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学生评价结果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材料.doc_第1页
家长对学生评价结果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材料.doc_第2页
家长对学生评价结果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材料.doc_第3页
家长对学生评价结果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材料.doc_第4页
家长对学生评价结果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材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家长对学生评价结果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材料学生家长:对初中毕业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去年,17个国家实验区进行了大胆尝试。从他们的试验来看,这项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学校领导:2004年,17个有首批初中毕业生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积极稳妥地进行了中考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然而也必须看到,目前,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定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正处于探索阶段,实验区在综合素质评价内容的确定、评价标准的建立、评价主体的选择、评价数据的统计以及评价结果的使用方面存在很多困惑;综合素质评定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尚未建立强有力的关联。这些问题能否解决,将直接决定着2005年500多个实验区中考改革的效果,并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综合素质评价内容标准如何把握学生家长:综合素质评价是中考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一项新事物,实验区在认同这项改革的同时,普遍感到比较难以操作,关键的问题是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怎样确定?评价内容的各个方面是否有主次之分?学校领导: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6个方面应作为学生的基础性发展目标,这是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内容。当然,实验区在贯彻教育部文件精神的前提下,可以依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做适当的增减或修改。学生在学习活动和未来的生活与工作中,其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与学习过程和方法是紧密联系的,它们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因此,对任何一个方面的忽视都可能造成学生发展的偏颇。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评价过程中要注意应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发挥学生个性特长相结合。学生家长:有的在六个维度上直接评价,有的在要素上评价,有的尝试在关键表现方面评价,究竟怎样评价比较恰当?学校领导:当然要通过具体行为进行评价,直接给六个维度打等级,主观随意性大,而如果细化为具体行为表现,就比较客观。各地可结合实际情况将其具体化。也就是说,将一项内容分解成几个侧面,如“社会责任感”是公民素养的一个方面,而积极参加社区服务是其中的一项关键表现。鉴于2004年的经验,项目组经过大量调研和深入探讨,初步拟定了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表现行为评价量表,其内容基本涵盖了初中生基础性发展目标的主要方面,这样,实验区可以根据学生在三年中的具体行为表现进行评价。这种方法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原有评价方式的主观性,使综合素质评价更具有客观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评价者如何评价学生家长:学生综合素质应该由谁来评价,如何评价?学校领导:综合素质主要的评价者是学生本人、同学、教师与家长。一般而言,在较高利害情境下,毕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不一定采用家长和学生自评的结果。学生家长:如何进行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学校领导:同学互评,指一个班的学生相互评价。实验区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全班互评、小组内互评、小组间互评。项目组建议采用全班互评的方式,如果班额较大,可将一个班的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再进行互评,但每一小组的人数不宜低于30人,而且应该进行随机分组。学生自评是等级评价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利于更全面、更深入地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其具体形式可以是学生表述、自我鉴定、自我评语等。鉴于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高利害性,学生自评更多的应是提供素材、尤其是质性材料,而不宜让学生给自己打一个等级,并将此等级经过权重直接纳入评价结果。需要指出的是,评价前应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培训,讲明评价的意义、内容、标准、方法以及应注意的问题。