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自考专科心理学专业_发展心理学笔记201306.doc_第1页
北京大学自考专科心理学专业_发展心理学笔记201306.doc_第2页
北京大学自考专科心理学专业_发展心理学笔记201306.doc_第3页
北京大学自考专科心理学专业_发展心理学笔记201306.doc_第4页
北京大学自考专科心理学专业_发展心理学笔记201306.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绪论1. 心理发展的内涵答:在现代意义上心理发展指的是个体从出生到生命结束的整个生命历程中心里的发展变化。心理发展是在 生理成熟发展 的基础上们在 社会环境 的影响下进行的 年龄 或 社会角色 是心理发展的重要参照系。2. 什么是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个体 自出生至生命结束 的整个生命历程中心理发展的 特点和规律 的科学,亦称为毕生发展心理学。3. 发展心理学即是 理论性 很强的基础心理学分支,又是一门 应用性 很强的学科4. 任何学科中的研究问题都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描述现象,另一类探讨现象发生的原因和过程。这两类问题分别称为“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描述性研究是学科发展的基础,但学科发展的目标却是要最终达到对规律的认识。,解释性研究是学科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学科成熟的标志。5.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1) 描述性研究是指描述个体心理发展模式的研究。例如:智力、语言、记忆、人格是怎么发展的。描述性研究在发展心理学的早期阶段,以及新的研究领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2) 解释性研究是探讨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机制的研究。例如: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的作用方式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等。通过解释性研究能够获得对心理本质的认识,也能为干预心理发展过程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6.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分为两类:一类为先天遗传因素和生物(或成熟)因素;另一类为后天环境因素和文化(或教育)因素。7. 先天遗传因素表现为一个人内在的基因结构,它不仅决定着一个人的生理特性(如性别、肤色、身高、长相等),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的气质、性格和智力等心理特征。生物因素一方面是先天遗传因素在后天的自然展现,另一方面也受到营养、医疗卫生和锻炼等因素的影响。它体现为个体的生理结构和状态。8. 后天环境因素包括一切与遗传相对的、外在于个体的影响因素。(如营养、医疗卫生条件、家庭经济状况、父母的受教育水平、父母的人格特征和社会关系、社区环境、学校教育、本民族的风俗文化、社会历史、道德价值体系等)(多项选择时能识别哪些因素属于后天环境因素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社会文化 )9. 什么是“遗传与环境之争”?应如何看待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请论述关于遗传与环境作用的理论)答:在发展心理学中,始终存在着关于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在心理发展中作用的争论,通常称之为“遗传与环境之争”。相关的理论主要有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二因素论、交互作用论等。1) 遗传决定论强调遗传对心理发展的决定作用,代表人物是优生学的创始人高尔顿。2) 环境决定论强调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决定作用,代表人物是行为主义者华生。3) 二因素论:遗传和环境因素的作用在心理发展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二因素论虽然同时强调了遗传和环境因素的作用,但二因素伦同样存在不足,表现为二因素论将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看成是相互独立的,在探讨具体的心理发展过程时,仍然倾向于想要知道是遗传因素的作用更重要还是环境伊苏的作用更重要。代表人物斯特恩、吴伟士。4) 交互作用论认为:遗传与环境之间必须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才能生成行为。遗传与环境因素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交互作用理论还认为,个体自身在其心理发展中起着能动的调节作用,心理结构作为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反过来会影响遗传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过程。代表人物阿纳斯塔西、皮亚杰、维果斯基二者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分子遗传学的研究表明,染色体与分子内的物质环境相互作用,基因也存在移位和变化等。其次,基因的作用存在时间表,该时间表决定着基因作用的启动、关闭的时间,机体内外的环境因素是影响时间表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最后,遗传的作用离不开环境因素,遗传决定的只是一种倾向性或易感性,个体是否表现出遗传的性状或心理特征,还要取决于环境因素。