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质剖面的实测与成图方法 河南理工大学资环学院水文系 一、实测地层剖面的目的与要求 二、实测地层剖面的选线原则 三、实测地质剖面的一般程序和工作方法 四、数据整理与剖面图的制图 五、实测地层柱状图的制作 1、实测地质剖面: 实测地质剖面就是沿选定的野外地质观察路线 逐尺测量、观察并真实客观地描述地质体和地质现 象,最后将结果通过过剖面图的方式绘制、体现出 来的过程。 一、实测地层剖面的目的与要求一、实测地层剖面的目的与要求 2、实测地质剖面的目的与要求 目的:了解地层序列(岩性、化石、时代、环境),并 确定填图单位。 要求:查明以下信息 1)岩性 2)层和组的划分,地层厚度 3)接触关系 4)地层的时代 5)形成环境 1)剖面方向尽量垂直走向(60-90度); 2)地层出露齐全,具有代表性; 可以选择多段剖面,每个时代至少有1个剖面; 3)构造简单,尽量绕过褶皱,断层发育的地段,因为他们往往 造成地层的重复与缺失; 4)露头良好,连续,接触关系清楚; 5)尽可能地化石丰富; 6)剖面线尽量少拐弯,否则增大测量的累积误差; 7)剖面通视,穿越条件好。 二、实测地质剖面的选线原则二、实测地质剖面的选线原则 三、实测地质剖面的一般程序和工作方法三、实测地质剖面的一般程序和工作方法 (一)一般准备工作(一)一般准备工作 1)了解剖面基本情况。选定好所测剖面位置后,首先进行详 细踏勘,了解岩层的分层厚度,岩性组合规律,所产化石 ,地层接触关系,标志层等。 2)做好剖面测制计划。根据详细踏勘情况制定工作计划:包 括比例尺,测制方法、施测顺序、组织分工及工作进程计 划等。 3)安排好人员分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般57人为宜, 具体分工和主要任务如表1所示。 表1 实测地质剖面人员分工简表 4) 准备好测制剖面用的工具、材料。为了保证实测地质剖面 工作的顺利进行,对剖面测制过程中所需的有关资料、工 具、材料,按人员分工分别准备和携带,以便到野外就能 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各组一般应配备地形图1幅,地质罗 盘2个,地质锤2把,测绳(皮尺)1条,钢卷尺1个,记录 本23本,三角板1付,半圆仪1个,图板或讲义夹1个,绘 图纸(方格纸)35张,实测剖面记录表510张,铅笔3 支,胶布1卷,标本签1本。 (二)地质剖面的测制方法和内容(二)地质剖面的测制方法和内容 导线法导线法:系指按既定剖面的方向,随着地形起伏连续实测 ,在平面上表现为一条反复转折的导线。 优点:可以适应多种变化的情况,野外测制方法简单易行 速度快。 缺点:当剖面为非直线时作图麻烦,精度较其它方法稍差 。 1、导线布设原则 所有导线应尽可能沿同一方向,并垂直主要地层走向或主 要构造线方向。尽量减少导线转折,且导线总体方向要保 持与主要地层(或主要构造)走向垂直。 每条导线的端点(导线点)应布置在地形起伏变化处,同 一导线之内的地形坡度要基本稳定。注意:导线点不一定 是地层的分界点,为了统计和作图的方便,在有条件统一 时,应尽量取得一致。 对重要地质现象不清楚地段,可沿地层某一界面走向平移 导线后测制,平移距离控制在2030m以内。导线平移时, 一定要注意延地层某界面走向平移。 2、测制方法 1)用罗盘测量每条导线的方位与地形坡度角; 2)用皮尺或测绳丈量所在坡面斜距; 3)按照选定的剖面位置,首先将剖面起点标定在地形图上, 然后确定剖面方向; 4)从导线起点(0 )开始,分导线进行逐段测量,依次以 “01”、“12”等记号方式,连续编记导线号; 5)由身高基本相同的两人执持测绳,并相互校正、确定导线 方位与坡角; 6)组内人员按照分工各执其事,从导线起点开始工作,直至 整个剖面测量完成为止。 7)导线施测过程中,要做好地质记录、填制好记录表格,绘 制好地质剖面草图与信手剖面图。 0 1 2 3 4 1.导线号: 以剖面起点为0,第一导线终点为1,表内记为 01;第二导线为12,依此类推。 导线长(l): 每一导线的长度 导线方位: 指前进方向的方位角, 前后测 手平均。 坡角: 各测段首尾之间地面的坡角,以导线 前进方向为准,仰角为正,俯角为负。前 后测手平均. 分层号: 从剖面起点开始按划分的地层单位顺次编 号,如第1层用代号表示,依此类推。 分层斜距: 分层在导线上的长度。在同一导线上 各分层斜距之和等于该导线的总长度。 岩层产状: 倾向和倾角,测量产状的位置(如”2m”) 记录在倾向数字的右上角。 3、剖面测制内容与记录格式 导线上应完成的测制内容由”实测地质剖面记录表“统一反 映出来,基本测量记录内容包括: 1)导线号:以剖面起点为0,第一测绳终点为1,导线号记录 为“01”;第二测绳起点1至第二测绳终点2,导线号记录为“1 2”;其余类推。 2)导线方位角:导线前进方向的方位角。由前、后测手对测 、互校。 3)导线斜距:导线起、终点间沿地表的长度,一般采用以“米 (m)”作为计量单位。 4)分层斜距:指同一导线内不同岩性的分界点在导线上的距 离。同一条导线上各分层斜距之和,等于该导线的导线斜距。 5)坡度角:导线经过地段的地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称该 地段的坡度角。