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doc_第1页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doc_第2页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doc_第3页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doc_第4页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挑战,风险的压力以及忧患意识使很多人感到难以适应,这种环境氛围和心理趋向也必然影响到青年学生,为 此,教育工作者必须针对成因,重在育“心”,帮助青年学生过好“三关”,并争取家长的配合,促进学生自 我排解,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高中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也是他们身心发展的突变时期,心中难免会产生矛盾、困惑和苦恼。若不能及 时排解,势必影响身心健康,妨碍全面发展。如何帮助高中学生排忧解惑,使之保持心理健康呢? 一、身体强壮健康? 健康不是一切,但没有健康便没有一切。这是人人可知的道理。显而易见,不健康的人是难以胜任学习、 难以胜任工作、难以适应社会要求的。那么,什么叫“健康”?传统的健康观念为生物医学模式,认为只要躯 体没有疾病就是健康。现代健康观念则是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就界定了健康 的定义,1989年又作了修正、补充)认为健康应包括4个方面:生理健康、心理健康、 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 这里的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各种环境中能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效能的状态,即指一个人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 健全的人格与健全的个性,能适应客观环境,使个人心理倾向和行为与社会现实要求之间有着和谐完善的关系 。其判断标准众说纷纭,但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以下4项是不可或缺的:第一,有自信心和正确的自我评价;第 二, 对学业有兴趣,喜欢自己担负的工作与学习;第三,情绪稳定,有较好的人际关系;第四,行为符合相应 的心理年龄特征。 当前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建立和迅速发展时期,竞争的挑战、风险的压力以及忧患意识使很多人感到难 以适应,日积月累,也就形成了沉重的心理包袱。这种环境氛围和心理趋向也必然影响到青年学生。再加上大 众传媒和教育(学校的、家庭的)失当,外来文化中种种不正常、不健康内容的冲击和社会上不良行为习惯的 影响,使那些正处于身心发展突变时期的高中学生怎能不出现乖张心理和行为?于是各类中学里就不同程度地 出现了逃课、厌学、焦虑、内向、孤独、忌妒、好斗、甚至出走、自杀、越轨违法、自我过分膨胀、自尊过分 强烈、挫折承受力极低等等现象。1996年,武汉市汉阳一中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高一年级218名新生(其中, 男142人,女76人)进行了MHT(心理健康检测)问卷量表测试。测试的内容共八项:学习焦虑;对人焦虑 ;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 高焦虑判断:单项8分以上或八项总分65分以上。 测试结果:总分65分以上共14人,占学生总数的6.4%, 其中男生8人,占男生的5.6%;女生6人,占女生 的7.9%。女生的比例高于男生。另外,各类不同高度焦虑的分布情况是:1项的49人,2项的23人, 3项的6人 ,4项的2人,5项的1人,6项及以上的3人,共84人,占38.5 %。由问卷调查及与学生个别谈话得知:该校学生 心理障碍主要集中于学习上的竞争,高考升学的压力。但本次MHT测试中, “学习焦虑”项中,高焦虑者又有5人。这说明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有人认为,心理障碍仅仅是一部分后进生的事,这种说法是片面的,其 实成绩好的学生也存在着这种危机,并且也经常出现心理障碍,只是表现形式或程度不同罢了。一旦优生出现较严重的心理障碍,那么将更复杂,更难以排除,对其自身和社会不良影响也会更大。 二、针对成因,重在育“心” 由于中学生出现心理障碍的比例不断升高,已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健康成长,这种状况如不能尽快扭转,我 们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无法适应未来国际竞争的要求,恐怕连在当今社会上争取生存与发展的权力都 会遇到困难。因而,探究“病源”,辨证施治,帮助高中学生排忧解惑,提高心理素质,则是家长及学校、教 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社会和时代对我们的要求。从青少年学生本身而言,若能把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当作一 个重要的人生课题,将是十分明智的选择,也是符合国家要求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 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积极开展青春期卫生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 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通过谈心、咨询等活 动,指导他们处理好在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国家教委副主任柳 斌同志在谈到学校心理教育时指出:“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 件;而健康心理的形成需要精心周到的培养和教育。父母和教师仅仅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业进步是远远不 够的,还必须把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把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十分重要的任务。教师和家长要善于抓 住生活中各种教育机会,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那么,怎样扭转这种状况:有效的途径就是尽快在教育目标中补上心理健康的内容,通过广泛开展心理教 育,全面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为目 的的教育活动。