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外科常见病诊断治疗规范.doc_第1页
手足外科常见病诊断治疗规范.doc_第2页
手足外科常见病诊断治疗规范.doc_第3页
手足外科常见病诊断治疗规范.doc_第4页
手足外科常见病诊断治疗规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手足(显微)外科诊疗规范与流程 手足(显微)外科诊疗规范及操作流程 滨州市人民医院第 9 页目录1、 开放性骨折的诊疗规范12、 周围血管损伤的诊疗规范33、 周围神经卡压的诊疗规范54、 跟骨骨折的诊疗规范65、 踝部骨折的诊疗规范76、 桡骨远端骨折的诊疗规范87、 手足(显微)外科手足外伤急诊处置流程9手足(显微)外科诊疗规范一、 开放性骨折【概述】 骨折端或骨折血肿经软组织创口与外界空气相通称为开放性骨折。【临床表现】患肢可见皮肤及软组织创面,部分患者就诊时骨折尖端尚暴露在外;多发生于交通事故、高空坠落、机械绞轧、枪弹伤等高能量损伤之后,患者可同时伴有烦躁、精神萎靡、虚汗、手足发冷、心率加快、血压进行性下降等创伤性失血性休克表现。【诊断】l.直视下见到骨折端,或伤口内流出漂浮油滴的血液,或急诊探查时可直接触及骨质,可诊断为开放性骨折。2X线表现(1)X线片上骨折端露出于软组织阴影之外。(2)软组织内有空气阴影。3开放性骨折常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应检查患肢远端动脉搏动、皮温皮色及肢体感觉、运动有无异常。疑有血管损伤者应行多普勒超声波检查。4注意全身情况,警惕有无内脏或其他伴发损伤。5分型 开放性骨折Gustilo-Anderson分型:I型:伤口清洁,长度不足lcm。型:伤口长度超过lcm,但无广泛软组织挫伤,骨折端仍有血供。型:软组织损伤严重,创缘血供不良,可伴有重要神经血管损伤。6潜在性开放骨折,由于重力碾锉,在造成骨折的同时使皮肤广泛皮下剥离;此时皮肤不一定有伤口,但以后往往部分或全部坏死,转化为开放性骨折。【治疗】1视全身情况和生命体征而定,复合伤患者应由有关科室人员共同处理。2止血带的应用伤口内有活动性出血时需加压包扎或用止血带,并立即转送手术室探查血管损伤。如患者来院时已使用止血带,必须询问止血带使用时间和是否曾定时放松,应即行伤口包扎后松除止血带,松除止血带后如仍有后续出血,应立即使用器械止血。如止血带持续安放时间过久,估计组织已广泛坏死,则止血带不宜立即放松,必须做好输血、补液等准备工作后方可缓慢松除止血带,以免毒素骤入血循环引起血压突降。3伤口用消毒敷料或尽可能干净的毛巾。衣物等加压包扎,并抬高患肢,未经清创,切勿将外露的骨折端还纳。4治疗原则为尽早变开放性骨折为闭合性骨折。伤口的关闭需考虑以下因素:(1)受伤时间:一般8小时以内的新鲜伤口可以彻底清创后一期缝合,伤口张力过大的可通过成形手术缝合或做减张切口;8-24小时以内伤口仍可做清创术,能否缝合则应根据伤门的具体情况而定;超过24小时的创口已有感染者,不宜做清创术,可去除伤体内可见到的异物。(2)伤口情况:如有严重污染、天气炎热、创面已转灰暗并有异味时,即使伤后不满8小时,清创后仍不宜一期缝合;反之如果伤后已超过8小时,但创面比较洁净,清创后仍可缝合。(3)皮肤缺损:皮肤有缺损时首先考虑用中厚层皮肤移植。骨骼、神经、血管和裸露肌腱表面均不宜做游离植皮,可根据具体情况和条件采用转移皮瓣、带蒂皮瓣或吻合血管的皮瓣移植来覆盖创面。由于创伤区周围皮肤可能也受过暴力,做转移皮瓣需慎重考虑。 (4)皮肤剥脱:广泛的皮肤皮下剥脱伤,虽无明显伤口或伤口较小,但经判断已有明显血运障碍者,应急诊切除后植皮。若判断不清时,应抽出皮下积血、密切观察,可在伤后48-72小时在麻醉下检视伤口,做第2次清创术,清除在48-72小时内新形成的坏死组织,并采用合适的皮瓣覆盖创面。5骨折固定伤后时间短且伤口洁净可采用内固定,以简便、可靠而不增加软组织损伤为原则,感染机会较多的小腿和大腿开放性骨折可考虑外固定架,或采用骨牵引,以便于更换敷料。如骨折复位不佳,需待伤口完全愈合后再行处理。在伤口未可靠愈合时强行手法复位可能使伤口感染。已做骨牵引者,可调整骨牵引以矫正畸形。6血管、神经损伤的处理(1)神经断裂者需争取对端缝接。有缺损者应用黑丝线或金属丝将两断端_固定在邻近软组织上,有助于二期修复时辨认,且可防止神经回缩。(2)主要血管断裂者应迅速吻合。动脉缺损可采用自体静脉倒置移植,血循环建立后应第2次清创。(3)动脉缺损又有皮肤缺损者可考虑运用显微外科技术设计一期组织移植,同时解决皮肤和血管的缺损。7常规使用破伤风抗毒素1500U,给药前须做皮肤过敏试验,阳性者需用脱敏注射,或直接应用破伤风免疫球蛋白250iu肌注。污染严重者应给4500U,或伤后每周1次,共给3次。对有粪便、污泥等重度污染的伤口,伤后应注射多价气性坏疽抗毒素10000U。如疑有气性坏疽,应立即一次注射抗毒素30000-50000U。8开放性骨折本身的主要潜在危险为感染。重度开放性骨折还涉及肢体能否保留的问题。预防感染主要依靠彻底的清创,同时应尽早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选用广谱抗生素。术后严密观察患肢的血循环和有无感染发生。如有感染需及早引流。_二、 周围血管损伤 【病史采集】 了解创伤的性质、部位和时间。凡四肢主要血管经路的切割伤、刺伤、火器伤、骨折、脱位及挫伤等,均应警惕血管损伤的可能性。了解出血情况及救治经过。肢体缺血早期可发生痉挛性疼痛。 【体格检查】 1测血压、脉博,出血较多者可出现低血压并导致休克。 2检查创伤的部位;检查伤肢远端动脉博动、肤色、皮温、指(趾)腹充盈情况及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检查有无肢体套式感觉障碍,有无运动障碍;指 (趾)端侧切口渗血情况;对闭合性损伤或伤口小而深的开放伤,检查有无博动性血肿。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出、凝血时间; 2线检查,可了解骨折情况及异物定位,动脉造影可选择性应用; 3多普勒 (Doppler)血流探测仪检查。 【诊断和鉴别诊断】 1一般根据下述临床表现及体征即可作出正确的诊断 (1)外伤后出血或博动性血肿。 (2)低血压及休克。 (3)肢体远端血供障碍。 1)肢体远端动脉博动无或甚微弱。 2)皮肤苍白。 3)皮肤温度下降,较健侧低3以上。 4)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 5)缺血早期肢体痉挛性疼痛。 6)缺血时间稍长后有肢体套状感觉障碍及肌肉运动障碍。 7)肢端侧切口无活跃渗血。 2多普勒血检测仪检查对诊断较有价值,可选用。 3对诊断和定位困难的病例,有条件时可作动脉造影术。晚期动脉损伤、假性动脉瘤或动静脉瘘,均应作动脉造影,以明确损伤部位、范围和侧支循环情况。 4诊断需与血管急性栓塞相鉴别。【治疗原则】 首先通过及时止血、纠正休克,挽救病员的生命;其次是做好伤口清创术,完善处理损伤血管,尽早恢复肢体血循环,保全肢体;同时处理好骨关节及神经等合并伤,以改善肢体功能。 