它以导线的前进方向为准,仰角为正,俯角 为负。 6)地层产状位置斜距(包括断层):地层产状测量点据该导 线起点处的地表长度。 7)分层号。从剖面起点开始,对实测各岩层的分层由1开始 顺序编号。注意:如果某一分层在前一条导线中已经测过一 部分并编了分层号,第二条导线中续测部分不再另编新号。 8) 对“实测地层剖面记录表”中所列的 1、2、3、5、8、9、 10、12、13、15、16、17、18、19诸项的填写,必须在测量 过程中逐项填入表内,不得有误或任意涂改。表中其他内容 通过计算、换算获得。 实测及记录总结实测及记录总结 l l剖面代号剖面代号: a - a: a - a l l剖面名称剖面名称: xxxxxxxxx: xxxxxxxxx实测地质剖面实测地质剖面 l l导线号:第一导线为导线号:第一导线为0-10-1;第二导线为;第二导线为1-21-2,依此类推。,依此类推。 l l导线长(导线长(l l):每一导线的长度。):每一导线的长度。 l l导线方位(导线方位(b b):指前进方向的方位角):指前进方向的方位角, , 前后测手平均。前后测手平均。 l l坡角(坡角( ):仰角为正,俯角为负,前后测手平均。):仰角为正,俯角为负,前后测手平均。 l l分层号:如第分层号:如第1 1层用代号层用代号表示表示, ,依此类推。依此类推。 l l分层斜距(分层斜距(l l):分层在导线上的长度。):分层在导线上的长度。 l l岩层产状:产状及位置岩层产状:产状及位置( (如如“ “2m” 2m” ,记录在产状附近,记录在产状附近) )。 l l标本和样品的编号和位置:标本标本和样品的编号和位置:标本b001b001;照片;照片d001d001。 l l岩性描述:简明岩性描述:简明, ,如灰色薄层状灰岩如灰色薄层状灰岩( (由分层员报读由分层员报读) )。 2032 b001 9)地质记录。除了填写“实测地层剖面记录表”外,还应将剖 面观察内容,按导线距和分层号在野外记录本上进行详细 记录。此外,在现场要绘出剖面草图和信手剖面图。应按 实地地形的起伏勾绘剖面草图上的地形线,并在其上方标 绘出重要地物的位置,如道路、河谷、山梁、陡坎、独立 的树木、房屋等的位置。以便室内做实测剖面图时参考。 l坡度明显变化处 l尽可能在分层界线处 换导线的原则 特特 别别 注注 意意 野外剖面实测结束后,应及时进行室内资料整理及样品的 处理,包括:对各项实测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剖面地质资料的 进一步整理、研究;绘制实测剖面图,划分地层单位及填图单 位。 1)实测剖面各项数据的换算 平距()计算。包括导线平距、分层位置平距、岩层产状 测量位置平距和采样位置平距等)计算: .cos (斜距,坡角,下同) 导线高差()及累计高差的计算: .sin; 累计高差是将各导线高差逐一累计相加而得。 四、数据整理与剖面图的制图四、数据整理与剖面图的制图 换算导线方位与岩层走向之夹角(): 导线方位角岩层走向方位角 岩层真厚度(h)计算:计算法采用的计算公式如下: h(地层真厚度)l(sincossincossin) 式中: l导线斜距;地层真倾角;导线方向 上地面坡度角;导线与岩层走向夹角。岩层倾向与地形岩层倾向与地形 坡向相反时用坡向相反时用+ +,反之用,反之用 。 实测地层剖面数据计算完后,再进入剖面图的 绘制过程。 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导线方 向与岩 层倾向 夹角 厚分组累总方向斜分视分层累计视高累总方视 度层段计与导线平层平视平视平坡差计向与倾 厚厚厚方位夹距平距距距角 高倾向角 度度度角 距 差夹角 ()(m)(m)(m)(m)()(m)(m)(m)(m)(m)()(m)(m)()() a-bd b-c l=ll=l l“=l l“=l l“ h=l“ h=a-c coscoscoscostan 室内完成剖面记录计算表 l l导线方向与岩层倾向夹角:导线方向与岩层倾向夹角: =a(=a(倾向倾向)-b()-b(导线方位导线方位) ) l l厚度:指每一分层厚度:指每一分层“ “在各导线上在各导线上” ”的厚度,计算公式见野簿的厚度,计算公式见野簿 后后 l l分层厚度:某层的总厚度分层厚度:某层的总厚度( (有的跨多条导线有的跨多条导线) ) l l组组( (段段) )厚度:组中所有分层厚度之和。厚度:组中所有分层厚度之和。 l l累计厚度:用于统计工作量及确定地层柱状图比例尺。累计厚度:用于统计工作量及确定地层柱状图比例尺。 