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灌肠法的类比学习”_第1页
“各种灌肠法的类比学习”_第2页
“各种灌肠法的类比学习”_第3页
“各种灌肠法的类比学习”_第4页
“各种灌肠法的类比学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各种灌肠法的类比学习,胃肠外一科,2,灌肠法(Enema)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患者清洁肠道、排便、排气或由肠道供给药物,达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目的的方法。,灌肠法,3,大量不保留灌肠,小量不保留灌肠,清洁灌肠,保留灌肠,灌 肠,不保留灌肠,灌肠法,4,目的,排便排气 软化和清除粪便,解除便秘及肠胀气 清洁肠道 为肠道手术、检查或分娩作准备 解毒 稀释或清除肠道内的有害物质,减轻中毒 降温 为高温病人降温,禁忌症,妊娠、急腹症、消化道出血、严重心血管疾病、等,(一)大量不保留灌肠,5,灌肠溶液,类型:0.9%氯化钠溶液,0.1% 0.2%肥皂液 量及温度: 成人每次用量500 1000ml,小儿200 500ml 一般为39 41,降温时温度为28 32,中暑 病人可用4的0.9%的NaCl溶液,(一)大量不保留灌肠,6, 注意事项 ,1. 妊娠、急腹症、严重心血管疾病等患者禁止灌肠2. 伤寒病人灌肠时溶液量少于500ml,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cm3. 肝昏迷病人禁用肥皂液灌肠,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水钠潴留 病人禁用 0.9%氯化钠溶液4. 准确掌握溶液的温度、浓度、流速、压力和量5. 操作过程中注意保暖及保护患者隐私,减少肢体暴露并防止 着凉6. 灌肠过程中,病人有病情变化,应停止灌肠,并通知医生, 及时处理7. 降温灌肠时,应保留30min后再排出,排便后隔30min后再测量体温,7,腹部或盆腔手术后,及孕妇(尤其保胎)危重病人、病儿及年老体弱患者目的,(二)小量不保留灌肠,适应症,软化粪便,解除便泌,排除肠道积气,减轻腹胀,8,(二)小量不保留灌肠,常用溶液,“1、2、3”溶液,油 剂,9,将药液灌入到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黏膜吸收达到治疗和治疗疾病的目的。目的镇静、催眠治疗肠道感染,(三)保留灌肠,定义,10,协助病人排便、排尿根据病情安置不同卧位用小垫枕将臀部抬高10cm肛管宜细、插入直肠15 20cm,注入药液 灌肠后尽量药液在1小时以上,使药物充分吸收,实施,11,注意事项保留灌肠以晚上睡眠前为宜灌肠前了解灌肠目的和病变部位,以便选择适当卧位和肛管插入深度提高疗效,掌握“细、深、少、慢、温、静”的操作原则,各类灌肠方法比较表,各类灌肠方法比较表,各类灌肠方法比较表,经肛肠梗阻导管的护理注意,置管成功后的当时护理,置入导管后立即将Y型(2腔导管)接头连接到导管接口上,Y腔接头进口端注100300ml温盐水,Y腔接头引流端接负压吸引器进行间断负压吸引,尽可能对膨胀的肠管进行减压,观察引流效果。,臀部导管固定方法,置管后的观察要点,置管后患者腹痛、腹胀缓解情况;腹围缩小程度:每天测量脐水平腹部的周径,以置管前为100%,置管后腹围与之对比;观察记录减压导管的液体出入量及判断导管有无堵塞。 注意:引流量引出量冲洗量。腹部X片的变化:接连几天的腹部单纯透视照片,对肠梗阻导管的进行程度进行观察也是非常重要的。至少置管前1张、术后约第7日1张。以观察引流效果。,灌肠方法,采用3L袋0.9%氯化钠溶液间断匀速滴注,夹闭Y腔接头的引流端,将输液器连接Y腔接头的进口端,开始滴注,滴速10-15ml/min,5min左右夹闭。当肠内容物流速减慢或停止后,夹闭引流端,开放进口端重新滴注。如此循环反复以达到结肠冲洗目的。开始时滴速可10ml/min,逐渐过渡至20ml/min,滴注量每次400ml,视病人主诉和腹部情况酌情调节滴速。也可采用大号注射器直接灌注。当日冲洗结束后,将引流端接引流袋持续开放至次日冲洗开始。,灌肠方法,重复以上过程,计20003000ml/天的微温水,对肠管进行充分洗净。一般从置管到手术时间为6天左右,该过程一方面可以将梗阻内容物尽量冲洗干净;另一方面,可以使肠管水肿得以消退,为手术做好准备。