1急救止血:局部加压包扎能控制大多数出血,其它方法还有指压法、止血带法 (注意上止血带的部位,松紧度及时间)、钳夹止血法 (勿夹伤神经)及血管结扎法。 2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保持呼吸道通畅,充分供氧。 3手术治疗:应力争在伤后6-8小时内修复血管,恢复血流。四肢动脉伤的修复,不论为完全断裂、大部分断裂或挫伤后栓塞,均以切除损伤部分后行对端吻合为好。如缺损过大,不能作对端吻合,应用自体静脉移植术修复。四肢动脉锐器伤不超过周径1/2者可行局部缝合。对动脉损伤合并大静脉如股静脉、腘静脉伤者,静脉也应修复。 4病情危重无法进行血管修复时;或肢体缺血时间过长肢体不能存活时,为保全生命,可行主要动脉结扎术并截肢。 5术后处理 (1)凡肢体缺血在6小时以上,或肢体明显肿胀者,应作前臂或小腿深筋膜切开减压术。 (2)密切观察伤肢血运及全身情况。 (3)肢体保温及制动。 (4)低分子右旋糖苷的使用。 【疗效及出院标准】 1临床愈合:伤口愈合,肢体远端动脉博动恢复,肤色红润,皮肤正常,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肢体无明显肿胀;无感觉及运动障碍。 2好转:肢体未坏死,但轻度缺血症状,如活动后肢体发冷、皮温低、间歇性跛行等。 3未愈:血管未修复或修复失败者。 4伤口愈合者即可出院。 三、 周围神经卡压【病史采集】 1急性外伤及难产后肌肉主动运动障碍及皮肤感觉障碍。 2手术、石膏或小夹板固定、药物注射、放射治疗后麻痹、灼痛。 3其他愿意你所致的神经卡压。 【体格检查】 1肢体畸形情况。 2检查肌力 (用6级法区分肌力)、肌张力和肌容积改变;痛觉、触觉有无障碍,手部需查两点辨别觉;皮肤湿润感,干燥光滑感;神经干叩击试验 (Tinel征);有条件者可作溴酚蓝试验或茚三酮指印试验。 【实验室检查】 1肌电图。 2运动与感觉传导速度。 3MRI可选择性应用。 【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治疗史及运动障碍、感觉障碍、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及Tinel征多可作出诊断并定位神经卡压部位;电生理检查有助于确定神经有无损伤及损伤的程度,也有助于观察神经再生情况;MRI有助于了解臂丛神经是否为根性损伤。 【治疗原则】 1保守治疗 (1)闭合性神经损伤可观察1-3个月。 (2)神经营养药物,高压氧治疗有助于神经再生。 (3)腕、踝关节功能位支架固定及关节活动度锻炼。 (4)可选用按摩、电刺激等方法保持肌张力,减轻肌肉萎缩。 2手术治疗 (1)修复时机: 闭合神经损伤经保守治疗3个月无恢复征象就行手术探查。 (2)手术方式选择: 1.神经为裂伤可行神经缝合术;2.有神经缺损不能直接缝合时应作神经移植术;3.若神经近端毁损无法缝合可作神经转位缝合术;4.若神经远端毁损无法缝合可作神经植入术;5.非一期手术者发现神经结构连续性存在,但有神经内外纤维化,可作神经松解后功能重建。 (3)对一些肯定不能恢复的神经损伤,可行肌腱移位或关节固定术来改善功能。 【疗效及出院标准】 伤口愈合者即可出院。神经功能恢复需时较长,这取决于神经损伤的水平和严重程度。神经修复疗效多在追踪复查时才能确定。跟骨骨折 【病史采集】 1.24小时内完成病史采集。 2.内容必须包括受伤时间、受伤机制、伤后包扎固定情况,院外处理情况。 3.受伤原因多为高处跌下,足跟着地压缩所致,常伴有胸腰椎骨折,勿误诊。 【检 查】 1.临床检查:局部肿胀、压痛、功能障碍。