尤其要注意的是,应避免教师或其他人对同学互评进行非正常的干预,避免造成同学之间互不服气,只关注对方的缺点和不足,评价变成互相“挑错”和“指责”,并要关注并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及评价可能对同伴关系产生的消极影响。学生家长: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学校领导:教师评价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3-5位教师分别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等独立对学生进行等级评价,并经集体讨论后写出综合性评语;一种是由3-5位教师共同讨论,基于学生成长记录、日常表现以及学生自评和互评结果,给学生确定各项的评价等级,并经集体讨论写出综合性评语。教师作为评价者需要符合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第一,对于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有比较深刻的认同和理解,富有责任感,诚实守信并且有良好的师生关系。第二,对被评价的学生要有比较全面和深刻的了解。值得指出的是,并不是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长就一定对学生有了解,评价工作的组织者尤其要关注评价者与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互动关系。所有评价小组的成员必须任教待评价的学生在一年以上,并将成员向全班公布,如果有1/3的学生不同意则需进行重新选择。第三,要有一定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对学生综合素质若干方面的表现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对于评价的各个环节有恰当的把握,如在评价过程中能够清晰、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能够听取他人的想法。同时,要在制度上对教师评价的客观性提供保障。学生家长:家长和其他社会人士是否需要参与评价?学校领导:有条件的实验区可以在日常评价和期末阶段性评价中组织家长进行评价,要求家长写出一个综合性评语,其他一些对学生发展特别重要的人也可以写出综合评语,但是在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因其结果是在高利害情境下运用,所以不宜包括家长等级评价结果。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依据学生家长: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依据有哪些,如何确定评价的具体指标?有哪些资料可以作为综合素质等级评定的依据?学校领导: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是一种“典型行为评价法”,即依据学生日常表现进行评价,但这并不是说可以随意想象。其主要依据包括:日常表现、过程性材料(主要是指学生有价值的获奖证书和标志性成果、课程考查成绩、表现性作业和成长记录袋中的其他一些关键性材料)、学生特长表现纪录等能够客观、全面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材料。过程性材料主要是指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所积累的能够体现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关键性材料,可以是学业考试未包括的能整合到评价内容中的各学科平时的关键成绩,如综合实践活动等;可以是一些能够体现学生综合能力的表现性作业,如探究报告等;也可以是学生主要的获奖记录和能力展示作品等。由于上述材料的种类较多,呈现形式多样,其价值的高低也有所不同。因此,实验区须对这些实证材料进行分析与整合,以有利于从整体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且为高中招生对这些材料的利用奠定基础。同时,要特别注意评价资料的选择要考虑教育的导向性,如不宜以各种类型的、自发组织的学科竞赛的获奖记录作为主要的评价依据。防止出现“证书大赛”的倾向。学生家长:怎样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进行综合素质评定?学校领导:综合素质的评价应该是具体的、可操作的,要落实到学生的可观察到的日常具体行为、表现上来,对一些抽象的概念无法也不能进行等级评价。如“维护祖国统一”、“热爱祖国”等。具体操作如下:第一,学生的日常表现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依据,这需要评价者日常的观察和积累。在目前情况下,加强培训、交流与协商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有助于得到一致的结论,更重要的是,在交流协商的过程中,每个评价者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使大家进一步澄清思路,明确标准,了解更多的信息。同时,我们提倡在保证每个评价者独立做出判断的基础上,多个评价者要交换信息,避免出现“一言堂”的现象。第二,将日常表现用作评价依据要非常小心,一定要将其进行综合性分析后再作为评价依据,而不能简单将日常片段的记录经过累加和计算直接得出结论。比如,学生给教师倒水是有礼貌的表现,而如果规定学生倒了5次以上水有礼貌的等级是“良”,10次以上是“优”,则可能是不恰当的。换言之,我们认为一个学生有礼貌肯定来自学生的日常表现,但我们很难说出是哪一个具体行为、或者要累计达到多少次才使我们得到这个结论。因此,应从多个渠道获得评价信息,并从多个角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分析判断。第三,进行评价的行为表现应该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典型性、普遍性,能够对该行为进行清晰的描述,并是具体评价者能够观察到的行为表现。如教师、学生主要评价学生在学校中的行为表现。学生家长:在收集获奖记录与特长表现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学校领导:2004年,有些实验区根据学生提供相关的证据或者标志性成果的多少作为综合素质等级评定的依据。这一问题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这种做法表明实验区在积极寻找一种更为客观的方式来进行评定,学生提供相关证据或者标志性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表明学生的特长、体现学生的发展水平的;另一方面,如果过度强调证书或者标志性成果,可能会出现证书作假现象,对学生的发展不利。