,灌肠时注意事项,冲洗频率:13天最为重要,视粪便性状,如较粘稠,第1天可每隔12小时冲洗一次,随患者排泄物粘稠程度后几日可逐渐减少冲洗次数,到4日左右不用吸引稀薄粪液会自动流出。冲洗量:置管成功后采取间断温盐水冲洗(100ml400ml/次,Q3h),根据腹部症状和引流量逐渐增加冲洗量,总量一般不超过3500ml/d。每次冲洗完成后夹闭引流管15min后敞开引流。 冲洗开始后随时观察病人腹部情况,询问病人自我感觉,有无腹痛,进行性腹胀,观察引流物性状,有无血性液。记录冲洗量和吸引量,计算引流量。判断引流管是否堵管,及时疏通。滴注与吸引交替进行,滴注量每次100400ml,每天20003000ml。,注意:导管意外包括导管脱出或深入、导管破损、导管堵塞、气囊破裂等。A、病人最好采用右侧卧位或斜坡卧位,减少对气囊的压迫。B、记录肛门外导管留置的长度,及时了解导管深入或脱出。C、将引流袋固定牢固,防止引流袋将导管坠带脱出。D、向意识清楚的病人讲解自我防护方法,床上翻身时勿用力过猛,避免造成气囊移位或破裂。E、昏迷或意识欠清楚者派专人看护防止意外拔管。F、护士进行冲洗操作时,不能用止血钳等锐器用力夹闭导管,以防止管壁破损,可尽量使用随管附带的Y型接头夹闭或开放导管。,安全护理注意事项,注意:定期交换气囊内的蒸馏水:插入肠阻导管后,请定期(一周一次左右)定量交换气囊内的灭菌蒸馏水,交换时,将气囊内的灭菌蒸馏水全部抽 出, 按指定量再次注入以扩张气囊。且置过程中注意管理气囊的状态。注意:根据每日出入水量补足液体,维护水电解质平衡。,安全护理注意事项,打开冲洗液水止但冲洗液不滴,可能原因: 1、冲洗液面过低,调节输液架高度,一般液面高于床面60cm左右。 2、导管侧孔被肠壁或粪块堵塞,可轻捻导管或让病人更换体位,一般均可凑效。 3、粪便过稠。引流不畅,可能原因为: 1、冲洗液入量不足,肠腔压力减小,可增加滴注量。 2、管腔被粪便堵塞,及时疏通。 3、负压过大,肠壁被吸附在导管侧孔上。 4、粪便过稠。,导管堵塞?,最佳手术时间 经日本专家及国内各知名医院的统计,大多数医生认为置管后57日是最佳手术时机。13日为肠道准备,47日使肠道水肿扩张消退,便于手术进行吻合。 手术中的评价:术中发现梗阻近端肠管扩张不明显,肠壁无明显水肿,易于作吻合,对于局部晚期病例,若在急诊条件下,只能做单纯造瘘手术,而肠梗阻导管置入后减轻了局部水肿,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原发病灶的切除机会。,造口病人的清洁灌肠方法,28,目的 清洁肠道,为诊断检查及手术做准备,造口灌肠,适应症 单腔造口 双腔造口 襻式造口,多为暂时性造口,外观比较大 近端开口排出稀便,远端开口仅排出少量黏液,起分流、减压作用,当下段肠道疾病愈合后,可回纳 最常见的襻式造口是横结肠造口,回肠襻式造口比较少见。,襻式造口,评 估,1.核对医嘱和患者 2.病人的病情、造口情况、体质情况3.病人的意识状态、心理反应和合作程度4.灌洗目的(手术、钡灌肠检查、肠镜检查),告知患者/家属清洁灌肠的原因、目的及操作过程,指导患者/家属配合5.私密环境(保护患者隐私),一次性灌肠袋,液体石蜡,一次性手套,一件式开口造口袋0.9氯化钠注射液1 5002 000 ml。操作方法。操作前让患者平卧于治疗床,根据造口大小选择合适型号造口袋,扩开人工肛门外口,使之松弛,粘贴造口袋后协助患者取坐位(患者虚弱时,可以平卧于治疗床),造口袋开口处接小桶,然后根据灌肠带管径在造口袋外层剪直径为1.0 cm0.8 cm的孔,以便灌肠管通过。,用物准备,操作步骤,1.协助患者取仰卧位或侧卧位,臀下垫治疗巾,盖被保暖,暴露腹部,粘贴造口袋。,2.戴手套用食指蘸石蜡油后从造口袋裁剪的位置进入探查肠造口,了解造口方向 灌洗顺序:近端结肠远端结肠,3.吊挂集水袋(集水袋下端高于造口4060cm左右),将灌肠器管内的空气排除尽,润滑灌肠管头,涂上液 体石蜡后顺着肠腔走向,缓慢插入管头710 cm后,4.灌洗头插入造口,按医嘱5001000ml 的温水灌入造口,灌水速度以每分钟/100ml为准。5. 灌洗完毕关闭调节器开关。,6.迅速用夹子将造口袋的剪切口夹紧。粪便排出后再重复灌洗至排出液澄清7.重新粘贴造口护理用品,整理用物、床单位,观察及记录灌肠后效果,注意事项,1.造口清洁灌肠前要做好评估,必须正确判断近端、远端开口。临时性襻式造口患者如出现吻合口狭窄,不能执行远端造口的清洁灌肠判断方法: 一看、二探 看:开口近心为近端开口,反之为远端开口。有粪便排出为近端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