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对冷贮藏过程中黄花梨品质影响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1页
热处理对冷贮藏过程中黄花梨品质影响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2页
热处理对冷贮藏过程中黄花梨品质影响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3页
热处理对冷贮藏过程中黄花梨品质影响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4页
热处理对冷贮藏过程中黄花梨品质影响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 科 生 毕 业 设 计(论文)开题报告( 2011 届)题目:热处理对冷贮藏过程中黄花梨品质影响研究 学院名称 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 指导教师 何 志 平 专业班级 食品科学与工程 071 学生姓名 林 菊 学号 200716030209 2010 年10 月20 日一、研究目的与意义水果中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及绿色食品的普及,果蔬的消费量也随之大幅度提高,人们对新鲜果蔬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果蔬产业发展迅猛,果蔬产量位居世界前茅,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很高的贮运流通技术。而我国果蔬采后损失情况很严重,因此,有效的采后采后处理果蔬技术对于降低果蔬采后贮运损失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具有非常巨大的意义。目前在果蔬贮运和保鲜中运用比较多的是化学保鲜剂,然而,化学保鲜剂有潜在毒性、易残留污染环境等问题,备受消费者的质疑。因此,既安全又有效的果蔬采后保鲜方法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其中,采后热处理备受关注。采后热处理可以控制多种果蔬的病虫害、提高抗冷性、延缓衰老,保持品质。热处理以简便易行、安全高效、耗能低、无污染等而被人们看好,它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果蔬贮藏措施。其处理方式包括热空气、热蒸汽、热水浸泡、远红外线及微波处理。热处理在果蔬采后上的应用有70多年的历史,大致经历了起始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停滞期(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初期)和复兴期(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今)3个时期。关于采后热处理对果实品质、乙烯生成、呼吸作用、病虫害控制等贮运方面的影响有大量研究报道。对不同的水果,适宜的热处理时间和温度不同,时间太短或温度过低则效果不太理想,时间太长或温度过高则会造成高温伤害。此外,品种、果实成熟度和贮藏条件等也会影响热处理的效果。目前,关于黄花梨的贮藏保鲜研究主要集中在气调和冷藏上,在热处理方面还未见相关报道。本课题以黄花梨为实验材料,研究黄花梨采后热处理对常温贮藏下果实品质的影响,探讨黄花梨热空气处理的可行性,为黄花梨的贮藏保鲜提供相应理论依据和实验指导。通过测定果蔬衰老指标(电导率、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活性氧及抗氧化防御系统(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探讨果蔬采后热处理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及热处理是否能延缓果蔬的衰老进程。二、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一) 研究的基本内容(1) 实验材料的预处理将黄花梨材料放置于40热风条件中热处理12h。而后将热处理组和对照组放置于1、90%湿度冷库中冷贮藏4个月。(2) 每个时期进行取样贮藏期间每个月取样一次,测定电导率,并分别取黄花梨果肉存放于-80冰箱中。取样5次后,将实验材料于20存放7天,并最后一次取样。(3)黄花梨的品质影响研究测定果蔬衰老指标包括电导率、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4)黄花梨的抗氧化系统影响研究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等研究采后热处理黄花梨冷贮藏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二) 研究的基本方法1 技术路线材料热处理冷贮藏取样电导率抗氧化指标品质指标可溶性固形物蛋白质含量硬度SODPODCATMDA超氧阴离子生产速率硬度2 指标测定方法提取:将样品粉碎,去0.2g于离心管中,并加入缓冲液(含0.2mM EDTA) PH7.8磷酸缓冲液(PBS),再加2%的PVP,离心后取上清液,此上清液用于测定各种酶与MDA含量。2.1 电导率用打孔器和切片机将样品切成大小和形状一致的圆片或圆柱,取一定数量或称取一定的重量,放入烧杯中,振荡后立即用电导仪测定浸提液的电导度,再将烧杯在电炉上加热待冷却后再测定提取液的电导度。2.2 可溶性固形物在20用折光计测量待测样液的折光率,并用折光率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换算表查得或从折光计上直接读出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现在测定仪器一般自动得出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用百分比表示。