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章 几何光学 第十一章 几何光学 通过复习后,应该: 1.掌握单球面折射成像、共轴球面系统、薄透镜成像、薄透镜的组合、放大镜和显微 镜; 2.理解共轴球面系统的三对基点、眼的分辨本领和视力、近视眼、远视眼、散光眼的 矫正; 3.了解透镜像差、眼的结构和性质、色盲、检眼镜、光导纤维内窥镜。 通过复习后,应该: 1.掌握单球面折射成像、共轴球面系统、薄透镜成像、薄透镜的组合、放大镜和显微 镜; 2.理解共轴球面系统的三对基点、眼的分辨本领和视力、近视眼、远视眼、散光眼的 矫正; 3.了解透镜像差、眼的结构和性质、色盲、检眼镜、光导纤维内窥镜。 11-1 一球形透明体置于空气中, 能将无穷远处的近轴光线束会聚于第二个折射面的顶点上, 求此透明体的折射率。 习题 11-1 附图(原 11-2 附图) 习题 11-1 附图(原 11-2 附图) 解: 无穷远处的光线入射球形透明体,相当于物距u为,经第一折 射面折射,会聚于第二折射面的顶点,则 v=2r(r 为球的半径) ,已知n1 =1.0,设n2 =n(即 透明体的折射率) ,代入单球面折射成像公式,得 r n r n1.0- 2 0 . 1 解得n=2.0,即球形透明体的折射率。 11-2 在 3m 深的水池底部有一小石块, 人在上方垂直向下观察, 此石块被观察者看到的深度 是多少?(水的折射率n=1.33) 习题 11-2 附图(原 11-3 附图) 习题 11-2 附图(原 11-3 附图) 解: 这时水池面为一平面的折射面,相当于r为,已知u=3m,n1 =1.33,n2 =1.0,观察者 看到的是石块所成的像,设其像距为v,应用单球面折射成像公式,得 1.33-.010 . 1 m3 33. 1 v 解得v=-2.25m,这表明石块在水平面下 2.25m 处成一虚像,即观察者看到的“深度” 。 11-3 圆柱形玻璃棒(n=1.5)放于空气中,其一端是半径为 2.0cm 的凸球面,在棒的轴线上 离棒端 8.0cm 处放一点物,求其成像位置。如将此棒放在某液体中(n=1.6) ,点物离棒端仍 为 8.0cm,问像又在何处?是实像还是虚像? 习题 11-3 附图 (a) 【原 11-5 附图(a) 】 习题 11-3 附图 (a) 【原 11-5 附图(a) 】 解: 如本题附图(a)所示,已知n1 =1.0,n2 =1.5,u=8.0cm,r=2.0cm,代入单球面折 射成像公式,得 cm0 . 2 1.0-.515 . 1 cm0 . 8 0 . 1 v 得v=12cm,在玻璃棒中离顶点 12cm 处成一实像。 如本题附图(b)所示,已知n 1 =1.6,n 2 =1.5,u=8.0cm,r=2.0cm,代入单球面折 射成像公式,得 cm0 . 2 1.6-.515 . 1 cm0 . 8 6 . 1 v 解得v=-6.0cm,在液体中与物体同侧成一虚像。 习题 11-3 附图 (b) 【原 11-5 附图(b) 】 习题 11-3 附图 (b) 【原 11-5 附图(b) 】 11-4 一个半径为 10cm 的透明球,折射率为 1.6,其前表面与折射率为 1.2 且透明的液体接 触,后表面与折射率为 1.3 的透明液体接触。若一点物放在折射率为 1.2 的液体中离球心 20cm 处,求最后成像位置。 习题 11-4 附图(原 11-6 附图,折射率数值要改) 习题 11-4 附图(原 11-6 附图,折射率数值要改) 解: 对第一个折射面,n1 =1.2,n2 =1.6,u1 =20-10=10cm,r=10cm,代入单球面折射成像公 式,得 cm10 1.2-.616 . 1 cm10 2 . 1 1 v 解得v 1 =-80cm, 说明第一折射面成一虚像, 且在第一折射面前 80cm 处, 记为 I1 。 同时 I1 又 是第二折射面的物,在第二折射面前,因此对第二个折射面来说是实物,物距u 2 =d-v 1 =20- (-80)=100cm,n 2 =1.6,n 3 =1.3,r=-10cm,代入单球面折射成像公式,得 cm10 1.6-.313 . 1 cm100 6 . 1 2 v 解得v 2 92.8cm,即最后成像在第二折射面顶点后的 92.8cm 处。 11-5 一玻璃球(n=1.5) ,半径为 10cm,置于空气中(n=1.0) ,有一点光源在球前 40cm 处, 求近轴光线经过玻璃球后所成像的位置。 