所以,遗传与环境因素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在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和不同时期,遗传和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会有所不同。(此处可能单独出题目:遗传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回答只要第5部分)10. 连续性与阶段性之争(什么是连续性与阶段性之争?)关于心理发展是连续性的还是阶段性的争论,一般称为“连续性与阶段性之争”。关于心理发展的时间模式有两种观点(“连续性 与 阶段性 之争”的具体内容):1) 一种观点(连续性性观点)认为,心理发展是渐进式的连续的变化过程(从时间维度上看,心理发展曲线是一条平滑上升的曲线)。强调环境因素的理论通常这样认为,如行为主义、社会学习理论、信息加工理论等。2) 另一种观点(阶段性观点)认为心理发展是一个非连续的过程(从时间维度上看,心理发展曲线是一个阶梯状的非平滑折线)。强调生物成熟因素的理论倾向于持这种观点,如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思维四段论)、弗洛伊德(人生五段论)和艾里克森(人生八段论)的新老精神分析理论等。3) 现代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发展既有一定的阶段性,又有连续性,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11. 普遍性与相对性之争(心理发展的普遍性与相对性)“普遍性与相对性之争”,指的是应该注重不同文化中普遍性的心理发展规律的研究,还是注重不同文化和亚文化下心理发展的独特特征,是研究侧重点不同的体现。1) 有的研究者注重对普遍性心理发展规律的研究,他们认为,生物性成熟因素是影响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因此无论哪个民族、哪种文化,心理发展规律应该都是相同的。如皮亚杰的思维发展四阶段是在不同文化中普遍存在的现象。2) 另一些研究者认为,文化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决定了一个人的语言,还决定了思想和行动,因此应该研究不同文化和亚文化下的心理发展的独特特征。3) “普遍性与相对性之争”是研究侧重点不同的体现。当前研究趋势,文化差异和个体差异越来越受重视,是对过去普遍性研究的一种调整。12. 自然与教养之争在哲学中可以找到它的渊源,两种极端观点的代表人物分别为洛克与卢梭。代表观点是洛克的“白板说”,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13. 什么是“白板说”?应对此如何评价?白板说定义:洛克将儿童的心灵比喻为一块“白板”,后天的经验将决定这块白板上将出现怎样的图画,洛克的这种观点被称为“白板说”。评价:1)洛克看到了经验或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是他思想中的积极成分。 2)但他完全忽略了人的生物属性或先天禀赋在发展中的重要性,他将人的发展与低等 动物的发展完全割裂开了。同时他没有看到心理与生理之间的联系。洛克的思想及评价?答:他否认存在天赋观念,认为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来自经验;通过联想法则,观念之间发生联结,产生新的观念。洛克将儿童的心灵比喻为一块“白板”,后天的经验将决定这块白板上将出现怎样的图画(因此,洛克重视儿童教育,反对体罚)。,所以,洛克的这种观点被称为“白板说”。1)洛克看到了经验或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是他思想中的积极成分。2)但他完全忽略了人的生物属性或先天禀赋在发展中的重要性,他将人的发展与低等动物的发展完全割裂开了。同时他没有看到心理与生理之间的联系。14. 什么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应对此如何评价?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卢梭提出了自然主义教育想,认为教育应该顺应儿童的天性。具体观点是:1) 儿童天生具有一些美好而高尚的观念(如公平、慈悲等),儿童是“高尚的野蛮人”2) 在自然的状况下,儿童的美好天性会渐次得到展现,但是在不良的社会制度中,这些美好的天性会被扭曲或掩盖,变得自私与贪婪。他把儿童成为“高尚的野蛮人”。3) 儿童教育应该在自然状况下进行,尽量避免社会文化的影响,让儿童的美好天性自然展现出来,并让儿童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发现知识。他特别强调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评价:1)卢梭看到了先天因素与儿童自身在发展中的重要性,强调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这是他的思想中积极的地方。 2)但是他忽视了教育的作用,对社会制度的批判态度,导致他将人的理想发展与社会 制度对立起来,是过分简单化的解决之道。15. 达尔文:1)生物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同时也是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先驱。 2)达尔文是最早使用日记法记录心理发展过程的研究者之一,著作一个婴儿的传略。 3)达尔文认为,人类的意识与动物心理之间不存在鸿沟,他们在发展上是连续的, 心理具有适应环境的机能。16. 高尔顿:1)高尔顿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是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2)高尔顿用“家系研究法”论证遗传是决定个体差异的主要因素。 