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论文-从客观化叙事到主观化叙事——论萧红前后期小说叙事艺术的变化.doc_第1页
本科毕业论文-从客观化叙事到主观化叙事——论萧红前后期小说叙事艺术的变化.doc_第2页
本科毕业论文-从客观化叙事到主观化叙事——论萧红前后期小说叙事艺术的变化.doc_第3页
本科毕业论文-从客观化叙事到主观化叙事——论萧红前后期小说叙事艺术的变化.doc_第4页
本科毕业论文-从客观化叙事到主观化叙事——论萧红前后期小说叙事艺术的变化.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届本科毕业论文分类号:学校代码: 学 号: 论萧红前后期小说叙事艺术的变化on the narrative art of xiao hongs late novels所在院(系):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研究起止日期:二一四年 十月至二一五年五月 二一五年五月从客观化叙事到主观化叙事论萧红前后期小说叙事艺术的变化摘要:在对中国现代女作家作品的研究中,萧红是仅次于张爱玲的一位杰出的女作家。被誉为文学洛神的萧红,是一位极具个性的作家,她的作品被后人称为“萧红体”。本文以叙事学理论为研究视角,试图从客观化叙事的角度延伸到主观化叙事的方向对萧红小说进行深入探讨。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个部分阐述萧红小说视角由内到外、从客观化叙事到主观化叙事的变化;第二部分分析叙事结构由线性时间叙事结构到花瓣式叙事结构的改变;第三部分探讨的是故事由情节中心到情调营构模式的变化;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展现的是萧红作品叙事视角变化的原因及萧红作品的风格、价值极其在现代文坛的意义。关键词:萧红,视角,叙事结构,叙事模式abstract: in a study of women writers in contemporary china, xiao hong is second only to an outstanding female writer eileen chang. roselle literature known as xiao hong, is a very personal writer, her work was later known as xiao hong. in this paper, the theory of narrative perspective, trying to extend from an objective point of view to the direction of the narrative subjective narrative fiction to xiaohong depth. thesis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of the novel describes xiaohong perspective from the inside out, from the objective to change the narrative subjective narrative; the second part of the analysis of the narrative structure of the narrative structure of linear time to change the petal-style narrative structure; the third part is the story of change in the mood to explore business structure model from the center to the plot; part iv and part v of the show is the work of narrative perspective xiao hong and xiao hong reason for the change work style, great value in the sense of modern literary world.keywords: xiao hong, perspective, narrative structure, narrative mode目 录摘要iabstractii引言1一、叙事视角的变化2(一)客观化叙事视角2(二)主观化叙事视角3二、叙事结构的改变4(一)线性叙事结构4(二)花瓣式叙事结构5三、叙事模式的改变6四、叙事视角变化的主要原因8(一)社会背景的影响8(二)萧红体独特的“小说观”8(三)自身的诗画底蕴9五、萧红作品的价值和意义10结语10iii引言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萧红创作了很多让大家印象深刻的佳作,尤其是生死场和呼兰河传在现代文坛史上是无可企及的。更有小城三月、后花园、马伯乐、王阿嫂的死等文学精品长久以来引发人们的关注及后人对其的研究和探索。萧红是现代文坛上的一位奇女子,她的一生孤苦,短暂的生命中常常伴随着流浪他乡、疾病缠身、贫苦穷困,试想一位女子是如何用她独特的视角和心境去感知这个世界的。研究萧红小说的人曾说,如果世界上有用灵魂写作的人,那萧红一定是其中的一位。对于小说创作,萧红本人也有着与他人不一样的理解和诠释:有一种小说学,小说有一定的写法,一定要具备某几种东西,一定要写得像巴尔扎克或契诃夫的作品那样。我不相信这一套,有各式各样的作者,有各式各样的小说。