习题 11-5 附图(原 11-8 附图) 习题 11-5 附图(原 11-8 附图) 解: 对第一折射面,u 1 =40cm,n 1 =1.0,n 2 =1.5,r=10cm,则由单球面折射成像公式得 cm10 1.0-.515 . 1 cm40 0 . 1 1 v 解得v 1 =50cm,说明像在第一折射面后 60cm 处,玻璃球的直径为 20cm,且u2 =d-v1 =20-60=-40cm, 所以也在第二折射面的后面, 是第二折射面的虚物。 对第二折射面, n1 =1.5, n2 =1.0,r=-10cm,则由单球面折射成像公式,得 cm10 1.5-.010 . 1 cm40 5 . 1 2 v 解得v 2 =11.4cm,最后成像在玻璃球后 11.4cm 处。 11-6 焦距为 100mm 的薄双凸透镜 (n=1.50, 两凸面的曲率半径相同) , 令其一面与水 (n=1.33) 相接,另一面与空气(n=1.0)相接,求此系统的焦距。 解: 本题先根据透镜在空气中的焦距计算两凸面的曲率半径, 然后按单球面折射成像公式分 别求水侧和空气侧的焦距,分三步进行计算。 求凸面的曲率半径。 已知透镜在空气中的焦距f=100mm=10cm,n0 =1.0,n=1.5,设薄透镜的一凸面曲率半径 为r,则另一凸面的曲率半径为-r,根据焦距公式 1 0 0 11 rrn nn f可得 1 11 0 . 1 0 . 15 . 1 cm10 rr 解之,得r=10cm,即为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 当此凸透镜一面与空气接触,另一面与水接触时,显然两侧的焦距必定不同。设靠空 气一侧的焦距为f 1 ,靠水一侧的焦距为f 2 ,则当平行光线从空气一侧入射时,最后的像 距必为f2 ,反之,当平行光线从水一侧入射时,最后的像距必为f 1 。 求水一侧的焦距f 2 :设平行光线从空气一侧入射,这时有n1 =1.0,n2 =1.5,u1 =, r=10cm,代入单球面折射成像公式,得 cm10 1.0-5 . 15 . 10 . 1 1 v 解得v 1 =30cm。由于是薄透镜(d=0) ,所以v 1 即为第二折射面的虚物,且v 2 =-30cm,此 时像距2 =f 2 ,n 1 =1.5,n 2 = 3 4 ,代入单球面折射成像公式,得 cm10 5 . 1 3 4 3 4 cm30 5 . 1 2 f 解得f2 =20cm,即水一侧的焦距。 求空气一侧的焦距f1 :设平行光线从水一侧入射,这时有n1 = 3 4 ,n2 =1.5,r=10cm, u1 =,代入单球面折射成像公式,得 cm10 3 4 -5 . 1 5 . 1 3 4 1 v 解得1 =90cm,由于是薄透镜(d=0) ,所以1 为第二折射面的虚物,且u2 =-90cm,此时 像距2 =f 1 ,n1 =1.5,n2 =1,代入单球面折射成像公式 cm10 1.5-0 . 10 . 1 cm90 5 . 1 1 f 解得f1 =15cm,即空气一侧的焦距。 11-7 两个焦距均为+8cm 的薄透镜,放在同一轴上,相距 12cm,在一镜前 12cm 处放置一小 物体,求成像的位置。 习题 11-7 附图(原 11-9 附图) 习题 11-7 附图(原 11-9 附图) 解: 对第一个透镜,u1 =12cm,f1 =8cm,则由薄透镜成像公式得 cm8 11 cm12 1 1 v 解得 v1 =24cm,由于两个透镜相距为 12cm,所以对第二透镜该像为虚物,且u2 =d-1 =12-24=-12cm,f2 =8cm,则 cm8 11 cm12 1 2 v 解得2 =4.8cm,说明像在第二透镜后 4.8cm 处。 11-8 某一玻璃薄透镜(n=1.5)在空气中的焦距为 10cm,求将此透镜放在水中(n=1.33) 时的焦距。 解: 设薄透镜两折射面的曲率半径分别为r1 、r2 ,放在空气中时,n=1.5,f=10cm,根据 薄透镜焦距公式 1 210 0 11 rrn nn f,得 1 21 0 11 0 . 1 0 . 15 . 1 cm10 rr 解得 5 111 21 rr 。 当薄透镜放在水中时n=1.5,n 0 =1.33 3 4 ,根据焦距公式可得 1 21 11 3 4 3 4 5 . 1 rr f cm 将 5 111 21 rr 代入上式,可得f=40cm,即透镜放在水中的焦距。 11-9 把焦距为 15cm 的凸透镜和焦距为-30cm 的凹透镜紧密贴合,求贴合后的焦度。 