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oc_第1页
毕业论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oc_第2页
毕业论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oc_第3页
毕业论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oc_第4页
毕业论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学习中心编号: 197 学习中心名称:扬州市江都区教师进修学校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毕 业 论 文论文题目: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学生姓名 学 号 类 型 网 络 教 育 专 业 公共事业管理 层 次 专升本 指导教师 日 期 二0一五年三月二十五日 目 录摘要一、绪论(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含义(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的缘由二、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特征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因(一)、家庭教育的作用未能体现是产生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根本原因(二)、学校教育的多方局限是产生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的关键所在(三)、城乡二元结构的差异化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根源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解决的策略(一)、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教育(二)、社会力量要广泛参与让留守儿童留守不孤单(三)、学校教育不断完善及时发现并化解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四)、家长观念逐步改变让更多的孩子感受完整的亲情五、结论参考文献4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人数的急剧增加,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越发严峻。近年来,在新的形势下,从国家到地方,从学校到家庭都在积极主动地参与、研究和探索,希望能够寻找到一些更好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更好的推动和谐社会的建构和发展。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注 一、绪 论(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含义。很多研究因为描述的角度不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定义也不同。结合众多的研究结论,笔者认为农村留守儿童应该定义为年龄在016岁、家庭完整(父母双方都存在、无离异、分居状态),但日常生活的监护人不完全或无监护的农村儿童。根据他们目前受监护的状况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父母双方外出务工,其子女留在农村交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监护,亦即隔代抚养;二是父母双方外出务工,将子女交由亲戚监护;三是父母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留在农村抚养子女,类似于单亲抚养。据全国妇联的最新统计,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人数达6102.55万,占农村儿童的37.7%,占全国儿童的21.9%。611岁的留守儿童比例较高,有32%的留守儿童正处于这个年龄段。父母均不在身边的情况最为普遍,占全部留守儿童的46.8%,而这些孩子大多与祖父母一起生活。有3.37%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后自己单独居住与生活,即便05岁的这一年龄段也有近2%的留守儿童无人照管。(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的缘由。由于父母的外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乃至生存都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甚至会危及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也绝非危言耸听。1、安全得不到保障,伤害事件时有发生。由于缺少父母的照顾,祖父母等临时监护人又因年老体弱等多种原因无法对孩子监护到位,特别是老人防范防护能力弱,安全保护意识不强,导致留守儿童受到意外伤害、患病未能及时医治的事件屡有发生。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不足,健康状况受到很大影响。更有少数留守儿童在家无人照顾,生理上没有足够的自我保护能力,心理上也缺乏防范意识,个别学生独自一人生活多年,就医、自救、起居、饮食等生活和安全问题令人担忧。一些不法分子往往趁机对留守儿童家庭实施不法侵害,包括入室盗窃时伤害留守儿童,对留守女童进行猥亵、骗诱,企图拐卖留守男童等。除了这些来自外部的伤害之外,部分留守儿童还面临着另一种“危险”离家出走。孩子的父母都在城里打工,再加上城市生活的诱惑,他们中的一些人会选择离家出走的危险方式。这些孩子在农村缺少管理和控制,缺乏对危险的认知,这更加大了他们出走的可能性。2、亲情不完整,影响了健康人格的培养。由于父母的外出务工,将孩子独自留在家中由他人代养,父母不在身边,与孩子交流减少,导致留守儿童亲情缺失或不完整,遇到感情不顺或者生活不顺时,无人交流,作为监护人的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与孩子的代沟较大,他们往往以自己的经历和经验来教育孙辈们,而这种做法往往不仅不能解决问题,有时反而使双方的矛盾更加频繁和激化,孩子的抑郁更加难以排遣,长期发展下去,造成孩子的性格孤僻,或者冲动任性,自制力差。留守儿童的心理主要表现为“一种是畏缩型性格特征,表现为内向、孤独、胆小、自卑、优柔寡断、害怕交往等;另一种是攻击型性格趋向,表现为自控能力差、脾气暴躁、盲目叛逆、自我中心等性格障碍”。3、家庭教育缺失,影响了教育网络的构建。