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学习素养提高数学学习效能_第1页
培养学生学习素养提高数学学习效能_第2页
培养学生学习素养提高数学学习效能_第3页
培养学生学习素养提高数学学习效能_第4页
培养学生学习素养提高数学学习效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培养学生学习素养提高数学学习效能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且在教学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相信“只有无爱心的教师,没有改变不了的学生。 ”具备了爱心的老师便能心平气和,也才能具有无穷的智慧。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教师“送之以甘泉” ,他们会“报之以桃李” 。一、结合教学实际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当前的义务教育数学改革中,笔算是被削弱的内容,降低了笔算的复杂性和熟练程度,这不是说计算能力的培养不重要了,其实正相反。 标准中明确指出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避免程式化的机械计算和叙述算理” 。既然这样,我们怎样提高全体学生的计算能力呢?(一)依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口算”题“口算”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计算能力,也是一种最生活化的基本技能。而在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片面的提高课堂效率而忽视了这种基本能力的培养,以致学生在许多需要计算的地方出现不该有的错误。例如:教学“吨”时,可让学生提一提教师准备好的一千克物体,先感受一千克的重量,并让学生知道“1 吨=1000 千克”的数量关系后,再想象出 1000 个这样的物体加在一起有多重,最后联系生活实际举些例子进一步感受“吨”的实际含义。其次,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获得有关量与计量知识运用的感性经验。因此,教师要针对每个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口算”题,严把每个数学学习内容的入门关。(二)加大教学的步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计算的学习要符合儿童学习计算的认知规律,同时,也要符合计算知识本身的发展规律。在这两个前提下,教师可加大教学的步子,从儿童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精心设计计算的教学内容,进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赢得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探索与发现。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依据课本的情景图设计了这样一个例题:“光明小学三(1)班开新年联欢会,他们用 15 盆花来布置会场,每组摆 5盆,可以摆几组?”学生根据已有知识马上算出:“155=3(组) ”,这时,我紧跟着出示:“如果是 16 盆花,每组摆 5 盆,可以摆几组?还剩几盆?”学生通过分析会发现,可以摆 3 组,还剩 1 盆。学生说出后,我立即板书算式:165=3(组)1(盆) ,同时阐述:“16 盆花,每组摆 5 盆,还剩 1 盆,这个“1”我们就叫余数,在算式后打上“” ,在写上 1 来表示。 ”随后,我立即在黑板上补充写上:“如果是 17 盆,18 盆,19 盆,24 盆,25 盆呢?”让学生看着下列板书分组讨论并完成填空:155= 3 (组)165= 3 (组) 1 (盆)175= 3 (组)_(盆)185= 3 (组)_(盆)195=_(组)_(盆)205=_(组)_(盆)215=_(组)_(盆)225=_(组)_(盆)学生在分组讨论中很快完成了填空,在老师的引导下又很快的发现了除数与余数的关系。就这样,学生在自主的情况下完成了教师认为不可能完成的学习内容,并且学习效果非常好。(三)让游戏进入课堂,体验数学价值与乐趣。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贴近生活实际,让每一个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了解到数学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而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必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开展生动、有趣、直观的数学活动,把他们爱玩的游戏引入课堂,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我要学习”的良好氛围。如:低年级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认识“一元钱的作用” ,我就利用课堂阵地,创设训练情景,让学生参与,进行购物,进行货币兑付,收支结算等等的实际情景之中。我将学生分为几组,以小组为活动单位,有的当售货员,有的当顾客,成立“小卖部” ,对“商品”进行自由买卖,人人参与,通过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到学数学的价值与乐趣。二、在练习中鼓励和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最常用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提高数学学习素养的基本途径。在练习中,教师要注意练习设计的层次性和目的性。(一)一题多变一题多变是指变换原题的已知条件,或把问题与题中的一个条件对换,或给出部分条件或问题,让学生补充相应的问题或条件,然后再探求问题结果的一种解题训练方法。如在教学了“分数应用题”后,可让学生根据条件:“一条铁路长 600 千米,火车第一天行了全程的 1/4,第二天行了全程的1/5。 ”提出问题再解答。学生经过积极思考及小组讨论,提出了如下问题:两天共行了全程的几分之几?两天共行了多少千米?第一天行了多少千米?第二天行了多少千米?第二天比第一天少行几分之几?第一天比第二天多行几分之几?第一天比第二天多行多少千米?还剩全程的几分之几?(二)一题多解一题多解是指由于思考分析的角度不同,一道题有多种答案或多种解法。如:你能用几种方法解下面这道题“:一本书有 240 页,前四小时看了80 页。照这样的速度,看完这本书还需要多少小时?”学生经过积极探讨,可能会有如下解法:240(804)-4(240-80)(804) (240-80)804。三、建立学生的自信心上进心以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表现是人们普遍具有的心理倾向,自我表现愿望的满足,有助于自我效能的增强。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给予鼓励和表扬。一般地讲,恰当地表扬鼓励能强化自我效能感。这不仅对表扬和鼓励的人如此,对其他的人也有相同的作用。随着自我效能感的增强,学生的自我表现愿望得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愈加浓厚。