解: 已知f1 =15cm=0.15m,f2 =-30cm=-0.3m,根据=1+2 = 21 11 ff ,有 = m3 . 0 1 m15. 0 1 3.33D=333 度 11-10 在空气中有一玻璃薄双凸透镜(n=1.5) ,其两折射面的曲率半径分别为 6.010 -1 m 和 1.510 -1 m,现将一物体置于镜前 12cm 处,求像所在的位置和虚实。 习题 11-10 附图(原 11-13 附图) 习题 11-10 附图(原 11-13 附图) 解: 对第一折射面,已知n1 =1.0,n2 =1.5,u1 =12cm,r1 =6.010 -1 m=60cm,代入单球面 折射成像公式,得 cm60 1.0-5 . 15 . 1 cm12 0 . 1 1 v 解得v1 =-20cm,由于是薄透镜,所以-v 1 即为第二折射面的物距,该像在第二折射面的前 面,因此对于第二折射面,u2 =20cm,n1 =1.5,n2 =1.0,r2 =-0.15m=-15cm,代入单球面折 射成像公式,得 cm15 1.5-0 . 10 . 1 cm20 5 . 1 2 v 解得v 2 =-24cm,成像在镜前 24cm 处,为一虚像。 如果用另一种方法,即先求薄透镜的焦距,然后按薄透镜成像公式计算,也可以得到 同样的结果。 11-11 有两个薄透镜 L1 和 L2 ,已知f1 =10cm,f2 =40cm,两镜相距d=7cm,一点光源置于 L1 前 30cm 处,问最后成像在何处? 习题 11-11 附图(原 11-15 附图) 习题 11-11 附图(原 11-15 附图) 解: 对第一透镜,u1 =30cm,f1 =10cm,设其像距为v1 ,代入薄透镜成像公式 fvu 111 , 得 cm10 11 cm30 1 1 v 解得v1 =15cm,由于,L2 与 L1 相距 7cm,所以对 L2 来说,u2 =d-v1 =7-15=-8cm,f 2 =40cm, 代入薄透镜成像公式,得 cm40 11 cm8 1 2 v 解得v2 =6.67cm,即最后成像在L2 后 6.67cm 处。 11-12 折射率为 1.3 的平凸透镜,在空气中的焦距为 50cm,该透镜凸面的曲率半径是多少? 如果该透镜放在香柏油中(n=1.5) ,其焦距是多少? 解: 透镜放在空气中,有n=1.3,n0 =1.0,f=50cm,r2 =,代入焦距公式,得 1 1 11 1 13 . 1 cm50 r 解之,得r1 =15cm,即凸面的曲率半径为 15cm。 若放在香柏油中,则n=1.3,n0 =1.5,r1 =15cm,r2 =,代入焦距公式得 1 1 cm15 1 5 . 1 5 . 13 . 1 f= -112.5cm -112.5cm 即该透镜放在香柏油中的焦距。可见,该透镜在空气中呈会聚透镜,而在香柏油 中呈发散透镜。 11-13 有一双凸厚透镜置于空气中,已知其焦点到主点的距离为 10cm,而物体离第一主点 的距离为 6cm,求其像的位置。透镜两主点之间距离的大小是否会影响该题的计算结果?对 作图结果的影响呢? 解: 由于厚透镜置于空气中,所以其成像公式与薄透镜成像公式 fvu 111 相同,只是焦 距为焦点到主点的距离,物距为物体到第一主点的距离,像距为像到第二主点的距离。依题 意有,u=6cm,f=10cm,代入上述公式,得 cm10 11 cm6 1 v 解得v=-15cm,即像在第二主点前 15cm 处,为一虚像。在主点与焦点之间距离保持不变的 情况下两主点之间距离的大小不影响计算结果;对于作图,其像的位置到第二主点的距离不 变,但透镜两主点之间距离的大小会影响像在主光轴上的位置。 11-14 一近视眼患者,远点在眼前 40cm 处,他看远物时应戴多少度的眼镜? 解: 因为其远点在眼前 40cm 处,所以要看远处物体,实际上是通过透镜使远处物体在眼前 40cm 处成一虚像。 分析可知, 这时u=,v=-40cm=-0.4m, 代入薄透镜成像公式 fvu 111 , 得 f 1 m4 . 0 11 = m4 . 0 11 f =-2.50D=-250 度 即应配-250 度的凹透镜。 11-15 一远视眼的近点在 0.8m 处, 今欲使其能看清眼前 15cm 处的物体, 应配多少度的眼镜? 解: 因为其近点在 0.8m 处,也就是说,如果不戴眼镜,无论怎样调节眼的焦度,放在 0.8m 以内的物体都是看不清的,要使其经过最大调节看清 15cm 处的物体,应通过透镜使 15cm 处的物体在 0.8m 处成一虚像。