3)“优生学”的概念是高尔顿提出来的。17. 普莱尔:普莱尔用实验方法研究了婴儿的感知觉能力,并出版了儿童心理一书,1882年,这本书的出版是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8. 霍尔:1)在儿童心理学诞生初期,对儿童心理学研究推动作用最大的人物是霍尔。 2)创办了第一份心理学杂志美国心理学杂志 3)霍尔的代表著作,1891年婴儿研究手记,1904年青少年期:青少年期的心理学及其与生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性、犯罪、宗教和教育的关系,1922年老年期 4)复演说:霍尔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对人类种族发展历史的重演,他说“一两的遗 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复演说具有明显的遗传决定论倾向。19. 比内、西蒙:1)比内与西蒙是智力测验的创始人。 2)1905年,完成了第一套智力测验比内-西蒙智力测验,并提出了智商概念 3)iq=ma/ca100,iq智商(也称为比率智商),ma-心理年龄,代表绝对智力水 平,ca-实际年龄的智力水平。第二章 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1. 发生认识论:发生认识论是指皮亚杰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发生认识论是研究儿童关于现实、因果、时间和空间、几何、各种物理量的守恒等概念的形成和心理运算的起源与发展的理论,由于这种理论是从个体发生的角度来研究认识论中的基本问题,所以称之为发生认识论。2. 皮亚杰的一个基本思想是(认知思想),认知活动是一个有机整体,具有 内容、机能、结构 三种属性。认知的内容是动作,认知的机能是适应与组织,结构是一个遵循一定方向和一定次序的变化过程。认知结构称作格式(scheme, 图式)3. 格式/图式(认知的结构):格式,在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中指的是认知结构,一方面它不同于静态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有不具有生理解剖的性质。最初格式只是一些彼此孤立的简单的无条件反射,但通过适应和组织机能,格式变得更复杂,并彼此融合形成新的格式。4. 认知的机能: 同化:当外部刺激作用于图式时,图式总是从已有的水平出发来理解新的知识和经验, 图式对输入的刺激加以选择和改造,以使刺激能够被纳入现有的图式中去,这个过 程称作同化。 顺应:由于新刺激的作用,现有的图式会适当改变以适应外部刺激的特点,这个过程叫 做顺应。 同化与顺应的关系:同化和顺应总是同时出现,不能单独发生。如果只有同化,认知就 会停滞不前,心理就得不到发展;如果没有同化只有顺应,心理发展 将失去连续性。(选择题,关于同化与顺应的说法,正确的是:)5. 由于,皮亚杰认为,主体认知结构具有主动的选择和建构机能,因此人们将皮亚杰称为“建构主义者”6. 皮亚杰认为,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有四种(多项选择、简答)1) 生物成熟因素2) 动作及与动作相伴随的经验3) 社会互动和社会发展(可能拆开呈现,如a社会互动,b社会发展)4) 先天的平衡过程(单选: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先天平衡过程)7. 来自自然环境的经验可以分为:1)物理经验,他来自感知觉 是对自然环境的物理属性的直接反应。2)数理逻辑经验,即通常我们所称的智力,他来自儿童自身的动作。 8. 平衡过程:平衡过程指的是一种使同化与顺应之间保持相对平衡状态的先天的机制,是发展的最高原则。(平衡过程使发展具有连续性,使成熟因素和经验及社会影响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图式以确定的步伐和顺序向更高的平衡状态发展)。9. 皮亚杰认知发展四段论分为:感觉运动阶段12、前运算阶段26、7、具体运算阶段6、711、12、形式运算阶段11、1215。感觉运动阶段的特点是:婴儿只能通过自身的动作及与动作相联系的感知觉来认识外部世界,尚未形成对事物的表征,没有表象和语言。所以,儿童只能认识此时此地的事物,物体一旦不再儿童的视野内,它就从儿童的心理活动中彻底消失了。到感觉运动阶段末期,婴儿形成了心理表征,掌握了语言和表征,获得了客体永存的认识。感觉运动阶段的六个亚阶段:练习反射期/无条件反射期是01个月;一级循环反应时期是14个月,是感觉运动格式形成的时期,婴儿的无条件反射在经验的作用下发生了改变,形成了新的习惯。婴儿为了获得某种愉快而不断重复相同的行为,这种反应称为一级循环反应。二级循环反应时期是48个月,儿童的注意开始从自身的躯体感觉转向外部环境,对能使环境产生有趣变化的动作,婴儿总是不断的加以重复。在二级循环反应中,婴儿还不能区分自己动作和动作的效果,因此,婴儿常常将动作不适当的应用于各种物品。有目的的动作时期是812个月,由于婴儿将动作与结果分化开来,因此,婴儿开始产生有目的的动作,他开始能够将不同动作结合起来,以达到一个目的。在这种行为中各种行动都是旧的,但动作之间的组合却是新的;行为的目的限于行为的产生,基于这个特征,皮亚杰认为这是真正的智慧行为。三级循环反应时期是11.5岁,婴儿开始系统的探索达到一个目的的新行为方式心理表征时期是1.52岁。婴儿开始不必通过具体的“尝试错误”行为来发现达到目的的新手段,而可以通过动作的内部心理表征来发现新手段。客体永存:由于象征性机能的产生,儿童开始认识到一个事物即使不在眼前,它仍然存在于某个地方,这种认识叫做客体永存。客体永存被称为认知发展中的“哥白尼革命”。前运算阶段:儿童开始摆脱对具体动作的依赖,可以凭借头脑中对事物的表征表象与语言来进行思维,产生象征性功能(言语、延迟模仿、绘画和过家家等游戏)。前运算思维:儿童的思维受事物知觉属性的制约,因此他认识不到别人的看法和自己的不同。前运算阶段缺乏逻辑性的表现有:1)不具备观点蔡泽能力(三山实验);2)泛灵论,儿童认为一切事物都和自己一样是有感情的;3)儿童对事物的认识容易受事物的现象所左右;4)奇异的因果思维;5)单维度思维。