萧红的坚持也造就了她今天的成功,萧红的小说从一开始就呈现出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美感。目前,运用叙事学方法对萧红小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很多学者认为萧红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位成熟的“文体家”。“萧红体”最突出的特征便是利用抒情的表达方式,传达给读者的却是一种悲凉的基调。矛盾在论萧红的呼兰河传中阐释了,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副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虽然越来越多的学者运用叙事学方法来研究萧红的小说作品,但是都是针对一个方面的局部研究,并且很多学者都是针对于萧红的成名作生死场以及最具影响力的呼兰河传两部作品进行研究。本文试图从主客观变化的角度,阐释萧红小说叙事结构和叙事模式的改变。同时根据萧红所生长的时代,她的人生经历探寻萧红小说视角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后阐述萧红作品的风格特色,以及这种别具一格的风格在文坛上的价值和意义。萧红是一位非常年轻的女作家,短暂的生命如烟花般绚烂,留给后人的确实无尽的怅惘。赵园曾说:“那个不甘瞑目的萧红,也许更希望人们识得她作品真正的美质,从而发现她作为小说家的全部价值。”他的话不断激励着学者一步步探索和研究萧红的作品,力求无限趋近萧红作品的本真,但却似乎永远无法抵达萧红的内心深处。萧仿佛是一个迷,有着太多的故事,太多的情感,深邃的内心不断激发更多的学者和学生继续研读她的作品,感受她的人生。一、叙事视角的变化叙事视角是叙事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那么何谓叙事视角呢?杨义先生在中国叙事学中解释到:“叙事视角是一部作品,或一个文本,看世界的特殊眼光和角度。”(杨义:中国叙事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91页。)在中国传统文学史上,叙事视角基本以第三人称为主,站在作品之外,以俯瞰式的叙事方式讲述一个源远流长的故事,这种叙事视角在小说作品中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当然也有其局限性。自五四时期以来,大部分现代作家采用第一人称视角以叙述者“我”的眼光来观察、体验、诉说当时的世界,符合大部分作家追求独立,追求解放,抒发自我的个性。萧红的作品也分为第一人称视角和第三人称视角两个部分,但是纵观萧红小说的艺术创作,我们不难发现,萧红作品的视角是从内部不断向外部延伸的,从客观化叙述渐渐转化到主观化叙事的历程。(一)客观化叙事视角从叙事学角度来看,客观化叙事和主观化叙事的区别在于作者所站的角度不同,客观化的叙事方式在表述时,叙述者是在小说之外的,也就以一外部视角全观故事情节的发展,非常靠近小说的文本,但是却没有进入小说文本,自己本身并不是事件的参与者。萧红的王阿嫂的死、生死场等一些作品就是属于客观化叙事的外部视角。叙述者以冷静、客观的态度阐述一宗宗令人悲痛欲绝的事情,但是叙述者本身却没有过多的情感表达,仿佛置身于一个虚构的世界之外,早已洞察事件的整个发展,觉得一切是那么地理所应当。生死场讲诉的是:“在乡村,人和动物一起,忙着生,忙着死。”(萧红:萧红集,广州:花城出版社,2006年版,第61页。)生死场这部作品展现的是东北农村人民的生活状态,作品中的叙述者游离于故事情节之外,非常客观地展现了农村的封闭状态、落后的思想、愚昧的身心。王婆卖马、小金枝惨死、瘟疫的流传,这一桩桩,一件件无不诉说着社会的悲凉和人们的愚昧,但是叙述者却采取了冷静、淡漠的语调,没有流露出任何批判或感伤的情怀。王阿嫂的死讲述了人们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状态,王大哥被地主活活烧死,王阿嫂冬天无法度日,只能吃地主用以喂猪的烂土豆,到最后被地主打致难产而死,眼前的一幕幕让读者悲愤不已,但是从文字中我们却感受不到叙述者的感情,叙述者对小说人物的剖析,也极其冷静、淡然、客观。在作品旷野的呐喊中,叙述者仿佛是一位无所不知的智者,悄悄地走进人物的内心,把儿子失踪以后父母的焦虑心情刻画得出神入化,但是叙述者本身仿佛站在千里之外的高山。客观化叙事视角的运用,有其一定的魅力所在。在任何作品中,纯客观的叙述是根本不存在的,但是萧红却是一个写小说的高手,客观化叙事的分寸掌握得恰到好处,在萧红所处的年代,人们的意识还没有觉醒,作者采用客观、冷漠、淡然的叙述方式,与作品中体现的内在强烈情感张力形成强烈的反差,更能体现出作者情感的丰富,也可以带领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走进另一个世界,体会小说人物的悲欢离合,让强大的震撼力撞击自己的心灵。(二)主观化叙事视角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出现了一批配合新思想、新思潮、新运动的小说作家,他们反叛传统的小说模式和理念,要求采用第一人称的主观叙事方法来安排故事发展的节奏。萧红创作后期的作品大部分以第一人称叙事的视角,如呼兰河传、小城三月、家族以外的人等。主观化的叙事方式,让叙述者可以走进小说的世界,和小说中的人物一起生活,能够感同身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也能以一种独特的角度去剖析人物的心理状态。叙述者“我”,在萧红的作品中,常常不是主角,一般通过讲述“我”的所见所谓,“我”身边的人发生的事情来展开故事。