“家庭是塑造儿童人格的第一所而且也是最重要的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的最早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对人的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是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大批农民工进城,他们的子女留在家中,代养人往往在物质上或者生活上满足孩子的需求以便向孩子的父母有个好的交代,而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由于一方面不重视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另一方面普遍文化素养较低并且要承担繁重的家务劳动,根本无暇顾及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这样就使得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不完整,从而严重影响其他两个方面尤其是学校教育的效果。4、学习习惯缺失,学习积极性普遍较差。父母出外打工给留守儿童带来的另一个影响,恐怕连这些家长自己都没有料到看到没上过什么学的父辈照样能在外打工挣钱,留在农村的孩子们开始觉得“这书读不读也没啥区别”。部分留守儿童已经陷入一种新的“读书无用论”,他们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纪律涣散。留守儿童认为学习中最大的困难是“无人辅导”。多数留守儿童较少受到老师的关注和器重,而监护人一般又没有辅导孩子学习的能力。面对学习上的困难,不少留守儿童采取消极的态度,甚至是自暴自弃,陷入恶性循环。5、行为容易失控,未成年人犯罪现象多有发生。据相关资料显示,从未成年人犯罪主体的年龄、性别、文化、职业、身份等构成情况来看,表现出“六多”态势。一是文化水平低的多。二是低龄主体有增多趋势。三是女性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开始增多。四是独生子女的增多。五是无业和辍学少年、在校生违法犯罪呈现上升趋势。六是重新违法犯罪的增多。其次未成年人进行严重犯罪日益突出,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进行严重犯罪呈现出“居高不下”的态势。再次团伙犯罪现象严重,并且犯罪手段日趋成人化、智能化。二、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特征大部分留守儿童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对于父母外出打工表示理解和支持,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减轻监护人负担,解除父母后顾之忧。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存在心理、教育、生活、安全和品德行为等方面问题,影响身心健康发展。一是亲情缺失,导致性格缺陷。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忽视对孩子的情感关怀和心理沟通,使留守儿童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他们多不愿意与外接触或接触很少,一些留守儿童甚至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在选择倾诉对象时,80%的留守儿童选择了小伙伴,只有10%选择老师,10%选择监护人,个别儿童选择孤僻方式对待自己。有些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监护人的保护,隔代监护或亲戚照顾时有疏忽,可能在生活中被其他孩子欺负,被欺负的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心理阴影,“孩子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导致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有内心压力”,长期以往,形成了自卑、怯弱、恐惧的心理,有强烈的失落感和被抛弃感,部分孩子会回避公共场合,不合群,更有部分儿童会产生情感脆弱、焦虑不安、缺乏自信心等问题。二是教育缺位,导致行为缺陷。留守儿童是直接监护人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外出父母则管不够,舍不得管,使留守儿童自我放纵,学习上得过且过。我社区范围一小学65%的外出务工父母主要从事浴业、装修、钣金等,劳动强度大,与子女的联系少,一般只满足于为孩子寄学费和生活费,并不注意关心孩子的教育情况。一位老师反映,他们班大多数为留守学生,去年只有1名学生家长向其主动询问过孩子学习情况。五(7)班蔡齐嘉同学的爷爷告诉我们,因为儿子、媳妇常年在外打工,小孙子从生下来就由他带,孩子的吃喝不成问题,但学习辅导力不从心,孩子的成绩一直不好。班主任也表示,因为缺少父母的监管,学业荒废了不说,连品行也变坏了。当与同学有小的矛盾时,往往行为偏激,经常有打架斗殴行为。委托的监护人由于年老体弱,文化水平低,无法对孩子进行学习辅导和思想教育,难以尽到全面的教育职能,留守儿童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没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求知欲,学习习惯偏差,自制能力偏弱,难以承受较大的压力,有时甚至会产生厌学、逃学的行为。三是管理缺乏,导致道德缺陷。有73.1%的留守孩子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监护,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对孩子的道德教育不重视,加之儿童与监护人的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采取纵容态度。多数监护人表示“父母亲不在家,孩子已经够苦了,条件上不能够再苦他们了”,对留守儿童存在纵容心理。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管束,容易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如不讲卫生、挑吃挑穿、乱花钱等,甚至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放任自流,道德品行出现偏差,思想道德状况堪忧。如编造各种谎言向其监护人骗取钱财、小偷小摸、聚众惹事、沉湎于网络游戏,甚至参加成年犯罪团伙抽烟、酗酒、赌博、抢劫等。对留守儿童的种种行为问题,监护人、家长、学校等方面都感到控制难度太大。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因(一)、家庭教育的作用未能体现是产生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根本原因。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基石,孩子需要父母的保护和关爱、指引与教导,如果从小就缺失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影响与引导,孩子的成长必然会发生偏差,甚至会背道而驰,走上一条完全不一样的人生道路。孩子是一张白纸,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来说,“一个人一生命运的复杂性,有时也是悲剧性就在于,虽然草稿蕴藏着一个独特的个人的各种素质卓越的才能、禀赋、倾向性和天才,但是负责对这草稿进行加工,以便使其变得更为美好的人,却反其道而行之,他用自己那双笨拙而漫不经心的手把草图中美好的东西弄得丑陋不堪。”