学生家长:在收集学生成长记录袋中其他一些关键性资料应注意什么问题?学校领导:在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收集成长记录袋中的一些关键材料是为了更客观、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需要注意的是,资料的有效性和真实性一定要得到保证,否则可能会根据没有价值或不真实的资料做出错误的判断。因此,在评价过程中实验区不但要有依据,还要对这些依据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与判断。另外,某一方面的实证性材料提交的份数不宜过多,一般某一方面一至两份就可以,并且在审核过程中,应加强对这些关键材料进行深入分析,例如,通过一份探究报告分析学生的探究能力、思考与分析能力等。有条件的实验区应根据不同评价依据建立相应的评价委员会(例如过程性材料评价委员会、特长表现记录审核委员会、现场测试评价委员会等),进行评价内容的组织。为了发挥成长记录袋中关键性材料的作用,建议实验区在以后工作中,将终结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有机结合,以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为高中录取提供客观依据。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如何运用学生家长: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怎样计算,各评价等级比例是否需要限定?学校领导:根据以往实验区经验,一般将等级进行赋分,然后再转化成等级。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第一,相同主体内部多位成员对同一学生评价结果的计算,一般采用求和计算平均分的方法。第二,关于不同评价主体评价结果的计算:其一,赋予各评价主体不同的权重进行某方面评价结果的合成。例如有实验区规定教师评价、学生互评权重分别为0.4、0.6。其二,同学互评和学生自评的结果作为教师评价的参考,最终由教师评价小组讨论给学生某一方面确定最终等级。实验区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方法。学生家长:是否需要限定综合素质评价各维度各等级的比例?学校领导:根据2004年的做法,建议实验区合理地限定“优秀”的比例,但是一定要在听取教师、学生与家长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关于各评定等级的具体比例如何限定,建议通过调研后确定,即如果实验区学校情况相差不远,可以根据优质高中资源确定统一比例;但是如果学校情况相差很大,实验区则需要考虑学校之间的差别,根据督导评价结果等方法,大致确定某类学校的比例,然后以此为基础确定每一所学校的比例。学生家长: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怎样呈现?学校领导: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呈现形式包括两部分:评价等级和综合性评语。建议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六个方面分别用等级呈现。举例来说,如果一个学生在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审美与表现、运动与健康六个维度的评价结果分别为A,A,B,C,A,A(A表示优秀,B表示良好,C表示合格),则能够很好地反映学生各方面的发展状况。对学生某一方面表现评为“不合格”时,应极其慎重。另外,班主任老师或者评价小组成员应根据学生三年来六个方面发展的情况给出一个客观、公正的描述。在写评语时,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撰写评语的方式,诸如“该生热爱祖国、追求进步”等套话、空话,要注意对学生的关键行为表现进行描述,能够客观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关键性材料可以直接提交给高中学校作为招生参考,也可以作为等级评价的参考依据,还可以作为学生成长记录袋中一部分。学生家长: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如何在高中招生中运用?学校领导: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防止形式上的使用。2004年实验区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1)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门槛或入围条件,可以是分项门槛,如4A2B;也可以是总评门槛,如总评为B;(2)在差额录取中对达到一定学业分数标准的学生不再按照分数排队,以综合评价结果作为录取依据;(3)将综合素质评价总结果或其中的部分项目结果作为降分(破格)录取的依据;(4)在招生名额分配、免试、推荐与保送、高中录取加试的基础上,综合评价结果作为重要参考;(5)按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对考生进行差额投档,再按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进行择优录取;(6)按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对考生进行差额投档,再按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进行择优录取。由于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本身的复杂性,评价结果要真正在高中招生中有效运用,必须保证对学生的评价是真实的、有效的。因此,认真选择综合素质评价的依据,切实保证评价过程的公正、公开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家长: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如何进一步使用?学校领导:(1)综合素质评价结果除了作为学生毕业依据和高中招生的重要依据之外,还可以对初中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充分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的导向作用。