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07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押题专练_第1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07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押题专练_第2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07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押题专练_第3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07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押题专练_第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07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押题专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7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11596年,一个叫巴伦支的荷兰船长,试图找到从北面到达亚洲的路线,但是他们被冰封的海面困住了8个月。在恶劣的险境下,17名水手中有8个人死去。但他们丝毫未动别人委托给他们的、可以挽救他们生命的衣物和药品。最终,幸存的商人把货物完好无损地送到委托人手中,从上述事实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人性的启蒙迫在眉睫 B地理大发现仍在继续C唯利是图是商人的本性 D商业成功取决于诚实【答案】B【解析】人性的启蒙是在18世纪启蒙运动,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试图找到从北面到达亚洲的路线”说明地理大发现仍在继续,故B项正确;商人把货物完好无损地送到委托人手中”说明商人并不是唯利是图,故C项错误;材料有反映商人的诚实,但不能说明商业成功取决于诚实,故D项错误。2中餐在演变过程中,吸收了大量外来的饮食材料和做法,比如川菜、湘菜都以辣为名,据考证,辣椒的原产地是墨西哥。据此推断川菜、湘菜等菜系的出现应不早于()A唐朝 B南宋 C明朝 D清朝3新航路开辟后,来自美洲的白银源源不断流入中国,货币金属匮乏的中国消除了自从北宋以来持续数百年的“钱荒”。由此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不包括()A部分地区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B各地区的商业往来和市场扩大C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 D使国内白银贬值,物价上涨【答案】C【解析】新航路开辟后,新的农作物传入中国,中国内地部分地区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由于白银的流入,市场不断扩大,商业往来逐渐扩大,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被打破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外来白银进入中国,白银数量增加,必然导致国内物价上涨,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4从1405到1433年,郑和率舰队七下西洋,在他第一次航海87年后,西方航海家的探险活动也相继开始。郑和去世之后中国的航海活动就此终结,而西方的航海活动却方兴未艾。出现不同结果的主要原因是()A制度和文化的不同B参与者思想解放的程度不同C经济发展水平不同D领导者和航海家的目的不同【答案】A【解析】中西航海的不同结果,主要原因是制度和文化不同,中国是封建君主专制,西方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发展,这个原因是能涵盖其他选项的根本原因,故A项正确。5殷海光文集记载:“欧洲商人、工业家、拓殖者、工程师、教育家、行政者往往包含传教士的精力、技巧和耐心克服着亚非静态社会对进步缺乏兴趣,并且把亚非社会导向一个技术与理智为基础的世界社群。”对此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欧洲人的殖民扩张给亚非社会带来了积极影响B亚非社会的民族文化受到欧洲人强有力的冲击C欧洲人的成就推动了亚非社会的近现代化进程D亚非社会被动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体系6明朝末年,西班牙占据菲律宾后,马尼拉(属菲律宾)一度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站,中国的丝织品、瓷器等商品经此中转后远销世界。形成这种贸易格局的背景是()A自由贸易的盛行 B新航路的开辟C工业革命的开展 D世界市场的形成【答案】B【解析】自由贸易盛行是在工业革命之后,与此题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明朝末年是17世纪初,西欧国家已开辟新航路,菲律宾成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站,故B项正确;明朝末年工业革命尚未进行,故C项错误;明朝末年世界市场尚未形成,故D项错误。7对下面图示的主题概括最准确的是()A西方列强侵略手段日趋隐蔽B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C经济全球化的到来D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8有学者说,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近代化应该从18世纪中期以后开始,其主要依据是()A人类由分散孤立走向整体世界 B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开始形成C世界市场初步形成D英国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出现【答案】D【解析】新航路开辟之后,人类开始由分散孤立走向整体世界,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17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开始在英国形成,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19世纪中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18世纪中期开始的工业革命,出现了机器化大生产,工厂制取代手工工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近代化开始,故D项正确。