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培训PPT课件_第1页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培训PPT课件_第2页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培训PPT课件_第3页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培训PPT课件_第4页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培训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1 内容提要 我国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现状 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引发的危害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抗菌药主要分类及临床应用特点 2 我国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现状 Part 1 3 超级细菌超级细菌 4 5 政协委员称中国或将面临无有效抗生素可用局面政协委员称中国或将面临无有效抗生素可用局面 2011-3-11 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报 钟南山:钟南山: 第一,医生的理念、医生的医疗学术水平;第一,医生的理念、医生的医疗学术水平; 第二,医生为了保护自己而滥用抗生素,也就是说第二,医生为了保护自己而滥用抗生素,也就是说 我我 都用了,到时候不行,我能做的都做了;都用了,到时候不行,我能做的都做了; 第三,我国以药养医的现状依然存在第三,我国以药养医的现状依然存在 ; 2011年全国医疗管理工作会议:年全国医疗管理工作会议: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办法 。 “抗菌药物应用专项治理行动抗菌药物应用专项治理行动 ” : 飞行突击检查飞行突击检查 。 全国通报,医院领导和当事医师诫勉谈话或行政处分全国通报,医院领导和当事医师诫勉谈话或行政处分 。 6 7 4 世界各国的强烈反应 WHO召开两次紧急会议,制定控制耐药策略 美国发出了 “抗生素耐药 危机 ”的警告 欧盟发出呼吁: “微生物耐药是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 世界各 国采 取行政手段,限制抗菌药物使用 我国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抗菌药物联合整治 ”、 “专 项 整治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 8 5 我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特点 : 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品种多 如喹诺酮类药物,美国仅批准 6种喹诺酮类药物临 床应用,而我国已经批准近 20种临床应用,其中 多数在美国和欧洲被严重风险警示。 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目前申批上市抗菌药物共计 1800多个品种 我国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现状 9 6 2.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偏高 ,用量偏大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 68.9%,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率 37.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80.1DDD. 门诊患者抗菌使用率为 21.8%,单张抗菌药物处方平均金额 158.2元 . DDD: 日协议处方量 ,80.1DDD即平均 100个患者 1天消耗 80.1人份的抗菌药物。 我国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现状 10 7 我国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现状 3.用药水平偏低 ,药物应用结构和用药方法不合理 . 5年来我国抗菌药物使用总量的前三位:喹诺酮 类、三代头孢菌素和二代头孢菌素; 类清洁手术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正确率不足 30%。 欧洲国家主要品种为青霉素、红霉素、阿莫西林、哌拉西 林、头孢呋辛等。新型抗菌药物使用量与应用频率非常 低。 11 8 我国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品种排序 分组 手术组 非手术组 第一位 二代头孢 喹诺酮类 第二位 硝咪唑类 三代头孢 第三位 喹诺酮类 二代头孢 (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 2007年度结果) 12 Part 2 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引发的危害 13 全球全球 - “滥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 ”现象。