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染病防控基本知识 微生物是我们的朋友还是敌人? n 我们人类是微生物的载体。我们人类是微生物的载体。 p 微生物喜欢我们,就让我们活下去;微生物喜欢我们,就让我们活下去; p 微生物不喜欢我们,就把我们杀死。微生物不喜欢我们,就把我们杀死。 n 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是有益无害的:在它们的帮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是有益无害的:在它们的帮 助下,人类生存得以健康,生活的更美好。助下,人类生存得以健康,生活的更美好。 n 也有一部分微生物对人类有害,它们威胁着人类也有一部分微生物对人类有害,它们威胁着人类 的健康,造成物品和食物的腐败。的健康,造成物品和食物的腐败。 这些能使人和动物、植物生病的微生物,我们这些能使人和动物、植物生病的微生物,我们 称其为称其为 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 。 n 瘟疫、战争、饥荒 被称为人类历史悲剧的 “三剑客 ”,它们 时常并驾齐驱,肆虐人间,不仅带给人类痛苦与恐慌,而 且也导致社会的衰退甚至国家的消亡。 n 历史上, 传染病 对人类的杀伤远远 超过 了所有战争的总和 。 人类生存的人类生存的 头号杀手头号杀手 传染病传染病 n 14世纪发生在欧洲的 鼠疫 (黑死病),死亡了 2000万人,减员 约 1 4。 n 17至 18世纪发生在欧洲的 天花 ,造成 1.5亿人死亡。 n 19世纪末至 20世纪在亚欧美非发生的 鼠疫 ,导致 1000万以上人 死亡。 n 1918年发生在亚欧美非的 流感 ,则使 2500万人死亡。 人类历史上还有不少重要的传染病 n结核病 在 1949年以前的中国,占各种死因的 首位 n疟疾 甲古文中有记载 n伤寒 20 世纪 30年代以前,在世界各国 广泛流行 n流行性脑膜炎 世界上有 30多个国家流行 n白喉 1583 1618年暴发第一次世界大流行 n细菌性痢疾 公元前 4世纪,希波克拉底已认识此病 n炭疽 抗生素出现之前死亡率在 20 30 n麻疹 婴幼儿 常见 的病毒性急性传染病 n斑疹伤寒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称为 “ 战争瘟疫 ” n n人类与传染病的的斗争远没有停止 n1980年 5月 8日,第 33届世界卫生大会庄严宣告: 全世界消灭 了天花 n1991年 8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美洲消灭了脊髓灰质炎 n2000年 9月和 2002年 6月西太平洋地区和欧洲先后宣布消灭本 土脊髓灰质炎病毒传播。 2000年, 我国 宣布消灭脊髓灰质炎。 n消除麻疹工作正在进行中 n 取得的成绩 虽然由于广泛开展计划免疫(免疫规划)和相应的 预防措施,一些常见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所下降 ,但传染病仍然是一个严重的 公共卫生问题。 n全球每年 因 传染病死亡 约 1400万 n发展中国家 大约 40%的 死亡 归因于传染病 n新传染病 不断发生、 已消除 /控制 的 传染病 输入或出现 ,传染病防控和 应对依然是我国公共卫生重要任务 内 容 1 传染病的概述 2 传染病的分类 3 规范报告传染病 4 新突发传染病概述 一、传染病概述 (一)传染病的概念 n 传染病 是由 病原微生物 (病毒、细菌、立克次体 、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等)和 寄生虫 (原虫 、蠕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人与动物或动 物与动物之同 相互传染 的疾病。 n 是许 多种疾病 的总称。 n 传染病要发生有 两个条件 : p 致病微生物(病原:细菌、螺旋体、立克次体、支原 体、衣原体、真菌、寄生虫等) p 有传染性(人 人、动物 人、动物 动物) 麻疹仅人传人 人畜共患病 人为主、动物为主 单纯动物感染禽流感 n 传染病要发生有 两个阶段 : p 感染 了病原微生物 p 引起了 传染 感染感染 发病发病 n 感染谱:感染谱: p 显性感染:显性感染: 有症状有症状 p 隐性感染:无症状隐性感染:无症状 n 发病发病 p 病人,病人, 有症状有症状 n 要求报告的?