2.3 可溶性蛋白质以牛血清白蛋白浓度为纵坐标,以0D750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求出线性方程。蛋白质含量测定:取上清液并加入 NBT考马斯亮蓝,测A595。根据溶液吸光度值,在标准曲线上查处相应的蛋白质质量,计算果蔬组织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每克果蔬组织(鲜重)所含可溶性蛋白质的质量表示,即mg/g.2.4 丙二醛取上清液,加入 TCA反应液,水浴中保温30分钟,立即置于冰浴中冷却,离心后,测A532和A600。2.5 超氧化物歧化酶取上清液,加入 NBT反应液,在25度下照光25分钟,测A5602.6 过氧化氢酶反应混合液:25mM PBS(PH7.0,含0.1mMEDTA),10mM过氧化氢,酶液,总体积2000ul240nm比色,重复三次。2.7 过氧化物酶反应混合液:25mMPBS(PH7.0,含0.1 MmEDTA) ,10 mM H2O2,0.05愈创木酚,酶液,总体积2000 ul,470nm比色,重复三次。2.8 超氧阴离子生产速率取上清液,加入磷酸缓冲液,10 mM盐酸羟胺,在25度混合培养,到1ml培养液依次加入17 mM对氨基苯磺酸和1ml 7 mM a-萘胺,在25度下反应,反应后的显色液充分混匀,静置分层,取下层液相测A530,用磷酸缓冲液代替样品作空白。三、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措施(一) 研究条件1、本人在大学四年所学的专业综合知识以及查阅大量的文献为本次研究的进行提供了理论基础;以往开放性实验以及课程安排的综合大实验、模块实验等的经历为本次研究的操作部分提供了经验。2、在何志平老师及浙大在读博士千春录学长指导下,为本次实验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很多疑难问题提供了很多帮助。3、本次研究所需的仪器设备有:电子天平、电导率仪、分光光度计、恒温培养箱、水浴锅、冰箱、折光计等。(二) 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措施1 热处理时温度和时间的控制,温度过高和时间太长,可能会造成高温伤害;温度过低和时间太短,则效果可能不太明显。措施:在导师的指导下以及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可进行预实验,以时间、温度为参数,进行参数配比研究,最后确定参数。2 于冷库冷贮藏过程中,可能不能保证90%的湿度措施:在冷库里放几桶水,并在黄花梨的保鲜膜表面喷洒薄薄的水汽,每个礼拜进行更换一次。3 由于要从临安取样带回浙大实验室测定相关指标,长时间可能会使实验所需要的酶液酶失活。措施:选择密闭的泡沫盒子作为贮运箱,并在里面存放大量冰袋,以保证样品处于低温条件下。回到实验室,立马将样品置于-80冷库中。4测定电导率时由于煮沸过程中会蒸发大量的水分,从而浓缩了浸提液,导致电导度提高。措施:沸煮结束以后应添加去离子水至原有体积。为了避免这个问题,也可以用可密封的耐蒸煮塑料管代替烧杯,测定电导度C1以后,将浸提液连同塑料管放入冰箱冻结24 h以上,然后用沸水浴融解,冷却后再测定浸液的C0。四、预期的结果(一) 衰老指标梨表皮已经软化,经热处理的果实与对照组相比,褐变比较轻微,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比较缓慢,含量也比较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也比较高,电导率比较低,丙二醛含量比较低,经热处理过后的黄花梨可明显改善果实的衰老情况。(二) 抗氧化系统经测定相关指标后,热处理过的果实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等活性,同时降低了超氧阴离子的生成速率。热处理能增强果蔬的抗氧化机能,减轻活性氧对细胞的毒害作用,从而延缓蔬菜产品的衰老进程。五、研究工作进度安排 设计(论文)各阶段名称起止日期1收集资料,基础分析2010年9月1日2010年9月30日2撰写开题报告、翻译英语论文2010年10月1日2010年10月30日3预实验,确定研究方案2010年11月1日2010年11月30日4样品处理,取样,测定各项指标2010年9月1日2011年3月30日5处理研究数据、撰写论文2011年4月1日2011年5月15日6论文答辩2011年5月28日六、主要参考文献 1 Chan HT, Tam SY, Seo ST et al. Papaya polygalacturonase and its role in thermally injured ripening fruitJ. Food Sci, 1981, 46: 190191,1972 别小妹, 吴 震. 南果梨采后变温处理及其生理生化研究J. 中国果树, 1998, (3): 19213 Kellogg E W, Fridovich I. Superoxide, hydrogen peroxide and single oxygen in lipid peroxidation by axanthine oxidase systemJ. Biol Chem, 1975, 250: 881288174 寇莉萍,刘兴华,黄彦博等. 热水处理对轻度加工葡萄粒保护酶活性和膜脂过氧化的影响J. 中国食品学报, 2006, 6(4): 1111155 王爱国,植物的氧代谢. 余叔文, 汤章诚主编,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8: 3663896 张新虎, 何 静, 沈惠敏. 苍耳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及抑菌机理初探J. 草业学报, 2008, 17(6): 991047 刘晓静, 柳小妮. 多效唑和烯效唑对草地早熟禾一些生化指标及其抗性的影响J. 草业学报, 2006, 15(2): 48538 刘建新, 胡浩斌, 赵国林. 多裂骆驼蓬中生物碱类物质对玉米幼苗生长及某些生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