现象。 中国中国 - 公认的公认的 “滥用抗生素大国滥用抗生素大国 ”。 14 15 2004.7.1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未列入非处方药的抗生素,在全国范围未列入非处方药的抗生素,在全国范围 内所有零售药店必须凭医生处方销售。内所有零售药店必须凭医生处方销售。 实际实际 上?上? 16 病原体,导致治疗失败 过度使用抗菌药物 给药剂量偏大、疗程过长 联合用药无指证、使用新的昂贵的抗菌 药 不重视病原学检测结果,选用对 病原体感染无效或疗效不强的 抗菌药 未充分重视药物的毒副作用及 不良反应 细菌耐药率逐年增加,导致治疗 失败、病死率上升 无效 /临床疗效不佳 不良反应严重时可致残或致死, 使患者承受极大痛苦 临床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现状 病原体尚未明确时选药不当 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危害 所选抗菌药物未能广谱覆盖常见 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导致众多危害,同时也使当前治疗策略面临巨大挑战 我国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表现与危害 17 诱导细菌耐药产生、导致抗菌药物失效; 导致大量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产生药源性 疾病,危及生命安全; 浪费医疗资源、增加患者的负担。 18 我国细菌耐药趋势 2010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对 20多万株临床分离细菌数据 统计显示 : 最常见的几种革兰阴性菌中 大肠埃希菌 对喹诺酮类耐药率 在 60以上,对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在 50以上; 革兰阳性菌中, 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 球菌 比例占 58.5和 75.8,同时对大环内酯类、喹诺酮 类、克林霉素等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超过 50。 19 常用抗菌药物的临床疗效逐年降低 青霉素类、磺胺类、红霉素等抗菌活性不足过去的 20。 头孢菌素:不同种类头孢菌素的抗菌活性明显降低,与上 市初相比,已降低了 20 80%;三代头孢降低了 40以 上,在世界范围颇为罕见。 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极为广泛,耐药现状非常突出, 其疗效仅为上市初的 30 40%。 20 Geek :你吃肉吗?如果你吃肉:你吃肉吗?如果你吃肉 ,那么你很不幸,因为吃肉就是吃,那么你很不幸,因为吃肉就是吃 抗生素。抗生素。 21 动物滥用抗菌药物导致细菌耐药进一步加重 每年有 750 1000吨的金霉素、 5000 7000吨的土霉素用 于食用动物。 1997年诺氟沙星生产总量 1100吨(兽用 400吨);环丙沙 星 200吨 (兽用 85吨 );氧氟沙星 50吨 (兽用量占 15吨 )。 部分饮水、粮食、蔬菜、肉类、乳品等抗菌药物含量超标 22 药品不良反应 2014贵州省 ADR报告数量前 10位抗菌药 左氧氟沙星 阿奇霉素 头孢曲松钠 (死亡 2例, 2014提取的风险信号涉及药品)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死亡 1例, 2014提取风险信号涉及药品) 青霉素钠 (死亡 1例) 头孢噻肟钠( 死亡 1例, 2014提取的风险信号涉及药品) 阿莫西林 替硝唑 头孢呋辛钠 (死亡 1例, 2014提取的风险信号涉及药品) 23 药品不良反应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严重过敏反应 头孢曲松钠治过敏性休克 司帕沙星光敏反应 莫西沙星肝损害 帕珠沙星肾损害 加替沙星引起血糖异常 24 Part 3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25 5个规范个规范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原则 2004年,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年,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 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的预防应用指南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的预防应用指南 2006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 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2009年,卫生部年,卫生部 38号文件号文件 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2011年年 7月月 1日,卫生部日,卫生部 抗感染药物在外科领域的预防性应用指南抗感染药物在外科领域的预防性应用指南 2005年,美国年,美国 26 控制源头 :加强药品研发、生产管理 控制流通 :纳入处方药物管理 关于加强零售药店抗菌药物销售监管促进合理用药的通知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 