要求报告的? 传传 染染 病病 报报 告告 有临床 疾病 无临床 疾病 病原体感染 无临床症状 轻中症 死亡 重症 病原体暴露 无感染 什么是什么是 感染感染 ? 感染是病原体与人体之间相互作感染是病原体与人体之间相互作 用的过程。用的过程。 由于适应程度不同,在双方相互由于适应程度不同,在双方相互 斗争的过程中,可产生各种斗争的过程中,可产生各种 不同不同 的表现的表现 ,临床上称为,临床上称为 感染谱感染谱 。 传染病产生 有三大要素 抵抗力弱 的人 体 适当的 传染途径 病原 体 的存在 传染源 传染病的流行 传 播 途 径 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 传染病的传播过程 (二)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n 呼吸道传播 (传播途径 易实现 , 发病率高 ; 冬春季 高发 ; 学生 中易暴发;如流感、肺结核、麻疹等) n 消化道传播 (病例有食用 同一水源、食源 的经历;如霍 乱、甲肝、痢疾等) n 血液传播 (通过 血液、血制品 传播;如乙肝、丙肝、艾滋 病等) n 接触传播 ( 直接、间接 ;如血吸虫病、破伤风等) n 虫媒传播 ( 吸血节肢动物 是重要的传播媒介;如登革热、 疟疾等) (三)传染病的分类 分 类 依据 分 类结 果 病原体 病毒、 细 菌、寄生虫;真菌; 朊 粒。 病原体侵入 门 户 呼吸道; 肠 道;皮肤;生殖器;胎 盘 ; 血液。 传 播方式 直接 传 播: 如触摸、咬、接吻或性交; 黏膜直接接触; 飞 沫; 经 胎 盘 直接 传 播 等 间 接 传 播: 介 质 (如餐具、玩具、食物 、医 疗 器械、生物制品);虫媒;空气 等 贮 存宿主 人; 动 物;土壤;水 传染病在人群中传播的强度有以下几 个类型: p 散发 p 暴发 p 流行 p 大流行 p 地方性流行 三、规范传染病报告 39种法定报告传染病 1、法定传染病 (1)甲类 (2种 ) :鼠疫、霍乱; 2小时内报告 (2)乙类 ( 26种):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艾滋病、病毒性肝炎、 脊髓灰质炎 、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 、登革热、 炭疽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 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 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人感染 H7N9禽流感。 (3)丙类 ( 11种):流行性感冒( 包括甲流 )、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 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 病,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4)国家卫生计生委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和按照甲 类管理开展应急监测报告的其他传染病。 乙、丙 类 : 24小 时 内 报 告 2、 其他传染病 : 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 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3、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 传 染病信息 报 告管理 规 范 (2015年版 ) 疾病 预 防控制 机构 的 职责 : 负责 本 辖 区内 传 染病信息 报 告工作的 业务 指 导 和技 术 支持。 ( 1) 负责 本 辖 区的 传 染病信息 报 告 业务 管理、技 术 培 训 和工作指 导 , 实 施 传 染病信息 报 告管理 规 范和相关方案, 建立健全 传 染病信息 报 告 管 理 组织 和制度 。 ( 2) 负责 本 辖 区的 传 染病信息的 收集、分析、 报 告和反 馈 , 预测传 染病 发 生、流行 趋势 ,开展 传 染病信息 报 告管理 质 量 评 价 。 ( 3) 动态监视 本 辖 区的 传 染病 报 告信息, 对 疫情 变 化 态势进 行分析, 及 时 分析 报 告、 调查 核 实 异常情况或甲 类 及按甲 类 管理的 传 染病疫情。 ( 4) 负责对 本 辖 区信息 报 告网 络 系 统 的 维护 ,提供技 术 支持。 ( 5) 负责对 本 辖 区的 传 染病 信息分析相关数据 备 份 ,确保 报 告 数据安全 ( 6)开展 对 本 辖 区的 传 染病信息 报 告工作的 考核和 评 估 。 传 染病信息 报 告管理 规 范 (2015年版 ) 疾病 预 防控制 机构 的 职责 : 县级 疾病 预 防控制机构 履行以上 职责 的同 时 , u负责对 本 辖 区内医 疗 机构和其他 责 任 报 告 单 位 报 告 传 染 病信息的 审 核 ; u承担本 辖 区内不具 备 网 络 直 报 条件的 责 任 报 告 单 位 报 告 的 传 染病信息的 网 络 直 报 ; u或 指 导 本 辖 区承担基本公共 卫 生服 务项 目任 务 的基 层 医 疗卫 生机构 对 不具 备 网 络 直 报 条件的 责 任 报 告 单 位 报 告的 传 染病信息 进 行网 络报 告。 传 染病信息 报 告管理 规 范 (2015年版 ) 医 疗 机构 职责 : n登 记 与 报 告 : 责任报告单位或责任报告人在诊疗过程中应 规范填写或由电子病历、 电子健康档案 自动生成规范的 门诊日志、入 /出院登记、检测检验和 放射登记 。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 报告的病原携带者后应按照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 (以下简称传染病报告卡)(见附件)或通过电子病历、电子健康 档案 自动抽取符合交换文档标准 的电子传染病报告卡。 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 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也应填报(或抽取)传染病报告卡信息 。 谁最早发现传染病: ? 发现途径: 病人在医疗机构就诊 被发现 。 医生能否发现传染病: ? 医生: 掌握相关传染病的诊断标准 异常事件的发现: 与既往就诊人数的比较、 病例间有无流行病学关联 如何发现传染病 传染病的防控制原则: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n医疗机构: 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 早隔离 n疾控机构: 监测、流调、检测、现场处置、评估 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防控中的作用 (一)传染病报告卡填报要求(一)传染病报告卡填报要求 n 完成传染病诊断后,完成传染病诊断后, 首诊医生首诊医生 负责填写负责填写 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报告卡 (初次(初次 / 订正)。订正)。 n 传传 染病染病 报报 告卡:告卡: 统统 一用一用 A4纸纸 印刷,使用印刷,使用 钢钢 笔或笔或 圆圆 珠笔珠笔 填写填写 , 项项 目完整、准确目完整、准确 , 字迹清楚字迹清楚 ,填,填 报报 人人 签签 名名 。 n 报告卡中须填报患者报告卡中须填报患者 有效证件有效证件 ,如无法获得可填写居民健康,如无法获得可填写居民健康 卡、社会保障卡、新农合医疗卡等卡、社会保障卡、新农合医疗卡等 身份识别号码身份识别号码 ;暂无身份;暂无身份 证号的儿童及残障患者填写证号的儿童及残障患者填写 监护人监护人 有效证件号,特殊信息请有效证件号,特殊信息请 在在 备注备注 中填写;中填写; n 若为学生或幼托儿童须填报其所在学校若为学生或幼托儿童须填报其所在学校 /幼托机构幼托机构 全称全称 及及 班级班级 名称名称 。 n 专项调查、报告和监测的传染病,应在本规范基础上按照有专项调查、报告和监测的传染病,应在本规范基础上按照有 关要求执行关要求执行 。 如乙肝病例诊断后,除填写如乙肝病例诊断后,除填写 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报告卡 (初(初 次次 /订正)外,还应填写订正)外,还应填写 乙肝附卡乙肝附卡 。 