到“五四”时期以后,萧红作品中的“我”渐渐变成了主角,常常讲述“我”的故事,“我”的喜怒哀乐,“我”的情感经历,把叙述者“我”的内心感受,作为整篇小说情感展现的中心。由于融入了自我情感,更契合萧红的创作天性,字里行间充满了情感和诗意的文字,小说也呈现了强烈的自传色彩,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小城三月是萧红后期极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作品中也有作者本人的影子。小说透过“我”的视角,讲诉了一位女子悲凉的爱情故事。小说主人公翠姨是一位向往爱情和自由的女子,但是由于自己的身份所限,作为再嫁寡妇的女儿,她不敢追求自己的幸福。在小说中,翠姨不断地悲叹“我的命,不会好的”。她想爱却又不敢爱,想拒绝家族安排的婚姻,却又无力还击,最后以死来解脱自己。但是在最后,被他爱着的我的堂哥,却一直不知道翠姨为何而死:“哥哥后来提起翠姨常常落泪,他不知翠姨为什么死。”相信每一位读者读到此处的时候,已经无力谩骂命运的不公,社会的愚昧,我们深深感受到的是为堂哥而死的翠姨是多么的不值,是多么的悲哀。我们捶胸顿足却又感受到面对生命又是那么的无能为力,为翠姨感到无限的遗憾。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春天再一次复苏了,只是不见载着翠姨的马车来,翠姨死了,带走了属于她的春天,却给人留下了无尽的哀伤。小说中,翠姨的心事无人知道,只有叙述者“我”能够了解她的哀伤,她的不幸,以及她的无力反抗。小说的风格清新质朴,运用大量的景物描写,笔调自然平淡,却道出了数不尽的哀伤。萧红是一位情绪化的作家,小说叙事视角的转化给予她更多发挥的机会,在萧红创作的后期,她常常含泪微笑着回忆曾经寂寞又给她无数快乐的小城,用极其平淡和坦然的心态,使作品在哀怨伤感之外,又多了一份暖暖的爱意。二、叙事结构的改变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也是万物赖以生存的环境,但是长期以来,空间一直被人们所忽视。自二十世纪以来,各类学科包括自然科学,哲学,宗教等都对空间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人文科学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空间转换”概念,通过瓦解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单一的线性叙事结构,改为采用时空交错和时空颠倒的手法把小说的结构肢解得支离破碎,把小说结构空间化。(刘银方,论萧红小说的空间叙事,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05)本章以萧红小说的空间结构为切入点,运用空间叙事学的部分理论分析萧红小说叙事结构的改变及小说里的空间叙事功能。在萧红的小说作品中,有很多直接用空间命名的,如前期的生死场、桥、牛车上到后期作品呼兰河传、小城三月等。小说的名字就是一个空间场所,故事围绕这个地点展开,这个地点也成为小说的一条线索带领读者去不断探索小说的内容和结构。(一)线性叙事结构现代小说理论家鲁迅等人在理论上构建了现代小说的文本形式,而且还付诸于实践。小说在一般人看来就是讲故事,但是在“怎么讲”的问题上便涉及了很多学问,结构是小说的技法之一,一定要把事件的时间、空间、人物、起因、结果等基本要素阐释出来,进行最佳的审美配置。其中线性叙事结构是经典现实主义的重要结构形式,中国的传统小说主要也是以线性叙事为主。在对萧红小说的研究分析中,我们发现萧红前期创作的小说多以传统线性结构模式为主,例如:王阿嫂之死整篇小说一共分为六章,叙述者都是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排列的,从王阿嫂怀孕到难产而死,到如何被埋葬,都是按照主人公先后的经历安排情节的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局的。其中作品夜风是萧红作品线性结构的典型,故事中的主人公长青和老李对社会的觉醒和反抗都是按照时间顺序安排情节发展的。但是随着五四思潮的影响,同时20世纪初受西方小说的挑战,现代小说家也不断改变了自己的创作风格和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更加深远的影响。萧红崛起于中西方文学艺术交汇的时期,因此她创作后期的作品便以其独特的叙事模式,在中国文坛上独呈异彩。(二)花瓣式叙事结构五四时期以后,中国现代小说的很多作品中,空间开始参与小说结构的构建,担当着一定的叙事功能。空间不仅可以选择叙事者和视角,还可以“利用空间来表现时间,利用空间来安排小说的结构,甚至利用空间来推动整个叙事进程”。(龙迪勇,空间叙事学:叙事学研究的新领域(续)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从传统艺术的角度来审视,小说是时间的艺术,时间是贯穿小说情节发展的一条线索,读者也习惯了抓住时间的蔓藤了解小说的脉络并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但是萧红后期创作的小说却忽略了时间性,终止了时间的流动,从而具备了跨越时空的独特魅力。生死场是萧红的成名作,作者在描述的过程中,没有具体的时间,只是展现了农村人民在生死边缘不断挣扎的画面。“在乡村,人和动物一样忙着生,忙着死”村里的生死轮回和十年前是一样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着同样的日子,毫无生气,也毫无改变的迹象。小说有一个时间的跨度10年,但是在作品中只写了一年半时间、六个季节的变换更替。