控制应用 : 2004年 8月 19日发布 应用抗菌药物防治外科感染的指导意见 2005年 10月发布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08年 3月 24日发布 48号令 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 2009年 3月 25日发布 38号令 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加强农业、养殖业的管理:避免人畜共用 控制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对策 27 严格控制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 降低内科(非手术感染)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提 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水平; 实施抗菌药物的分级使用管理。 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的管控重点 28 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 施办法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 处方管理办法 抗菌药物临床应 用指导原则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 题的通知(即 2009年 38文) 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 2010年 2月 29 卫生部、 SFDA、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 关于印发全国抗菌药物联 合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卫医政发 【 2011】 111号) 卫生部办公厅 “关于做好全国抗菌 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 ” 卫办医政发 2011 56号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贵州省卫生厅 “2011年全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 鲁卫医字 【 2011】 68号 相关法律法规 30 Part 2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手段 健全管理组织结构 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全员抗菌药物培训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严格执行一品双规 31 二级医院面临的工作 1、药事委员会的更名 药事管理与治疗学委员会、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 2、签订责任状:医疗机构负责人与临床科室负责人, 明确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控制指标。 3、设置: 感染性疾病科和临床微生物室, 配备感染专业医师、 微生物检验专业技术人员 感染专业临床药师 4、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培训、考核和认证,以及监控 药师抗菌药物调剂权:培训、考核和认证,以及监控 32 二级医院面临的工作 4、合理 用药指标的建立 处方指标、抗菌药物用药指标、预防用药指标; 5、使用量、金额排名前 10位的抗菌药物品种; 6、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的年度目标控制; 7、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通报和诫勉谈话制度; 8、抗菌药物目录与 临时采购程序的 建立 专项检查 :贵州省的的专项检查 重点抽查 :卫生部的检查组进行重点抽查和飞行检查 33 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要求 : 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 60%; 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 20%;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 40DDD以下; 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 30%; 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 30%。 WHO推荐的抗生素 院内使用率为 30%,欧美发达国家的使用率仅为 22%- 25%。近 5年在 中国医院的使用率在 67到 82之间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 查显示 ,中国住院患者抗菌素药物使用率高达 80%。 