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无法带我们突围的苏东坡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东坡 在中国人心目中就是这么一副所谓的豁达形象。于是我们都不去反思为什么受苦受难,不 去反思该不该受苦受难,我们只是把苦看作乐,只会在苦中寻乐,以至最后,我们自己也 以为是真乐而不是装乐了。也许,在没有法制与民主的中国,苏东坡们也只能选择这样的 “伪精神突围”?也只能这样想开点?苏东坡的悲剧是中国社会的悲剧,更为可悲的是, 我们至今还有人把它当做喜剧来读。 宋仁宗嘉佑二年,二十岁的苏轼入京应试,他是幸运的,因为当时的主考官是欧阳修。 欧阳修反对华美靡丽、内容空洞的形式主义文风,这一年,只会卖弄词藻、堆砌文字的考 生无一人被录取,而年青的苏轼以其文质兼美的文章一举成名。这里还有一个美丽的误会, 欧阳修把苏轼的试卷误认为朋友曾巩的,为避免嫌疑,他把本应为第一的试卷定为第二名。 出榜之后,欧阳修赞叹地说:“老夫当避此人。 ”欧阳修是当时的文坛领袖与权威,他的每 一句话都影响着学子的荣辱与成败。有人曾说过:当时的学者不知刑罚的可怕,不知晋升 的可喜,只怕欧阳修的意见。 宋仁宗对他的才华与能力评价很高,声称自己尽管没有重用这位年青人,但为子孙留 下一位好宰相。仁宗去世后,刚即位的英宗迫不及待地想马上起用苏轼,想先封他为翰林 学士,然后参预朝政。苏轼刚好三十岁,这正是一个人在精神上成熟的时期,但是却遭到 了老臣们的反对。宋代是一个因循苟且、毫无锐气的时代,官员多而滥,朝廷规定三年普 升一次,只要你在任上没出大事,哪怕没有什么政绩也会升级转职的。 (与后世何其相似) 宋朝(不仅是宋朝)一向是防止武将夺其天下,而对贪污浪费似严实宽。你苏轼如此年青, 竟想参预朝政,让当时的人一百个不理解。在这种形势下,聪明的王安石不惜屡召不至宁 愿只当个地方小官来抬高身价以求一举入朝,因为一级一级地升迁对急于变法的他来说实 在是太慢了。苏轼主动让了步,回家为父亲守丧去了。不仅如此,他还必须感谢那些“关 心”他的前辈。 苏轼是天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也有一定的治国才能,他从小就有志做汉朝范 滂一样的名臣,报国才是他的本愿,他二十多岁就名满天下,自然壮志凌云骏马长嘶。他 送给弟弟子由的诗表明了当时的心情,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人活一 世,就应该如飞鸿一样,在雪泥上留下痕迹。他是自信的:“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 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至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中何妨 闲中看。身长健,但悠游卒岁,且斗樽前。 ”(苏轼泌园春 ) 但是,他想得太简单,打击马上就要到来了。余秋雨认为他遭受迫害是因为才华出众, 大家嫉妒,这有道理。 (苏东坡突围 )中国传统劣根性的表现之一就是红眼病,他太多 才,太出色,他把同代的人比得有些失色,他让周围的人不那么舒服。压制住比自己高明 的人才能显示自己优越,才能让自己心理更平衡一些。这风气至今还有巨大的生存空间。 更为根本的是,专制的中国最信奉专制,苏轼同王安石一样,都想变革社会;他们的 不同在于,王安石欲痛下猛药, (王更有与民争利只顾政府财政之心)苏轼则主张慢慢调养。 这种争执在一个法制国家是容易通过竞选解决的,但在中国肯定是水火难调,以不太宽容 且不善于也不想做争取工作的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对反对者是一概打击贬谪,这就更快地 把苏轼推到了敌对的一面。王安石变法是一个至今未能定论的历史命题,但从当时的情况 看,真正支持变法的只有宋神宗一人,以至王安石不得不任用小人主政,政府的收入虽然 提高了,但许多地区民不聊生、国夺民利是事实。郑侠冒险上流民图 ,神宗一看就落泪 了。王安石本人热情有余却对形势估计不足,又加上情格执拗听不进任何不同意见,内外 交困最终失败。清代以前的中国人把北宋的灭亡归咎于王安石,甚至把他与秦桧相提并论。 