10. 具体运算阶段:儿童认识到他们之间的相互补偿或可逆的关系。皮亚杰用运算来代表一种内化的、可逆的动作,这种动作使儿童把过去同一些别中孤立的动作表征组合在一起,儿童认识到它们之间的相互补偿或可逆的关系,从面获得对一个变化体系中不变量的认识,因此,儿童的思维开始摆脱现象的束缚,获得逻辑性。具体运算阶段逻辑思维的表现:1)儿童获得了守恒概念,守恒:指儿童认识到一个事物的知觉特征无论如何变化,它的量始终保持不变;2)即获得了观点蔡泽能力,儿童开始能摆脱自己的观点,从他人的角度来看问题;3)儿童获得了对事物的类属关系与序列关系的认识。形式运算阶段:形式运算与具体运算的不同是,形式运算可以将内容与形式区分开,可以依据抽象逻辑思维结构,对假设性事件进行演绎推理。与具体运算思维相比,形式运算更具有系统性。形式运算思维可以使儿童解决前所未见的问题或假设性问题,是儿童适应复杂环境的最有力的思维工具。11. 为什么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发展是一个区自我中心的过程?答:自我中心:是指儿童由于思维发展水平低而表现出思维上的种种不足。 在感觉运动阶段表现为不能区分自身与外界,在前运算阶段表现为不能表征他人的心理世界(或不具备观点采择能力)。是儿童认识能力发展过程中的客观局限性的表现。 在感觉运动阶段末期,随着象征性机能的产生,儿童的思维开始摆脱对动作和直接感知觉的依赖,形成对世界的心理表征,懂得事物的存在不依赖于自己对事物的感知觉,所以他开始能够将自我与外界事物区分开来。皮亚杰将儿童思维上的这种发展称为去自我中心。(去自我中心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在前运算阶段,儿童思维的自我中心表现在表征水平上。此时他虽然对事物形成了表征,但他却不能表征他人的心理世界,所以,在此阶段儿童的心理,他人的所想所感总是和自己的所想所感是相同的,所以,这一时期儿童不具备蔡泽能力。 进入具体运算阶段后,儿童的思维进一步去自我中心化,表现为能够从多个维度来认识事物,能够认识到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往往持有不同的看法和态度,具备了观点蔡泽能力。 所以皮亚杰说,儿童思维发展是一个去自我中心的过程。12. 对皮亚杰的评价: 贡献在于:1)皮亚杰对主体与环境的关系吃交互作用的观点,他强调环境对心理发展的 影响必须通过主体的过滤和组织作用才能实现 2)他认为儿童的治理来源于动作体现了儿童在认知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3)它通过守恒概念的发展揭示了儿童逻辑思维的发展规律。 局限在于:1)低估了儿童认识思维的能力 2)思维发展阶段的可否超越 3)形式运算思维之后,个体的思维还会发展13. 里比多libido:人与生俱来就有性本能,性本能携带者一定数量的心理能量称为里比多,它具有驱使个体行动以获得满足和快感的作用,性本能是一切行为的最根本的动力。14. 本我:储藏力比多的人格结构叫做本我,它是与生俱来的,它的活动遵循快乐的原则,即获得快乐就是好的,本我是完全无意识的。15. 超我:是人格结构的一部分,代表的是习俗、道德和法律等社会约束力。它的作用是抑制本我中那些被认为是恶的、可耻的欲望。4岁以后产生16. 自我:是人格中的理性成分,它调节本我与社会的关系,为满足本我的需要而服务。1岁以后产生17. 本我自我超我的关系:本我与超我始终是对立的,自我是用来平衡本我与超我的。18. 佛罗伊德理论的贡献与局限:贡献在于对无意识理论、人格结构、人格发展、早期经验的重要性思想的研究局限在于过分强调性本能、忽略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影响。19. 心理社会理论:艾里克森以自我的理性调节作用为核心,提出了他的人格发展理论心理社会理论又称新精神分析理论。20. 心理社会危机:在个体发展的不同时期,社会对个体提出不同的发展任务,在个体的需要和能力与社会的要求之间产生了不平衡的现象不平衡带来的紧张感,艾里克森将这种社会要求在个体心理中所引起的紧张称为心理社会危机。21. 试比较经典精神分析理论和新精神分析理论的异同相同点:经典精神分析理论和新精神分析理论都属于精神分析理论,都强调人格的作用。不同点:1)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强调性本能的动力作用,幼年时期没有得到满足、被压 抑的欲望会进入无意识,在无意识中继续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提出包括本我、自我 和超我的人格结构,强调早期经验的影响;根据力比多在不同时期投放在身体的不同 部位,将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 佛洛伊德性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人生五段论) 口唇期/口欲期01岁,里比多在口唇期 肛门期/肛欲期14岁,里比多在肛门期,开始产生自我 生殖器期/俄狄浦斯期46岁,里比多在生殖器期,开始产生超我 潜伏期/青春前期6青春期,同伴或外界事物上 生殖期/青春期,里比多在异性情感2)艾里克森的新精神分析理论强调理性自我对个人和社会关系的调节作用,以自我的理性调节作用为核心,提出了心理社会理论,并根据心理社会危机的特点,将个体人格发展过程分为八个阶段;艾里克森认为,通过自我的调节作用,危机以积极或消极的方式解决,个体相应就形成积极人格成分;心理发展的动力不仅仅在于生物成熟因素,社会的期望也是成长的动力,心理发展不是停止在青春期,而是持续一生的过程。 艾里克森的发展阶段与心理危机(人生八段论) 口唇期(婴儿期)02岁 心理社会危机是基本的信任对不信任,主要活动为饮食。 肛门期(儿童早期)24岁 心理社会危机是自主对羞耻对怀疑,主要活动排便。 生殖器期(学前期,游戏期)47岁 心理社会危机是主动对内疚,主要活动游戏、 角色认同、主动性发展、攻击。 青学龄712岁,心理社会危机是勤奋对自卑。主要活动学习 青春期(青年期)1319岁心理社会危机是同一性对角色混乱。主要活动尝试社会 角色 成年初期2030岁,心理社会危机是亲密对独立。主要活动婚姻、工作 成年中期3165岁,心理社会危机是生产对自我专注。