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_第1页
2012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_第2页
2012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_第3页
2012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_第4页
2012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时代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摘要 信息时代给人们的交往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也给虚假信息和欺骗行为提供了场所,大 学生作为信息时代主力军,信息时代大学生的诚信教育问题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 信息时代 大学生 诚信 人类已经进入 21 世纪,以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 人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在网上学习、聊天、娱乐甚至购物、恋爱等。大学生作为新生事物的快 速接受者和创造者,对信息的利用和传递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缤纷的网络,给“象牙塔”中的大 学生架起一座和外部世界联系的桥梁。大学生们通过虚拟的网络拥有了比较宽广的视野,他们身处 校园却能了解到快速发展的世界。 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的同时,信息立法相对滞后,管理技术还不完善,给掌握一定技术而思 想又不健康的大学生提供了可乘之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 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就在这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我们的部分 大学生的诚信丢失了,因此,信息时代大学生的诚信问题更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一、信息技术给大学生失信提供了平台 1. 信息技术成为考试作弊的先进工具 考试作弊是校园里的顽症,一些学生平时学习不努力,把大学校园作为轻松、潇洒的乐土,在 不知不觉中到了迎来了考试。为了向父母交代和为自己留条后路,千方百计蒙混过关。随着信息技 术的发展,作弊手段也越来越现代化,从近几年全国四、六级英语考试暴露出来问题看,一些地方 集团作案,利用手机、无线耳机作为载体,考试时先将试卷拿出来给英语水平高的学生做出答案, 然后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将答案传输到作弊者的耳朵。这样不仅手段隐蔽,而且作弊面广,可以同 一学校、统一城市甚至更大范围内实施。 2. 制作虚假档案 随着就业形势越来越紧张,一些学生为了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处于较有利的位置,就在求职材 料下大功夫,篡改成绩、修改履历、伪造证书。比如有的学生把别人的四级英语证书、计算机等级 考试证书、奖学金证书及其它一些荣誉证书,改名换姓后在经过扫描、复印和其它技术加工,就成 了自己的“辉煌经历” ,堂而皇之地交给用人单位。一些用人单位无法鉴别真伪,既损害用人单位 的利益,也破坏了高校的形象。 3. 身份欺骗成为网络虚拟世界的通行证 2 网络交往借助电脑和网络传递,交往者的真实身份被掩盖了,身份虚拟化已经成为一个极为普 遍的现象,身份欺骗也成为当前网络社会交往中最为普遍的一种诚信缺失现象。 虚拟身份作为网络社会交往的一个重要特点,本是网民保护自己的一种手段,并不能纳入网络 诚信缺失的范畴。但是在实际的网络社会交往中,一些网民为了能够从其他网民那里获得自己所需 的资源或者进行某些不正当的活动,便恶意虚构自己的身份信息,从而造成对他人的欺骗。 4. 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网络空间为大学生学习提供了自由空间,也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提供了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便 利。一些学生随意窃取别人的劳动成果,经过包装变成自己的论文发表,甚至有的学生还专门充当 枪手,为他人发表论文提供服务。 5. 恶意侵犯他人隐私 在网络社会交往中,个人隐私权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比比皆是,主要表现 为不经他人同意恶意搜集与发布他人隐私。从个人的身高、体重、年龄、性别等一般性的个人隐私, 到个人的职业状况、成长经历、联系方式、通信内容乃至于个人证件号码等各类信息均成为网络中 某些人搜索的目标。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采用别人的隐私达到某种目的。 6. 网络谣言与诽谤行为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得各类信息的重要来源。一些学生正是利用了网络 的这一特征,为了获得关注或者出于其他的一些目的,在网络中编造或者篡改一些社会事件,或无 中生有,或夸大事实,而另一些不明就里的网民则会通过转贴的方式,将这些网络谣言散布开来, 从而造成了大量网络谣言的出现。网络谣言的生成和流传导致了网络交往中侮辱与诽谤行为的泛滥。