其直接目标是广泛开展对各种心理疾病的防治,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根本目标是充分挖掘学 生的心理潜能,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个性的健全发展,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并 结合德育、智育等工作,作了一点探索。 1.不失时机地抓好新生入学教育,帮助他们过好“三关” 人生之路,是希望之路,又是坎坷之路。环境的改变,集体的重组,对新生来说是人生道路上的新的起点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能还是转折点,也是教育的关键时期。近几年来,我们注意了抓好高一年级新生的入 学教育,包括校史校情、校规校风,特别注重帮学生过好“三关”,即生活关、学习关、角色转换关。 我校住读生较多,占60%以上,这些学生原来在校、在家多数处于中心地位,生活自理能力不强,又初次 离家,为帮助他们过好生活关,我们专门设置了寝室管理员,学校领导及班主任老师在前半学期几乎每天晚上 必到寝室去看望学生,这样,既能指导学生处理日常生活问题,以免陷入孤独无助的境地而导致思家念旧,也 可督促他们按时就寝,按寝室管理规则办事,以养成良好的集体生活的习惯。 新生入校都是十分喜悦的,也都憋足了劲。但人与人之间毕竟有差异,不论学习基础还是学习能力。为帮 他们尽快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过好学习关。首先老师们都尽最大的努力上好第一节课,以精湛的教学艺术去 吸引学生,以严谨的治学风格去博得良好的第一印象。并用降低起点,放慢速度,减缓坡度的办法,造成一个 较为平缓的过渡时期,以便使所有的学生能顺利过渡并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其次,把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当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使他们能取得较大收获,亲身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还把教学目标和阶段教学任务也适时地告诉学生。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习能力,也减少了学习上盲目性,又可避免学习成绩上过 早地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高一新入学的同学还要过好角色转换关。这些学生,在家里是父母的希望之所在,宠爱有加;在学校是老师眼里的 才子,学生心目中的明星;都是以他为中心围着转的。进入我校这样的重点中学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面临 的是如林的“高手”的激励竞争,中心也发生了转移,尖子可能不尖了,初中时是班级甚至是校级的学生干部,到了高中可能 变成了“庶民”。一句话,相对位置变了。对此,素质较好的学生会有心理准备,但相当部分新生的心理准备不足。这就靠教师及早教育提醒,并在所有场合公正地对待每个新生,尤其是成绩稍差的新生,更要多寻找其优点,使每个新生能及时选好自己的坐标,完成好角色转换,避免产生失落感、自卑感,以便尽早形成积极向 上的新集体。 2.争取家长配合,使学生能定出合适的期望值 人生不能没有期望,有了期望,便出现了“期望值”问题。因为人的能力有限,同时又受着诸多因素的制 约与影响,因此客观地认识形势,认清自我,科学地确定一个追求的标高即期望值,便十分重要了。只有 当自身能力,客观环境与期望值三者基本吻合时,环境才会成为你成功的铺垫,能力才会正常发挥,目标才可 能实现。 事实上, 根据MHT测试及平时所了解的情况反映:不少学生定的期望值偏高, 应予修正。其中原因 除了学生本人的以外,与家长的要求过高不无关系。有的家长认为文化革命误了自己,便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孩 子身上,有的家长一心指望孩子上大学,跳出“农”门,光耀门楣等。由于“望子成龙”心切,有的从幼儿园 起,就按家长的意愿划定孩子的人生轨迹和学习标高(一般没有想到其他指标),不管孩子是否吃得消,一个 “苦”字指导,个别的还以“棒子”指导。这无疑给孩子心理上带来了压力。更有甚者,当孩子的成绩稍不如 意时,不是帮助分析,查找原因,而是横加指责、斥骂、唠叨,弄得学生心烦意乱,有的就会产生恐惧自卑等 不良心理。为此,我们采取或家访,或开家长座谈会,或把家长请进学校个别漫淡等形式,与家长沟通思想, 让家长真正了解学生心理,懂得如何对待快要成人的大孩子,并和孩子一起定一个合理的期望值。这样,学生 的心理包袱减轻了,家长与学生的亲子关系也得到了改善,还优化了家庭教育环境。 3.培养学生健康的成功心理,克服自卑、过敏倾向 古往今来,每个人都想取得学业和事业的成功,高中学生也不会例外。但在应试教育模式下,由于学生的 课业负担过重,失败体验过多,师长期望过高,外部评价过低,再加上家庭、社会等方面的不良影响,就会使 一部分学生尤其是成绩差的学生在思想意识上造成消极的自我意象,若不能及时纠正,日积月累,就会形成“ 我不行”、“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但又怕别人“瞧不起”,怕别人议论自己“不行”,发展下去就形成过 敏、自责、孤独,甚至出走、轻生。怎么帮助这些学生克服心理负担,走向成功呢?著名的“霍桑效应”对我 们的教育工作不无启迪。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应努力塑造学生成功的自我意象,培养学生健康的成功心理。越 来越多的事实说明,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具有健康的成功心理。心理学家把成功 心理分为两类:一类是“追求荣誉的成功心理”,即追求成功的动机在于赢得荣誉,而对具体所从事的工作本 身并不一定特别感兴趣。激励其人去努力奋斗的动力源是鲜花、颂扬和掌声。另一类是“追求做好的成功心理 ”,即指对自己经手的每件事都尽自己所能地去做好,否则就不甘心或有所愧疚。这是一种健康的成功心理。 一般地,人都具有这两种成功心理,只是所占比例不同而已。若追求荣誉的心理占优势,则此人虽豪气冲天, 成功的可能并不大;若淡泊名利,力争做好每件事,那么有一分耕耘,就会有一分收获,往往也能取得巨大的 成就。因此,努力塑造学生成功的自我意象,进而培养其健康的成功心理,则是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目标 。凡有升学任务的学校,尤其是重点中学,不能没有升学率,但也决不能只有升学率。因此我们不能只盯着分 数,更不能“只看分数不见人”,而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更要多关心后进生,多关心一下女生,为他们提供参 与和认同的机会。如值日、负责某项具体活动并帮助他取得成功等,以激励其自信心和上进心;着意挖掘这些 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充分及时的肯定。 4.抓好个别辅导,坚持内化为主,促进自我排解 就象人是有个别差异的一样,即使是表现形式相同的心理问题,产生的背景也可能不一样。为加强心理健 康教育的针对性,真正起到防治作用,必须弄清心理障碍产生的根源,才能搞好个别辅导;而且只有当学生意 识到自己有心理障碍,并且有矫正和消除的紧迫感时,教师的辅导才更有价值。同时教师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