为了显示自己的绝对正确性,变法者必须打倒一批人,多才而有名的苏轼自然首当其 冲。他们不惜采用文字狱的方式,从苏轼的诗文中找到了许多“攻击政府诬蔑领导(皇帝) ” 的“证据” ,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 。他被关押四十多天,被殴打被叱骂被折磨,差一 点送了命。 苏轼不想做也不是迂腐的纯书生, “眼看时事力难任,贪恋君恩退未能。 ”这一个时期, 他也记录了百姓在保甲制度下所受的非人折磨。他写过监狱的呻吟、农民绝望的悲叹,他 写河工“人如鸭与猪” 、农民“尔来三月食无盐”的艰苦。他本人性格直露,遇到邪恶, “如蝇在食,吐之乃已。 ”他在给皇帝的谢恩奏章上说了几句批评政府的话,在一个民主国 家,是很正常的,但在(古代)中国是危险的。厄运到来了。 变法派的小人李定等人主动充当急先锋,李宜之、沈括等推波助澜,他于七月二十八 日被捕,一向相信“天下无坏人”的苏轼吓坏了,他躲进房间不敢出来,又考虑到躲也不 是办法,他与下属商量后终于穿着官服迎接使者,官差目露凶光,气氛十分紧张。皇差要 苏轼立刻出发,但还是开恩允许见家人一面,全家人放声大哭,老百姓泪下如雨,在途中, 苏轼想投水自杀,又怕给弟弟、朋友带来麻烦。那些兵士乱翻一气, (形同文革时)家里人 尤其孩子们怕得要命。兵丁走后,大家气冲冲地说:“都是写书招得祸,写作有什么好处, 把人都吓死了。 ”然后焚烧他的手稿,后来,苏轼发现存留的不到三分之一。 审问达四十多天。我绝不同意林语堂的苏轼“一定在法庭上讲解文学的典故为乐事” 的说法!他肯定是心惊肉跳地受尽了折磨,中国监狱之黑暗、审讯之野蛮、司法之残忍自 古就令人不寒而栗,不要笑话苏轼胆小,没有伤痕的人才嘲笑伤痕,没经受过痛苦的人才 歌颂痛苦,不了解中国的人才美化中国的官僚机构与暴力机关。 苏轼没有被杀,与太皇太后、皇帝对他一贯的好感有直接关系。太皇太后临死还关心 苏轼的生死安全。神宗是一个心肠不错的皇帝,他也十分清楚苏轼的清白,但他不可能也 没有必要为了一个苏轼得罪整个官员系统。中国一向强调所谓的集体利益, (其实是个别人 的利益)一向强调为了集体利益放弃个人利益, (不能保障个人利益,又怎能保障集体利益! )迫于众人的压力,还是将他贬到了黄州。明明都知道没罪还要定罪,这在中国历史上数 见不鲜,人制而不是法制的国家最容易出现这种罪恶。你没地方讲理,抓你是因为你可能 有罪,放你是因为上级仁慈;放了你就不错了,你还敢要求上级给个说法?你还想再进监 狱?苏东坡没有被判死刑,就该好好感谢皇上,真的,换个人早死了。 苏轼死里逃生,风尘仆仆狼狈不堪地来到了黄州。他不得不思索人生的意义、自己遭 罪的原因。他的思索,在今天的人看来,已经是很可笑的了。不,也许我们还有些同感。 他责备自己智力太好太聪明。小妾(纳妾当时为正常)朝云生了儿子,三天举行洗礼 时,他写诗自嘲:“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 卿。 ”我们不明白,聪明才智也有罪吗?在正常的社会机制下,在法制真正健全的国家里, 聪明而有才的人是能够得到承认与尊重的,而在专制国家,多才很可能就是招嫉惹祸的原 因之一。我知道苏东坡在说反话,可是这仅仅是反话吗? 他也反省自己个性太直,他写道:“闭门却扫,收召魂魄,退伏思念,求所以自新之 方。反观从来举意动作,皆不中道,非独今所以得罪也。 ”在专制的中国,苏轼也只能这样 反省自己的所做所为是否符合社会游戏规则,也只能从自身找原因,如什么出言不慎、性 格急躁、成绩突出等等。说来有趣,就连哲学家朱熹也批评苏轼出狱后写的两首诗没有克 制与改过自新之意。苏轼甚至把灾祸归咎于出生时间不佳,他降生在天蝎宫之下,这种命 运与韩愈相似,韩愈也属于同样的星座,也是因为坚持自己的意见而被流放。 当中国所谓智者的智力水平都如此低下的时候,我们就明白,中国传统文化、传统体 制只有吃人这一项功能了。 中国人对“祸福无常”一向是无奈的迷信的,这足以证明人权没有保障,社会没有固 定的法制与准则。人与人的个性是不同的,个性有可能影响到交友、升迁,但不应该有性 命之忧、安危之虑。按苏轼的想法,我们遇灾时就不应考虑社会、体制、上级的因素,只 能自责、自省:文种应该责备自己没有功成身退,李建成应该责备自己不该想当皇帝,岳 飞就该责备自己不该立志直捣黄龙府,彭德怀应该责备自己不该与领袖闹分岐,刘少奇应 该责备自己权力太大。