之夜,愁迫难眠的情景。这段头两句先描绘风息云浓,渐近黑夜,大雨袭临之势,交待了天气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俄顷”点明时间的短暂,“漠漠”、“昏黑”渲染出大雨前阴霾浓暗的气氛。三、四句接着从天气恶变写到破屋的情形:一床盖过多年的粗布被子,棉花已经干硬不能御寒,以致盖在身上“冷似铁”。被里子本已单薄,所以孩子在睡梦中一蹬就破。这种对布衾的细腻描绘,逼真地展现了诗人的困苦图景。“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秋夜棉被本已“冷似铁”,然又遭屋漏雨淋,床上几乎无干处,其景象就可想而知。因此诗人瞻前顾后,从眼前的一切回想到多年的颠沛流离生活,真是愁苦不堪,彻夜难眠,怎不希望天快亮啊!第四段从“安得广厦千万间”至篇末,表达诗人的理想和愿望。诗人在破屋湿床之上,彻夜难眠,由自己的苦难,想到天下广大穷苦人民的苦难,并且把自己的命运和广大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并从中升华出宁愿牺牲自己而能普济天下穷人的崇高理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多么富于浪漫而有气魄的想象;“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又是何等激情奔泻!这几句豪言壮语正是诗人伟大理想与高尚品质的集中体现。这首诗,通俗流畅,广为流传,茅屋为秋风所破,从白天、傍晚、夜里,直到第二天早晨,所见所感可写的东西很多,但诗人精心选择了风卷屋茅、顽童抱茅、倚杖叹息、孩儿蹬被、屋湿无干处等场面和细节,进行具体形象地描绘,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诗人当时所经受的生活上和精神上的痛苦,而这种痛苦正是唐王朝自安史之乱后,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整个社会人民生活的缩影,从而使诗歌的主题思想更富有现实意义。这首诗第一段以描写为主,第二、三段以叙述为主,第四段以抒情为主。前三段写的是具体事物,因为紧扣主题,充满了感情,所以不使人感到板滞,最后一段的抒情,由于用了“广厦千万间”,“天下寒士俱欢颜”等鲜明、生动的形象来表达,也就使抒情避免了抽象、空洞。本诗的语言朴素、生动,不用典故,没有华丽的辞藻,读起来朗朗上口,极富有感染力,同时诗的形式自由,挥洒自如。全诗以七言为主,间有九言句式。无论是长句或是短句,无论是快是慢,无论是高昂激烈或是沉郁顿挫,都是随着诗人感情的波澜而变化起伏,摇曳多姿,充分地表达了诗歌的主旨。2?郾河北民这首诗在写作上的显著特点是剪裁精当,言简意赅。全诗旨在反映当时平民百姓深受阶级剥削和民族压迫之苦,表现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为此,诗人精心选取了一组富有典型意义的材料:一是“河北民”家家男耕女织,缴纳赋税给朝廷“事夷狄”;二是大旱之年无收成,可官府仍逼迫他们忍饥挨饿“给河役”,人祸天灾;三是为了谋求生路,“河北民”背井离乡,“老小相携”逃荒到黄河以南;四是“南人”丰收也与歉收一样无衣无食;五是行人(包括“河北民”与“南人”)面无血色,“悲愁”充塞天地,“白日”为之昏暗;六是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的唐太宗“贞观”之治。这些材料,以一当十,围绕“河北民”的“长苦辛”,巧妙自然地构成了一幅完整的艺术画面,真切深刻地再现了彼时彼地的社会生活,也使河北民成为一首名作。48.(10分)黄州快哉亭记一文主要思路、内容及特点:本文由张梦得为览观江流胜景筑亭、苏子瞻为亭命名起笔;接着写此处山川景物令人快,英雄流风遗迹令人快;再以风赋说“快哉”典出,并交代快与不快同境遇有关;最后以心胸旷达者快、随遇而安者快收束全文,慰藉长兄、友人且自慰。全文清新开阔,气势奔放,熔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用典自如,写情畅快淋漓。六、创作题(10分)49.略第七届上海市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参考答案(中职组)一、填空题(20分,每空1分)1随 2寒 3撼 4高高秋月照长城 5晴空一鹤排云上 6星汉灿烂7白云千载空悠悠 8商女不知亡国恨 9亦我所欲也 舍生而取义者也10当思来处不易 恒念物力维艰 11国别体 刘向 12道歉 谢罪(或:凋落;劝告)13通俗 高雅 14土地神 五谷神二、选择题(30分,每题2分)15A16C17B18D19C20B21D22B23A24D25A26B27D28C29B三、阅读理解题(30分,每题2分)(一)(10分)30晨起 鸡声 月 霜(错1处,扣1分,扣满2分为止) 31长安 仕途失意、遥念长安32游子思乡之悲 33游子早行 34王国维 温庭筠(二)(10分)35囚居远方,眺望故国亲人不得的亡国之恨 36黯淡 镰形 37D38乌夜啼(或:秋夜月、上西楼) 39南唐 白描(三)(10分)40(1)果然 (2)不久 41公冶长又前往那里,他远远见到几个人围着一样东西议论纷纷。