例如在课堂上复习时常让学生通过板演或讲述等形式表达出来,开始训练时,学生的表达总是不全面的或罗列一些非本质的内容甚至出现较多问题。我总坚持鼓励表扬为主,建立学生的自信心、上进心,以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学生的这类能力必然会逐步提高。从而达到优化学法的目的。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只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更应培养学生学习素养提高数学学习效能,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审视生活,审视世界。长此以往,不断深化,就能逐步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世界,从数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用数学的语言去解释得出的答案或结论,从而促进数学素养的提高。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且在教学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相信“只有无爱心的教师,没有改变不了的学生。 ”具备了爱心的老师便能心平气和,也才能具有无穷的智慧。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教师“送之以甘泉” ,他们会“报之以桃李” 。一、结合教学实际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当前的义务教育数学改革中,笔算是被削弱的内容,降低了笔算的复杂性和熟练程度,这不是说计算能力的培养不重要了,其实正相反。 标准中明确指出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避免程式化的机械计算和叙述算理” 。既然这样,我们怎样提高全体学生的计算能力呢?(一)依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口算”题“口算”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计算能力,也是一种最生活化的基本技能。而在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片面的提高课堂效率而忽视了这种基本能力的培养,以致学生在许多需要计算的地方出现不该有的错误。例如:教学“吨”时,可让学生提一提教师准备好的一千克物体,先感受一千克的重量,并让学生知道“1 吨=1000 千克”的数量关系后,再想象出 1000 个这样的物体加在一起有多重,最后联系生活实际举些例子进一步感受“吨”的实际含义。其次,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获得有关量与计量知识运用的感性经验。因此,教师要针对每个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口算”题,严把每个数学学习内容的入门关。(二)加大教学的步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计算的学习要符合儿童学习计算的认知规律,同时,也要符合计算知识本身的发展规律。在这两个前提下,教师可加大教学的步子,从儿童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精心设计计算的教学内容,进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赢得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探索与发现。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依据课本的情景图设计了这样一个例题:“光明小学三(1)班开新年联欢会,他们用 15 盆花来布置会场,每组摆 5盆,可以摆几组?”学生根据已有知识马上算出:“155=3(组) ”,这时,我紧跟着出示:“如果是 16 盆花,每组摆 5 盆,可以摆几组?还剩几盆?”学生通过分析会发现,可以摆 3 组,还剩 1 盆。学生说出后,我立即板书算式:165=3(组)1(盆) ,同时阐述:“16 盆花,每组摆 5 盆,还剩 1 盆,这个“1”我们就叫余数,在算式后打上“” ,在写上 1 来表示。 ”随后,我立即在黑板上补充写上:“如果是 17 盆,18 盆,19 盆,24 盆,25 盆呢?”让学生看着下列板书分组讨论并完成填空:155= 3 (组)165= 3 (组) 1 (盆)175= 3 (组)_(盆)185= 3 (组)_(盆)195=_(组)_(盆)205=_(组)_(盆)215=_(组)_(盆)225=_(组)_(盆)学生在分组讨论中很快完成了填空,在老师的引导下又很快的发现了除数与余数的关系。就这样,学生在自主的情况下完成了教师认为不可能完成的学习内容,并且学习效果非常好。(三)让游戏进入课堂,体验数学价值与乐趣。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贴近生活实际,让每一个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了解到数学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而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必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开展生动、有趣、直观的数学活动,把他们爱玩的游戏引入课堂,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我要学习”的良好氛围。如:低年级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认识“一元钱的作用” ,我就利用课堂阵地,创设训练情景,让学生参与,进行购物,进行货币兑付,收支结算等等的实际情景之中。我将学生分为几组,以小组为活动单位,有的当售货员,有的当顾客,成立“小卖部” ,对“商品”进行自由买卖,人人参与,通过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到学数学的价值与乐趣。二、在练习中鼓励和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最常用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提高数学学习素养的基本途径。在练习中,教师要注意练习设计的层次性和目的性。(一)一题多变一题多变是指变换原题的已知条件,或把问题与题中的一个条件对换,或给出部分条件或问题,让学生补充相应的问题或条件,然后再探求问题结果的一种解题训练方法。如在教学了“分数应用题”后,可让学生根据条件:“一条铁路长 600 千米,火车第一天行了全程的 1/4,第二天行了全程的1/5。 ”提出问题再解答。学生经过积极思考及小组讨论,提出了如下问题:两天共行了全程的几分之几?两天共行了多少千米?第一天行了多少千米?第二天行了多少千米?第二天比第一天少行几分之几?第一天比第二天多行几分之几?第一天比第二天多行多少千米?还剩全程的几分之几?(二)一题多解一题多解是指由于思考分析的角度不同,一道题有多种答案或多种解法。如:你能用几种方法解下面这道题“:一本书有 240 页,前四小时看了80 页。照这样的速度,看完这本书还需要多少小时?”学生经过积极探讨,可能会有如下解法:240(804)-4(240-80)(804) (240-80)804。