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心得5篇_第1页
音乐教学心得5篇_第2页
音乐教学心得5篇_第3页
音乐教学心得5篇_第4页
音乐教学心得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音乐教学心得 5 篇 篇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对于思维性直观、模仿性强的幼儿,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他们成长尤为重要,也为教学活动创设有力的条件。在音乐活动中,我把环境分为两大类:大环境和小环境。大环境主要指一些乐器和音乐玩具,如钢琴、铃鼓、小喇叭、一些自制小乐器以及一些头饰、小道具等。孩子们在这个小天地里自结伙伴,自选乐器,自选内容,自编自演,尽情的唱歌、跳舞,享受着音乐带来的快乐。小环境是指当下的一节活动的情景布置。例如,在小猫钓鱼的音乐活动中,我在情景布置上做了一定的考虑,用易拉罐围成一个小池塘,在旁边铺好绿色的地毯做草地,形象地展现在孩子面前,再制作几根钓鱼竿放在池塘边,他们看到后顿时有了兴趣,都想去钓鱼。在有趣的“钓鱼”游戏中孩子们学会了唱歌,体验到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整个活动对孩子来说无疑是快乐的。游戏环境的创设为幼儿提供了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与条件,满足了孩子自我表现的需要,使活动的过程真正成为促进孩子主动发展的过程。篇八音乐是一种非语义的信息,音乐的这种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特征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与表现提供了想像、联想的广阔空间。而幼儿音乐教育,也是一门教育的艺术,它对孩子情感的陶冶、智力的开发、个性的张扬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音乐艺术的创作、表演、欣赏等各个环节均体现了鲜明的创造意识并伴随着独特的创造行为,这无疑为幼儿发散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如何提高我们音乐教学的效率,让孩子们快乐的成长,已经成为教师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通过学习实践 反思 再实践的过程,使自己对音乐教学中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有了一些体会。一、 歌唱教学之创造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歌曲大多形象生动,篇幅短小,歌词通俗易懂,旋律朗朗上口,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给幼儿二度创作留下了极大的空间。例如在农场这首歌,歌曲中提到了小猪、小羊、小鸭三种动物,在活动中我就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小动物呢?它们又是怎样唱歌呢?”。学生想出许多动物:小狗在农场汪汪;小猫在农场喵喵;小鸡在农场叽叽.学生唱着自己创作的歌曲,兴致更浓。他们不仅创作了歌词,而且还加上动作表演,把每个小动物的模样表演得很逼真,很形象。这样的练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即兴创作能力,同时寓教于乐,学生能在实践中掌握曲调特点和旋律特点,能提高学生快捷反应、临场发挥灵活多变的能力,音乐表演自然流畅,富有激情,并且使学生在创造和表演中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和记忆。再例如动物猜谜歌,歌词中第一句问到“ 脑袋圆圆的,眼睛亮亮的?”学生有的说是“小猫”,有的说是“小狗”;第二句问到“耳朵长长的,尾巴短短的” 幼儿有的说是“小兔”, .对这些答案只要符合问题,我都加以肯定,但到底是哪一个答案呢?当第三句中问到“ 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 ,这样结合前两句歌词,幼儿更加确定是小兔了,很快大家都会唱了,于是 , 我就鼓励幼儿大胆的创编歌词,有的幼儿主动唱起来:“脑袋圆圆的,眼睛亮亮的,耳朵尖尖的,尾巴长长的,爱吃小鱼和老鼠,喵喵喵喵真可爱” 这样不仅活越了课堂气氛,还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演能力。音乐本来就是声音的实践性艺术。学生只有在反复的演唱、演奏、律动、听辨中不断领悟,感受那些美妙的旋律, 就能提高音乐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二、 韵律活动教学之创造韵律活动包括歌表演,集体舞、音乐游戏等。幼儿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活泼好动,注意力持久性和稳定性较差,容易分散,但他们的表现欲极强,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浓厚的求知欲。律动、歌表演和音乐游戏是最能表达他们的欢快心情的实践活动,他们是听觉训练的结合, 从而能够达到其心理上和生理上的和谐。达尔洛兹体态律动要求学生把身体各器官作为乐器,把所听到的音乐再现出来,也就是强调 “音乐是动的艺术。”音乐进行有线条,有起伏,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 必须反映其断、连等典型特征,动作应有乐感。