这种写作模式使萧红的小说独具一种跨越时空的艺术魅力。如果觉得生死场里的空间画面是按照时间顺序组合而成的,那么后期最具影响力的呼兰河传里的空间意向和空间画面完全是在共时情况下形成的花瓣式结构。花瓣式结构打破了传统小说的线性结构脉络,没有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小说的空间代替了时间被作者推到读者面前。看似毫无头绪,凌乱不堪的情节让人不甚明了,但是从整体上,小说的结构却被一种情感统领着,一直牵引着读者的心。呼兰河传共有七章,每一章中都有若干小节。第一章和第二章分别展现了呼兰河城的地理空间和精神空间。第一章以全知视角俯瞰了整个呼兰河城的全貌,东二道街、西二道街、十字街以及小胡同。作者将小城的整理布局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同时也对小城人民的生活面貌做了大致的描绘,充分表达了居民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及内心的麻木不仁。第二章介绍了呼兰河城的精神盛宴,跳大神、放河灯、野台子戏、娘娘庙大会等是小城人民唯一的精神寄托,这些活动的概括也为后面故事的展开买下了伏笔。第三章写“我家”的后花园,第四章写“我家”的布局以及“我家”的租户,第五章主要阐述了老胡家的小团圆媳妇的悲惨故事,第六章叙述“我家”仆人有二伯的故事,第七章讲述的是“我家”冯歪嘴子的故事,最后一部分交代了小说创作的动因。纵观这篇小说的所有章节,似乎找不到任何因果或时间联系。章与章之间的跳跃很大,中间毫无连接和过度,拿出任何一章都能够独立成为一篇小说,每一章都会出现一两个主要人物,但是却没有贯穿始终的人物或者事件。虽然没有时间上的连贯和统一的人物,但是整部小说的结构并不显得散漫.每一个事件,每一个人物都在呼兰河城的大背景下展开,呼兰河城仿佛是花瓣中的“花托”,将所有的“花瓣”都囊括其中,每一个人物,每一个事件都发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之内,并没有脱离宗旨和根本。从情感的角度分析,一种贯穿始终的哀怨情调也可以称作“花瓣”将每一个故事连接起来。小说中悲凉的调子是贯穿始终的,以呼兰河作为故事发展的大空间,表达着“我”童年的快乐与寂寥。连续几个章节的开头不厌其烦地叙述着“这院子是荒凉的”、“我家是荒凉的”、“我家的院子是荒凉的”,反反复复、如泣如诉地阐述形成了强大的视觉和感觉反差,在反差中展现社会贫富差异给人们带来的不公平待遇,这种强烈的反差也展现了事态的炎凉与肮脏。在萧红的印象中童年和祖父在一起的时光是最快乐的,回忆中的祖父总是那么富有温情,作品中“我”与祖父在后花园的“快乐”与“我家”及租客与仆人的“冷漠”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人心的麻木与不仁。萧红小说的空间参与小说结构构建,一方面营造了一种如诗如画的雅意气氛,使小说充满了诗意的美感;另一方面,多个场面和空间画面的组合也造成萧红小说结构空间化。它所传达出来是人们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能够永远启迪着人们的灵魂。三、叙事模式的改变对于萧红小说的叙事模式可以概括为疏密有致、抑扬顿挫八个字。萧红小说的叙事模式也是一个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探索萧红小说的叙事模式,我们可以看出在情节、结构、情调等方面有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轨迹。所谓情节就是故事内部的因果关系,推动事态不断发展的动力。萧红前期的作品是很注重情节发展的,但是之后大部分作品中没有情节,或者说不太注重情节的现象已经成为学术界的共识。由创作初期的注重情节,到后来慢慢淡化情节、不重视情节的发展变化是一个由紧张到舒缓的过程。研究萧红前、中、后三个时期的作品不难发现,她的小说叙事模式是由情节中心不断向情调营构模式转化的过程。萧红早期的作品王阿嫂的死,其情节营造得非常紧张激烈。小说的大致内容如下:一、王阿嫂身体不适;二、王阿嫂被张地主踢得快要早产;三、王阿嫂的丈夫被张地主害死;四、周围村民纷纷感慨王阿嫂生活艰辛;五、王阿嫂最终因难产而死;六、王阿嫂被简单地下葬。整个故事,作者把情节的着力点放在张地主身上,所有事件都是由张地主所引起的,是张地主导致王阿嫂难产死亡,是张地主烧死了王阿嫂的丈夫,是张地主使他们的养女小环再一次成为孤儿。小说的每一个情节发展都紧逼向前,奔向死亡。当时地主对农民阶级的残酷和压迫跃然纸上,人们的无力反抗,不禁让读者产生一种强大的压抑感。萧红中期的作品牛车上,情节开展的节奏舒缓了许多,与早期作品相比,变得平淡了。虽然是悲伤至极的故事,但是在情节的表述上却给人一种逐渐趋缓的感觉。在慢慢徐行的牛车上,在“我”时醒时睡的耳朵里,五云嫂讲述着她不幸的人生虽然是夫死子离的故事情节,但是情感的表达却内敛了许多,伴随着“我”的倾听,“我”看到了远处的原野,景物的转换使情节虽缓慢地展开却也是紧绷着,牵动着每一人的心。情节的舒缓,给人更多想象的空间,思考的时间,不段反思悲剧的根源在何处,内在所表现出来的力量确是强大的,这篇作品也表现了萧红思想与艺术的不断成熟与发展。萧红后期的作品小城三月,萧红在这部作品问世的半年后,就离开了我们,这几乎是萧红最后的小说。小说的情节不是“舒缓”一词就可以诠释的,小城三月的情节发展甚至已经诗化,极具美感,在淡淡得忧伤中诠释爱与无奈。小说中翠姨的悲剧并不完全是封建社会造成的,还有其自身性格的缺陷,所谓性格决定命运,她的性格造就了她最终的悲剧结局。犹疑的性格让她一次又一次地错过机会,错过了喜欢的绒绳鞋,错过了钟爱的我堂哥,错过了拒绝包办婚姻的机会,直至最后错过幸福,将自己送进了坟墓。