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成因 1.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诚信缺失行为提供了可利用的条件 虚拟的网络世界成为大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网络的开放性为不良信息的传播拓展了空间。 网络作为一个信息宝库的同时也成了一个信息的垃圾场,各种不良信息充斥其中。由于大学生正处 在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时期,对没有接触过的事物充满好奇,辨别力不强,容易接受甚至会主动模 仿那些不科学、不健康的东西,从而成为信息浊流的牺牲品。 互联网没有国界,没有政府,不同国籍、不同民族、不同政见、不同目的的人都可以使用,由 于当今的网络技术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网络技术的局限性也为不良行为的实施提供了机会。对 网络主体的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督,对网络不道德行为和违法行为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预防机制和惩 3 罚措施,使得一部分网络犯罪分子逃避法律制裁,即使是发现违法行为,由于对犯罪主体不容易确 定,对其责任也无法追究,这无形中助长了违法行为的发生。 2. 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使部分学生诚信意识淡薄 大学生的诚信行为与社会环境有着重要关系,个人的诚信行为受到别人行为的暗示,环境与个 体之间产生强烈的互动。作为社会群体的一部分的大学生,他们诚信水平的高低会受到他们周围的 诚信环境影响。如果他们置身在一个经济失信、政治失信、校园失信、甚至家庭失信的一个诚信水 平很低的社会环境下,是很难启动他们良好的诚信道德资源的,就会表现为一种很低的诚信道德层 次。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轨时期,由于体制原因和人们思想认识上的偏差,社会经济生活中 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社会信用体系发育程度低下,失信行为泛滥。假冒伪劣充斥市场,假证 件、假文凭、假信息随处可见;偷税、漏税,骗汇、骗税屡禁不止;合同违约,商业欺诈层出不穷; 假数字,假政绩、假典型司空见惯。这些形形色色的社会失信现象,对大学生们的道德素养产生了 巨大的冲击,使一部分人产生了错误的认识,认为失信是一种可以被原谅的、不严重的行为。在这 种思想的误导下,一部分大学生们的网络诚信意识严重缺乏,甚至以网络欺骗为乐,以欺骗成功为 荣。 3. 家庭教育的空缺使部分学生忘记自己应有的责任 目前在校的大学生出生于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的八十年代,且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家庭生活的 重心。这些特殊的背景,使得他们受到的家庭教育环境十分宽松。父母希望独生子女们个个成才, 但对成才标准却过于单一,大多数父母对子女的要求就是搞好学习,只要把学习好,一切都好。生 活上包揽太多,不让他们劳动、做家务,不要求他们承担应有的义务。同时,从小缺乏儿童伙伴, 缺少兄弟姐妹之间的竞争和约束,容易产生以自我为中心思想,形成不合群、不关心同伴、自私、 胆怯等不良心理。这样的家庭教育,使得很多大学生们的社会生存能力低下、合作意识淡薄,诚信 行为缺失。 4. 学校教育的不全面使部分学生产生诚信危机 虽然我们历来十分重视思想道德教育,但从小学到大学,品德教育都远远没能跟上时代变化的 需要,学校德育教育一直以来忽视学生道德的完善,片面追求升学率、及格率、考研率、以成绩来 衡量学生。不少教师往往只注重传授文化知识、技能,而忽略道德教育,尤其是对培养学生的诚信 意识方面观念淡薄。 对传统道德教育的逆反心理也是大学生产生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传统的道德教育主要是通过 理论说教,正面的灌输来实现,没有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也不注意大学生的切身感受,不关 4 注学生是如何思考的,没有帮助他们分析、比较与鉴别,并使他们在诚信道德冲突中自主地、合理 地选择真正符合时代要求的诚信道德品质,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无法促进大学生的诚信道德 认知的发展,也无法激发他们的诚信道德判断能力的提高,往往导致知行严重脱节。 另外,绝大多数学校缺乏有效的诚信评估机制和诚信监管机制,结果导致重诚信、讲信用的学 生吃亏,而失信的学生反而获利, 这也是导致大学生失信的原因。当他们进入一个能摆脱现实的 束缚的虚拟网络世界时,其内心真实的心理反映也就在此暴露无遗。 5. 法律知识的淡薄使部分学生跃跃欲试 目前,我国的诚信法律制度还不健全,一旦出现诚信缺失现象还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在一定 程度上模糊了人们的视线,大学生们感受不到诚信缺失的代价,造成学生在思想上对诚实守信的重 要性不够重视。正是由于缺乏有力的约束和惩罚制度,使失信者受到应有的惩戒和良好的社会诚信 氛围就难以形成。久而久之,一些不守信的行为逐渐成为部分大学生自觉不自觉的习惯。 三、诚信教育的对策 高校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面对当前大学生的诚信缺失现象,必须在现实教育中引起足 够的重视。 1. 