由上述分析可知,u=15cm=0.15m,v=-0.8m,代入薄透镜成像 公式 fvu 111 ,得 f 1 m8 . 0 1 m15. 0 1 =1/f= m8 . 0 1 m15. 0 11 f D5.42D=542 度, 即应配 542 度的凸透镜。 11-16 某人选配焦度为+200 度的眼镜看眼前 10cm 的近物,而看远物时,又改用焦度为-50 度的眼镜,该人的近点和远点各在何处。 解: 该人看近物时需配凸透镜,类同于远视眼,要使近物在他的近点处成一虚像。设该虚 像距离眼为,已知=200 度=2.0D,则f=1/2.0=0.5m=50cm,u=10cm,代入薄透镜成像公 式得 cm50 11 cm10 1 v 解得v=12.5cm,即其近点在眼前 12.5cm 处。 该人看远物的情况类同于近视眼, 需配凹透镜让光线发散, 使远物在其远点处成一虚 像,设该虚像距离眼为,已知=-50 度=-0.5D,则f= 50. 0 1 =-2.00m=-200cm,u=,由 薄透镜成像公式可得 cm200 111 v 解得v=-200cm,即该人的远点在眼前 200cm 处。 11-17 如果进入一散光眼水平子午面的平行光线聚集在视网膜上, 而通过垂直子午面的平行 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之后,此人应配何种圆柱形透镜?镜轴方向如何? 答: 此人的眼睛为单纯远视散光,应配凸圆柱形透镜,镜轴水平放置。 11-18 一简单放大镜的焦距为 8cm,所成的像在镜前 25cm 处,问:物体放在镜前何处? 此镜的角放大率是多少? 解: 已知f=8.0cm,v=-25cm,代入薄透镜成像公式,得 cm10 1 cm25 11 u 解得u6.06cm,即物体放在镜前 6.06cm 处。 角放大率为 =25 cm /f=25/8=3.12 11-19 显微镜的目镜焦距为 2.5cm,物镜焦距为 12mm,物镜与目镜相隔 21.7cm,把两镜作 为薄透镜处理,问:标本应放在物镜前什么地方?物镜的线放大率是多少?显微镜的总 放大率是多少? 解: 因物镜成的像应落在目镜焦点以内靠近焦点处,而物镜与目镜相距 21.7cm,目镜的 焦距f2 =2.5cm,所以物镜的像距v1 =21.7-2.5=19.2cm,已知物镜的焦距f1 =12mm=1.2cm, 设物镜的物距为u1 ,代入薄透镜成像公式,得 cm2 . 1 1 cm2 .19 11 1 u 解得u1 1.28cm,即标本应放在物镜前 1.28cm 处。 物镜的线放大率 因m=y/y,而y/y=v 1 /u1 ,所以物镜的线放大率m为 0 .15 cm28. 1 cm2 .19 1 1 u v m 总放大率 因M=m,而=25 cm /f 2 ,所以总放大率M为 M=m25 cm /f2 =15.025 cm /2.5 cm =150 11-20 一显微镜的目镜由两个相同的正薄透镜组成,焦距均为 4cm,两透镜相距 2cm,问此 目镜(透镜组)的焦点在何处?如果两正薄透镜是密接组合,焦点又在何处?焦距呢? 解: 相距 2cm 的情况。 一束平行光入射通过透镜组所成像的位置即为透镜组的焦点处。 对 于第一个透镜来说,u1 =,f1 =4.0cm,由薄透镜成像公式,得 cm0 . 4 111 1 v 解之v1 =4cm。对第二透镜来说,物距u2 =d-v1 =2.0-4.0=-2.0cm,f2 =6.0cm,则有 cm0 . 4 11 cm0 . 2 1 2 v 解得v2 =1.33cm,即透镜组的第二焦点位于第二透镜后 2cm 处。由成像系统的对称性可知, 透镜组的第一焦点位于第一透镜前 1.33cm 处。 密接的情况。已知f1 =f2 =4cm=0.04m,则该透镜组的焦度为 =1 +2 = m02. 0 1 m04. 0 1 m04. 0 1 D 由此得焦距 f=2cm,即焦点位于密接透镜组的两侧,距离 2cm 处。 11-21 一显微镜的放大率为 200,若物镜的放大率为 24,那么其目镜的焦距是多少? 解: 已知M=200,m=24,又因M=m=m25/f2 ,则由此可得目镜的焦距为 3 200 24cm25cm25 2 M m fcm 11-22 一台显微镜物镜焦距为 4mm,目镜焦距为 30mm,镜筒长 16cm,若最后成像在眼前明 视距离处,求:物镜所成的像离物镜的距离;标本离物镜的距离。 解: 已知最后成像在明视距离处,说明目镜的像距v2 =-25cm,而f2 =30mm=3.0cm,代入 透镜成像公式,得 cm0 . 