34 高度关注 血液透析室科、 ICU、介入治疗、外科 I类切口、呼吸科等 抗菌药物 使用量、使用率、使用强度 “专项处方点评 ” 范围与内容:国家基 本药物、血液制品、中药 注射剂、肠外营养制剂、 抗菌药物 、辅助治疗药物、激素类药物 以及肿瘤患者和围手术期用药、超说明书用药等 在处方审核、日常检查、处方点评等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也可进 行专项处方点评,如:中成药使用问题、静脉输液与添加小针剂 、 时间依赖性抗菌药使用 、审核处方、用药交待、某些用药风险 高或有潜在用药风险的药品、易发生用药问题的特殊人群等。 35 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 60% 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 20%,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 40DDD以下; 我国,住院患者抗菌 药物使用强度约为 80.1DDD。 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 30%; 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 30%。 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应在术前 30分钟至 2小时内给药 清洁手术用药时间不应超过 24小时 WHO推荐的抗生素 院内使用率为 30%,欧美发达国家的使用率仅为 22%-25%。近 5年在 中国医院的使用率在 67到 82之间 36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调查内容 抗菌药物品种、剂型、规格、使用量、金额 使用量排前 10位的抗菌药品种 住院病人抗菌药使用率、使用强度 门诊抗菌药处方比例 I类切口手术和介入治疗抗菌药预防使用率 - 2011年全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37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 抗菌药物分为三级 (一)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 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与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相比较,在 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方面存在局限性, 不宜作为非限制级药物使用。 (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 意使用的抗菌药物;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 菌药物;新上市不足 5 年的抗菌药物,疗效或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 料较少,不优于现用药物的抗菌药物;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38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 医院应当对本机构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临 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 医师经考核合 格后获得抗菌药物处方权,药师经考核合格后获 得抗菌药物调剂资格。 39 Part 3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原则 40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 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三、结合 PK/PD及病情用药方案 个体化 1.治疗重症感染(如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和抗菌 药物不易达到的部位的感染(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 可选用组织穿透性强的药物或加大剂量(治疗剂量范围高 限);而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时,由于多数药物尿药浓 度远高于血药浓度,则可应用较小剂量(治疗剂量范围低 限)。 41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2.轻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应选用口服吸收完全的抗 菌药物,不必采用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重症感染、全身 性感染患者初始治疗应予静脉给药,以确保药效;病情好 转时可改为口服给药。 3.根据抗 菌药药动学特点确定 给药次数 、间隔,时间依赖 性、半衰期短的抗菌药一日多次给药,浓度依赖性可一日 1次给药。 4. 抗菌药 物 疗程 因感染不同而异,通常用至体温正常、症 状消退后 72 96小时,但是,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伤寒、布鲁菌病、骨髓炎、溶血性链球菌 咽炎和扁桃体炎、深部真菌病、结核病等需较长的疗程方 能彻底治愈,并防止复发。 