(2)将发展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于终结性评价容易只看重初中毕业生最后一年的表现,所以不能体现学生的发展过程,也不能使学生不断认识到自己需要努力的方面,而发展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增强对自我的认识,发现自己的不足,进一步找出努力的方向,有利于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建议实验区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就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学校受理、答复等材料。一、以单项考试和全面测评相结合,实施分项考试法,实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在考试改革探究中,我们依据课程目标,以分项考试和全面测评相结合的方式,从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全面考察学生的学科综合素质。我们利用学生学习过程评价活动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综合考察。利用分项考试对学生进行学科学习的知识与能力方面的考察。二、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1、在学习过程评价中,我们强调以质性评价为主,即全面、深入、真实再现学生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的优点,以激励性的评价与促进学生的发展。具体评价方式以摘星形式为激励机制,采用由班主任组织,引导学生依据“学生学习过程评价表”中各科评价标准,开展自我评价。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组织学生通过对同学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的观察、轶事记录、访谈等多种形式,收集评价信息,以展示成果、交流讨论等形式进行教师评和同学互评活动。三、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以往对学生的评价,教师仍过于关注结果,往往忽视了学生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为此,在学生语文写字、朗读、口语表达、识字、积累*阅读等方面我们采取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四、改变卷面呈现方式,给予多次评价机会,设置激励机制,实现评价心理的转变。在评价改革中,我们力求改变以往评价造成学生不良心理、挫伤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弊端,强调评价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改变试题与卷面呈现方式,更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为学生创设更为良好、轻松的考试氛围。如在语文三至六年级的识字*写字、积累*阅读和习作卷中分别配以有趣的卡通图片及相关的考试提示语,将考试要求融入其中,试题要求表述形式中、低年级尽量以学生口吻表述等。五、设置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单,全面反映学生综合素质,激励学生朝更高发展。结合考试评价的改革,我校设置了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单,并与学生学习过程评价手册相结合,全面反映学生综合素质,激励学生朝更高发展。1、评价内容综合化 评价的内容在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可以说;它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之中,课程评价的内容;是与教育发展的功能和目标相一致的。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注重从德、智、体各方面去全面评价学生,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而且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方面的发展。情感是指一个人的感情指向和情绪体验,也就是他对什么感兴趣,表现出好奇、兴奋、愉悦等情绪;对什么不感兴趣,表现出讨厌、不高兴等情绪。态度是一个人对待某一事物的倾向性,通常表现为积极或消极、热情或冷淡、好或坏。价值观是一个人对待客观事物的最基本的看法,包括基本信念和价值取向。它决定着一个人的思维活动和外在表现。小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他们认识自己和认识世界一样,需要经历模糊到清晰、浅显到深刻的较长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积极的评价会有效地改变学生自我认识的倾向性、自主行为的调控力,使学生对学习的生活表现出积极的情感态度,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此,我们根据纲要中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要求,从道德品质、知识技能、交流合作、情感态度、身心素质、审美情趣、劳动实践等七个方面出发,制定评价标准,明确评价内容;较为全面的评价学生各方面的发展状况,实践证明,多一项评价的内容;就会多出一批各有所长的好学生,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承认差异,扬长避短,正确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相信人人能成才,为学生寻找适合的发展途径和方法是我们评价的永恒追求。2、评价主体多元化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理应也是评价的主体。然而,传统的教育评价,评价主体是单一的,一般都是由教师评价学生;教师是评价的主体,学生是评价的客体,处于评价的被动地位,即使有时我们强调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理解,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仍然处于一种不平等的地位,被评价者仍然处于消极被动状态,这样的状态往往造成被评价者对评价者及评价活动的结果产生对立,反感、抵触、排斥的心理;非常不利于评价结果的反馈、认同,不利于评价的改进和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的发挥。