三、建立学生的自信心上进心以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表现是人们普遍具有的心理倾向,自我表现愿望的满足,有助于自我效能的增强。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给予鼓励和表扬。一般地讲,恰当地表扬鼓励能强化自我效能感。这不仅对表扬和鼓励的人如此,对其他的人也有相同的作用。随着自我效能感的增强,学生的自我表现愿望得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愈加浓厚。例如在课堂上复习时常让学生通过板演或讲述等形式表达出来,开始训练时,学生的表达总是不全面的或罗列一些非本质的内容甚至出现较多问题。我总坚持鼓励表扬为主,建立学生的自信心、上进心,以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学生的这类能力必然会逐步提高。从而达到优化学法的目的。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只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更应培养学生学习素养提高数学学习效能,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审视生活,审视世界。长此以往,不断深化,就能逐步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世界,从数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用数学的语言去解释得出的答案或结论,从而促进数学素养的提高。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且在教学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相信“只有无爱心的教师,没有改变不了的学生。 ”具备了爱心的老师便能心平气和,也才能具有无穷的智慧。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教师“送之以甘泉” ,他们会“报之以桃李” 。一、结合教学实际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当前的义务教育数学改革中,笔算是被削弱的内容,降低了笔算的复杂性和熟练程度,这不是说计算能力的培养不重要了,其实正相反。 标准中明确指出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避免程式化的机械计算和叙述算理” 。既然这样,我们怎样提高全体学生的计算能力呢?(一)依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口算”题“口算”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计算能力,也是一种最生活化的基本技能。而在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片面的提高课堂效率而忽视了这种基本能力的培养,以致学生在许多需要计算的地方出现不该有的错误。例如:教学“吨”时,可让学生提一提教师准备好的一千克物体,先感受一千克的重量,并让学生知道“1 吨=1000 千克”的数量关系后,再想象出 1000 个这样的物体加在一起有多重,最后联系生活实际举些例子进一步感受“吨”的实际含义。其次,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获得有关量与计量知识运用的感性经验。因此,教师要针对每个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口算”题,严把每个数学学习内容的入门关。(二)加大教学的步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计算的学习要符合儿童学习计算的认知规律,同时,也要符合计算知识本身的发展规律。在这两个前提下,教师可加大教学的步子,从儿童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精心设计计算的教学内容,进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赢得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探索与发现。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依据课本的情景图设计了这样一个例题:“光明小学三(1)班开新年联欢会,他们用 15 盆花来布置会场,每组摆 5盆,可以摆几组?”学生根据已有知识马上算出:“155=3(组) ”,这时,我紧跟着出示:“如果是 16 盆花,每组摆 5 盆,可以摆几组?还剩几盆?”学生通过分析会发现,可以摆 3 组,还剩 1 盆。学生说出后,我立即板书算式:165=3(组)1(盆) ,同时阐述:“16 盆花,每组摆 5 盆,还剩 1 盆,这个“1”我们就叫余数,在算式后打上“” ,在写上 1 来表示。 ”随后,我立即在黑板上补充写上:“如果是 17 盆,18 盆,19 盆,24 盆,25 盆呢?”让学生看着下列板书分组讨论并完成填空:155= 3 (组)165= 3 (组) 1 (盆)175= 3 (组)_(盆)185= 3 (组)_(盆)195=_(组)_(盆)205=_(组)_(盆)215=_(组)_(盆)225=_(组)_(盆)学生在分组讨论中很快完成了填空,在老师的引导下又很快的发现了除数与余数的关系。就这样,学生在自主的情况下完成了教师认为不可能完成的学习内容,并且学习效果非常好。(三)让游戏进入课堂,体验数学价值与乐趣。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贴近生活实际,让每一个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了解到数学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而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必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开展生动、有趣、直观的数学活动,把他们爱玩的游戏引入课堂,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我要学习”的良好氛围。如:低年级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认识“一元钱的作用” ,我就利用课堂阵地,创设训练情景,让学生参与,进行购物,进行货币兑付,收支结算等等的实际情景之中。我将学生分为几组,以小组为活动单位,有的当售货员,有的当顾客,成立“小卖部” ,对“商品”进行自由买卖,人人参与,通过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到学数学的价值与乐趣。二、在练习中鼓励和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最常用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提高数学学习素养的基本途径。在练习中,教师要注意练习设计的层次性和目的性。(一)一题多变一题多变是指变换原题的已知条件,或把问题与题中的一个条件对换,或给出部分条件或问题,让学生补充相应的问题或条件,然后再探求问题结果的一种解题训练方法。如在教学了“分数应用题”后,可让学生根据条件:“一条铁路长 600 千米,火车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