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环境与稳态PPT演示课件_第1页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PPT演示课件_第2页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PPT演示课件_第3页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PPT演示课件_第4页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PPT演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问题探讨,1、上图中各是什么细胞?请说出细胞的名称。,2、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两者的生活环境有何不同?,.,单细胞生物与外界环境的关系,营养物质,代谢废物,外界环境,单细胞生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即直接从水中获得养料和O2,将CO2等代谢废物直接排到水中,.,这些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什么呢?,组成我们躯体的绝大多数细胞没有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 体液的概念:,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组织液,血 浆,淋巴等,2. 分类:,.,血液的组成,血浆,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白细胞无色,呈球形,直径在720m之间。经复合染料染色后,可根据其形态差异和细胞质内有无特有的颗粒可分为两大类五种细胞。 1、粒细胞根据颗粒的着色性质不同又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三种。 2、无粒细胞又分为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两种。,.,.,组织液: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血浆中的许多物质会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又称细胞间隙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组织液,.,淋巴是 直接生活的环境,淋巴液又称淋巴,是指在淋巴管内流动的液体,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之间的关系,.,血浆,组织液,淋巴,组织液、血浆淋巴和细胞内液之间的关系:,动脉端,左右锁骨下静脉,毛细淋巴管壁,毛细血管壁,CO2和代谢废物,O2和营养物质,细胞内液,静脉端,重点,(90%),(10%),细胞膜,.,CO2和代谢废物,血浆,组织液,淋巴,双向渗透,细胞,O2和营养物质,细胞外液=内环境,血细胞,大多数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请用箭头表示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的联系。,内环境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所组成的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回流,构建模型,单向渗入,.,组织细胞,生活的环境,血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组织液,淋巴,血浆,细胞名称,试试看,.,归 纳 与 整 理,内环境是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生物无所谓的内环境。正常内环境中必定有活细胞的存在。人的呼吸道、消化道、肺泡腔、泪腺、膀胱等有外孔道与外界相通的结构中的液体不属于内环境。体内的一些液体如泪液、尿液、消化液等不是细胞外液。内环境等同于细胞外液 ,内环境是相对于外界环境而言,细胞外液是相对于人和动物的细胞内液而言。 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但并不是说只有这三种,如脑脊液也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P3思考与讨论提示:,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2、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不同点: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能 不能说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P3思考与讨论,.,3、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二.细胞外液的成分,资料分析,P4,.,1、如何对表中物质按化学性质分类? 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2、除表中所列的成分外,血浆中还含有哪些物质? 还含有气体分子(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其他有机物(如维生素)等;3、在组成血浆的离子中,哪些离子的含量较多?它们可能起什么作用? Na、Cl含量较多。它们的作用主要是维持血浆渗透压。,.,4、HCO3-、HPO42-?5、任选其中一成分,分析它的来源和去路,并说明这与人体的哪些系统有关? 如血浆中的葡萄糖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糖类。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系统消化后,分解为葡萄糖,经小肠绒毛吸收后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进入组织细胞后,葡萄糖主要用于氧化分解放能,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排入内环境中。二氧化碳通过血液循环被运输到肺,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而多余的水主要在肾脏通过形成尿液排出体外。,资料分析与讨论,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血浆的化学成分,三种细胞外液关系:相似性:成分含量相近;区别:组织液和淋巴中, 蛋白质含量很少。,二、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生命起源于海洋,.,血浆,组织液,淋巴,组织液、血浆淋巴和细胞内液之间的关系:,动脉端,左右锁骨下静脉,毛细淋巴管壁,毛细血管壁,CO2和代谢废物,O2和营养物质,细胞内液,静脉端,重点,(90%),(10%),细胞膜,.,分析下列3幅图中细胞内液浓度与细胞外液浓度之间的大小关系:,低渗溶液,高渗溶液,等渗溶液,水分渗透的方向:低浓度溶液 高浓度溶液,.,三、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概念,: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内的微粒数目,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影响渗透压的因素,主要与无机盐离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1、渗透压,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和Cl-,.,用渗透压原理解释,例:质壁分离现象、 生理盐水的作用、 组织水肿,.,组织水肿组织液增加,1)、血浆蛋白过少血浆渗透压降低2)、组织细胞代谢产物大量进入组织液 组织液渗透压升高3)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渗透压升高4)过敏反应释放组织胺,毛细血管通透 性增高,血浆蛋白进入组织 液,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细胞,.,当酸性物质增加时(如乳酸过多时) 乳酸 + NaHCO3 乳酸钠 +H2CO3 H2CO3 H2O+CO2当碱性物质增多时(如Na2CO3) Na2CO3 + H2CO3 2NaHCO3,呼吸运动由肺排出,肾脏排出,2.酸碱度:,(1)pH为7.357.45,(2)平衡的维持:缓冲物质H2CO3/NaHCO3 NaH2PO4/ Na2HPO4,.,、 和 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一般能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不同人的体温比较:幼年成年老年 女性男性,渗透压,酸碱度,温度,.,.,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O2、营养物质,代谢终产物、CO2,.,总结:1、呼吸系统、消化系统、 循环系统、泌尿系统 是人体实现物质交换密切相关的四大系统。2、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间接地与外界 进行物质交换。