n 按照乙肝报告时限,在(按照乙肝报告时限,在( ? ) 小时内小时内 由公共卫生科人员将由公共卫生科人员将 “报告卡报告卡 ”和和 “附卡附卡 ”录入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录入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 n 订正:订正: 已已 报告病例报告病例 诊诊 断变更断变更 、 死亡死亡 时,由时,由 临床医生临床医生 及时进行订及时进行订 正报告,重新填写报正报告,重新填写报 告卡,卡片类别选择告卡,卡片类别选择 订正项,并注明原报订正项,并注明原报 告病名。告病名。 n 注意:注意: 对疑似病例,对疑似病例, 及时排除或确诊。及时排除或确诊。 n 核对:核对: 录入人员录入人员 对收对收 到的报告卡进行到的报告卡进行 错项错项 、漏项、逻辑错误、漏项、逻辑错误 等等 检查,对有疑问的报检查,对有疑问的报 告卡必须及时向填卡告卡必须及时向填卡 人核实。人核实。 1.HBsAg阳性阳性 时间时间 : 6个月个月 / 6个月内(包括个月内(包括 6个月)由阴性个月)由阴性 转转 为为 阳性阳性 / 既往未既往未 检测检测 或或 结结 果不果不 详详 2.首次出首次出 现现 乙肝症状和体征的乙肝症状和体征的 时间时间 : 年年 月月 / 无症状无症状 3.本次本次 ALT: U/L 4.抗抗 -HBc IgM 1:1000检测结检测结 果:果: 阳性阳性 / 阴性阴性 / 未未 测测 5.肝穿肝穿 检测结检测结 果:果: 急性病急性病 变变 / 慢性病慢性病 变变 / 未未 测测 6.恢复期血清恢复期血清 HBsAg阴阴 转转 ,抗,抗 HBs阳阳 转转 : 是是 / 否否 / 未未 测测 乙肝附卡乙肝附卡 的填写的填写 两个两个 首次首次 n 发病日期发病日期 病人病人 本次就诊本次就诊 时,开始出现症状的日期。不时,开始出现症状的日期。不 明确时,填明确时,填 就诊日期就诊日期 。 发病日期发病日期 的填写的填写 n 须填写须填写 小时小时 n 当对病例进行订正时,分两种情况当对病例进行订正时,分两种情况 p 需需要同时修改诊断日期:需需要同时修改诊断日期: u 由由 疑似病例疑似病例 订正为订正为 临床诊断病例临床诊断病例 或或 确诊病例确诊病例 u 一种一种 传染病订正为传染病订正为 另一种另一种 传染病传染病 u 病毒性肝炎各分型,如未分型肝炎订正为乙肝时病毒性肝炎各分型,如未分型肝炎订正为乙肝时 p 不需修改诊断日期:不需修改诊断日期: u 同一病种由同一病种由 临床诊断临床诊断 订正为订正为 确诊病例确诊病例 , 不需要修改不需要修改 诊断日期。诊断日期。 诊断日期诊断日期 的填写的填写 工作单位工作单位 的填写的填写 n 工作单位工作单位 填写患者填写患者 发病时发病时 所在工作单位的名称。所在工作单位的名称。 n 职业:职业: 幼托儿童、学生幼托儿童、学生 、教师、教师、 餐饮食品业、商业服务、医务人餐饮食品业、商业服务、医务人 员、工人、民工、干部职员等员、工人、民工、干部职员等 需要填写需要填写 工作单位。工作单位。 n 学生学生 /幼托儿童:幼托儿童: 详填发病时所在详填发病时所在 学校学校 /托幼机构托幼机构 、 年级年级 、 班级班级 。 学校学校 /托幼机构名称为全称(不要简称)托幼机构名称为全称(不要简称) , 格式要统一格式要统一 ,例如:,例如: p 白银市第一中学高三(白银市第一中学高三( 5)班,靖远县第一中学高一()班,靖远县第一中学高一( 2)班,白银区第十小)班,白银区第十小 学六年级(学六年级( 3)班。)班。 p 如果某年级如果某年级 未分班级,一律填写(未分班级,一律填写( 1)班。)班。 n 民工:民工: 详细填写其发病时所在工地。详细填写其发病时所在工地。 n 如果无工作单位,填写如果无工作单位,填写 “无无 ” 。 现住地现住地 的填写的填写 n 现住地现住地 填写患者填写患者 发病时发病时 实际居住的地址。实际居住的地址。 不是户藉所在地不是户藉所在地 。 可以是可以是 家庭地址家庭地址 ,也可以是,也可以是 寄宿地址寄宿地址 或或 宾馆宾馆 、 旅店旅店 。 n 应详细填写省、市、县(区)、乡(镇、街道),填写到应详细填写省、市、县(区)、乡(镇、街道),填写到 村(居委会村(居委会 )或门牌号)或门牌号 。 