主要活动养育 .提携 .分享 经验 成年晚期65岁以上,心理社会危机是完美与绝望。主要活动发现生命的意义。22. 试比较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关于心理发展的观点行为主义发展理论:行为主义发展理论包括经典学习理论、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相同点:这三种观点都认为心理发展就是行为改变的过程,是通过后天学习而发展的。不同点: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认为:操作条件作用:是指一种行为的结果改变着该行为发生频率的学习机制。积极的结果称作强化,消极的结果称作惩罚。强化会提高一种行为的发生频率,而惩罚则会降低一种行为的发生频率。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认为: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班杜拉。他认为人的认知在行为改变中起着重要作用。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发生改变,使自己的行为发生改变,这个过程称为观察学习。观察学习的结果是儿童对他人行为的模仿,或抑制自己的行为。在观察学习过程中,他人行为受到的强化起到的作用类似于儿童行为直接受到强化,因此将它称为“替代性强化”。华生(学习理论)认为:心理发展就是行为改变的过程,心理完全是通过后天学习而发展起来的。华生用经典条件反射来解释儿童的心理发展。儿童就是通过经典条件反射的方式学会在刺激与反映之间建立联系、在刺激与刺激之间建立联系。23. 试比较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关于心理发展的观点1) 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就是从个体发生的角度来研究认识中的基本问题,所以称为发生认识论。皮亚杰对主体与环境的关系持交互作用的观点,强调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必须通过主体的过滤和组织作用才能实现。他认为,儿童智力来源于动作,这是智力活动的本质。他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2) 行为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华生和斯金纳认为,心理发展就是行为改变的过程,心理完全是通过后天学习而发展起来的。华生用经典条件反射来解释儿童心理的发展。斯金纳认为人或动物还能通过操作条件反射来学习。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班杜拉,他认为人的认知在行为改变中起着重要作用。3) 这两类观点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行为主义强调环境的作用;而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心理是在主体与外界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在皮亚杰的理论中,主体本身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决定于环境刺激,主体认知结构具有主动选择和建构的机能。4) 相同之处:行为主义理论中的社会学习理论同发生认识论一样,也强调了认知在行为改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4. 在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理论中,工具意味着什么?如何理解内化过程?p44(新增加的内容)工具意味着什么:1) 维果斯基认为,高级心理机能对事物的反映方式是间接的,儿童必须首先掌握一定的中介手段才可能发展出高级心理机能。这种中介手段就是工具。2) 工具分为两类:一类是物质工具,如器具、机械;一类是心理工具,如符号、语言。3) 儿童通过对工具的掌握,就掌握了控制外部世界的手段,掌握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手段,就能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心理活动进行调节控制,这样,过去被动的不随意的低级心理机能就逐渐转化为主动的随意的高级心理机能。如何理解内化过程: 工具是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结晶,儿童通过对工具的掌握,就将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文化转化为自己的内部心理结构了,这个过程就是内化过程。心理发展过程就是在低级心理机能发展的基础上,在社会交往中掌握工具,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是一个文化内化的过程。25. 心理机能分类:维果斯基认为,人的心理机能应区分为 低级心理机能 和 高级心理机能。低级心理机能包括:感觉、知觉、不随意注意、形象记忆、情绪和动作性思维等,他们的特点是:都是由客体引起的,因而是被动的、不随意的;他们的反映水平是形象的、具体的;从起源来说,它们是种系进化的产物,因而其发展受个体生物成熟水平制约。高级的心理机能包括:观察、随意注意、词的记忆、抽象逻辑思维和高级社会性情感等,特点是:都是由个体内部活动引起的,因而是主动的、随意的;它们的反映水平是概括的、抽象的;从起源来说,它们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因而他们是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维果斯基认为,社会文化历史既是人类心理发展的产物,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源泉。儿童必须首先掌握一定的中介手段及工具才可能发展出高级心理机能。