l l剖面总方向(剖面总方向(c c)与分导线方位()与分导线方位(b b)夹角:)夹角: = =b cb c l l导线斜平距:各导线长度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长度导线斜平距:各导线长度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长度, , 公式公式 参数数据总结参数数据总结 l l分层斜平距:分层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长度分层斜平距:分层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长度, , 公式公式 l l视平距:导线斜平距垂直投影到总导线方向上的长度视平距:导线斜平距垂直投影到总导线方向上的长度, , 公式公式 l l分层视平距:分层斜平距垂直投影到剖面总方向上的长度分层视平距:分层斜平距垂直投影到剖面总方向上的长度, , 公式公式 l l视坡角:按记录表说明,查野簿后面数据表视坡角:按记录表说明,查野簿后面数据表 l l高差:该高差为视高差高差:该高差为视高差, ,是在总导线上看到的高差是在总导线上看到的高差, ,公式公式 l l累计高差:各分层视高差之和累计高差:各分层视高差之和 l l剖面总方向与倾向夹角剖面总方向与倾向夹角 =a=a(倾向)(倾向)-c-c(剖面总方向)(剖面总方向) l l视倾角:总剖面方向切面上的地层倾角,野簿后面查表视倾角:总剖面方向切面上的地层倾角,野簿后面查表, , 公公 式式 地层剖面图制作的流程 导线平面图 线路地质平面图 地层剖面图 总导线 分导线 导线平面图 总导线方向的确定 导线平面图 涉及到的主要参数: 斜平距, 地层走向 在导线平面图的基础上添加其他要素: 导线号,地质点(直径2mm,导线上方),组的界线(长1.5cm, 延 伸方向,注意平行不整合的表达方式), 分层界线(长1.0cm,延伸 方向),地层产状(5,1mm,导线上方) , 在导线下方: 层号, 组的代号c2b, 地名地物点(高地, 村等) 线路地质平面图 no.001 no.002 100 200 300 400 100 200 300 400 海拔(m) 海拔(m) 地层剖面图 高差视倾角 总导线方向 100 200 300 400 100 200 300 400 海拔(m) 海拔(m) 产状不协调 地层剖面图 总导线方向 100 200 300 400 100 200 300 400 海拔(m) 海拔(m) 产状协调 地层剖面图 总导线方向 100 200 300 400 100 200 300 400 海拔(m) 海拔(m) 加上:岩性,层号,组名,标本,点号,产状 地层剖面图 分层线: 长1.5cm;分组线2.0cm 预留空间 图名 比例尺 责任表图例 剖面图 l图例中的花纹 (发放图例)要与剖面图的样式一致 l长12mm, 宽8mm l整体由碳酸盐岩到碎屑岩, 局部由粗到细或者反过来 l排列整齐美观 图 例 责任表(右下角) 2.5cm1.5cm2.5cm1.5cm 单单 位河南理工大学资环资环 学院水文10-2班 图图 名登封xxxxxxx实测地质剖面 制 图图 图 号 清 绘绘 比 例 尺 组组 长长 日 期 指导导老 师师 资料来源 图件提交 小组互检 导师检查审核 个人自检:仔细检查所有要素是否齐全 上墨提交 五、实测地层柱状图的制作五、实测地层柱状图的制作 实测地层柱状图 定义: 由某个地点的实测地层数据整理而 成, 反映了某个地点地层在时空的变化. xxxx地点实测地层柱状图 1: 1000 格式要求: 5030cm方格纸 年代地层: 岩石地层: 群和组 段: (上中下或上下) 地层代号: 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立式调速电机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2024-2030版)
- 中国集中供暖市场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小方格模具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中国耐高温酒用干酵母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2024-2030)
- 2025至2030年中国导热硅胶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对夹立式止回阀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年全国茉莉花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喷干红茶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001
- 中国陶瓷过滤器市场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吸尘器高效过滤器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儿童孤独症讲座》课件
- 高职英语-考试试题及答案
- 医务科依法执业自查表
- Zippo年度机系列(更新至C23)
- 公路工程工程结算用表
- 秤的发展史课件-参考
- 2023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 cmk 设备能力分析计数表格
- 道路运输领域重大事故风险链鱼骨图
- 化工有限公司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 趣味数学初二的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