p 外地到本地就诊外地到本地就诊 现住地填现住地填 外地外地 p 本地至工作、出差、旅游等期间患病本地至工作、出差、旅游等期间患病 现住址填写工作地、寄宿或宾馆现住址填写工作地、寄宿或宾馆 地址地址 p 不能提供本人现住地址的病例(境外输入病例)不能提供本人现住地址的病例(境外输入病例) 填写报告单位地址填写报告单位地址 p 羁押或服刑人员患病羁押或服刑人员患病 填写羁押或服刑场所地址填写羁押或服刑场所地址 n 如果有一处以上住址,应填写患病期间能随访到的住址。如果有一处以上住址,应填写患病期间能随访到的住址。 (二)传染病报告卡填报注意事项(二)传染病报告卡填报注意事项 p 年龄 14岁以下 ,职业不能填报 从业人员 ; p 年龄 14岁以上 ,职业不能填报 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 ; p 死亡日期 不能早于 发病时间; p 医生填卡日期 不能早于 诊断时间; p 诊断时间、医生填卡时间、发病时间 不能晚于 当前录卡时间 /订正报告时间 1、逻辑校验、逻辑校验 n 阳性检测:仅限血站报告阳性检测:仅限血站报告 HIV; n 病原携带者:病原携带者: 霍乱霍乱 、 脊灰脊灰 、乙肝、伤寒、副伤寒、乙肝、伤寒、副伤寒 间日疟、恶性疟;间日疟、恶性疟; n 疑似诊断不可报:脊灰、疑似诊断不可报:脊灰、 AFP、艾滋病、艾滋病、 HIV、 肺结核中涂(肺结核中涂( +)、仅培阳;)、仅培阳; n 临床诊断不可报:脊灰、临床诊断不可报:脊灰、 HIV 肺结核中涂(肺结核中涂( +)、仅培阳;)、仅培阳; n 实验诊断不可报:实验诊断不可报: AFP、肺结核中菌(、肺结核中菌( -)、未痰检;)、未痰检; n 实验室诊断必填实验室结果(如手足口病)实验室诊断必填实验室结果(如手足口病) 2、病种和疾病分类的限制条件、病种和疾病分类的限制条件 n 炭疽、病毒性肝炎、梅毒、疟疾、肺结核 分型报告。 炭疽分为肺炭疽、皮肤炭疽和未分型三类; 病毒性肝炎分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和未分型六类 梅毒分一期、二期、三期、胎传、隐性五类; 疟疾分为间日疟、恶性疟和未分型三类; 肺结核分为涂阳、仅培阳、菌阴和未痰检四类。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血吸虫病分急性和慢性报告。 3、病种和疾病分型的限制条件、病种和疾病分型的限制条件 n 录卡前,对填写的报告卡,须进行审核及重卡检查,确认重复报告的卡片 进行标记,不再通过网络录入。报告卡录入后要 再次 进行 审核 ,确保网络 报告卡 完整、准确 。 检查发现以下情况应立即报告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在规定时限 内完成网络直报 : p 发现 甲类 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 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等按照甲类管 理的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 p 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或不明原因死亡病例。 p 发现同一种急性传染病在同一自然村寨、街道、集体单位(学校、幼儿园、 场所) 一日内 出现 3例及以上 ,或 一周 内出现 5例及以上 。 n 责任报告单位 每日 对当天报告卡进行 查重 。 n 重报的报告卡,通过网络做出 删除 标记。 4、报告卡审核、报告卡审核 四、新突发传染病概述四、新突发传染病概述 n 人类与传染病的的斗争远没有停止。人类与传染病的的斗争远没有停止。 n 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发出警告:全球警惕,采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发出警告:全球警惕,采 取行动取行动 -防范新出现的传染病防范新出现的传染病 。 1、由 新种 或 新型病原微生物 引发的传染病; 2、 重新发生 的古老传染病,是指一些原已得到基 本控制、已不构成公共卫生问题 ,但近年来因某些 原因又重新流行的古老传染病。 n有人将二者合起来简称为新发和再发传染病。 1、新发传染病的定义 新发传染病是指在过去 20年内 在人群中的 发病率有所 增加 或者在 将来有可能增加 的 感染性疾病 。 