42 治疗全身性感染或脏器感染应避免局部应用抗菌药物, 局部用药仅限于少数情况,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 可加用某些药物鞘内注射;包裹性厚壁浓重,脓腔内注 入;眼科感染;皮肤表层及口腔、阴道粘膜的浅表感染 ;应避免局部应用主要用于全身性感染的品种。 局部用药宜采用刺激性小、不易吸收、不不易致敏和不 易导致耐药的杀菌剂。青霉素、头孢类等易致敏的药不 可局部应用,氨基糖苷类耳毒性药不可局部滴耳。 局部应用抗菌药的原则 43 抗菌药物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 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仅下列情况有指征联合用药: ( 1) 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 严重感染。 ( 2)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 染(如腹腔、盆腔感染), 2种或 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 ( 3)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 败血症等重症感染。 ( 4) 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 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 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原则 44 ( 5) 联合用药可减少毒性大抗菌药物的剂量,如两性霉 素 B与氟胞嘧啶联合治疗隐球菌脑膜炎时,前者的剂量可 适当减少,从而减少其毒性反应。 联合用药时宜选用具有协同或相加抗菌作用的药物联合, 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其他 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 联合,两性霉素 B与氟胞嘧啶联合。 联合用药通常采用 2种药物联合, 3种及 3种以上药物联合 仅适用于个别情况,如结核病的治疗。此外必须注意联合 用药后药物不良反应将增多 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原则 45 外科 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 目的: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清洁 -污染或 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 身性感染。 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基本原则:根据手术野有否 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 46 清洁手术 : 原则上不需用抗生素 围术期预防用药指征: 手术范围大、时间长、失血量大、污染机会多者 手术涉及重要脏器(头颅、心脏、眼) 异物植入手术(人工瓣膜、人工关节、疝补片) 有明显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 65岁以上)、营养 不良、糖尿病、肥胖、免疫缺陷等 外科 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 47 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 膜炎、脓肿切除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抗菌药物 治疗性应用 外科 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 清洁 -污染手术: 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 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 预防用抗菌药物。 污染手术: 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48 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及给药方法 给药方法: 接受清洁手术者 在 术前 0.5 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 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 细菌的药物浓度。 手术时间较短 (1500 ml),可手 术中给予 第 2剂 。抗菌药物的 有效覆盖 时间应包括 整个手 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 4小时 ,总的预防用药时间 不超过 24 小时 ,个别情况可延长至 48小时。 49 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及给药方法 接受 清洁 -污染手术 者 手术时预防用药时间亦为 24小时 ,必要时延长至 48小时。 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 对手术前已形成感染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应按 治疗性应用而定 。 