要提高诚信教育认识 要高度重视诚信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应有地位,改变重智轻德的现象,把诚信教育纳入学校德 育教育体系,从日常行为管理到各项校园活动,都要把诚信的内容加进去,让诚信的意识渗透到每 个角落,要充分认识诚信是大学生健康成才的基础保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从而把诚信构建摆上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 充分发挥“两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开设诚信教育课或理论讲座,并且注重诚信教育在各学 科教学中的渗透,但要克服过分注重知识化和分数化的倾向,提升其人文精神。通过课堂教学,使 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传统道德中关于诚信的理论精髓以及现代社会对诚信道德的迫切需要。同时, 充分利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课外活动,深人细致地进行诚信教育。充分运用校报、板报、广播、 电视、网络等手段及时精心地安排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和自身特点的诚信教育活动,鼓励、弘扬诚 信行为。 2. 创设诚信环境,做到环境育人 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的最终解决有赖于整个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因此,我们应该在全社会营 造诚信氛围,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宜传功能,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加强舆论导向,弘扬诚实 守信的良好风尚,大力倡导言行一致、有信无欺的道德情操,增强人们依约办事的信用意识。批判 5 不诚信的行为和观念,通过媒体曝光、鞭挞假、恶、丑现象,谴责、批判背信弃义的行为,使弄虚 作假、恶意欺诈等得到应有的惩罚。 教师个人的诚信素养、教育价值观、职业道德、专业水平以及言行等对学生都有教育、示范和 引导作用。教师不但要以自己的知识、智慧和才能来教育学生,而且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启迪学 生,感召学生,做到恪守道德准则,通过言教和身教对学生进行显性和隐性的思想道德教育,促进 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人格的力量,对学生能够产生强大的感染力和渗透力。 3. 建立诚信档案、完善诚信机制 高校在大学生诚信教育管理上必须实现制度规范化,以完善的信用体系作保证和相应的奖惩制 度作后盾,并且要将这些制度纳人整个教育约束体系,让制度和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要完善学生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如制定和完善学生行为准则、考试管理规定、学生缴费管理 规定、大学生诚信舆论监督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公正严格地执行,让诚实 守信的行为得到鼓励和褒奖,使弄虚作假者付出相应的代价。 要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客观、公正、详细地记录他们的个人基本情况、道德行为、学习 成绩、信用情况,并作为学生评奖、入党、贷款、就业的参考。把个人信用档案当作大学生个人的 “第二身份证”和走向社会的通行证,发挥诚信制度的约束作用,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 4. 发挥信息技术在倡导诚信的作用 大胆吸收现代科技成果和最新的管理方法,注意发挥现代传媒工具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作用,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拓宽教育的领域,使教育工作覆盖和渗透到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 优化网络环境,营造大学生文明上网的文化氛围社会有关部门要积极采取措施,创造一个健康、和 谐的网络空间。 大众传播媒体作为信息社会中影响大学生思想的最重要的媒介,要担负起维护文明网络环境的 责任,要在普及网络知识的同时,告诉大学生如何选择、利用和处理网上信息和娱乐资源,要对那 些不健康的网站和网页进行一定的处罚。 5. 引导大学生自身修养,培养诚实守信的时代精神 诚信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启发和引导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道德 自主和道德自律,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在道德实践基础上实现主体的合作与交往,提高诚 信道德的选择与评价能力,帮助他们把外在的教育要求内化为自身的需,自己教育自己,不断提高 诚信道德的境界和发展水平,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自控能力。 注重大学生自身诚信修养的培养,通过对人文知识的学习,使学生逐步地将人文精神内化为良 6 好的个人素质。要结合学校的办学要求以及学科、专业特色,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为 学生开设人文知识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让大学生通过人文知识的学习增强人文精神。要让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