26. 最近发展区: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与在得到环境的一定支持或指导下可能达到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范围。最近发展区比儿童当前的发展水平能够更好的反映心理发展中的个体差异。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1. 发展心理学研究可分为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两大类。2. 描述性研究是要说明心理是如何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的。发展心理学要研究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这种研究(即描述性研究)考察年龄与心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其中,年龄是自变量,心理特征是因变量。3. 根据按不同年龄选择被试的特点,可将发展心理学研究划分为三类:横断研究、纵向研究、序列研究。4. 组群效应 :组群效应是指横向研究将社会环境影响不同而造成的差异当成是年龄增长所引起的发展变化。不同族群效应之间的差异有两个来源:一是由于年龄增长、成熟水平提高而出现的发展差异;二是由于他们生活的社会环境不同而导致的心理特征上的差异。5. 序列研究 :是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的结合。首先对不同年龄组的被试进行横向研究,然后在间隔一段时间后,对同一批被试进行一次或多次重复研究,从而构成纵向研究。 p516. 试说明横向研究的优缺点。答:横向研究也叫横断研究,这是在同一时间内选取不同年龄的个体进行研究。优点:横向研究比较节省时间和经费,易于实施;被试的代表性较强,研究的结果具有较好的概括性;横向研究的时效性比较强,可以较快获得研究结果,同时避免被试的流失。缺点:横向研究中可能存在组群效应;另一个缺点是不适用于研究发展的稳定性问题和早期影响的作用等问题。7. 试说明纵向研究的优缺点答:纵向研究也追踪研究,是指在一段相对长的时间内对同一个或同一批被试进行重复的研究。优点:能看到较完整的发展过程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关键转折点;特别适用于研究发展的稳定性问题和早期影响的作用等问题,也适用于个案研究。有时可能出现练习效应或疲劳效应。缺点:比较花费时间、经费和人力;其次是研究的时效性比较差;可能发生被试流失的情况;8. 研究心理发展影响因素的实验设计,经常采用研究设计包括:跨文化研究、收养研究、双生子研究、双生子收养研究、家谱研究等。(填空、选择)9. 跨文化研究 :是在一项研究中用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被试进行研究。优点:可以了解某种特定的后天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所以他在儿童言语发展、社会性发 展和认知发展的研究中得到广泛运用。缺点:无法区分出遗传和环境因素对儿童发展各自产生了多大的影响。10. 收养研究:通过比较收养儿童与其生身父母与养父母在心理或行为特征上的相似程度来说明遗传和环境因素对这种发展特征的影响。 优点:可以了解遗传和环境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程度。11. 双生子收养研究:是通过比较被不同家庭分开收养的同卵双生子之间的相似性,来了解遗传和环境因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的一种研究方式。12. 家谱研究;通过研究具有血缘关系的同一家庭中某种心理特征或心理疾病发生的概率,来了解这种心理特征或疾病是否具有一定遗传基础的研究设计。13. 试分析双生子研究的优缺点。答:双生子研究是通过比较同卵双生子之间和异卵双生子之间在心理发展特征上的相似程度,来 了解遗传和环境对这种心理发展特征的影响程度。优点:两类双生子无论在母体中还是在出生后,环境影响大致相同,而同卵双生子遗传相似度 显著高于异卵双生子,因此有利于了解遗传和环境因素对心理特征的影响程度。缺点:进行双生子研究时是假设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之间的成长环境相似度一样,但这个假 设不是完全正确的。由于儿童(遗传上)的差异会影响环境对待他们的方式,他们也会选 择环境中的影响,这样导致同卵双生子之间在环境的相似度要大于异卵双生子之间的环境影 响相似度,即在现实当中,两类双生子的环境相似度并不相同,所以同卵双生子在某种发 展特征上的相似度高于异卵双生子,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环境相似度高造成的。因此解释研究 结果时应持有谨慎的态度。14.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测验法、实验法、相关法、问卷法、晤谈法(会谈法)、作品分析法等。(本节的标题,填空、选择)15. 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观察和记录行为的一种研究方法。 使用条件:1)对某领域所知不多时;2)对某些复杂的社会行为进行研究时、个案也适用。优点:可以了解真实的发展特征。缺点:有时不能观察到所要研究的现象。16. 测验法:是采用标准化测验来测查个体发展的特点和水平的一种方法。 注意事项:施测者须受过专门的训练,每项测验都只适用于一定人群。17. 常用的测验主要是:成就测验、智力测验、人格测验等。18. 常用的智力测验有:斯坦福-比内智力测验、韦氏智力测验、(非言语测验也被称作文化公平测验)瑞文标准推理测验、绘人测验等。19. 韦氏智力测验包括言语和操作两部分,可分别得到言语智商和操作智商。20. 文化公平测验:指在测验中较好地排除了文化因素,能适用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的测验,如瑞文测验和绘人测验等非言语测验。(p56)21. 