毛泽东的卫士长李银桥为彭德怀惋惜,他说毛泽东本来是把万言书 当作意见书来看的,但彭老总太犟,把毛主席把大家都惹生气了,才定他个“反党”的罪, 清算他从井冈山时期到抗美援朝的“错误” 。 (见领袖泪25 页)这恰恰证明了法律是一 纸空文,司法不独立!李银桥的认识与苏轼的认识如出一辙,很能说明问题。 在一个法制国家,假如你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是有机会有条件反击的。因为把“侵略 中国”改为“进入中国” ,日本的家永三郎教授状告日本政府,官司打了三十多年,虽有顽 固分子想伤害他,但日本警察还是尽职地保护,老人于 2002 年 11 月平安去世。美籍华裔 科学家李文和被无端指控为泄露核机密,但他拿起法律武器最终讨回了公道。他们都不需 要上级批条子之后再依法办案。被行政干预的法律还叫法律吗? 苏轼没那么幸运,他只好纵情于山水,他一心想融于田园,他说:陶渊明肯定是他的 前身。田园诗其实是骗人的,它们掩蔽了农村的苦与穷,鲁迅对此看得很透。苏轼在黄州 的生活,一点也不浪漫,缺衣少食无钱无地,房子小而破旧,他在东坡上开垦了一片地, 自号“东坡居士” 。 “余至黄州二年,日以困匮地既久荒,为茨棘瓦砾之场,而岁又大 旱,垦辟之劳,筋力殆尽。 ”他给友人的信中有诗:“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 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 ” 拣拾石头瓦片开垦土地,自己割草盖房子(雅 名雪堂) ,面孔黝黑,他表面上成了真正的农民。有时他也雇一小船,与渔樵为伍,消磨一 日的时光,但也常常被醉汉推推搡搡或被当地农民恶语叱骂。 (与下放的“右派”相似) 中国人对冤苦是无可奈何的,唯一的出路就是不把苦当作苦, “谎言重复千遍就是真理” ,反复说苦是甜,苦真的就变成甜了。苏东坡做得很成功。 “无事以当贵,早寝以当富,安 步以当车,晚食以当肉。 ”他用精神胜利法教育别人:“出舆入辇,厥痿之机。洞房清宫, 寒热之媒。皓齿蛾眉,伐性之斧。甘脆肥浓,腐肠之药。 ”他否定了便捷的车子、舒适的房 间、美丽的女人、可口的食品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他的“阿 Q 主义” ,一直保持 了一生,晚年被贬到荒芜的海南岛,当地无医无药,他反而说:“每念京师无数人丧生于 医师之手,予颇自庆幸。 ”他能找到美丽的风景, “风涛烟雨,晓夕百变。 ”“酒醉饭饱,倚 于几上,白云左绕,青江右回,重门洞开,林峦岔入,当是时,有所思而无所思。 ”“江水 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 苦不要紧,我们总能找到乐如果你想找乐的话,如果你想开的话。这正是苏轼留 给我们的最大的最可怜的精神财富!我们美其名曰:达观!洒脱! 从这个角度来说,他是传统文人,过分喜爱苏东坡的人,自然也是传统文人只重 视自己安乐,不太想也没有勇气过多介入时代。推论开来,喜爱苏东坡的林语堂与余秋雨 也是传统文人,他们都不是立志改变社会的鲁迅式的思想者。1999 年,在一片“批余”之 风中,我发表过只谈余秋雨优点的从历史深处到心灵深处 ,当我走过余秋雨,才注意到 了他过多的文人情趣,他力图用古典解释现代,但结论还是“我们的一切基本上是很好的。 ”余秋雨说苏东坡是在黄州成熟的,而林语堂则认为他在密州时就成熟了,二人的观点一 致, “愤怒与苛酷的火气已无,只剩下安详与顺天安命的心境,甚至他对大自然之美的喜悦、 生活中的乐事的享受,也比以前更洒脱而不执著。 ”(林语堂苏东坡传 )他这时的吏隐 亭 、 望云楼正是这种本质的体现:“纵横忧患满人间,颇怪先生日日闲。昨日清风眠 北牖,朝来爽气在西山。 ”“阴晴朝暮几回新,已向虚空付此身。出本无心归亦好,白云还 是望云人。 ” 一切都是无所谓的,也是无奈的,反正是“忧患满人间” ,管不完更管不得,那就不管 了吧,那就融入风景、天人合一吧。他没想过播下梦想的种子,他没像那个把小鱼扔回大 海的孩子那样说:“这一条在乎!”公平而论,苏轼每到一地都做过许多好事,可他为什 么教育我们消极呢?是文化使然还是环境使然?夏瑜的血被他拼死拯救的人们吃掉了,中 国人聪明过头,我们对于改造社会、救助民族的人不仅不崇敬反而真心地笑他不识时务笑 他太笨笑他神经病。