为了克服传统教育评价的上述弊端,我们在新课程评价过程中,一改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实施多主体评价,强调被评价者对评价的介入,在评价活动中的相互交流探讨,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使被评价者最大程度的认同并接受评价的结果,并在反思中把评价结果作为新的起点;在更高水平上获得发展。事实上,只要教师引导得当,指导得法,学生完全有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的能力,而且学生间的自评与互评往往比教师、家长的评价更有说服力,更能促进学生发展。实施评价主体多元化,加强“自评”“互评”,并使之与“他评”有机结合起来,使评价成为学生、教师、管理者、专业人员及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如小组讨论会、家长开放日、师生对话、公开答辩、公众裁判等等,这样;一方面可以使评价信息的来源更为丰富,从而使评价结果更加全面、真实,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被评价者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3、评价过程动态化 评价过程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评价不是完成某种任务;而是一种持续的过程,要将评价融入日常教学中,做到教评相长。传统的评价由于其目的重在甄别和选拔,所以往往只关注结果评价,而忽视过程评价。我们认为:只关注结果的终结性评价,其实是对“过去”的关注,不利于评价过程中发现问题、实施改进、促进发展。评价的过程不仅仅发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之后,同时也应伴随和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本的评价不仅需要终结性的结果评价,更需要形成性的过程评价,应是通过关注“过程”而促进“结果” 的提高,评价的重心在“过程”。因此,我们十分注重对学生日常学习和行为表现的评价,关注学生在各个阶段、各个时期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尽量给予学生多次评价机会;使评价实施日常化、通俗化、个体化、动态化。4、评价方式多样化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因此,评价学生的方式就应该丰富多彩、形式多样。5、口头评价。 口头评价是一种简便易行、随时随地的评价方式,运用这种评价方式要遵循“短、小、勤、快” 的原则,老师们大可不必吝啬自己那表扬、激励的话语。如:当学生取得成绩时,送上一句“你真棒”“真聪明”“真能干”;当学生学有疑问时;悄悄提醒:“再想想”;“试试看”“你能行”;当学生退步落后时,及时指点:“掉队了”“加加油”“赶上去”。口头评价虽然面对面,也要力求客观,做到表扬而不藏拙,只说好,不说差不是真正的激励,要坦诚关怀,相互尊重,指出不足、提出建议时,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殷殷期望,从而产生进步的动力。6、评语评价。 评语评价是当老师与学生不能面对面交流时的一种间接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加强了师生之问的联系与沟通,激励性强,有时也会起到一种别开生面的效果,有利于将非学业评价的内容及时反馈给学生,肯定学生的优势和进步,指出其不足。值得注意的是:评语不要拘泥于形式;如规定评语的时问间隔、字数、内容等,评语可以出现在正规的阶段性评价报告中,也可以是批改作业时简单的三言两语,只要你觉得“有感要发”,就可以给学生写一个评语,使评价的过程性和个体差异性更好地得到体现。7、体态评价。 体态评价是最有魅力的评价;一个信任的眼神,一道赞许的目光;一个微笑的表情,一个翅起的大拇指,就是对学生莫大的鼓舞,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有时走近学生身边,轻轻地摸摸头,俯身交谈,侧耳倾听,让学生感受亲切、平等,使师生关系和谐、融洽。8、量化评价。 20世纪初,以飞速发展的现代科技为背景,以崇尚科学的客观、量化为标志,使量化评价成为国内外盛行的评价工具和手段,量化评价在现代教育评价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如对基础性的知识点,利用考试进行量化评价能够很好地保证评价的覆盖面和深入程度,准确地反映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便于老师有的放矢地改进教学,进行因材施教。9、质性评价。 教育评价的对象是一个个具有鲜明个性的、生动活泼的人,他们在情感态度、行为表现,兴趣爱好、合作精神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和进步,用一组组僵硬的数字进行量化评价,是把教育的复杂性及学生状况的丰富性给泯灭了。近年来,质性评价的方法以其客观、全面、真实的特点,再现评价对象的优势受到普遍欢迎,成为世界各国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评价方法。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大力倡导这种评价方法,目前,我们正在把成长记录袋评价、表现性评价、情景测验、行为观察等质性评价方法和评语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应该指出的是,质性评价并不是对量化评价的简单否弃,作为一种新的评价范式,质性评价是为了更逼真地反映教育现象,它并不排斥量化评价,实质上每种评价方法都有自己特点和优势,同时也存在不足。过去,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唯考试”、“唯分数”、“唯量化评价”的错误做法,而新课程评价改革并不是要走向它的对立面,走向另一个极端,“唯观察”“唯评语”、“唯质性评价”,而是要把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结合起来,实现整合互补的效果。10、合作评价。 传统评价为了达到甄别的目的,往往把学生置于严格的个人的环境之中,不允许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探讨,让学生面对问题,孤军奋战,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不符合当代社会生活对人的要求。