祖辈监管力不从心。农村里的祖父辈老人,他们大多年老体弱,文化很低甚至是文盲或半文盲,根本无法负起教育管理孩子的责任。他们对新知的认识与教育方法也有局限性,缺少教育孙辈的能力,并且与孩子存在较大的代沟,难于沟通与交流。对孩子他们往往只能停留在吃饱穿暖的浅层关怀上,而没有心理方面、学习方面、品德方面深层次的关心与教育。亲戚监管责任不到位。作为亲戚,往往对孩子的偏差行为不敢多作批评,万一批评重了出了事情责任谁来承担?怕管严了孩子会记恨的。所以通常只能解决他们的起居和温饱问题,不能严格管教及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他们只能管孩子的吃穿,往往不管孩子的学习和品德。作为“留守儿童”,在情感上总感到与亲戚隔着一定距离,难以真正走近或互吐心声。单亲教育精力不到位。留在家里的母亲或父亲既当爹又当妈,上有老,下有小,农活家务一大堆,常常自己忙得不可开交,很难再有时间和精力顾及孩子的教育和培养,对孩子的学习教育尤其是思想教育自然放松了许多。还有一部分父母长期在外,亲眼看到许多大学毕业生难以就业,心理上产生了一种新的“读书无用论”,对孩子的学习与养成教育期望值大大降低,他们认为只要孩子身体健健康康,学习好不好无所谓,以后长大了进城打工照样能赚钱养家。农村留守儿童在多种类型家庭教育的基础上,学习上有所松懈,养成上有所疏忽,价值观上也有所偏移,失败的家庭教育容易导致失败的人生。(二)、学校教育的多方局限是产生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的关键所在。目前大多数农村学校主要采取的是应试教育,所谓应试教育,是以应付考试和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为目的的违反教育科学规律的一种传统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在我国由来已久、源远流长,近十几年来,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各级各类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可谓想尽了办法,用尽了手段。无可否认,应试教育模式的形成与流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造就了一批高尖人才,但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对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更令人堪忧。 应试教育导致大多数老师不约而同地采用过度学习强化训练的做法,用“时间战”、“题海战”的方式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中小学生必不可少的游戏时间和体育锻炼时间没有保障,甚至连节假日也被侵占。老师在忙于应试教育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对留守儿童生活、心理、健全人格等方面的关注,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在应试教育的体系里,他们生存状态与成长环境极其恶劣,片面的家庭现状加上片面的学校教育只能诞生片面的性格特征。在应试教育的大潮里,许多留守儿童自尊心受挫、甚至会导致对学习、对社会的仇恨。一般来说,农村中小学教师第一学历合格率本来就低,虽然经过了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培训,但很多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整体素质却没有得到明显提高,导致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方法落后,很难适应教育的发展需求。由于收入不高,经济困难,再加上工作任务繁重,业余闲暇时间较少,而外出学习进修机会更少,因此,农村教师的业务素养提高相当困难。在一些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外语、信息技术、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教师严重不足,相关课程难以开齐,即使开齐课程也是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代而以。尤其是班主任素质参差不齐,不能采取差别化的教育,不能够面向全体,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与成长。大多数农村学校还不具备心理辅导室,没有专职的心理辅导老师,对留守儿童所表现出的心理缺陷还不能及时的矫正与引导。虽然农村中小学的硬件条件在不断改善,但总体水平仍然偏低,尤其缺乏专业的美术设施、音乐设施、体育设施,还不能开足开齐所有课程。留守儿童出了单调的文化学习以外,缺少美育的熏陶,缺少劳动素养的培育,缺少合作精神的培养,单独行动多,集体行动少。农村偏远地区的学校还不能常态化的布置乡村少年宫并开展活动,留守儿童缺乏塑造健全人格的平台。(三)、城乡二元结构的差异化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根源。我国长期推行城乡二元结构制度以及由此而推出的二元户籍制度、二元教育制度等是造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根源。所谓城乡二元制度,就是把一个社会的经济和人口划分为两大部门,他们的生活方式与劳动方式截然不同,他们获得的政策支撑与社会资源也差距甚大。二元制度带来的突出问题是社会中的人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不能获得整体性的均衡发展,一部分群体的物质和文化水平高于另一部分群体。城乡长期二元分割,使城市儿童和农村儿童割裂开来,户籍制度限制了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户籍型教育制度使农村儿童不能享受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和教育资源,由于农民工收入低,高额的借读费和其他费用,使得父母无法提供子女在打工地就读。城市学校接受能力有限,政府决定了各个学校的施教区,也决定了农民工的孩子只能留在农村就读。而农村的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条件简陋,师资较弱,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不均衡,处于弱势地位的留守儿童的教育处境更为艰难。农村义务教育在教育资源配置中地位失衡,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向城市倾斜,造成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增长难以满足其自身发展需要。从在校生数量来看,农村小学和初中的在校生是义务教育层次上学生的主体,农村义务教育理应成为国家教育投入的主要部分,然而,在教育经费城乡配置上并没有体现出这一点。