苏东坡后来确实说过新法不全坏的真话,至今,讲述者在台上不可思 议地笑,听讲者在台下会心地哄堂大笑:是的,苏轼太儍了,傻帽一个!我们肯定不会那 么傻的! 余秋雨认为他在黄州成熟了,可这是一种多么可怕的成熟啊。他的前后赤壁赋到 底给了我们多少有益的启示呢?他所说的“水也永恒,月也永恒,人也永恒”的道理根本 不符合常理!古希腊哲学家所说的“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才提示了发展变化的真 理。沉醉于中国古典的人们可以对比一下世界名著, 漂亮朋友是揭露无耻者飞黄腾达的 事实, 高老头是展示金钱社会的罪恶, 罪与罚是分析人性弱点与社会压迫, 战争与 和平是全方位记录时代, 汤姆大伯的小屋是揭露黑奴制的罪恶与宽容的伟大, 马 丁伊登是关注精神强者与低俗丑陋社会的冲突, 日瓦戈医生是揭示十月革命的另一 面, 牛犊顶橡树是反思苏联政府的残暴。苏东坡只是告诉我们:“惟江上之清风,与山 间之明月,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这一次 林语堂说得对,这是催眠!后赤壁赋更玄乎,他梦到了神仙。同李白一样,他也相信 人会成仙, “神仙固有之,难在忘势利。 ”中国古代经典的思想水平基本上就这么高了,后 人发展的只是文字形式而已。 从大风大浪中过来的人最明白宁静的妙处,同白居易一样,苏轼也呐喊了几声便躲进 了诗文。苏东坡终于划完了他生命的抛物线,走向了成熟、闲适、麻醉、麻木、绝望,走 向僵死的自得其乐。反过来说,他不这样又能怎么样呢。这是体制与文化的悲剧,让后人 反复地续写 费孝通在文革中这样开导自己:我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6人股东合作协议书模板
-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4 探索活动:三角形的面积(8)-北师大版
-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2 2和5的倍数的特征丨苏教版
- 8-数学广角-搭配(二)-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卷(含答案和解析)-
- 《木兰诗》历年中考古诗欣赏试题汇编(截至2024年)
- Unit Six《 Lesson 17 Happy Chinese New Year to Our Family!》(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北京版(2024)英语一年级上册
- 2024年磁粉离合器项目资金需求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度个人与环保科技公司环保项目提成合同
- 2025年度便利店加盟店合作协议
- 2025年度离职员工解除劳动合同保密协议书及保密承诺书
- 2025年云南省昆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招聘合同聘用制专业技术人员47人历年高频重点模拟试卷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农机安全知识讲座
- 1.1青春的邀约 教学课件 2024-2025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统编版2024)
- 《1亿有多大》(说课稿)-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001
- DeepSeek从入门到精通 -指导手册
- 校长第一次全体教师会上发言:2025春季开学教师掌握这 6 词教育之路畅通无阻
- 2025年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衰老细胞代谢重编程-洞察分析
- 发票知识培训课件
- 化工开停车培训
- 2024年财政部会计法律法规答题活动题目及答案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