在诗意盎然的春天,在花瓣飘落的三月,小说的情节矜持细腻地缓缓向前迈进,诗意芬芳。春天再一次来临的时候,只是不见载着翠姨的马车来,时间依旧不断地向前,死去的只是翠姨,时间隐藏在情节的背后,把人物的性格刻画得出神入化,淋漓尽致。萧红小说的诗化特征还表现在其浓郁的抒情上,小城三月一开篇,就盎然的诗意便扑面而来,清新细腻的文字,在字里行间仿佛可以嗅出春天泥土的芬芳。每个人都知道春天代表着勃勃生机,把小说的背景放置在明媚的春天里,对大自然的歌唱反衬出了翠姨人生春天的短暂和遗恨。更深一层次的诗化体现在小说的情调上,翠姨有一种小女人的情结,有着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喜欢穿高跟鞋,暗恋上我的堂哥,但是在临终前拉着情人的手痛哭说着言不由衷的话语。她内心有着解不开的心结,但一种生活的情调却将小说调节得有滋有味,充满诗意,让读者不禁联想到生活的美好,感受到女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和细腻,但同时也为翠姨感到深深地遗憾与愤然。小城三月是萧红后期的作品,在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时,她开始反思自己的一生,不断回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于是一系列怀念故乡与亲人的作品问世了。(刘爱华:小城三月:魅力而苍凉的象征,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第12页)翠姨常常说“我的命,不会好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句话是萧红对自己说的。这篇小说的“翠姨”是萧红最后一次诗意地自我展现,翠姨就是萧红的另一个自己,是萧红现实生活中的影子。萧红小说叙事模式由情节中心到情调营构模式的转换,有其一定的社会历史原因,但是更多的还是萧红本身的个性使然。“萧红体”的展现就可以看出萧红小说的特色便是淡化情节,着意于情绪的发展,具有鲜明的节奏感,这种独特的叙事模式便是“萧红体”的灵魂所在。四、叙事视角变化的主要原因(一)社会背景的影响探究萧红小说叙事视角的变化成因,可以分为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萧红的创作时期正是抗日战争和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吸收了很多西方的新思想,当时西方文学体质的变革也为中国现代小说家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些外部因素从已经意义上说影响了萧红小说的发展,当时很多作家的作品都是为了展现当时的社会现象而写的,但是萧红一直认为小说家是属于全人类的,坚持自己观点,执着于自己的渴望,造就了萧红成就的卓越及在文坛上的影响。(二)萧红体独特的“小说观”萧红小说叙事视角的变化与其内在的天赋和学识有极其密切的关系。萧红的创作时间并不是很长,只有短短的十年时间,但是她对小说的编写却有着自己独特的追求方式,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小说观”。最初在东北老家,与一些文学爱好者一同参加了左翼文学活动,在此期间创作了王阿嫂的死、看风筝等,作品中有明显的阶级倾向。之后的作品生死场是其成名作,也初步形成了个人化的写作风格,逐渐淡化小说的时间,增强小说结构的空间化。随着自身经历的不断丰厚,她对文学创作也越来越执着,认识不断深刻,形成自己的小说观。萧红曾说:“作家不是属于某个阶级的,作家是属于人类的。现在或者过去,作家写作的出发点是对着人类的愚昧!一个题材必须要跟作者的情感熟悉起来,或者跟作者起着相恋的情绪。”(季红真:萧红传,第342-343页)。虽然与时代主流相比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但是萧红依然坚持自己对小说的理解。萧红天生有一种不服输的性格,当别人称赞她散文写得好的时候,她很不甘心,一定要在小说方面取得成就。呼兰河传就是现代文坛小说的佼佼者,当代著名学者林非说:“萧红的小说写得有散文的韵味,散文就更有散文的风格。”青年学者在研究其著作时评价萧红的小说“这种散文的文体和朴素的文笔经得起岁月的消磨与人情世故的变换。”萧红对小说的执着,使其能够潜心于小说的世界,不为世事和时俗所影响。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什么样的“小说观”,便会造就什么样的小说形式。萧红小说对时间的淡化,对空间感的强调也奠定了她在文坛上不可动摇的地位。(三)自身的诗画底蕴萧红“不以诗名,别有诗心”,萧红从小就对诗歌和绘画有着很深的造诣。萧红喜欢诗歌,也能自己写诗歌,所以对中国古典诗歌的韵律是非常清楚的,能够恰到好处地把握韵律的节奏。萧红的诗歌是小的时候跟随祖父学习的,最初虽然不知道意义,但却觉得说起来很好听,天生有一种浪漫的情怀。在祖父去世以后,由于怀念祖父而谱写的诗歌中,及在呼兰河传第二章的描写中都能展现她的诗歌底蕴和造诣。较为难得的是,或许其他作家也能把小说语言写得有诗意有韵味,但是萧红却可以在小说创作本体的意义上来打通小说和诗歌的界限。“萧红体”本身也包含了诗歌的对小说的文本建构,增强了小说的节奏感。另外,萧红的绘画才能是师从高仰山,高仰山老师是上海美专的毕业生,教学认真、系统,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在中学时期,萧红最喜欢的便是美术,一直醉心于绘画,幻想将来能成为一名女画家,即使在她成为作家以后,依然没有放弃过美术,很多作品的封面都是她亲自设计的。