城乡公共产品投入的不协调对农村基础教育产生重要影响,由于缺少教育经费,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得不到保障,也会对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产生不良影响。四、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的解决策略日趋严峻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从国家到地方,从社会到家庭、学校都十分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有了新的转机。(一)、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教育。2013年,教育部、全国妇联都下发了文件,采取了护蕾行动;部分代表委员提出了关注留守儿童的议案;各地方政府都创建了不同的载体关心留守儿童。首先要加快户籍改革,打破城乡二元制度。要逐步弱化乃至取消与户籍相关联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一方面要保障剩余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另一方面使流入城市的农民工享有平等权利和社会权益,政府制定并实施的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都要能落到实处。坚持改革创新,逐步拆除因二元经济体制而造成的生活、工作、教育等的制度壁垒,取消城市中小学的借读费、赞助费和各种不合理费用,让每一个农村儿童不论在任何地方、任何学校都能享受到国家的教育政策。其次要加大教育投入,发展农村经济。根本是要积极实施新农村政策,要在农村加大经济投入,只有农村经济发展了,才能留得住劳动力,才能减少留守儿童的比例。同时政府可以适当地在教育经费的投放上向农村倾斜,制定优惠政策,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育环境,促进师资流动,提高教师待遇,激发竞争意识,让教师定期进行再学习教育以提高师资素质,满足现代社会不断变化的要求。也可鼓励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农村特有地理资源,另外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将实用技术送到农村,吸引剩余劳动力在附近就业。最后还要完善相关法律,保障广大儿童的合法权益。“政府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加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教育,细化和落实相关法律法规,以进一步维护农村留守儿童的各项合法权益”。针对新形势下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完善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细化和明确具体的处罚条例,增强其可操作性,通过立法对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切实解决“无法可依”的问题。对于监护人问题,从法律上规范养育监护行为,全面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应履行的义务,增强法律意识。(二)、社会力量要广泛参与让留守儿童留守不孤单。村委会、社区社工组织、志愿者的结对帮扶以及法院等单位的积极参与,开展多种帮扶活动。尤其是大学生村官的出现,使他们的学习困难能够及时得到解决,帮他们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可以由政府出资建立社区家庭,聘用受过专门教育的社会工作者或志愿者担任代理家长,把社区中父母都外出打工的留守“孤儿”组织起来,建立起临时的社区家庭,以弥补他们家庭教育的空缺。由于代理家长综合素质较高,可以对这些留守孩子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行为引导、学习辅导,使留守儿童在课外也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代理家长要在生活上照顾和关爱这些孩子,使他们能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亲情,培养他们的爱心和集体荣誉感,让孩子们的身心在温馨和谐的家庭气氛中得到健康发展。周末也可建立留守儿童的社区学习辅导站,让孩子们补充力量、增加信心、恢复希望,让留守儿童的教育不再出现空缺。(三)、学校教育不断完善及时发现并化解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父母长期外出,对孩子成长的重要影响基本失去了其本原性意义,从而外在地加大了教师这一影响源对孩子的影响”。学校要定期为学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讲座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其乐观精神,尽可能的降低因缺少家庭关爱而带来的负面影响。改变过去一遇到困难就束手无策,有了烦恼也不愿向别人诉说的局面,让孩子觉得身边还有很多热心人士在关心着他们、帮助着他们,不仅要好好学习,还要好好和老师、同学相处。学校要聘任经验丰富的教师,从事学生心理咨询工作。每学期常态化开展学生心理咨询活动,从前来咨询的学生或来信中可以反映出“留守儿童”的思想、学习等方面的困惑等,将来信及时交给“校园监护人”班主任老师,对信中反映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不仅避免了很多意外事件发生,而且可以及时介入,帮助学生化解困惑,寻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各学校要开设如“快乐课间二十分”系列校本活动课程,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让孩子们从小树立独立自主的意识、合作创新意识、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远大的理想。以前,部分留守儿童生活条件很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不注重自身的身体锻炼,继而形成不节约、懒惰等不良习惯,在活动课的参与过程中,他们变了,小胖墩少了,小病号没了,孩子们学到了本领,找到了自信。孩子们在活动中提高,在运动中创新,磨练了意志,增强了体质,培养了创新意识。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组织留守儿童参加学校鼓号队、腰鼓队、篮球队、足球队、舞蹈队等各类校级特长班,同时,学校还通过升旗仪式、运动会、书法比赛、歌咏比赛、演讲比赛、征文竞赛、手抄报、贺卡制作等各类文体活动,在活动中放松自己的心情、沟通同老师、同学的感情、增强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意识。在征得留守儿童家长同意的情况下,学校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建立“两覆盖、双自愿”的亲情结对制度。每名留守儿童和一名同龄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