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对问题解决所做的贡献,应成为合理的评价内容。本学期,我们进行了几个同学合做一份作业、一张试卷或一道试题的评价尝试,例如要求测量教学楼的高度,几个同学自愿组成合作小组,每个同学争相出谋划策,发表意见,有的说可以爬上去用绳子垂下来直接测量;有的说可以根据正比例的性质,通过测量竿高与影长,然后再通过计算求出教学楼的高度。在评价中,我们允许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个个都想在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多表现,多贡献,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1、考试评价。 考试评价是一种常用的检查了解教学情况的阶段性评价或终结性评价。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考试内容繁、难、偏、旧,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考试形式单一,过于注重纸笔考试,忽视口试和动手操作;评价功能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忽视改进和激励。为什么这么多年来素质教育的口号喊得振天动地,而应试教育的工作却做得扎扎实实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一个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科学合理的考试评价机制。考试评价制度不改革,新课程改革就难以实施,实践证明,考什么、教什么、为考而教、为分而学的现象还会重演,因此,迫切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加强对考试内容、考试形式、考试方法的研究,把考试做为查漏补缺和促进学生学习的环节,要通过考试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要让学生考好,考出成绩,考出自信。为此在考试中,我们多给学生机会,对单元考试和期末考试,提供三张试卷,即基础卷、反馈卷、提高卷。基础卷着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如果基础卷考得不理想,可以通过反馈卷,对没有掌握的部分进行弥补和强化,还有一部分成绩较好的同学在完成基础卷后可以直接做提高卷,另外如果有学生觉得自己考得不理想,可以申请重考,对于一些成绩很好的学生,也可以申请免试基础卷或提高卷;把免试作为对学生的奖励;促进学生平时认真学习。12、成长记录袋评价。 成长记录袋评价是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的评价方式。成长记录袋中的材料应让学生自主选择,不要由老师一手包办。如:得意的作业或作品,考试竞赛的成绩,日常生活中发现的问题,活动方案,活动报告,取得的荣誉,存在的不足与反思等。成长记录是学生自我反省、自我评价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不断发展与进步的历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的能力。需要说明的是:成长记录袋中的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所搜集的资料要有目标和针对性,要紧密地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不能使记录袋成为没有条理,杂乱无章的资料容器,而无法清晰地反映学生一个阶段在某个领域成长的轨迹和发生的变化,丧失成长记录袋对学生发展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目前,虽然有关课程评价改革的尝试与研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但与此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种种问题和困惑。包括评价改革的理念、方法和体制等;还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探索、建立一套体现时代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课程评价体系。 l、对新课程评价改革与原有课程评价之间的关系要有清醒的认识。 新课程评价改革与原有课程评价之间是一个基础与发展、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并非是一种相互否定的关系。首先,新课程评价改革的第一步应是全面客观地分析、反思原有课程评价工作,明确其优势与弊端,找准改革的生长点和切入点。其次,新课程强调发挥评价的激励、反思、调控等发展性功能,但并不否定评价的甄别功能。其实,不管什么评价都具有甄别功能,所不同的是原来我们是用静止的眼光、从筛选人才的角度出发,过分强调甄别功能,而新课程的评价改革则强调以发展的眼光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出发来认识评价,强调评价发展功能,既重视在各个阶段开展形成性评价,也不排斥在某个阶段结束时,适当开展终结性评价。 2、教师评价与学校评价的改革须同步进行。 学生、教师和学校评价改革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目前对教师和学校的评价改革已经滞后于学生评价改革,绝大部分地区和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仍然沿用旧有的评价机制,阻碍了课程及评价改革的整体推进。 3、评价环境须进一步优化。 评价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与积极支持。要着力去除那些束缚教师创造性和积极性的障碍,要把评价的自主权放给学校和老师,要给他们松绑,共同营造一种不唯权力、不唯名利、只求真实、只求发展的评价环境。 4、对学生的非学业评价须进一步加强 新课程评价中虽然已经重视对学生的非学业评价;但目前还多限于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表现、遵规守纪等,而对学科教学中丰实的非学业培养目标(如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学习兴趣与态度、实践及应用能力、表达和沟通、合作与分享等),还没有予以足够的关注,还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在评价过程中,需搜集哪些资料,其信度和效度怎样评估和控制;评价结果以怎样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如何得到学生的认同,怎样保证评价过程的合理性以及评价结果的有效性等都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与研究。