n出现 特有 的症状; n原来很少的疾病 出现流行 ; n原来临床表现轻微的疾病变得 严重 ; n原来可以预防或治疗的疾病失去 控制或出现耐药性 ; n或者是由于新的诊断技术的应用 ,一些 疾病被发现 有所增加。 美国 CDC(2001年 ) 1、新发传染病的定义 u突发急性传染病是指: 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对人类健康构成重大威胁,需要对其 采取紧急处理措施的 鼠疫 以及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 ( SARS) 、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等新发生的急性传染病和不明原因 疾病等。 中国 突发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战 2007 2、突发传染病的定义 突发急性传染病的范畴: u不明原因疾病(急性、重要危害); u新发传染病(急性传染病); u传统意义所指传染病(急性传染病、重要危害)。 年代 病原体名称 年代 病原体名称 1973 轮状病毒 1981 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毒株 1975 细小病毒 B19 1982 人嗜 T淋巴细胞病毒 II型 1976 隐孢子虫 1982 大肠艾希菌 O157: H7 1976 埃博拉病毒 1982 伯氏疏螺旋体 1977 汉坦病毒 1983 人免疫缺陷病毒 1977 嗜肺军团菌 1983 幽门螺杆菌 1977 空肠弯曲杆菌 1983 肺炎衣原体 1977 丁型肝炎病毒 1984 日本斑点热立克次体 1980 人嗜 T淋巴细胞病毒 I型 1985 比氏肠胞虫 1973年以来全球新发现的传染病病原 年代 病原体名称 年代 病原体名称 1986 卡晏环孢子球虫 1992 巴尔通体 1988 人疱疹病毒 6型 1993 Sin nombre病毒 1988 丙型肝炎病毒 1993 家兔脑胞内原虫 1989 戊型肝炎病毒 1994 人粒细胞埃立克体 1989 查菲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网瘾安全教育
-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大数据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新疆职业大学《生物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导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建筑大学《旅行社管理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能源学院《英语视听说Ⅱ》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商品与货币交换演变》课件
- 人工清理田面施工方案
-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消化与呼吸系统医学教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至2031年中国家用空气清新器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设施农业课件
- 启事(教学课件)-中职高考语文二轮应用文写作专项突破
- 《DBJT45-T 047.2-2022旅游公路设计指南 第2部分:设计要求》
- 《格隆达尔长号作品《f小调协奏曲》谱例分析及演奏技巧与处理》
- 东华大学学位英语历年真题
- YAMAHA(雅马哈)贴片机编程培训教材
- 液压泵站、油缸压力流量速度推力功率选型计算
- GB/T 44562-2024航空用钛合金100°沉头大底脚螺纹抽芯铆钉
- 2024年互联网营销师(高级)职业鉴定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建筑智能化配管-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
- 在建工程评估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