萧红身为一个喜欢诗歌、能写诗歌、酷爱绘画的女子,可以看出她本身是一个极其感性的人,这些艺术素养造就了她的独特气质,同时她对小说的热爱,对小说散文化的文体追求,所有因素的综合,最终成就了她的文学成就。五、萧红作品的价值和意义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女作家,在不到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留下了几百万字的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坛上留下了明亮的一笔,其中以小说的成就最大。在萧红的创作生涯中,其小说的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和叙事模式前后都有着明显的变化。叙事视角从之前的客观性不断向主观性发展;叙事结构由线性时间结构,到逐渐淡化时间顺序,最后到花瓣式叙事结构的转化;叙事模式也有之前的以情节叙事为主,转向以情感和情调氛围为主。所有的这些变化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对于萧红来说,这是一个不断寻找自我的过程。对于现代文学史来说,萧红的小说创作是新文学在发展中不断突破原有的文学形式的过程。萧红凭借自身的特质及对小说的独到见解,以“越轨的笔致”,创造了一个独具特色,不可复制,不可颠覆,不可超越的小说世界。萧红小说的价值还体现在对其读者的影响上,阅读萧红的小说,需要读者心怀一颗淡泊宁静的心,感情不能太炽热,最好有赏玩生活的心境和品味,这样的心态,才有可能和作者展开精神领域的沟通和对话。萧红小说收放自如,在内容和结构上留有很多“空白”,留给读者一个可以自由联想和独立思考的广阔空间,希望读者能够读懂萧红内在的气质涵养。结语萧红生于呼兰河城,病逝于香港,一生命运多舛,内心是极其叛逆的,从少女时代为求学与家人的抗争,之后为情感挣扎,无数的挫折,造就了她早熟与敏感的性格,她是用生命在写作,用心灵抒写对人生的探索。萧红作为现代文坛上独树一帜的女作家,在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学术界对于萧红体的界定还没有完全一致,但是萧红小说的诗化和散文化特征依然是人们想要不断去探索和研究的方面。本篇论文在前人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从主客观叙事角度分析了萧红创作前后期的变化情况。通过对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模式三个方面的转变来展现萧红小说创作的发展历程。萧红的作品虽然不多,但是却凭借独特的叙事方式,在现代文学史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并获得了“三十年代文学洛神”的美誉,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女性作家。参考文献:1刘爱华:小城三月:魅力而苍凉的象征,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第12页2季红真:萧红传,第342-343页3杨义:中国叙事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91页4刘银方,论萧红小说的空间叙事,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055龙迪勇,空间叙事学:叙事学研究的新领域(续)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6贾倩,萧红小说的叙事策略,宁夏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7萧红,生死场,见林贤治编著萧红十年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15页8萧红全集(下),第681页9孔令石,论萧红小说的叙事节奏,扬州大学 硕士毕业论文,2011.0510元玉冬,论萧红小说的叙事艺术,郑州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2008.04.25a您好,为你提供优秀的毕业论文参考资料,请您删除以下内容,o(_)o谢谢!anationalsurveywasrecentlylaunchedtoevaluatetheeyehealthofchinesechildrenandteenagers.onjune6,chinasannualnationaldayforeyecare,thechinayouthdevelopmentservicecenterandzhejiangmedicine,aleadinglistedchinesepharmaceuticalcompany,jointlyannouncedthekickoffofthesurvey.inaboutonemonth,aquestionnairecompiledbytopeyecaremedicalexpertsinchinawillbedistributedthroughmultipleonlinepartners,includingh,aswellasthroughofflinesurveyeventsheldinuniversities,middleschoolsandprimaryschoolsacrossthecountry.areportwillbereleasedbasedonthesurveystatisticsandanalysis,andmostimportantly,guidelinesforparentsandyouthonhowtocarefortheeyesandpreventmyopiaagrowingprobleminchinasdigitizedsociety,willalsobeattachedonthereport.myopiaisnotonlyadiseasethatmakespeopleseethingsblurrily,butalsoleadstoseverecomplications,suchasglaucoma(increasedpressurewithintheeyeball),andcancauseblindness,saidzhouyuehua,anestablishedeyecarespecialistwithbeijingtongrenhospital.itisveryimportantforparentsandchildrentoknowabouttheriskandcarefortheireyes.thereareabout450millionmyopiapatientsinchina.amongchinesemyopiapatients,30millionareseverepatients,accordingtozhoutheprevalenceofmyopiaamonghighschoolandcollegestudentsismorethan70percent,andthesituationiscontinuouslyworsening,headded.sunzhu,directorwiththechinayouthdevelopmentservicecenter,saidlonghoursofstudy,lackofexercise,especiallyoutdooractivities,andattachmenttoelectronicscreenaresomeofthetopreasonsbehindthewidespreadmyopiaproblems,andtheincreaseofyoungerpatients,althoughchinahasmadegreatprogressinimprovingthehardwarefacilitiesandlightingconditionsinschools.hesaidhehopesthesurveywillalertpeopleonthethreateningsituation,andalsohelpmedicalexpertstobetterguidelineparentsandchildrensbehaviorstocareforeyes,basedonthetimelyandfactualstatisticsthesurveycollected.aseriesoffollow-upeventswillalsobeheldinsixcities,includingjinaninshandongprovince,andchangshainhunanprovince,toeducatepeopleonhowtocareforeyesafterthesurveystarted. more and more chinese are jogging to get and stay fit. most joggers will run alone, but some will jog with friends or even coaches. the beijing olympic forest park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spots. it is packed with runners in the afternoon, usually after work, and at weekends. jogging after a whole days work can be a way to unwind. it is true for he wenjun, whose workplace is right near the forest park. she discovered her athletic aptitude at the age of seven, when she began playing tennis. then she turned to jogging, and she has persevered with it for 10 years. i come to jog almost every day after work, whenever i have time. i think jogging is good for my health. and for me, a girl, it helps me to achieve to eternal goal, to keep slim, he said. he says she prefers jogging alone, so she can focus better. she loves jogging, even during beijings smoggy days. if the smog is severe, ill hold off jogging for a while. but if i really want to get away from work, ill wear a mask, or just ignore the smog and go on jogging, she said. for those who are not so athletic, jogging also has its attractions. wu houbin started roughly two years ago, when he was severely