我发现农村小学现阶段教育评价观念和评价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在评价内容上,重学生的评价,轻教师的评价;重结果的评价,轻过程的评价;重知识技能等认知领域的评价,轻情感、个性等非认知领域的评价。2.在评价的方式和标准上,教学评价的主要方式和标准还是考试和分数,且绝大多数重视的是终结性评价,缺乏对教学过程和学生综合能力、素质发展过程的形成性评价。评价的权力还是由教师牢牢控制,很少发生正式的学生自我评价形式和过程。3.在评价的价值取向上,与所谓的“应试教育”时期相比,各个学校已逐步认识到评价激励、教育功能的发挥的重要性,各类激励措施已如雨后春笋,但对评价的选拔功能却“时刻准备着”。4. 在评价的对象上,“重硬件,轻软件”、“重结果,轻基础”、“重数据,轻潜能”已成为学校评价的“瓶颈”。5.在评价的主体上,学生、教师只是“带手铐的旅客”,还不善于作为主体积极参与评价,还不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活动和学习活动进行反思,还不善于自我调控、自我完善和自我修正。我认为在农村素质教育评价中,应当重点做到:(一)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1.评价内容多元化。学业成绩、考试分数是学生评价的一个指标,而不是全部指标。学生的道德品行、学习态度、方法、策略、能力、品质、心理、身体素质都是重要的评价指标。不能单纯以分数成绩论高低、评优劣,而要通过各方面指标的综合性评价进行客观公平的评价。这符合人才教育成长规律,符合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规律。2.评价方法多元化。常用的评价方法除笔试外,还有口试、辩论、答辩、制作活动报告、研究论文、调查报告、问题情境检测、成长记录袋、学习档案等。采用多种方法评价,有利于准确、清晰、客观公平地描述评价对象的发展情况。3.评价主体多元化。过去是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主体是单一的,学生处于被动受评地位。新课程要求强调被评价者主动参与评价,强调自我评价。主体应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等,还应把学校评价、社会评价和家长评价结合起来,其中评价活动的重点环节是学生自评。自评不能只是豪华的摆设,学生要“翻身得解放”,在评价中处于主动地位。(二)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1.以自评为主,强调反思。过去,多是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能力与水平的唯一标准。新课程强调教师要以自评为主,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自身素质的发展。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内容,主要是教学的周期过程和教师的素质。2.建立自评为主多方参评的评价制度。建立以教师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目的是在于帮助教师多渠道获取反馈休息;更准确更全面的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为培养四有新人服务的教学能力与水平。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农村小学校内教育和教学评价还存在很多问题,所有这些都不利于小学生素质的提高,为此我们应该牢牢把握教育评价发展的主旋律,促进教育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不仅要评价教师的教,还要评价学生的学;不仅评价教育活动的结果,也评价教育活动的过程;不仅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等认知方面的发展,还要评价情感、意志、个性、人格等非认知因素的发展。要促进教育评价方法的多样性:把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自评与他评、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诊断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要不断促进教育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让评价不再是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单向刺激反应,而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互动过程。要促进评价对象的广泛性:引导人们从学生发展的结果出发,追本穷源,对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条件进行客观评价,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使学生在改善了的教育环境下,获得更快的发展。只有这样素质教育之花才能在农村结出累累硕果。8、中小学评价改革的意义当前进一步进行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意义 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是学校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身心健康的现实的和长远的全面发展、过重课业负担的减轻。新课程改革以后,我们对评价与考试制度做了积极的有益的探索,但现行的评价与考试制度与当前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相比确实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为:对评价与考试的功能认识上存在偏差,多数是作为教学管理的一种手段,重鉴别、选拔、轻激励、矫正;在评价内容上过于注重学业成绩,对学生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不够重视;在评价方式上过于依赖考试、测试等终结性评价方式,对经常性、过程性地搜集评价信息重视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