全身的系统检查。 2.X线检查:摄跟骨侧及轴位片。 3.CT检查确定骨折Sanders分型。 【诊 断】 1.多有高处坠下史,足跟局部肿胀、压痛、活动受限。 2.清晰X线片及CT检查可以了解骨折情况及跟距关节是否波及。 3.注意并发症的诊断。【治疗原则】 1.对不波及跟距关节的骨折,若骨折移位不明显,可行石膏外固定。 2.对波及跟距关节的骨折,主张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3.跟骨上后关节面严重粉碎骨折,陈旧性骨折并发创伤性关节炎可手术治疗。 4.注意并发症的治疗。 5.手术时间:待骨折处肿胀消退,局部皮肤出现“皱纹症”。 【疗效标准】 1.治愈:骨折复位好,疼痛症状消失,行走不受影响。 2.好转:骨折复位好,疼痛仍然存在,行走无大影响。 3.未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出院标准】 关节面解剖复位,恢复跟骨的高度、宽度及长度,固定可靠,无近期并发症,可出院。四、 踝部骨折 【病史采集】 1.24小时内完成病史采集。 2.内容必须包括受伤时间、受伤机制、伤后包扎固定情况,院外处理情况。 【检 查】 1.应检查侧副韧带有无损伤,有无踝关节脱位。 2.应摄踝部正侧位X线片。 3.血常规、血型及出凝血时间检查。老年病人查心电图及尿糖。【诊 断】 1.有外伤史,伤后踝部肿胀、压痛、功能受限。 2.清晰的X光片,加上受伤机制可以明确骨折类型。 【治疗原则】 1.对无移位的踝部骨折,可以石膏固定68周,并早期行肢体锻炼。 2.对有移位或复位后仍有移位的骨折及脱位,应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要求做到: (1)踝穴要求解剖对位; (2)内固定必须坚强,以便早期功能锻炼; (3)对关节内的骨及软骨碎片必须清除。【疗效标准】 1.治愈:骨折解剖复位,踝部疼痛消失,行走无不适。 2.好转:骨折基本达到解剖复位,踝部仍有疼痛或行走时疼痛。 3.未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出院标准】 骨折解剖复位,固定可靠,无近期并发症,可出院。五、 桡骨远端骨折 【病史采集】 1.及时完成病史采集。24小时内完成病历。 2.内容应包括损伤的原因、性质、时间、部位及伤后处理经过。 【检 查】 1.接诊后应及时完成体格检查,尤其要注意是否合并神经血管的损伤。应注意勿遗漏上下尺桡关节脱位。 2.应拍摄尺桡骨正侧位X线片,尽可能地包括肘、腕关节。若不可能时应正位包括肘关节, 侧位包括腕关节。 3.拟手术的病人行血常规、血型、出凝血时间检查。老年病人查心电图及尿糖。【诊 断】 1.明确的外伤史。 2.前臂损伤部位可出现肿胀、皮下瘀血、畸形,压痛、反常活动、骨擦音阳性、纵向叩击功能障碍。 3.摄尺桡骨X线片可确诊。 【治疗原则】 1.无移位的桡骨远端骨折,可用石膏固定。 2.对移位的骨折,桡骨远端骨折,可在局麻下行手法复位,小夹板或石膏固定。 3.对有移位的上述骨折,经手法复位并定期门诊复查仍不满意者,或不稳定的粉碎性、骨折、开放性骨折合并有血管神经损伤,应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同时检查血管神经损伤情况。【疗效标准】 1.骨折愈合:6个月内骨折线消失。 2.骨折延迟愈合:68个月内骨折线消失。 3.骨折不愈合: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