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文言文复习2.doc_第1页
七年级文言文复习2.doc_第2页
七年级文言文复习2.doc_第3页
七年级文言文复习2.doc_第4页
七年级文言文复习2.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启东市初中“15/20/10”集体备课导学案 七上、下复习:文言文(2)梦溪笔谈二则狼赵普第2 课时 总第 2 个教案 学习目标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明确文中一些多音字的读音,通假字的本字及意义,关键实词的含义;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句子;对文章的一些观点和艺术方法能作简单的评价和分析。学习重点明确文中一些多音字的读音,通假字的本字及意义,关键实词的含义;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句子。学习难点对文章的一些观点和艺术方法能作简单的评价和分析。教具学具小黑板、试卷预习作业(一)梦溪笔谈二则一、解释句中加横线的词。贻以金钗 (赠给 ) 盖钉板上下弥束(因为 ) 但逐层布板讫( 只 ) 人皆伏其精练(同“服”佩服 ) 故如此 ( 所以 ) 人履其板 (走、踩踏 ) 此易耳 (这 )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 于是 ) ( 但是 ) 其: 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 他的 ) 如:如土中狗蝎。 ( 像 ) 患其塔动 (那 ) 匠师如其言 ( 遵照 ) 人皆伏其精练 ( 代“喻皓”) 故如此 ( 像 ) 之 :方为秋田之害 ( 的 ) 钉:布板讫,便实钉之 ( 用钉子钉 ) 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 代“子方虫” 钉板上下弥束。 (用钉子钉) 其虫旧曾有之 ( 语气词,无义) 方: 方两三级 (才 ) 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 代“木塔” ) 方为秋田之害 (正 ) 便实钉之 (木板 ) 以:岁以大穰 ( 因此 ) 土人谓之“傍不肯”(子方虫的天敌 ) 以钳搏之 ( 用 ) 贻以金钗 ( 把 )二、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的不同。(1)其虫旧曾有之 古义 过去、从前 今义 与“新”相对 (2)此易耳 古义 罢了 今义 耳朵 (3)但逐层布板讫 古义 只 今义 转折 (4)盖钉板上下弥束 古义 因为 今义 一般指由上而下的遮掩 (5)人皆伏其精练: 古义 同“服”佩服 今义 趴着 三、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含义(1)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2)六幕相联如胠箧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3)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4)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四、填空。梦溪笔谈的作者_沈括是我国北宋的_科学_家、_政治家。该书的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我国古代的_科学_成就。五、回答:现代的农业生产中为什么有“粮食增产了,把人也害惨了”之说,请根据你知道的知识来谈谈。 农药的使用对人体健康有直接的有害影响(二)狼一、填空。1、狼的作者 蒲松龄 ,是 清 朝著名文学家,本文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_。2、请写出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 二、解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主谓之间)(2)意:目似瞑,意暇甚 ( 神情 )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代狼 ) 意将隧以攻其后也 ( 打算 ) 久之,目似暝。(协调音节) (3)其: 一狼洞其中 ( 那 ) 又数刀毙之 (代狼)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代屠夫 )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的) 屠自后断其股 ( 代狼 )(4)敌:恐前后受其敌 ( 攻击 ) (5)止:一狼得骨止 ( 停止 ) 盖以诱敌 ( 敌人 ) 止有剩骨 ( 只 )(6)前:恐前后受其敌 ( 前面 ) (7)盖以诱敌 ( 原来是 ) 狼不敢前 ( 向前 ) (8)其一犬坐于前 ( 像狗似的 ) 三、用“/”标示下列句中的语音停顿。 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2、其一/犬坐于前 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四、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含义(1)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对方。(2)而两狼这并驱如故 。 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3)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打算要钻洞进去,从后面来攻击屠夫。 (三)赵普一、填空。 1.赵普选自_宋史_,赵普,字_则平_ , _北宋_代著名 政治_家,自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_ ”的说法,文中“太祖”指 _宋太祖赵匡胤_ 。 2.“手不释卷”这一成语的意思是_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_ ,形容 _勤奋读书_ 。二、解释下列词语:习 (熟悉) 及为相( 等到) 私第(住宅)阖(关上) 箧 (书箱) 竟日(整天)寡学术(少)临政(处理政务)薨(古代称诸侯或大官的死 )岸谷(形容人严肃刚正 ) 忌克(对人妒忌刻薄) 循默 (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 ) 碎裂(把撕碎) 乃(才)卒 ( 终于)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曾经 ) 以:1.