obese. within two months, his weight dropped from 82 kilograms to 64 kilograms. the success helped him recover health, and he has made friends. jogging does not require speed, but stamina. if you want to stick to the game, you need to take it as a mission, a habit, and then eventually a hobby, wu said. but persevering with jogging is not always easy. jogging is beneficial for heart-lung function, and the skeletal system, but doctors say improper technique damages the joints, especially the knees and ankles. excessive jogging wears down the body, and harms ones health. poor technique harms the muscles and skeleton, and can cause secondary injures. and, jogging in a bad environment can cause circulation problems, said lu zhiyong, attending doctor, sports hospital, general admin. of sports.dr. lu has some tips for joggers, and those who are thinking of taking it up.he says people should first evaluate their physical condition, to decide the amount and type of exercise, and jogging in the open air is better running on a treadmill. conrad macao will run special programs for the entire month of october this year to support the hong kong cancer funds pink revolution, an annual campaign that seeks to raise awareness and funds for breast cancer research, the hotel recently announced. a major sponsor of the campaign for three years in a row, conrad macao has pledged to donate a portion of its proceeds to the fund, including those collected from selling its popular bear and rubber duck merchandise, in limited pink editions. pink is the theme for floral arrangements and decorations in the hotel in october. in addition, on fridays that month, members of the management and staff will add something pink to their uniforms, regular e-mails and handwritten guest cards. breast cancer is the most prevalent type of cancer among women in hong kong and is also of significant concern in macao and around the world, regardless of age, general manager bede barry said in a statement. the hotel has enlisted the support of a number of international and local celebrities to help drive the cause, including south korean actor jung suk won. this year, a lucky guest who stays at the hotel during the campaign and also donates money for the cause will win a necklace specially designed by arte madrid, a spanish jewelry brand. women should strive to balance quality of work and life, and have children at a young age. as a doctor i see much suffering because of this imbalance. xiao ying, 36, works for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