42子 尔43第一次鸱报公冶长,为的是分享利益;第二次一笔带过,暗伏鸱怨后的报复心理。 44言而有信四、鉴赏评析题(20分,每题2分)(一)(10分)45.笳 铁骑 46.雁门西,青海际 47.觉48.如此莽苍雄伟的关河,如今却落在外敌手里 非恢复河山不可 49.答题要点:一灯荧荧,斜月在窗,漏声滴断,周围一片死寂。冷落的环境,反衬出作者炽热的报国雄心。自许封侯万里之外的信心,又是何等执著。人老而心不死,自己虽然离开了南郑前线回到后方,可是始终不忘要继续抗战。此外“有谁知”三字,表现了作者对朝廷排斥爱国者之行径的愤怒谴责。(二)(10分)50A 51D 52(1)利欲熏心 (2)见钱眼开(或:胆大妄为;自欺欺人;利令智昏;咎由自取)53.向往物质富裕、大胆追求人生财富须有正确的方法,不能鬼迷心窍只图眼前,若像“欲金”的齐人那样采取不可理喻的行为,那就愚蠢可笑了。54.答题要点:1.着墨不多,描写生动形象。如,写齐人抢金子,用一个“攫”字,既描写了他利令智昏、自欺欺人的内心,又描写了他的贪婪与动作迅速的可笑。 2.语言描写含有讽刺意味。齐人回答捕吏时的一个“徒”字,道出其利欲熏心、见金不见人的贪婪与可耻。五、创作题(10分)55(答案略)第七届上海市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参考答案(初三组)一、 选择题(30分,每题1分)123456789101112131415ACDBABBDDCBCBDA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CDBDADBCCDACABC二、填空题(20分,每题分)31.济 32.杨花 33.望 34.梅花 35.浥 小 36.秦岭 37.织 38.燕子 39.沧海 40.惊 41.尧 42.鱼43.弈棋 44.岳阳楼 45.提升,提拔 46.斧 干(“斧”是木工用具,“干”是兵器,都属物名)47.宋濂 48.郭濬 49.郭濬 50.金文举三、阅读理解题(30分)(一)(8分)51.(2分)边塞 52.(2分)枯旷苦寒(意近即可) 53.(2分)都 充满 54.(2分)反对战争(二)(8分)55.(4分)(1)听见(听到) (2)(蛇的)身围 (3)仔细 (4)皮 56.(2分)觇 视 57.(2分)据 攫(三)(14分)58.(4分)(1)冲断 (2)使浮出 (3)填满、装满 (4)慢慢地 59.(2分)(1)铁牛 (2)舟60.(4分)用八只铁牛束缚着浮桥,一只铁牛将近几万斤。61.(2分)曹冲称象 62.(2分)四、鉴赏评析题(20分)63.(10分)答题要点提示:景物(环境)特点:幽静。 细节描写及其作用:老妻画纸为棋局,写出痴情憨态,望而可亲;稚子敲针做钓钩,写出天真无邪,弥觉可爱。 作者心境:经历长期离乱之后,重新获得暂时安居,感到欣喜、满足,流露了对战乱的厌倦及对回归田园的向往。64.(10分)答题要点提示:贾岛题诗讽刺了裴度不惜“破却千家”去营造自己的园林、公馆,并警告他这样下去必“荆棘满衣”,要种下仇恨的。贾岛所题之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王朝的阶级矛盾。贾岛居于下层,能体恤百姓的苦楚,敢于揭示社会矛盾。这种“不逊”自然会激起社会高层的不满与厌恨。正因为这样,他被称作“狂狷、薄行”,一辈子中不了进士。五、创作题(10分) 65.答案略第七届上海市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参考答案(高三组)一、选择题(20分,每题1分)1.B2.A3.A4.A5.B6.B7.D8.C9.D10.C11.C12.A13.B14.A15.D16.B17.B18.D19.D20.A二、填空题(20分,每题1分)21.和而不同 22.由奢入俭难 23.不废江河万古流 24.位卑则足羞 25.山海经 26.女子中的杰出人物27.部首 28.诗文 29.回文 30.二十 期颐(错一处不得分) 31.婵娟 32.初九日33.元 关汉卿(错一处不得分) 34.也么哥 35.三十36.织布机(或:泛指纺织) 不闻机杼声(错一处不得分)37.皇帝 38.逍遥游 39.贺梅子 40.韩信三、阅读理解题(30分)(一)(15分)41.(4分)(1)逃跑 (2)承当,接受 (3)陈述的道理 (4)作坊42.(2分)(1)知 智 智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