9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和起点,下列史实属于资本原始积累方式的是()开拓海外殖民地大肆掠夺 圈地运动剥夺农民的土地 黑奴贸易聚敛大量财富 用经济手段诱使农民脱离土地成为雇佣劳动者A B C D【答案】A【解析】所谓原始积累,是指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资本积累,用经济手段诱使农民脱离土地成为雇佣劳动者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做法,排除含的选择项,A项符合题意。10读三国工业生产的上升情况表(以1913年为100%),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国别1860年1870年1880年1890年1900年1910年1913年德国141825406089100英国344453627985100美国141117396489100A.美国、德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B科技影响了三国的经济发展速度C德国工业发展速度和美国相比长期落后D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答案】B【解析】通过表格不能看出美国、德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美国在二战以后成为世界的经济中心,故A项错误;通过表格可以看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三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起到了推动作用,故B项正确;通过表格可以看出美国和德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齐头并进,故C项错误;题中表格的时间跨度为1860年至1913年,主要讲的是德国、英国和美国的工业生产,故D项错误。11某同学在学习时养成了搜集图片解读历史现象的好习惯。据下列图片,他研究的主题最可能是()A西方文明的兴起 B工业文明的扩展C世界市场的出现 D逐步缩小的世界12下列两个历史时期主要经济体年平均增长率的变化,反映了()A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B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C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D日本经济发展速度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6 世纪以前,西欧的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比较稳定的。只有当战争、歉收、瘟疫时才会发生暂时波动。但在16世纪欧洲各国流通的贵金属重量增加了3倍,相应地从16世纪30 年代起,物价一直迅速上涨。到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比16世纪初平均上涨了4.2 倍,法国物价指数比16世纪初高2.2 倍,英国高2.6 倍,荷兰的主要城市高3倍,意大利和瑞典高将近2倍。摘自萧国亮、隋福民著世界经济史材料二建国后至1978 年前,我国的物价水平总体上是稳定的。从1988 年8 月中旬开始,各地先后出现抢购先兆,在上海,8 月17 日、18 日,抢购的迹象已经明显从8 月19 日起出现全国性抢购狂潮。银行门前提款的人拥挤不堪,上海银行告急。当时的报纸记载,“人们像昏了头一样,见东西就买,既抢购保值商品,也抢购基本消费品,连滞销的也不放过”。摘自尹永钦、杨峥晖巨变19782004 年中国经济改革历程(邓小平)在1988 年5 月19 日说:“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快步伐。物价问题是个历史遗留下来的。过去,物价都是由国家规定。”“这种违反价值规律的做法,一方面使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另一方面使国家背上一个大包袱,所以不解决物价问题就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摘自金冲及著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四卷材料三19851989 年我国物价指数上涨情况表年份1985年1986年1987年1988年1989年物价指数11.9%7%8.8%20.7%16.3%据巨变19782004 年中国经济改革历程相关数据整理(1)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和特点方面比较16 世纪西欧物价上涨与20 世纪80 年代中国物价上涨两者的异同点。(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16 世纪西欧物价上涨和20 世纪80 年代中国物价上涨所造成的影响。(10 分)【答案】(1)相同:都发生在重大的社会转型时期;(2 分)物价上涨迅速,上涨幅度大,上涨持续时间长;(2 分)不同:西欧物价上涨主要是因为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掠夺带来流通的贵金属重量大幅度增加;(2 分)西欧物价上涨加剧了社会分化。(1 分)中国物价上涨主要是因为价格机制改革(经济改革),市场的初步放开;(2 分)同时,民众的恐慌心理也加剧了物价上涨。(1 分) 中国:全国性抢购风潮的出现,导致经济秩序混乱;(2 分)使经济体制改革遭遇困境;(1分)推动了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2 分)14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重大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十一章英国工业革命第一节工业革命的准备一重商主义成为趋势二市场成熟,竞争有序三统治者行为得到约束四资本原始积累完成五矿产资源优越丰富根据世界经济史目录摘选材料二美国加州大学教授彭慕兰在大分流中指出,英国工业革命几乎完全是一种“历史的偶然”,18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与西欧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只是煤的广泛使用和海外殖民这两项“根本性的突破”,才使欧洲胜出。材料三彭慕兰把长江三角洲和英国作类比:长江三角洲虽然有极好的自然条件,却缺少煤炭资源,因为中国的煤炭资源远在北方和西北地区,而且交通不便。因此长江三角洲不会出现西欧式的工业革命。(1)材料一中列出了五项“工业革命的准备”,根据所学知识,对其再补充两项,并说明补充理由。(8分)(2)材料二为什么强调煤和海外殖民的重要性?请参照材料一,对材料二中的说法进行评述。(8分) (3)材料三中,作者选择长江三角洲与英国进行类比,你如何看待这一类比?(4分)(2)原因:以煤为原料的蒸汽动力是工业革命所必须的动力需求;海外殖民是原始积累和开拓市场的重要手段,这都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生。(4分)评述:工业革命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材料二忽视了制度、科技、政策等方面的因素,单纯强调蒸汽动力的使用和海外殖民的重要性,是片面的。(4分)(3)看待:长江三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