,.,1.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 A.肺泡腔内的气体 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 C.心室内的血浆 D.膀胱内的尿液2.人体内含量最多的液体是 A.血浆 B.组织液 C.淋巴 D.细胞内液,C,D,3.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A.CO2、血红蛋白、H、尿素 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 C.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 D.Ca2+、载体、氨基酸,C,.,4、人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的各种物质交换,必须通过的系统是( ) A.消化系统 B.循环系统 C.呼吸系统 D.泌尿系统,B,C,.,6.癌症患者腹部积水后,为利尿排水应静脉输 送的物质的主要成分是: A.复合氨基酸 B.葡萄糖 C.无机盐 D.血浆蛋白,D,训练1、2,D,7.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了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 A.组织细胞 B.各级动脉和静脉 C.毛细血管和各级动脉、静脉 D.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A、B、C、D、E各代表什么?,.,讨 论:,1)、血细胞、组织细胞、毛细血管壁上皮细胞、毛细淋巴管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各是什么? (血浆;组织液;血浆和组织液;组织液和淋巴。) 2)、氧气由血浆进入组织细胞中的线粒体共通过几层膜? (毛细血管壁细胞膜2层组织细胞膜1层线粒体膜2层,共5层。),.,P5思考与讨论提示:,1Na和Cl等直接来自于食物,不需要经过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主要来自于食物中的糖类和蛋白质。糖类和蛋白质是两类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和氨基酸才能被吸收。上述物质在小肠内经主动运输进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中,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中,再通过物质交换过程进入组织液和淋巴。,2细胞代谢产生的CO2与H2O结合,在碳酸酐酶作用下,发生下列反应:CO2H2OH2CO3 HHCO3。HCO3通过与细胞外的阴离子交换到达细胞外液,即组织液、血浆或淋巴中。主要与呼吸系统有关。,.,3人体具有体温调节机制以保持细胞外液温度的恒定。详细内容可参考教材第2章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内容。参与体温调节的器官和系统有皮肤、肝脏、骨骼肌、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等。 4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通过皮肤分泌汗液,泌尿系统形成、排出尿液和呼吸系统的呼气这三条途径来排出,其中以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排泄途径为主。例如,血浆中的尿素主要通过肾脏形成的尿液排出体外。血浆中的CO2通过肺动脉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由于血液中的CO2分压大于肺泡中CO2的分压,CO2就从血液中向肺泡扩散,再通过呼气运动将其排出体外。,.,完成归纳图,外环境,内环境,细胞,O2 、营养物质,包括,组织液,淋巴,血浆,也就是,细胞外液,理化特性,化学分析,组成成分,渗透压,酸碱度,温度,CO2 等代谢废物,O2 营养物质,CO2等代谢废物,.,练一练,1、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C,A 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人体的内环境B 人体内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C 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细胞外液D 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环境交换物质,2、内环境中不含 ( )A 血红蛋白 B 尿素C 葡萄糖 D 二氧化碳,A,3、血浆中的水来自 ( )A 组织液 B 血浆、消化道 C 淋巴、组织液 D 消化道、组织液、淋巴,D,.,排尿的通道,(形成尿的场所),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输送尿液),(排出尿液),暂时贮存尿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肾单位,每个肾包括大约100万个肾单位。,没有过滤的血,出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毛细血管,尿,已过滤的血,肾静脉,.,尿液的形成,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的重吸收:,正常尿液中不含的物质:,蛋白质、血细胞,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少量无机盐,蛋白质,血细胞,葡萄糖,(形成原尿),(形成终尿),.,呼吸系统,肺部气体交换,组织细胞间气体交换,.,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 人体有用的物质,如绝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正常尿液中不含的物质:蛋白质,血细胞,葡萄糖,.,细胞生活的环境,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内环境),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内环境的成分),血浆,水约90%,血浆蛋白7%9%,无机盐约1%,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渗透压、酸碱度、温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小结,.,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B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13,细胞外液约占23C组织液是体内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D血浆和组织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淋巴中蛋白质较少,A,巩固练习,2.一个人出现组织水肿,其原因可能是( )A.血浆中尿素过多 B.皮下脂肪组织积存过多C.血糖含量过少 D.血浆蛋白含量过少,D,.,3、血浆中的水来自( )A、 组织液 B、血浆、消化道C、 淋巴、组织 D、消化道、组织液、淋巴,D,4、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会引起组织水肿,其原因( )A 、血浆渗入组织的速度降低 B、 组织液回渗速率降低C 、淋巴生成速率降低 D 、淋巴循环受阻,B,5、人体发生花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 )A 、血浆量增加 B、组织液减少C 、组织液增加 D、淋巴减少,C,.,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葡萄糖、CO2和胰岛素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A.B. C. D.,解析:人体的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凡是血浆、淋巴、组织液的成分,都是内环境的成分。在题目给出的选项中,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递质小泡存在于神经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答案:A,.,2.(2008宁夏高考)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 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A.降低、CO2、Na2CO3 B.降低、乳酸、NaHCO3 C.升高、CO2、H2CO3 D.升高、乳酸、NaHCO3,解析:缺氧状态下的长时间运动会导致骨骼肌无氧呼吸加剧,细胞内乳酸积累,从而导致血液pH降低,此时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中的碱性成分(NaHCO3等)发挥作用,以避免pH的进一步降低。 答案:B,.,易错知识归纳,理解组织水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