50 Part 4 抗菌药主要分类及临床应用特点 51 抗菌药分类 按化学结构分类 目前国际上比较通用的分类方法 : - 内酰胺类抗生素或 - 内酰胺类 青霉素类 ; 头孢菌素类 ; 其 他 - 内酰胺类 ; - 内酰胺酶抑制剂 (复合剂 )、 头霉素类、氧头孢烯 类、碳青霉烯类和单环类 ,其分子结构中均含有 - 内酰胺环。 氨基糖苷类 ; 大环内酯类 /林可霉素类 /万古霉素类 ; 四环素类 ; 喹诺酮类 ; 磺胺类 ; 硝基呋喃类 ; ( 10)抗结核分枝杆菌类 ; ( 11)抗真菌药。 52 1. 2. 3. 4. 干扰细菌的细胞壁合成: - 内酰胺类,万古霉素 损伤细菌的细胞膜: 多肽类 阻碍细菌的蛋白质合成: 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 大环内酯类 影响细菌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 磺胺类、喹诺酮 类、利福霉素类 抗菌药分类 按作用机制分类 53 抗菌药分类 按 PK/PD分类 可将抗生素分为三类: 1.时间依赖性药物:包括大多数 内酰胺类抗生素、 林可霉素类; 2.浓度依赖性药物:包括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 酮内酯类和二性霉素 B等; 3.与时间有关但抗菌作用持续时间较长的抗菌药物: 如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碳青霉烯类、糖肽类、 唑类抗真菌药等。 54 浓度依赖性 对致病菌的杀菌作用 取决于峰浓度 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 酮内酯类、两性霉素 B 主要参数 AUC 0-24/MIC Cmax/MIC 时间依赖性 抗菌作用与同细菌 接触时间密切相关 多数 - 内酰胺类、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 主要参数 TMIC AUC/MIC 与时间有关,但抗菌活性持 续时间较长 时间依赖且 PAE或 T1/2较长 阿奇霉素、碳青霉烯类、 糖肽类、唑类抗真菌药 主要参数 AUC/MIC 按 PK/PD分类 抗菌药物 55 (一)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 抗菌作用与同细菌接触时间密切相关。 该类药在大约 4-5倍 MIC时杀菌率处于饱和,更高 的 浓度也不可能产生更高的杀菌作用,且此类药无 PAE 或短 PAE,故药物浓度低于 MIC时细菌即快速恢复生长 。所以要求给 药间隔时间中血药浓度均高于 MIC。因 而对于半衰期短的药物需 多次给药方能达到要求 最好的疗效评价参数是: TMIC 56 (二)浓度依赖性抗菌药 影响其疗效的主要是药物的浓度,而与其作用时间关系 不密切。对于此类药物 在一定范围内可通过提高浓度来 提高疗效, 但超出一定范围可增加对机体的毒性反应。 最好的疗效评价参数是: AUC/MIC90 和 Cmax/MIC90 对于此类药物可通过提高峰浓度和药时曲线下面积与最 低抑菌浓度比值来提高临床疗效。对于革兰阴性菌需 AUC/MIC90大于 125,而 Cmax/MIC90大于 8-10, 其抗菌效果 较好,且也有减缓耐药性产生的作用。 57 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特点 低浓度易诱导适应性耐药 高浓度不易选择耐药 高剂量少次数给药可避免耐药 如氨基糖苷类应一日 1次给药 如氟罗沙星半衰期 9-13h,只需每日 1次 58 抗生素后效应 抗生素后效应 (post antibiotic effect, PAE) 系指细菌与抗生素短暂接触,当药物浓度 下降,低于最低抑菌浓度 (MIC)或消除后, 细菌的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 59 I代头孢代表品种: 头孢唑啉、头孢氨苄、头孢拉定 。 抗菌特点: 1 G+抗菌作用强: 代 代 III代 2对金葡菌产生的 - 内酰胺酶稳定性: 代 代 III代 3对阴性杆菌产生的 - 内酰胺酶不稳定 4对绿脓杆菌与厌氧菌无效 5有不同程度的肾毒性 其中,头孢唑林(先锋霉素 V号)的应用价值最高。 优点:( 1)对 G-均抗菌活性相对最高; ( 2)等克分子浓度时血清浓度最高; ( 3)半衰期最长,约 2h,每日两次应用即可(其他药物约 1/2h) ( 4)剂量相对应用较少。 缺点:肾毒性相对较高。 头孢菌素类 60 代头孢代表品种: 头孢呋辛(西力欣)、头孢克洛(希刻劳) 抗菌特点: 1提高了对阴性杆菌 - 内酰胺酶的稳定性 2抗 阴性杆菌的活性 加强,但 不如第三代 3对 阳性球菌包括产酶耐药金葡菌 仍保留抗菌活性, 作用比 III代头孢菌素强, 但不如第一代 4对厌氧菌有一定作用,个别品种有较强作用 5对绿脓杆菌,肠球菌无效 6肾毒性比 代头孢菌素低 头孢菌素类 61 3.抗菌谱扩大,对铜绿假 単 胞与厌氧菌 有不同程度作用 4对 +球菌抗菌作用不如 代和 代,不能用于控制金黄色 葡萄球菌感染。 5体内分布广,组织通透较好 头孢菌素类 代头孢代表品种: 头孢他啶(复达欣) ,头孢曲松 (罗氏芬) ,头孢噻肟 , 头孢哌酮(先锋必) 抗菌特点: 1.对 G阴性杆菌的 - 内酰胺酶高度稳定 2.有强大抗阴性杆菌作用,明显 III代 代 代 62 5.药代动力学特点 半衰期短,但血清 Cmax高。一次静脉注射 2g头孢吡肟在 4h后 对铜绿假单孢菌, 8h后对金葡菌、链球菌仍有杀菌作用。头孢匹罗等可以有效地透 血脑屏障,在气管粘膜、肺组织的药物浓度分别为其血药浓度的 56%和 36%。 头孢菌素类 IV代头孢主要包括 头孢吡肟 、头孢匹罗 。 抗菌特点: 1.对 G+菌包括产酶金葡菌有较高活性; 对 G+如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特别是其 中的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的杀菌活性较三代头孢强。