对于他们的表演,不能渴求其艺术水平如何,但要在表演中尽量发挥其表演潜能,使他们在这些表演活动中有所体验、有所理解、有所提高,音乐教师的指导思想应该师重在幼儿的积极参与,使幼儿在美的韵律中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律动虽然可以提高孩子的素质,发展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的个性。但是律动教学也不能只重视动作技巧训练,也不能局限于教师示范, 幼儿模仿, 更不能为了使动作整齐让幼儿机械在反复操练,而应该从素质能力培养着眼设计教学,使幼儿从实践中找到真知。在听音乐时 幼儿的第一印象是旋律.而孩子们的天性是玩耍. “律动”则是满足这种欲望的最好体现。例如请你跟我这样做的律动,从文字上非常理解,且容易做 , 老师表演一遍拍手走路的姿势,幼儿模仿之后我启发他们对各种“动作”进行想象,只要求幼儿跟上音乐节奏互相之间不碰撞, 别的不作任何限制。由于没有固定的动作限制,孩子们有的拍肩膀走路;有的吹着喇叭走路;有的学小动物走路每个人发挥了主动创造性。律动使孩子积极参与,在实践中不只是学会了模仿别人,更重要的是发挥了创造性, 培养了幼儿的个性和能力。歌表演是在歌曲的演唱中配以简单形象的动作,有集体的,个人的表演。现行的音乐教材有很多歌曲或欣赏曲都适合于表演。教师一方面可以教给幼儿一些规定的表演动作,另一方面还应鼓励学生自己大胆创编动作。例如: 学习小猴子这首歌,幼儿很喜欢唱,尤其是男生,他们一边唱一边还不由自主地表演起来,表演得也很好。我提醒幼儿有一部关于猴子的动画片,幼儿立刻说是西游记。我让幼儿想象孙悟空的形象来表演,他们有的表演孙悟空火眼金金遥望远方有没有妖怪的模样;有的表演唐僧被抓孙悟空着急的抓耳挠腮的模样;有的表演孙悟空一蹦一跳走路的模样.孙悟空的形象被表演得活灵活现。孩子们通过对歌词的理解,抓住小猴子的特征自己创编动作,边唱边表演加以实践, 使他们对音乐形象加以理解,同时又在感受着音乐的重多要素,发展了大脑与身体间的协调合作,实实在在地得到一种总体协调的感觉及时间和空间距离的实体概念。它有利于孩子体会音乐的节奏、节拍、速度及某些曲调的结构协调感。 三、 音乐欣赏教学之创造默塞尔与格连在学校音乐教学心理学一书中指出:“音乐欣赏课可以说是音乐教育中设法引起儿童对音乐的爱好,并使这种爱好更深、更有智慧的一种力量。”音乐欣赏是以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它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它既可以培养儿童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又能够丰富儿童对音乐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还能增强儿童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音乐直觉能力,从而培养儿童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正如达尔克洛兹说的:“欣赏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实施模糊教学法,可以培养幼儿的音乐创造能力。所谓模糊教学法,是针对音乐欣赏教学中实施精确性教学造成幼儿的想象力、全面性不同程度失落而提出来的,它的提出是由音乐本身的特质决定的,其依据是幼儿模糊思维能力存在和音乐中大量模糊信息的存在。他的基本模式是:开始的时候,欣赏体验是以散漫的、自由的、不确定的形式存在,是主观的、个体的欣赏和想象。然后通过幼儿之间的思想的碰撞、互补、修正,不断地完善原有的想象和联想,此时是一个互动的、群体的过程。再进行自我对音乐的情感体验的提升与加工,不断丰富原作品的内涵,这一阶段依然是个体的行为,并且是对第一阶段的自我完善。最后在师生、生生之间求大同,存小异,达成大致一致,模糊出现一种相对完美的、丰富的、接近群体观念的和理想目标的对音乐的理解。如在欣赏完小猫圆舞曲这首乐曲后,我提问 :“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有的说听到了“小猫 的叫声”,有的说听到了“ 小狗的叫声”,有的说听到了“小猫在打哈气”的声音, 最引我注意的是有一个小朋友说听到了“小猫在外面玩,后来来了一只大狗,小猫吓了连忙跑回家了”,我认为能说出这样的感受,说明了孩子们之间想象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也说明了这位幼儿平时就是一位非常细心的孩子,他善于观察生活中周围所发生的事物,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意见,实在难能可贵,教师不能单纯的用“谁想得好,谁想的差”来评价。四、 打击乐教学之创造打击乐教学中,节奏是灵魂,它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任何音乐都有鲜明的节奏,在教学中,教师把日常生活和语言中所体验到的节奏引导到音乐中,通过拍击实践培养学生的节奏感知能力。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利用他们喜爱游戏的特性,选择有趣味性、学生广泛喜爱的游戏,把音乐知识技能贯穿其中,让学生在充分自由表现自己的角色游戏中掌握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例如:学习森林演奏家活动时,让每一位小朋友带上一个头饰分别代表“ 小乌龟”、“小兔”、“大象”、“小鸟”、“狐狸”等。教师分别按先后弹奏小兔、大象等的旋律,弹到谁,谁就学做自己所代表的动物的动作走到“舞台上”来表演, (不同动物打击乐器的声音的轻重、强弱都不同), 要求每一个小动物打的节奏尽量不要重复,等所有的小动物都表演完了,大家就一起欢快地唱快乐颂。