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感研究.docx_第1页
高校辅导员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感研究.docx_第2页
高校辅导员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感研究.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校辅导员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感研究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高校教育改革在不断推进,辅导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辅导员是高校教师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和维护教学秩序稳定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高校辅导员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感的现状分析着手,来研究高校辅导员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感的策略,对提高学生工作的实效性具有指导意义。 下载 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 自我效能 职业倦怠 研究 在高校教育中,辅导员直接了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动态,是参与管理学生工作第一线工作者。可以说,大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是离不开辅导员工作的。然而辅导员的工作有强度高,价值低;责任高,待遇低;付出多,认同低等特点,兢兢业业不悔付出却得不到与之对等的认可,使得辅导员难免产生倦怠情绪。职业倦怠是对待工作的一种负面心态,直接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绩效,如果不能及时舒解,就会破坏辅导员团队的稳定性,继而对教育教学工作造成重创。鉴于此,研究如何发挥辅导员自我效能感,解决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问题对推动高校教育的实效性具有特殊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 高校辅导员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感的界定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指人们对本人能否利用自己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度。其概念是从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中提炼而出。自我效能感的来源有:掌握性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生理和情绪的状态。自我效能感主要随着强度、广度和水平这三个因素而变化。自我效能感水平:人们遇到困难时,个体对克服困难的能力信心等级;自我效能感强度:个体觉得能够完成不同的难度和复杂的程度活动任务的自信程度;自我效能感的广度是指当个体在某一领域向其他领域延伸的能力。 职业倦怠,即“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有去人性化、情感衰竭、低成就感。其中去人性化是指个体以消极的、否定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或事,刻意疏远工作的对象,忽视环境的变化,是在面对过度的紧张或耗竭时的一种防御的反应。情感衰竭是职业倦怠的核心维度。情感衰竭是指个体长期处于重复付出工作中的一种极度的疲劳状态。低成就感是指个体用消极态度来评价自己。从现在的发展趋势上看,高校辅导员面对的大学生的情况越来越复杂,他们性格多样化以及多维化,辅导员要想管理好这些学生,就要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获得来自学生的回报却很少,领导也没有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同。因此,个人成就感会降低。 2 高校辅导员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感的现状分析 2.1 高校辅导员自我效能感现状分析 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特点是繁琐、复杂,既包括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又包括思想动态跟踪,贫困生的认定、党员的发展、安全教育、落后生的教育等工作,高校对辅导员的职责划分不清晰,事物通通过问,辅导员像“保姆”。由于工作性质的复杂且又不确定性强,使得辅导员有点应接不暇,从而使他们工作热情不高,工作效率降低,也使他们的效能感低下。要想改变这种现状,高校就应该以制度体制的标准明确辅导员的权责范围,使其工作内容制度化、规范化,切实改善辅导员工作内容和职责范围模糊不清等现状,提高工作实效。 2.2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状分析 通过调查的数据显示,高校辅导员大多数存在职业倦怠,这种现象直接影响到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生活质量和工作热情。从而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业,也不利于学生健康的身心发展。 从专业上分析。辅导员所学专业是否是思想政治专业,是专业对口的辅导员极少产生职业倦怠情绪。鉴于此,要切实转变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状态,必须使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对口化,使之在擅长的专业领域各司其职,这样能稳定辅导员队伍,改善职业倦怠的现状。从工作年限分析上。辅导员工作的繁琐性,让他们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多,对本职工作渐渐失去最初的热情,并逐渐变得缺乏责任心,甚至觉得在本职岗位上难以体现出个人价值。为了使辅导员保持最初的积极性,高校应该适当考虑辅导员的终身制和转岗调岗的问题。从平均月收入上分析。根据问卷调查发现,月收入较低的辅导员的玩世不恭、情感衰竭、成就感低落,因此职业倦怠总体严重。因此,适当地提升辅导员的待遇,对于改善辅导员职业倦怠现状大有裨益。 3 改善高校辅导员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感的策略 3.1 运用激励机制提高高校辅导员的成就感 物质需要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生活的基础,辅导员的待遇直接影响着其心理状态,待遇过低会使他们心理失衡,那自然会产生职业倦怠。因此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首先要对辅导员采取物质支持,即要不断根据经济的发展来调整高校辅导员的工资。同时高校也要按照“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改革现有分配制度,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有机结合,切实缓解职业倦怠,从而提高辅导员的成就感。 3.2 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增加高校辅导员的社会认 同 21世纪是网络时代。高校作为知识和信息技术的发源地,必须走在时代前沿。辅导员要在高校、社会的支持下构建一综合性社会支持网络系统,据此逐步实施教育教学计划。因为辅导员的能力是有限的,不能把家庭、社会的责任都强加于辅导员身上,因此,社会应该为教育教学创设一个高效和谐的社会氛围,充分信任和支持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切忌减轻其职业压力。社会和高校也要对辅导员建立一个合理的期望,辅导员也要对自己的职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避免产生心理负担。同时还要借助于新闻媒体、社会舆论等引导对辅导员建立充足的社会信任,这样的信任可以让辅导员产生高度的成就感。借助网络还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心理辅导站,辅导员可以把职业压力与家人或亲友、同事一起讨论,大家共同讨论确立一个更现实的目标,重新审视压力,以便辅导员的工作能得到更大程度的认可。 3.3 注重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制定合理的职业规 划 职业发展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的历程。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过程中呈现出阶段性的发展,即新手-熟手-专家三个阶段,专家型教师的职业承诺、职业倦怠等心理特征要比熟手型与新手型教师有优势。而辅导员亦是如此。 因此,高校有责任也有义务来规划辅导员的职业生涯,倾尽全力为其创设学习深造的机会,帮助其调整工作状态,改善职业倦怠问题,重树自信心,切实提高工作成效。 3.4 调整工作内容,确保分工明确,切实为之减负,提高辅导员的自我效能感 众所周知,高校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内容相当琐碎,缺少可控性和自主性,权责划分不清晰。只有合理地划分工作范围和职责,剔除一些具有不确定性的工作内容,针对辅导员所擅长的专业技能进行合理分工,明确各自的权责范围,才能有效改善当前的职业倦怠状态。 3.5 增强高校辅导员的适应能力,缓解职业倦怠 提高辅导员对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是改善职业倦怠状态,缓解职业压力的有效策略。因此,应不定期地组织辅导员参加多种业务形式的培训班,这样可以提高辅导员的工作能力,还可以降低不好情绪的影响,有助于减轻职业倦怠感的产生。 家庭生活与辅导员的工作是密不可分的,辅导员在工作之余,应多与家庭成员进行交流,充分享受家庭生活的快乐,这样有助于提高社会的支持,渲泻负面的情绪,对缓解职业倦怠也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陆昌勤,凌文辁,方俐洛.管理自我效能感与管理者工作态度和绩效的关系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2). 刘红敏.高校辅导员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相关研究以贵州高校为例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6). 宋美娴,曾新桓.基于职业态度的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道德教育研究以广东东莞地区高校辅导员为例J.社科纵横,2012(08). 曹科岩,陈国梁.高校辅导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