简要介绍几种主要的智力测验。答:斯坦福-比内测验中采用的是离差智商,即儿童在同龄人群中的离中趋势来代表该儿童的智商。 韦氏智力测验分言语和操作两部分,可以分别得到言语智商和操作智商,再得到一个总的智商。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和绘人测验是非言语测验,在测验中较好地排除了文化因素,被认为是“文化公平”智力测验。22. 实验法:是在严格控制无关变量的条件下,通过系统地改变自变量的水平,观察因变量相应变化的一种研究方法。其中自变量指行为的原因,因变量指所要研究的行为。p5623. 改善自变量水平的方法:分组实验和abab设计两种。分组实验:分组实验包括组间设计和组内设计。组间设计:将一批被是随机分为几组,每组被试取自变量的一个水平;组内设计:同一批被试接受两种或两周以上的实验处理。24. abab设计:通过系统地引进和撤去自变量,观察因变量的变化,适用于个案研究。其中a为没有引入自变量的基线水平,b为引进自变量以后的水平。(如果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引入和撤去而系统地变化,那么该自变量就是影响因变量的因素) p5725. 说明实验法和相关研究法的异同答:实验法是在严格控制无关变量的条件下,通过系统地改变自变量的水平,观察因变量相应变化 的一种研究方法。相关研究法是通过考查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来了解变量之间是否存在联系的一种研究方法。相同:两种研究方法都要考察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区别:相关研究法无法得到因果判断,而实验法可以获得因果判断。28.发展心理学在研究人的心理时,应该遵循一定的伦理原则,即不能伤害、期骗被试,除了不能造成身体伤害以外,主要防止对儿童的心理造成潜在的伤害。第四章 产前发展1. 同卵双生子:由一个受精卵在早期分裂为两个或多个独立的完全相同的细胞,分别着床,发育成两个或多个独立的个体而形成的双胞胎或多胞胎,这样的双生子叫做同卵双生子。同卵双生子的遗传相似度是100%。2. 异卵双生子:母体一次排出两个或两个以上卵子,如果这些卵子同时受精,那么就会形成双胞胎或多胞胎,这样的双生子称为异卵双生子。异卵双生子有大约50%的遗传相似度。3. 产前发展是指从受精卵形成至胎儿娩出这个阶段中个体的发展。正常时间为38周。4. 产前发展存在哪些致畸因素?它们的作用方式?1) 导致胚胎发育导演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感染、药物、辐射和营养不良这几类。2) 作用方式:感染、药物等能够从母体中通过胎盘进入胚胎,造成胚胎畸形;辐射会导致胚胎细胞分裂异常,造成畸胎;而营养不良会使胎儿脑发育受到永久性损害,导致智力、运动技能发展落后,甚至会导致新生儿低体重和高死亡率等。5. 产前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参见“产前发展”的表格)。产前发展分三个阶段:合子阶段、胚胎阶段、胎儿阶段。每个阶段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分别是:1) 合子阶段:形成受精卵,并使胚胎组织着床,同时决定是否多胞胎。2) 胚胎阶段:细胞群在结构和机能上开始迅速分化,(到第8周时,)有机体的基本形态和各个器官、系统基本形成,是器官分化形成的关键期,这个时期如果受到环境中的危险因素影响,胚胎将出现严重畸形。3) 胎儿阶段:胎儿发育相对平稳,各个身体器官和组织在结构上向着完善化的方向发展,为出生后脱离母体作好准备,有些早产儿也能存活下来。环境中的因素导致胎儿畸形的可能性明显减小,但母亲的营养不良或疾病同样可能导致胎儿发育迟缓。第5章 婴儿期心理发展1. 婴儿期定义:婴儿期也被看成是一个过渡期,是儿童从一个纯粹的生物有机体成长为初步具备人类的心理、行为和社会性特征的个体的时期。婴儿期是人类心理活动和特征萌芽的时期。2. 新生儿期:我们将婴儿出生的第一个月称为新生儿期。新生儿期的婴儿开始独立发挥其生理机能、建立正常的生理节律的重要时期。3. 无条件发射:无条件反射是指物种在其进化过程中获得的,以神经系统结构的形式固定下来的生理机能,它有助于机体对环境的适应。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对新生儿具有明显适应价值的无条件饭,包括:无条件食物反射(觅食、吮吸、吞咽反射)无条件防御反射(呕吐、眨眼、喷嚏等)无条件定向反射(转向光或声音等刺激);第二类则是对新生儿不具有明显适应价值的无条件反射(会随着成长消失),奥扩吧宾斯基反射、达尔文反射或称抓握反射、摩罗反射或称围抱反射、游泳反射、行走反射、强直颈反射,这种反射很快随婴儿肌肉紧张度的降低而消失。4. 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表现为:虽然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都远未达到完善,但他们已经初步具备对环境中的一些刺激作出恰当反应的能力,这就是无条件反射。5. 髓鞘化:髓鞘化是指髓鞘发展的过程,它使神经兴奋在沿神经纤维传导时速度加快,并保证其定向传导。6. 无条件定向反射:指的是新生儿出生后12-24小时就会把眼睛传光源,在大声或其他刺激的作用下,会将头转向刺激源,并因此而抑制吮吸动作。7. 新生儿神经系统发展有何特点?这在行为有何表现?答:1)相对于其它系统,新生儿神经系统 发展是最快最早的。出生时,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已经形成,表现为脊髓发育已经相当完善,具备了发生无条件反射的可能。 2)新生儿的神系统在结构和机能上的发展均未达到完善的水平。首先,脑细胞结构不完善,大部分神经纤维未髓鞘化,表现为刺激新生儿身体一个部位,(常会引起他全身弥散性的动作反应)反应的精确性差;其次,神经细胞之间的突触联系较少,因此(表现为)各种感觉和动作之间不能很好地协调活动;最后,神经细胞的兴奋性还很弱,因此(表现为)神经细胞易疲劳,新生儿大脑大部分时间处于保护性抑制状态(睡眠状态)。8. 儿童心理发展的标志是条件反射和感觉的产生。9. 婴儿期身体发育:1)脑的增长速度大于躯干的增长速度,出生后第一年是身体发育最快的时期,青春期为第二个生长发育高峰期。