全体幼儿在开放、自由的活动中学会听辩旋律,又能自立创造出新的节奏,也能控制好强弱,还能玩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节奏练习结合教材往往是为了给歌曲或童谣伴奏,培养学生的伴奏能力。如在上大马告诉我的时候,每句的前两小节规定好了用“da”伴奏的节奏,而 每句的后两小节我要求幼儿自己想,他们在模仿前面节奏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创编出了各式各样的节奏型,从而有效的调动了幼儿的学习自主性。节奏练习经常和打击乐器结合在一起,这样可以培养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在练习小镲和锣的节奏合奏中,我先让幼儿分别学会小镲和小锣的敲击节奏,在提示幼儿纵向观察每个方块里每个锣所对应得小镲应该敲几下, 在老师的提示之后, 幼儿通过两人一组进行练习,很快掌握了这两种乐器的合奏方法。接着进入了创作阶段,请幼儿自己编节奏,两人一组,共同商量,并试着合奏。幼儿拍着自己创编的节奏,感到既新鲜有趣,又充满了成就感,与此同时也学到了知识。音乐活动中通过音乐创新教学能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音乐创作是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幼儿是音乐教学活动的主体,使每个幼儿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终身享有音乐乐趣,是音乐教育的崇高责任。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了解了幼儿有创造力,认识了幼儿有创造力,就要进一步把幼儿的创造力解放出来。”音乐作品中强弱分明的力度、急缓交错的节奏、抑扬起伏的旋律、悦耳丰满的和声,使大脑的感知、记忆、分析、创造等一系列转化过程中,把人们桎梏的思维从逻辑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从而使思维更加活泼敏捷、自由开阔,学习与生活的精力更为集中。留给幼儿多一点空间,让他们在音乐课堂中自由飞翔、快乐成长。篇九音乐是乐(yue)者乐(le)也, 这是我国几千年前的 乐记早已指出的真理。作为一位音乐教育者,就是要让学生能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这份知识带来的快乐。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怎样引导学生对欣赏曲的情感内涵和音乐表现形式整体把握,去快乐地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难题!若想要让小学生竖起小耳朵,用愉悦的心情学会听音乐,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来钻研教材,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去看新课程下的音乐欣赏课,统筹安排欣赏曲的教学方法,做好音乐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一些浅显的做法:一、关注学生仔细的“听”学生在感受、体验音乐的过程中,安静聆听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学生逐步增加对各种音乐要素的敏感反应以及各种音乐要素相互作用后产生的艺术表现力,仔细聆听起着关键的作用。那么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安静的聆听音乐,发现和挖掘音乐中的音乐要素,在分析处理乐曲的力度、速度、音色等表现要素上下工夫,注意因材施教,并渗透于各个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在亲身感受音乐的活动中积累知识,提高技能,这一点是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关键。在小青蛙的欣赏中,不仅要让学生聆听出乐曲的音乐结构所表现的不同情绪和内容,更要让学生深入作品细听二胡所表现的青蛙叫声,公鸡叫声及狂风、夜色、云雾的情景表现。尤其是要把主题音乐的旋律配上歌词,让学生唱熟、表演和竖笛演奏,最后让学生跟着音乐完整地进行表演。这样学生对音乐的感知才会慢慢积累对音乐的理解才会变得更加深刻。又如在欣赏快乐的罗嗦教学中,教师用舞蹈的形式带领学生感受彝族人民轻歌曼舞,歌唱美好生活的欢快场面的同时,应该让学生了解弹拨乐合奏这一形式。在聆听乐曲情绪不断高涨的同时更要让学生关注由月琴、琵琶主奏的每一段音乐变化,如力度变化、情绪变化、速度变化。而彝族人民最喜爱的乐器 月琴演奏的主题音乐,则应作为重点聆听。通过教学让乐曲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二、 鼓励学生大胆的“说”语言在音乐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在音乐中失去优美、生动的语言,就会使其变得枯燥、乏味,失去艺术魅力。俗话说“言为心声,音为心语”,音乐要借助想象,正因为想象的存在,音乐才会变化无穷。教师在教学时要一往情深,交流的语言、神态要充满对音乐的浓厚情趣,同时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安排好语境,在把握好语感的基础上,把学生的兴趣引到音乐中来,使学生产生高昂和振奋的心理状态,从而让学生说出聆听音乐作品后的感受。如欣赏曲大海,我用语言描绘了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