头孢匹罗对 G+的抑菌作用最强 2.对 G-杆菌包括绿脓杆菌相当于第三代头孢; 头孢匹罗和头孢吡肟对肠杆菌科 细菌的抗菌活性强于头孢他啶和头孢氨噻肟,对铜绿假单孢菌的抗菌活性优于头孢 氨噻肟但略低于头孢他啶。 3.穿透细胞膜能力强; 4.对 - 内酰胺酶相当稳定,对 ESBLs菌株可能有一定抗菌活性。 在 G- 耐药 时可以试用第四代头孢菌素。但它并非对所有耐第三代头孢菌素的 G-杆菌都有效。 对厌氧菌和甲氧西林耐药的金葡菌( MRSA)作用仍不理想 63 头孢菌素类 G+菌 G-菌 绿脓杆菌 肾毒性 酶稳定性 一代头孢 + + - + + 二代头孢 三代头孢 四代头孢 + + + + + + - +/+ + + - - + + + 64 头霉素类 代表品种: 头孢美唑、头孢西丁、头孢米诺 。 也有把头霉素归类为二代头孢菌素,头抱西丁的抗菌谱类似 第二代头饱菌素,其他几种则与第三代头抱菌素相近。 对革兰阴性菌产生的青霉素酶及头孢菌素酶 高度敏感;对革兰阴性菌作用优异 对大多数超广谱 -内酰胺酶( ESBL)稳定; 对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的作用比二代 头孢菌素强 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显著低于第一代头抱菌素。 65 氨基糖苷类 主要代表品种: 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 妥布霉素、奈替米星等。 1.以抗 G -菌和金葡菌为 特点的静止期杀菌剂, 链球菌对 该类抗生素不敏感。 2.口服基本不吸收,碱性环境中作用最好 ,缺氧情况下 难达良好效果。 3.被细菌产生之各种钝化酶灭活,其中以 丁胺卡那 稳定 性最好。 4. 不同程度的耳、肾毒性,以及神经肌肉接头阻滞作用。 66 氟喹诺酮类 抗菌作用机制 为抑制细菌 DNA合成和复制而起杀菌作用,且对细菌细壁有 强大的穿透破坏能力。其抗菌后效应( PAE)强大而持久 抗菌特点: 1.抗菌谱广,尤其 G-杆菌,包括许多耐药菌; 2.某些品种对细胞内生长的病原体(军团菌、 分支杆菌、衣原体等)也有良好作用; 3.细菌突变耐药发生率低; 4.体内分布广,组织内,体液内可达有效浓度; 5.口服吸收好,半衰期长,应用方便; 6.部分品种具有抗结核菌作用。 67 氟喹诺酮类 喹诺酮类按发明先后及其抗菌性能的不同,分成四代。 第一代:因疗效不佳,副作用大,现已完全淘汰。 第二代:用于急慢性尿路感染及胆道感染、菌痢和肠炎等。因副作用仍较大 ,除 PPA 外,其他已淘汰。 第三代:问世于 80年代,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较低浓度即显抗菌活性。 可对抗耐药性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菌,对革兰阴性菌疗效更佳。本类药物分 子中均含氟原 子,故称氟喹诺酮类。这类药物用于治疗重感染及反复发作的 慢性感染,特别是泌尿系统感染。主要品种有:氟哌酸、 氧氟沙星、环丙沙 星 、依诺沙星、 洛美沙星、氟罗沙星、加替沙星和司帕沙星等。 第四代: 如莫西沙星、克林沙星和吉米沙星等。主要特点为:结构中有新型 的 8甲氧氟喹诺酮,甲氧基引入有助于加强抗厌氧菌活性,而 C 7位上的 氮双环结构则加强抗革兰阳性菌活性,并保持了原来抗革兰阴性菌的活性, 副作用更小,但价格较贵。 莫西沙星对抗菌药的最大贡献为 :在对需氧菌 G 球菌活性基础上,增加对厌氧菌的活性。吉米沙星更加增强了对 G球菌 的活性,对 MRSA、绿脓杆菌、肺炎衣原体和支原体及军团菌肺炎等都有很 好的作用。 68 ADR 1.本类药易浓缩、沉积于骨髓中,直接毒害软骨细胞的发育,影响儿 童和胎儿的骨骼发育。故孕妇和 12岁以下的小儿应禁用。乳母服药期 间,应停止哺乳。 2.变态反应(过敏反应) ,主要表现为皮疹、荨麻疹、皮炎和剥脱性皮炎 等,以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为多。此类反应大都较重,一般发生在服药后几 天至数周后,可见哮喘、呼吸困难、喉头水肿、血管性水肿、过敏性脉管炎 和过敏性休克等严重过敏反应。故服药期间应避免紫外线和日光的照射。 3. 光敏反应(如洛美沙星)。 服药后即使无阳光直接照射也可发生,在 阳光下更为严重。 4.肾脏损害, 主要有血尿、结晶尿等。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5.大剂量或长期应用该类药物易致肝损害。使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 酶和乳酸脱氢酶等升高,表现为药物性黄疸,巩膜、皮肤和黏膜黄染 6.糖代谢影响,如加替沙星 SADR血糖异常、全身性损害和神经系统损 害等。 69 代表品种: 红霉素、螺旋霉素、阿奇霉素、 罗红霉素、克拉霉素 抗菌特点: 1.属窄谱抗生素; 2.本属内存在不完全交叉耐药性; 3.碱性环境内作用强; 4.组织内浓度高,但不易透过血脑屏障;部分品种具有 很强的细胞内穿透作用; 5.多由胆汁排泄; 6.毒性低,胃肠道反应,静脉炎。 大环内酯类 70 其中, 阿奇霉素 有较为广谱的抗菌活性。 对下列病原菌具有体外抗菌活性: G+ 呼吸道 病原菌 G- 呼吸道病原菌 呼吸道非典型病原菌 性传播疾病的病原菌 其他 肠道病原菌 细胞内微生物 大环内酯类 71 四环素类 广谱快速抑菌剂,对阳性菌作用强于阴性菌,对多数厌氧菌有活 性,对支原体、衣原体有较好的抗菌作用; 首选治疗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立克次体病、回归热、布鲁氏菌 病、霍乱等 因耐药严重,仅在病原菌敏感时才选用治疗呼吸道、胆道、尿路 和皮肤感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