3 1 cm25 11 2 u 解得u2 =2.7cm,即目镜的物距,目镜的物是物镜的像,它离物镜的距离为 16-2.7=13.3cm。 13.3cm 即为物镜的像距v1 =13.3cm。 标本离物镜的距离 由f1 =4mm=0.4cm,代入薄透镜成像公式,得 cm4 . 0 1 cm3 .13 11 1 u 解得u1 =0.41cm,即标本离物镜的距离。 11-23 一台显微镜,已知其孔径数为 1.10,光源的波长=550nm,肉眼可分辨的最小间隔 约为 0.1mm,物镜焦距为 2.0mm,目镜焦距为 7.0cm,求:此物镜的最小分辨距离;镜筒 的长度。 解: 已知NA=1.10,=550nm=55010 -9 m,则物镜的最小分辨距离为 10. 1 m1055061. 061. 0 9 AN Z =3.0510 -7 m0.31m 因为肉眼可分辨的最小距离为0.1mm=10 -4 m, 而该显微镜的最小分辨距离Z=0.31m=0.305 10 -6 m,则显微镜的总放大率为 328 m1031, 0 10 6 4 M 已知物镜f1 =2.0mm=0.20cm,目镜f2 =7.0cm,由总放大率公式 21 25 ff s M ,可近似计算镜筒的长度 4 .18 cm25 cm0 . 7cm20. 0328 cm25 21 fMf scm 11-24 若一油浸物镜恰能分辨每厘米有 40000 条的一组线条,照射光为白光(波长取 550nm 计算) ,求此物镜的数值孔径。 解: 由题意,该油物镜的最小分辨距离为 m105 . 2cm 40000 1 7 Z 已知=550nm=55010 -9 m,由公式 AN Z 61. 0 得,该物镜的数值孔径为 34. 1 m105 . 2 m1055061. 061. 0 7 9 Z AN 11-25 某显微镜的油浸数值孔径为 1.5,若用波长为 2.510 -5 cm 的紫外光源照射,可分辨 的最短距离是多大?若改用波长为 500nm 的可见光光源时又将如何? 解: 紫外光源 已知NA=1.5,=2.510 -5 cm=2.510-7 m,可分辨的最短距离为 m 5 . 1 105 . 261. 06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食品饮料行业分析
- 上海闵行职业技术学院《合唱与指挥基础(2)》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许昌电气职业学院《老年生活能力评估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工业大学《外科学Ⅰ》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至2031年中国汽车仿真电气电路学习实习台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煤炭买卖合同模板
- 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足球俱乐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道路路基坡度施工方案
- 新建电力线施工方案
- 山西医科大学晋祠学院《钢琴基础(2)》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省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系统质量保 证及质量控制技术规范》 编制说明
- 商场分级管理制度内容
- 《货币的前世今生》课件
- 2025年小米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代理购买专利合同范例
- 合作卖鸡合同范例
- 重症肺炎相关知识课件
- 2025年全国叉车证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指导-课件
- DB21∕T 2179-2013 数字化社区教育(学习)实施规范
- 2025年初级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全国考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