太祖常以读书: (连词,不译 ) 为: 1.及为相 ( 担任 ) 2.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把 ) 2.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作为 ) 3.普又以其人奏: (将 ) 3.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 担任 ) 4.跪而拾之以归: (然后 ) 三、写出加横线词语的古今意义。 1.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古义:( 形容人过分谨慎,拘于小节 ) 今义:(不干净,脏;人品质恶劣 ) 2.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古义:( 脸色 ) 今义:( 色彩 ) 3.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古义:( 处理决断 ) 今义:( 执行死刑 ) 4.明日,普又以其人奏 古义:( 第二天 ) 今义:( 明天 )四、翻译下列句子:1.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到了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的读。2.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到了第二天,处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3.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等到他死后,家里人打开书箱一看,原来是一部论语。 4.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性情沉着、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多忌妒刻薄,但能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事。五、回答下列问题: 1、阅读文章后,你认为赵普是怎样的一个人?请再举一个这样的人(写出姓名即可)。 (1) 具有超人的毅力,坚强的意志,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2) 魏征 2、“太祖乃悟”中太祖“悟”的是什么?“卒用其人”说明太祖是个什么样的人? (1)赵普对他的忠心,应该任用赵普所推荐的人 (2) 知错能改 1、难题错题交流:2、难题错题积累:展示探究一、阅读梵天寺木塔,回答。1、请你用文中的原话分别回答“匠师以为塔动的原因”和“喻皓指点的定塔方法”。匠师认为塔动的原因是塔顶没有盖上瓦,喻皓认为塔动的原因是塔内结构不稳定,塔身与楼板没有形成一个整体。2、匠师“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问塔动之因”,而喻皓是笑着回答,这个“笑”说明了什么?一方面透露出喻皓对匠师无能的嘲笑,另一方面也表明他对解决“塔动”的胸有成竹。3、匠师和喻皓对塔动原因的分析有什么不同?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匠师认为塔动的原因是塔顶没有盖上瓦,喻皓认为塔动的原因是塔内结构不稳定,塔身与楼板没有形成一个整体。启示:看问题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高低决定着他对事物判断的正确与否。4、请你对文中匠师的表现,作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匠师能虚心好学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他要面子,不敢亲自去请教这是他欠缺的地方。二 、阅读赵普,回答。1、说出下面典故与赵普有关的一项是( B )A、闭门读书 B、半部论语治天下 C、凿壁借光 D、闻鸡起舞2、仔细研读下面几句话,说说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这些句子是细节描写,(1分);作用:表现出赵普勤奋刻苦读书(1分),不顾个人安危为国家推荐人才的品质。 3、仔细阅读文章及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七月卒,年七十一。上闻之震悼,谓近臣曰:“朕君临以来,每优礼之,普亦倾竭自效,尽忠国家,真社稷臣也,朕甚惜之!” (选自宋史赵普传)翻译:太祖听到这件事后感到(非常)震惊和哀悼,对身边的人说:“我做皇帝以来,常常用优厚的礼仪待他,赵普也竭尽全力忠心报效(朝廷),真是治理国家的贤臣啊,我真是非常痛惜啊!”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请你猜测一下,“卒用其人”和“七月卒”中的“卒”的意思是否相同?并说出它们的意思。 终于、死 在选文中找出与材料中划线句意思相近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并请你概括选文的内容来证明赵普确如材料中宋太祖对他的评价。选文原句: 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选文内容概括:为治理国家而勤奋读书;不顾个人安危为国家推荐人才 4、本文主要写了关于赵普的两件事,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出来。赵普刻苦读书;赵普奏荐人才5、赵普既薨,后人为他立一墓碑,请你写一段碑文,以颂扬其人物形象和精神品质(不超过30字)。不设标准答案,能表现他勤奋刻苦、有耐心决心、以天下事为己任、超人的毅力惊人的意志,语言精练即可检测反馈一、读下面短文,回答有关问题:裴光德在中书(指中书省),故人求京府判司。公曰:“此官与公不相当。不敢以故人之私,隳朝廷纲纪。他日有瞎眼宰相怜公者,不妨却得。某必不可。”选自赵璘因话录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字词:(1)故人求京府判司 老朋友 (2)此官与公不相当 给 (3)不敢以故人之私 因为 (4)他日有瞎眼宰相怜公者同情 2、翻译下列句子:此官与公不相当: 这个官给你不合适 3、“某”指不直接说明的人、事、物以及时间地点等,如某时、某地、某人。上文中“某必不可”的“某”,根据文中语言环境,应该解释为 某人(指我) 比较好。4、文中的“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