2)新生儿的脊椎基本是值得,没有形成成人脊椎的4个弯曲(颈、胸、腰、骶),婴儿期这4个弯曲将依次出现。脊椎弯曲有利于缓冲由行走引起的震动避免对大脑造成伤害。3)新生儿的头围大于胸围,随着躯干和内部器官的发育胸围逐渐增加并超过头围,1岁半。医学上将胸围与头围相等时称为“头脑交叉”。10. 婴儿神经系统发展主要表现为:1)神经细胞的形态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体积和数量,从刚出生的350g增长到900g,是出生后脑重增加最快的时期。2)神经纤维的髓鞘化:顺序是:一级运动区和一级感觉区首先开始髓鞘化,然后是联络皮质开始髓鞘化。负责高级智力活动和一只活动的顶叶和额叶的髓鞘化开始最晚,完成髓鞘化过程也最迟,一般板要到7随时才能完成/额叶有些部位的髓鞘化一直要持续到12岁左右才能完成。3)分析器的完善化:各分析器的外周感应器(如双眼和双耳等)和相应的皮质感中枢在出生后的头半年内基本发展起来。与成人无异。4)皮质机能的发展表现为:条件反射、抑制机能和第一信号系统的发展上。 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发展表现在条件反射的建立速度、巩固程度和条件刺激的性质的变化等方面。约在5个月左右时,婴儿已能对所有类型的感觉刺激建立条件反射。 抑制机能:抑制机能的发展表现在内抑制的发展上,初生婴儿只有外抑制,心理活动是不随意、不稳定的。外抑制:任何新刺激的出现都会使他的注意马上转移,他的感知觉活动完全是受外部环境控制的,是冲动性的。婴儿期内抑制刚开始发展,大脑皮层的活动还是兴奋性为主,所以婴儿的心理和行为具有高度不稳定性的特征。内抑制:神经系统内部形成的对冲动性反应的抑制过程称为内抑制。 第一信号系统:一个具体的物理刺激成为另一个物理刺激的信号,因此巴普洛夫将其称为第一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的建立,使婴儿认识到了外界事物之间的具体联系以及 自己与事物之间的简单关系。11. 婴儿神经系统发展主要表现为:简述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和顺序?婴儿动作的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p78)答: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和顺序是:1) 首先,动作的发展相对落后于感觉的发展。人类幼子的动作发展是比较慢的,一般要到6个月才能独坐;8个月时开始爬行,1岁左右开始独立行走。2) 其次,动作发展是从未分化、不随意向分化、随意发展。随着髓鞘化的进行,婴儿的动作才逐渐分化和精确起来。动作也从早期无目的的、反应性动作向有目的的、自主动作发展。3) 最后,动作发展的顺序和 身体发展的顺序相一致。骨骼和肌肉的成熟顺序是从头到脚,从中心到外围,从大肌肉到小肌肉。婴儿动作发展的重要作用是:1) 婴儿通过动作获得对事物各个方面属性及属性之间关系的认识,使复杂的知觉得以发展,并为表象和概念的产生准备了条件。2) 婴儿通过躯体移动和动作,护展了认识的范围,促使空间知觉发展起来。3) 动作使婴儿摆脱高度被动依赖的状态,产生自主意愿,是促使自我意识产生的重要因素。12. 婴儿动作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 大脑成熟水平 的制约,因此婴儿的动作发展存在明显的 规律和顺序。13. 抓握动作是婴儿认识外界事物的一个重要渠道,抓喔动作的发展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五指分化,另一个是手眼协调。14. 为什么说婴儿动作的发展在其心理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答:婴儿动作的发展对其心理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抓握和摆弄物体的动作,婴儿获得了对事物各个方面的属性及属性之间关系的认识,复杂的知觉才得以发展起来。形状知觉和深度知觉的发展就离不开手的动作的发展。通过躯体移动动作的发展,儿童不仅极大的扩展了认识的范围,而且促进空间知觉(乳房为知觉、距离知觉等)能力迅速发展起来。总的来看,动作的发展使婴儿拜托了原来高度被动依赖的状态,产生了自主的意愿,并能按自己的意愿来行动。这是促使儿童自我意识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15. 言语发展即依赖于生理的成熟,又离不开环境因素的作用。16. 言语发展的生理基础主要包括:言语感受器(即听觉器官)、言语运动器官(即发音器官包括:声带、口腔、舌、齿和口唇)和言语中熟的发展。17. 言语的结构和机能:言语的结构包括:语音、语义、语法、语用。语音:语音是语言的声音特性,语音的最小单位是音位。语义:语义是语言的意义特性,语义的最小单位是词。语法:语法(或句法)是语言的结构特性,它将词语按一定规则结合在一起,形成语言中最完整的也是最基本的意义单元句子。御用:语用指的是言语交流时为促进理解和交流所采用的一系列规则和技能。婴儿言语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语音的发展。18. 言语的过程:言语的过程有感知(理解)言语和产生(说出)言语。理解言语要比说出言语简单一些,理解也是说出的基础,理解比说出来的要早。感知(理解)言语:新生儿已有很强的声音分辨能力,在模式化声音(方波)、语音和顿音(正弦波)中,他们要偏好前两种声音,能区分出母亲与其他人的声音。5个月时,婴儿就能辨别与不同音位相对应的口型,形成了跨感觉道的语音知觉。产生(说出)言语:婴儿发音能力的发展比语音感知的发展要晚。19. 婴儿发音能力的发展呈现出的三个阶段:1).简单发音阶段03个月婴儿能发出的音位数量较少主要是一些基本的韵母,很少扫有声母。2).连续音节阶段48个月的婴儿进入发音活跃阶段,能够发出的音位和音节都显著增加,并能用发音来引起他人的注意。3).雪花萌芽阶段912个月的婴儿发出的音位和音节数量继续增加,能够连续重复发音,而且能够将不同音节连续的发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